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筏形基礎如何做
擴展閱讀
制服基礎款那個領叫什麼 2025-02-01 09:35:05
xrv15l自動經典落地多少錢 2025-02-01 09:33:27

筏形基礎如何做

發布時間: 2023-09-16 10:57:53

① 筏形的基礎構造

1、高層建築的平板式筏基,筏板伸出牆柱外緣的寬度不宜大於2.0m;對梁板式筏基,筏板伸出基礎梁外緣的寬度,在基礎縱向不宜大於0.8m,橫向不宜大於1.2m.多層建築的牆下筏基,筏板懸挑牆外的長度,從軸線起算橫向不宜大於1.5m,縱向不宜大於1.0m。
2、筏板可以根據需要設計成等厚度或變厚度。對於高層建築,平板式筏基的板厚不宜小於400mm;梁板式的板厚應不小於300m,且板厚與板格的最小跨度之比不宜小於1/20.多層建築筏基的板厚可適當減小,其中牆下筏基的板厚不擾掘得小於200mm。
3、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基均可用作柱下和牆下基礎。梁板式筏基的梁可以增大基礎自身的剛度,當需使筏板頂面保持為平面時,基礎梁可從板底向下伸出,牆下筏板也可在其厚度內設置暗梁。
4、若筏基內力用後面所述的倒樓蓋法求得,其配筋除滿足計算要求外,還應符合下述規定:平板式筏基柱下板帶和跨中板帶的底部鋼筋及梁板式筏基筏板縱橫方向的支座鋼筋(指柱下、基礎梁及剪力牆處板底的鋼筋),均應有1/3-1/2貫通全跨,且其配筋率應不小於0.15%。
5、對肋梁不外伸的雙向外伸懸挑板,其轉角部分最好切角,並在板底布置輻射狀、直徑與邊跨的受力鋼筋相同、內錨長度大於外伸長度且大於混凝土受拉錨固長度的附加鋼筋,其外端最大間距不大於200mm.平板式筏基兩種板帶頂部的鋼筋和拿李讓梁板式筏基跨中的鋼筋都應按實際配筋全部連通。
6、筏基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對高層建築應不低於C30,多消局層建築的牆下筏基可採用C20.地下水位以下的地下室筏基防水混凝土的抗滲等級,應根據地下水的最高水頭與混凝土厚度之比確定,且不應低於0.6MPa.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② 筏板基礎的做法

筏形基礎的平面尺寸應根據地基土的承載力、上部結構的布置及其荷載的分布等因素確定。
平板式筏基的板厚可根據受沖切承載力計算確定,板厚不宜小於400mm。筏形基礎的鋼筋間距不應小於150mm,宜為200~300mm,受力鋼筋直徑不宜小於12mm。採用雙向鋼筋網片配置在板的頂面和底面。

③ 筏板基礎怎麼施工

1、在筏板基礎的平面布置時,盡量使建築物重心與筏基平面的形心重合。筏基邊緣宜外挑,挑出寬度應由地基條件、建築物場地條件、柱距及柱荷載大小、使地基反力與建築物重心重合或盡量減少偏心等因素綜合確定,一般情況下,挑出寬度為邊跨柱距的1/4~1/3。

2、筏板基礎的厚度由抗沖切和抗剪強度確定,同時要滿足抗滲要求,局部柱距及柱荷載較大時,可在柱下板底加墩或設置暗梁且配置抗沖切箍筋,來增加板的局部抗剪切能力,避免因少數柱而將整個筏板加厚。除強度驗算控制外,還要求筏板基礎有較強的整體剛度。

一般經驗是筏板的厚度按地面上樓層數估算,每層約需板厚50mm~80mm。本工程塔樓地上21層,筏板厚度為1100mm;部分軸力較大的柱,柱下板底加墩,柱墩厚度為1600mm。

(3)筏形基礎如何做擴展閱讀


筏板基礎應用范圍


建築物採用何種基礎型式,與地基土類別及土層分布情況密切相關。工程設計中,常遇到這樣的地質情況,地下室底板下的岩土層為風化殘積土層、全風化岩層、強風化岩層或中風化軟岩層,因此,有可能採用天然地基。

高層建築地下室通常作為地下停車庫,建築上不允許設置過多的內牆,因而限制了箱型基礎的使用;筏板基礎既能充分發揮地基承載力,調整不均勻沉降,又能滿足停車庫的空間使用要求,因而就成為較理想的基礎型式。

筏板基礎主要構造型式有平板式筏板基礎和梁板式筏板基礎,平板式筏板基礎由於施工簡單,在高層建築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④ 筏板基礎施工流程

筏板基礎施工流程

  1. 地坑開挖,如有地下水,應採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50㎝以下部位,保持在無水的情況下進行土方開挖和基礎結構施工。

  2. 基坑土方開挖注意保持基坑底上的原狀結構,如採用機械開挖時,基坑底面以上20~40㎝厚的土層,應採用人工清除,避免超挖或破壞基土。如局部有軟弱土層或超挖,應進行換填,並夯實。基坑開挖應連續進行,如基坑挖好後不能立即進行下一道工序,應在基底以上留置150~200㎜一層不挖,待下道工序施工時再挖至設計基坑底標高,以免基土被擾動。

  3. 當筏板基礎長度很長(40m以上)時,應考慮在中部適當部位留設貫通後澆縫帶,以避免出現溫度收縮裂縫和便於進行施工分段流水作業;對超厚的筏形基礎,應考慮採取降低水泥水化熱和澆築入模溫度的措施,以避免出現過大溫度收縮應力,導致基礎底板裂縫。

  4. 混凝土澆築,應先清除地基或墊層上淤泥和垃圾,基坑內不得存有積水;木模應澆水濕潤,板縫和孔洞應予堵嚴。

  5. 澆築高度超過2m時,應使用串筒、溜槽(管),以防離析,混凝土應分層連續進行,每層厚度為250~300㎜。

  6. 澆築混凝土時,應經常注意觀察模板、鋼筋、預埋鐵件、預留孔洞和管道有無走動情況,發現變形或位移時,應停止澆築,在混凝土初凝前處理完後,再繼續澆築。

  7. 混凝土澆築振搗密實後,應用木抹子搓平或用鐵抹子壓光。

  8. 基礎澆築完畢,表面應覆蓋和灑水養護,時間不少於7d,必要時應採取保溫養護措施,並防止浸泡地基。

  9. 在基礎底板上埋設好沉降觀測點,定期進行觀測、分析,作好記錄。

⑤ 高層建築的筏形基礎要怎樣構造

高層建築筏形基礎的構造要求如下:(1)筏形基礎平面尺寸。筏形基礎的平面尺寸,應根據工程地質條件、上部結構的布置、地下結構底層平面以及荷載分布等因素按相關規范的規定確定。需要擴大筏形基礎底板面積時,擴大位置宜優先考慮在建築物的寬度方向。對基礎梁外伸的梁板式筏形基礎,筏形基礎底板挑出的長度,從基礎梁外皮起算橫向不宜大於1200mm,縱向不宜大於800mm;對平板式筏形基礎,其挑出長度從柱外皮起算橫向不宜大於1000mm,縱向不宜大於600mm。

(2)筏形基礎的板厚。平板式按受沖切承載力驗算確定,可按樓層層數*每層50mm設定,但不應小於400mm。梁板式筏形基礎底板的厚度按受沖切和受剪力承載力驗算確定,且不應小於300mm,其厚度還不宜小於計算區域內最小板跨的1/12.,而肋的高度宜大於或等於柱距的1/6對12層以上建築物的梁板式筏形基礎,其底板厚度與最大雙向板格的短邊凈跨之比不應小於1/14,且板厚不應小於400mm。

(3)筏形基礎混凝土。筏形基礎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於C30,當有地下室時應採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的抗滲等級應根據地下水的最大水頭與防滲混凝土厚度的比值,按現行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8)選用,但不應小於0.6MPa。對重要建築,宜採用自防水並設置架空排水層。

(4)筏形基礎的地下室。採用筏形基礎的地下室,鋼筋混凝土外牆厚度不應小於250mm,內牆厚度不宜小於200mm。牆的截面設計除滿足承載力要求外,還應考慮變形、抗裂及外牆防滲等要求。牆體內應設置雙面鋼筋,鋼筋不宜採用光圓鋼筋,水平鋼筋的直徑不應小於12mm,豎向鋼筋的直徑不應小於10mm,間距不應大於200mm。

(5)筏板鋼筋。筏板配筋率一般在0.5%~1%為宜。當板厚度小於300mm時,單層配筋;板厚度等於或大於300mm時,雙層配筋。受力鋼筋的最小直徑不宜小於8mm,間距為100~200mm,當有墊層時,鋼筋保護層的厚度不宜小於35mm。筏板的分布鋼筋,直徑取8mm、10mm,間距為.00~3.00mm。筏板配筋不宜粗而疏,以有利於發揮薄板的抗彎和抗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