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寶寶常見病有哪些呢寶寶最容易得什麼病呢
寶寶常見病有哪些,如何給寶寶安心的護理呢,避免讓寶寶生病是許多家長的疑問。今天就來跟大家分析一下,常見病有哪些,以及有哪些預防措施比較好。
寶寶容易得什麼病
第一宗罪:腹瀉
在我國兒童病類中,兒童腹瀉是僅次於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大兒童常見病、多發病,尤其是更是兒童腹瀉的頻發季節,為何會這樣?首先兒童腸道尚未成熟,夏天又習慣過多進食冷飲,本來不多還被稀釋了的胃酸不能有效殺死病菌。另外兒童腸胃中的消化酶比成人分泌得少,容易消化不良導致腹瀉。此外夏天氣溫高,細菌容易迅速繁殖。
治療方法
要治療腹瀉,首先要清楚腹瀉的幾種類型。腹瀉按病因可分為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兩大類。感染性腹瀉通常是由細菌性腸炎和病毒性腸炎所引發的;非感染性腹瀉則包括我們平常所說的消化不良導致的腹瀉,過敏性腹瀉等。
由此可見,兒童腹瀉原因復雜,但市面上大多數兒童止瀉葯只針對某一類腹瀉,因此家長可優選適用症更廣泛的葯物。例如新上市的度來林,就是一款專治兒童腹瀉的止瀉葯,能夠治療兒童受涼腹瀉、兒童食物性腹瀉、兒童季節性腹瀉等多種腹瀉,具有快速收斂止瀉、促進消化、優化兒童營養結構的功效。在用葯基礎上,家長可再配合一些輔治手段,更有利於病情的快速好轉和病後身體的恢復,如少量多次給寶寶服用溫鹽開水和紅糖米湯等。
預防手段
1、注意衛生,寶寶的餐具、食物要單獨存放,要有防塵和防蠅設備,內室要保持乾燥,衛生間等濕區要經常性地消毒,果皮食品屑等扔垃圾桶前用袋子密封好等等。
2、對於冷食冷飲一定要有節控,應少量進食,而且盡量不要在早晨和晚上進食。
3、空調溫度不能過低,以27℃-28℃為宜,寶寶房間盡量不要開空調,可以通過隔壁的房間開空調降溫,另外在擺放一台對著牆面吹的風扇,形成流動的空氣。
第二宗罪:中暑
夏季炎熱,烈日下直接曝曬,容易引起體溫調節功能失衡、失控,從而體內余熱大量蓄積,即我們通常所說的中暑。兒童由於體質很弱,且需在陽光的幫助下吸收鈣質,更是成為了中暑的忠實「患者」。兒童中暑時症狀表現為高熱,體溫檢測一般為38℃-39℃左右,嚴重的可高達41℃以上。兒童中暑時容易出現驚厥和昏迷,嚴重時引發腦水腫、呼吸衰竭和重要肝臟器功能損害。
治療方法
遇上兒童中暑時萬不可驚慌,先將兒童移至陰涼處褪去衣物,同時打開電風扇或空調,以便盡快散熱。與此同時,採用一些常規有效的物理降溫方法,如用濕涼毛巾冷敷兒童頭部,或用溫水擦拭身體,一般都能達到降溫解暑的效果。待兒童意識清醒後可讓其飲服綠豆湯或淡鹽水等解暑,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以上物理手段不足以降溫解暑時,千萬不能亂服退熱解暑葯,否則會加重病情,正確的做法應該趕緊將兒童送往醫院急診。
預防手段
1、合理安排兒童作息時間,保證一定量的午休時間,外出盡量避免在中午和下午兩點前。飲食宜清淡,多喝些綠豆湯和淡鹽開水,每天勤洗澡、擦身。
2、如要帶上寶寶外出活動,一定要帶上防暑工具,如遮陽傘、太陽帽、太陽鏡等,最好不要讓寶寶在太陽下長時曝曬,注意到陰涼處休息。
第三宗罪:感冒
有人認為夏季不會感冒,其實不然。夏季感冒在中醫上又稱為暑濕感冒,與冬天的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不一樣,暑濕感冒是因為夏季悶熱、濕度較大,同時又貪涼,比如吃冷飲、吹空調等導致的。兒童怕熱,太熱易煩躁不安、易中暑,所以就需要一定的降溫環境,而此時若降溫不當,敏感脆弱的體質就容易患上感冒。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感冒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可誘發其它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所以需要及時給予治療。
治療方法
有的媽媽在寶寶感冒後習慣性地給寶寶輸液。其實這樣並不可取,因為寶寶還處於發育階段,用葯的指導原則是能吃葯的不打針,能打針的不輸液,因為輸液有時會產生副作用。所以不妨先給寶寶服用板藍根沖劑,或者是銀花、連翹、生地等熬製成的湯葯。
預防手段
1、加強寶寶身體素質,能爬多爬,能走多走,或者多在媽媽的陪同下做一些游戲。
2、注意室內通風、保持室內乾燥,此外寶寶應經常在陰涼處休息,但是室內溫度又不可太低。
3、多給寶寶喂些淡鹽開水,常用溫水給寶寶洗澡
夏季如何預防常見病
夏季幼兒常見病之父母須知
1、注意大人和小孩子的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勤洗手、勤洗澡,定期接種疫苗。
2、不吃變質的食物,隔夜的食物最好不吃,多喝白開水,少喝冷飲。
3、堅持每天做適量的運動,運動地點最好選擇室內,且每次運動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半小時,要適當的休息,補充些水分。夏季常備風油精,能有效防暑降溫哦。
4、保證小孩子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過度勞累,讓身心都放鬆下,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一般小孩子睡眠的平均睡眠時間在9~10小時之內。
5、外出旅行的時候,最好選擇天氣涼爽的傍晚或者是清晨,不可以讓小孩子在烈日下暴曬,及時補充水分。
6、綠色蔬菜要經過充分的浸泡,洗干凈之後煮熟了才能給小孩子食用。
② 兒童常見的疾病有哪些
兒童常見的疾病有哪些?
1、肺炎喘嗽(小兒肺炎)是最常見的兒科疾病,也是兒童死亡的第一原因。臨床以發熱、咳嗽、咯痰、氣急、鼻煽為主要症狀,重者可見張口抬肩、呼吸困難、面色蒼白、口唇青紫等症。
2、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兒常見的疾病,占兒科門診量的70%~80%。由於小兒先天稟賦薄弱,易感受風邪,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6個月到3歲為發病高峰,而90%以上以致病微生物為病毒,一般會反復發熱3天左右,多以夜間明顯,患兒不但服葯困難,輸液又加重痛苦,家長承受著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摺磨。
3、泄瀉(腹瀉病)腹瀉病是一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它是造成小兒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國,由於兒童營養狀況及醫療條件的改善,已使該病的死亡率明顯下降,但其發病率仍然較高,尤其在條件較差的地區,為此,腹瀉病是我國重點防治的疾病之一。
4、小兒厭食症是指小兒較長期食慾減退或食慾缺乏為主的症狀,它並非一種獨立的疾病,患者一般症狀不多,就是長期不思飲食,厭惡攝食,食量顯著少於同齡正常兒童,有噯氣、泛惡、脘痞、大便不調等症,或伴面色少華、形體偏瘦、口乾喜飲等症,但精神尚好,活動如常。少數患兒由於某些慢性病,如消化性潰瘍、慢性肝炎、結核病、長期便秘、鋅缺乏等引起,大多數是由於不良的飲食習慣、不合理的飲食制度、不佳的進食環境及家長和孩子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5、反復外感發熱是指1年以內發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數頻繁,超出正常范圍。其病因包括:先天稟賦薄弱、後天喂養不當、調護失宜、環境影響、反復傳染、久病體虛等多個方面。
測一測你的抗風險指數,專家為你免費解讀!
③ 新生兒最容易患上哪些疾病呢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健康茁壯的成長,但是在嬰兒時期的寶寶,因為自身抵抗力是比較弱的,所以一不注意就生病了。就導致了現在寶爸寶媽就會問:寶寶最容易患上哪些疾病。要知道小寶寶從出生的一刻起,就是一個嬌嬌弱弱的存在,所以我們對於新生兒會比較容易患上的疾病要有一個認知,避免到時候手忙腳亂的,不知道如何照顧,而對於新生兒來說,黃疸、肺炎和腹瀉是最常見的疾病了。
一、黃疸
新生寶寶的胃腸功能發育還不夠成熟,也比容易出現腹瀉的情況。不想寶寶腹瀉除了日常要做好護理,也要給寶寶做好保暖的工作。母乳喂養的寶寶,寶媽就不要吃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也要少吃或者不吃涼的食物。
還有什麼寶寶比較容易患上的疾病,歡迎評論區補充。在此也希望寶寶們都健康茁壯的成長。
④ 孩子都會得哪些傳染病
一、春季和冬季容易感染腮腺炎。
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年齡小,抵抗力較弱,容易感染各種具有傳染性的疾病。冬春季節是各種疾病的高發期,孩子們在這兩個季節最容易患上腮腺炎。
給孩子接種各類疫苗能有效預防傳染病,除此之外,平時應該保持室內通風,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不帶孩子到人流量多的地方,避免感染情況發生。
⑤ 幼兒常見傳染病
幼 兒 園 常 見 傳 染 病 知 識 一.流行性腮腺炎 1.病因:腮腺炎病毒 2.流行病學 ⑴傳染源:病人及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 ⑵傳播途徑:通過唾液、飛沫傳播;冬春季為流行高峰。 ⑶易感者:學齡前兒童多發;患病後可獲得終生免疫。 3.臨床表現 ⑴腮腺腫大、疼痛。可一側或雙側同時腫大,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後、下腫大,邊緣不清,有微熱、觸痛,不發紅,無化膿。頰粘膜腮腺管口紅腫,張口或咀嚼酸性物時疼痛加重。 ⑵中度發熱,食慾減退,全身不適。 4. 並發症:腦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聽神經損害等。 5. 隔離和預防 ⑴隔離患兒直至腮腺腫脹完全消失為止,但要至少於發病後10天。回園時須持醫院開據痊癒診斷證明,交醫務室經大夫同意後方可回班。 ⑵注意室內通風換氣,勤曬被褥。 ⑶對易感者可連服板蘭根沖劑3-5天。 ⑷ 接種流腮疫苗等。 6.治療 ⑴一般治療:卧床休息,多飲水,半流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潔。 ⑵對症處理:高熱可用退熱葯,局部可敷以醋調金黃散減輕疼痛。 ⑶中醫治療:清熱解毒,消腫散瘀。 ⑷積極治療合並症。 二、手、足、口病 1.病因:病毒感染。 2﹑流行病學 ⑴傳染源:病人及隱性感染者。 ⑵傳播途徑:直接接觸傳染源或通過鼻咽分泌物、糞便、飛沫傳播;夏秋季多發。 ⑶易感者:5歲以下兒童易感;對同類型病毒有免疫力,維持時間尚不清楚。 3. 臨床表現 ⑴口痛,厭食,低熱。 ⑵口腔粘膜可見小皰疹或潰瘍,舌、頰粘膜、硬齶等處為多,偶爾波及牙齦、軟齶、扁桃體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見斑丘疹,後轉為皰疹, 2-3天後吸收,不留痂。也可見於臂、腿及臀部,軀干少見。 ⑷病程短,症狀輕。 4.隔離和預防 ⑴隔離患兒二周。 ⑵對患兒的鼻咽分泌物、糞便及污染物隨時進行消毒。 ⑶注意室內開窗通風,物品消毒等。 5.治療 ⑴對症處理:保持口腔衛生,口腔潰瘍處可局部塗葯。 ⑵防止繼發感染。 ⑶中醫治療:清熱解毒。 三、水 痘 1﹑病因:水痘帶狀皰疹組病毒。 2.流行病學 ⑴傳染源:急性期病人。 ⑵傳播途徑:飛沫或被皰疹漿液污染的物品。冬春季多見。 ⑶易感者:嬰幼兒、學齡前兒童發病率高;病後可獲得終生免疫。到成人期有20%的人可發生帶狀皰疹。 3.臨床表現 ⑴發熱、咳嗽、流涕、食慾不振等。 ⑵發熱1-2天後出現皮疹,初為紅色細小斑丘疹,數小時後變為圓形的,有薄膜包圍的"露珠"狀皰疹,周圍有紅暈,伴有癢感,1-3天後皰疹變干結痂。以軀干、腰、頭皮多見,四肢稀少,呈向心性分布;常成批出現,在同一時間內可見斑丘疹、皰疹、干痂。口腔粘膜、咽部、眼結膜也可見皮疹,破潰後形成潰瘍。 4.並發症:繼發感染時可引起敗血症。也可見腦炎、心肌炎等。 5.隔離和預防 ⑴隔離至皮疹全部變干脫痂為止。但不得少於發病後2周。 ⑵注意室內通風。 ⑶對易感者接種水痘疫苗。 6.治療 ⑴對症處理:發熱時用退熱劑;保持皮膚、指甲清潔,避免抓破皰疹,如皰疹已破或有繼發感染者,局部塗用1%龍膽紫等。 ⑵有繼發感染時可用抗生素。 ⑶按醫囑進行其他相關治療。 四、猩紅熱 1.病因:A組溶血性鏈球菌。 2.流行病學 ⑴傳染源:患者、隱性感染者及帶菌者。 ⑵傳播途徑:由飛沫經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玩具、毛巾、書、衣被等間接傳播。冬春季多見。 ⑶易感者:2-8歲兒童多發。 3.臨床表現 ⑴發熱、頭痛、咽部疼痛、頸前淋巴腫大。 ⑵發熱24小時出現皮疹,由中耳、頸部蔓延至軀干及四肢,24小時內遍布全身。皮疹為彌漫性針尖大小猩紅色小丘疹,疹間無正常皮膚,有癢感。面部潮紅,可見"口周蒼白圈"、"楊梅舌"。 4.並發症 ⑴化膿性並發症:中耳炎、副鼻竇炎、肺炎、乳突炎。 ⑵中毒性並發症:心肌炎、心包炎、心內膜炎。 ⑶變態反應性並發症:風濕性關節炎、急性腎小球腎炎。 5.隔離和預防 ⑴隔離患兒至症狀消失後一周;有化膿性並發症者隔離至炎症痊癒,並持醫院開據痊癒證明方可返園。 ⑵患兒病後3周內要注意經常查尿和心電圖,及早發現和治療腎炎、心肌炎等合並病症。 ⑶對患兒的分泌物和污染物品進行消毒。 ⑷對易感兒童可口服板蘭根、復方新諾明等。 6.治療 ⑴對症處理:用淡鹽水漱口,高熱時用退熱劑。 ⑵抗生素治療。 五、流行性感冒 1.病因:流感病毒。 2.流行病學 ⑴傳染源:病人及隱性感染者。 ⑵傳播途經:主要通過空氣飛沫經呼吸道傳播。多發於冬季和冬末春初。 ⑶易感者:兒童以及其他易感人群。 3.臨床表現 ⑴突然起病,畏寒、高熱、頭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狀。 ⑵伴有輕度鼻塞、流涕、噴嚏、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⑶病程持續約一周。 4.並發症 肺炎、腦炎、腦膜炎、循環功能障礙等。 5.隔離和預防 ⑴隔離至熱退後2天或症狀消失為止。 ⑵注意室內開窗通風。 ⑶易感者可服用板蘭根3-5日。 ⑷增強體質,合理營養,保證充足睡眠。 ⑸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⑹少去公共場所,不去病家串門。 ⑺有條件者接種流感疫苗。 6.治療 ⑴對症處理。 ⑵有合並症或繼發感染者,採用相應的治療措施(略)。 六.細菌性痢疾 1.病因:痢疾桿菌。 2.流行病學 ⑴傳染源:急慢性病人和帶菌者。 ⑵傳播途徑:傳染源排出的糞便污染手、食物、水源、玩具等或經蒼蠅污染食品,經口感染。 ⑶易感者:普遍易感、感染後免疫力不鞏固。 3.臨床表現 ⑴普遍型(典型菌痢):起病急,高熱。大便每天10次以上,以粘液、膿血為主,便後又里急後中重感,伴全身乏力、食慾減退,惡心、嘔吐,陣發性腹痛。 ⑵輕型(非典型菌痢):不發熱或低熱。大便每天3-4次,便內膿血量不多或僅為粘液,無明顯全身症狀。2-3天內病情好轉。 ⑶重型:每天大便數10次,內有膿血,有里急後重感,全腹劇痛,伴嘔吐、脫水、酸中毒,全身症狀不重。 ⑷中毒型:多見於2-7歲兒童。發病急驟,高熱、驚厥、昏迷、休克、呼吸衰竭等全身中毒症狀明顯,腸道症狀常於24-36小時才出現。此型病情較重。 ⑸慢性痢疾:病程超過2個月以上者,常見於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的嬰幼兒,或急性痢疾不典型未經正規治療、遷延不愈而致,體溫正常或低熱,大便性質不定,有粘液或粘液、膿血交替出現。 4.隔離和預防 ⑴隔離至症狀消失,大便鏡檢陰性,停葯後大便培養兩次陰性後,經醫院開據痊癒證明方可返園。 ⑵消毒病人排泄物以及病人所用各種物品。 ⑶注意個人和飲食衛生,不吃腐敗、變質、不潔食物。 ⑷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好糞便、水源。 5.治療 ⑴中毒型:立即送醫院緊急處理。 ⑵一般治療。 ⑶抗生素治療。 七、麻 疹 麻疹傳染性極強,易感者多為兒童。 臨床表現:患者初期症狀和感冒差不多,發熱3天後,開始出現皮疹,首先起於耳後、發際處,主要是斑丘疹,皮疹迅速蔓延至面部、胸背、腹部、四肢及全身。皮疹3—4天後逐漸脫屑消退,逐漸康復。 預防措施: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是預防麻疹的最有力措施。麻疹沒有特效葯物,主要是護理好患者,減少並發症,寢室要溫暖、濕潤、空氣清新,光線不宜過強。定時通風換氣,要用溫水清洗顏面、眼鼻分泌物,定時用鹽水或漱口水漱口。 (風疹與麻疹的區別:手腳心沒有疹子,出疹1-2天即消退,孕婦得後易使胎兒畸形。) 八、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1、病因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又稱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是近30年來世界暴發流行的一種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 2、流行病學 本病特點為潛伏期很短,起病急驟、眼刺激症狀重,結膜高度充血,常見結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點狀剝脫。本病傳染性極強,人群普遍易感,發病率高,傳播很快,發病集中。本病每於夏秋季節流行,多見於成人。 3、臨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