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城市基礎系統包括什麼
擴展閱讀
考試時有同學打擾怎麼辦 2025-02-01 16:44:28
頌夏的歌詞有哪些 2025-02-01 16:28:48

城市基礎系統包括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9-13 04:22:55

㈠ 城市基礎設施是什麼意思

城市基礎設施是一個系統工程,它主要包括六大系統,即能源供應系統、供水排水系統、交通運輸系統、郵電通訊系統、環保環衛系統、防衛防災安全系統。城市基礎設施一般應具備的特點: 不同時期對城市基礎設施的發展、完善、配套有不同的要求。城市基礎設施作為城市運行的載體,與城市的自然附屬物包括土地、水體、礦床等有緊密聯系,它是在原有的自然附屬物的基礎上,經過人們的加工改造而建立起來的,受自然的制約;建設和改造城市基礎設施時,必須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城市基礎設施在形態上具有固定性,實物形態上大都是永久性的建築,供城市生產和居民生活長期使用,不能經常更新,更不能隨意拆除廢棄。

㈡ 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哪些

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交通運輸,機場,港口,橋梁,通訊,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氣,供電設施和提供無形產品或服務於科教文衛等部門所需的固定資產,

它是一切企業,單位和居民生產經營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質基礎,是城市主體設施正常運行的保證,既是物質生產的重要條件也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條件。

(2)城市基礎系統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發展的均衡協調是保證城市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前提。這種均衡協調包括基礎設施與城市規模、功能和空間的均衡,與城市發展階段和城市外部環境的均衡,城市基礎設施系統本身以及各個子系統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各子系統之間的均衡和協調等等。

在強調均衡的基礎上,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必須適度超前,避免建設滯後和盲目性。所以科學合理的城市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是重要前提。

以城市供水為例,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的資料顯示,要基本滿足約3.5億人口在飲用水數量和質量上的需要,解決全國近400座城市的供水緊張矛盾,估計到2010年約需供水投資2000億元。

建設部以2004年為現狀水平年,以2010年為規劃,以2020年為規劃遠期,編制了城市給水系統布局、凈水廠改造和建設、供水管網改造和建設、再生水設施建設等規劃。

這一規劃的制定和實施,不僅將滿足全國城市發展對供水的需求,還將大幅度地提升水資源的利用水平。

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建設部提出2007年底前基本完成對運行超過50年及老城區嚴重漏損的供水管網改造工作,到2010年全國城市供水普及率達到95%。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基礎設施建設

㈢ 城市基礎配套設施包括那些內容

城市基礎設施一般分為兩類,分別是工程性基礎設施和社會性基礎設施。

1、工程性基礎設施一般指能源供給系統、給排水系統、道路交通系統、通信系統、環境衛生系統以及城市防災系統等六大系統。

2、社會性基礎設施則指城市行政管理、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基礎性商業服務、教育科研、宗教、社會福利及住房保障等。

總的來講,城市基礎設施項目主要包括:

1.住宅區、別墅、公寓等居住建築項目

2.高檔酒店、商場、寫字樓,辦公樓等辦公商用建築項目

3.石油、煤炭、天然氣、電力等能源動力項目

4.鐵路、公路、航空、水運、道橋、隧道、港口等交通運輸項目

5.水庫、大壩、污水處理、空氣凈化等環保水利項目

6.電信、通信、信息網路等郵電通訊項目

一般講城市基礎設施多指工程性基礎設施。工程性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六大系統:

1、能源供應系統:包括電力、煤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和暖氣等;

2、供水排水系統:包括水資源保護、自來水廠、供水管網、排水和污水處理;

3、交通運輸系統:分為對外交通設施和對內交通設施。前者包括航空、鐵路、航運、長途汽車和高速公路;後者包括道路、橋梁、隧道、地鐵、輕軌高架、公共交通、出租汽車、停車場、輪渡等;

4、郵電通訊系統:如郵政、電報、固定電話、行動電話、互聯網、廣播電視等;

5、環保環衛系統:如園林綠化、垃圾收集與處理、污染治理等;

6、防衛防災安全系統:如消防、防汛、防震、防颱風、防風沙、防地面沉降、防空等。

(3)城市基礎系統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郵電、供水供電、商業服務、科研與技術服務、園林綠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市政公用工程設施和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等。

它們是國民經濟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在現代社會中,經濟越發展,對基礎設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礎設施對加速社會經濟活動,促進其空間分布形態演變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往往需較長時間和巨額投資。

對新建、擴建項目,特別是遠離城市的重大項目和基地建設,更需優先發展基礎設施,以便項目建成後盡快發揮效益。

基礎設施建設具有所謂「乘數效應」,即能帶來幾倍於投資額的社會總需求和國民收入。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基礎設施是否完善,是其經濟是否可以長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為了應對空前的經濟大蕭條,美國總統羅斯福推行了著名的「羅斯福新政」,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政策就是政府主導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基建項目,不僅提高了就業,增加了民眾收入,還為後期美國經濟的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前,為了應對由於全球性金融危機及國內諸多因素造成的經濟下滑的巨大風險,中國政府推出「四萬億」投資的經濟刺激計劃,「四萬億」經濟刺激預計每年拉動經濟增長約1個百分點,其中近一半資金投向交通基礎設施和城鄉電網建設。

這不僅可以使中國加快擺脫全球金融危機所帶來的負面作用,還可以擴大內需,刺激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消費的增長。配合中央政府的計劃,全國各省市政府紛紛以基礎建設項目為重點,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2008年全社會總投資將超過16萬億元。

㈣ 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哪些

基礎設施是指為直接生產部門和人民生活提供共同條件和公共服務的設施。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住宅區、別墅、公寓等居住建築項目
● 高檔酒店、商場、寫字樓,辦公樓等辦公商用建築項目
● 石油、煤炭、天然氣、電力等能源動力項目
● 鐵路、公路、航空、水運、道橋、隧道、港口等交通運輸項目
● 水庫、大壩、污水處理、空氣凈化等環保水利項目
● 電信、通信、信息網路等郵電通訊

為了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近幾年中國各城市實施了公有公營、私有私營、公有私營、用戶和社區自助模式等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模式。其中公有私營又分為兩種主要形式即BOT方式和TOT方式。 ①BOT模式。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建設-運營-移交」的縮寫。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國家發改委對BOT的定義略有差別。在此選取比較通行的定義:政府(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門)通過特許權協議,授權項目發起人(民營企業、外資企業、法人國企)聯合其他公司或股東為某個項目(主要是自然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項目)成立專門的項目公司,負責該項目的融資、設計、建造、運營和維護,在規定的特許期內向該項目(產品/服務)的使用者收取適當的費用,由此回收項目的投資(還本付息)、經營和維護等成本,並獲得合理的回報;特許期滿後,項目公司將項目(一般免費)移交給政府。在國際融資領域BOT不僅僅包含了建設、運營和移交的過程,更主要的是項目融資的一種方式,具有有限追索的特性。 BOT項目融資的優點,一是有利於分散和轉移項目風險,降低項目所在地政府的債務風險。二是有利於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減少政府財政負擔。三是可以借鑒外來先進的技術和項目管理經驗。四是有利於提高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和使用效率。BOT項目具有系統外風險和系統風險。系統外風險主要包括:不可抗力風險、國有化風險、政府越權干預風險、違約風險、公共政策及法律變化風險、金融風險等。系統風險又稱可控風險,主要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競爭性風險、建設工程風險(完工風險)、運營維護風險和環境風險。 ②TOT模式。TOT(英文Transfer?Operate?Transfer的縮寫)即轉讓-經營-轉讓,是指通過轉讓出售現有投產項目在一定期限內的現金流量從而獲得資金建設新項目的一種融資方式。具體來說,就是指把已經投產運行的項目在一定期限內移交給受讓方經營,以項目在該期限內的現金流量為標的,一次性地從受讓方融得資金,用於建設新的項目;受讓方經營期滿後,再把項目移交回來。中國山東的煙台至威海高速公路、上海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及過江隧道均成功實施了TOT融資方式。 TOT方式的優勢,一是融資方式只涉及已建基礎設施項目經營權的轉讓,不存在產權、股權的讓渡,避免不必要的爭執和糾紛。迴避了國有資產流失問題,保證了政府對公共基礎設施的控制權,使得問題盡量簡單化。二是減少政府財政壓力,促進投資體制的轉變。三是有利於盤活國有資產存量,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新建基礎設施籌集資金,提高基礎設施運營管理效率,提高項目產品質量。四是風險小,項目引資成功率高。五是項目成本和項目產品價格相對較低。六是受體制因素制約較少,方便外資和國內民營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國企投資。 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為中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廣闊的資金平台,投融資主體實現多元化,為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奠定了基礎。

㈤ 城市基礎設施包括哪些內容


城市基礎設施包括:供電、排水設施;郵電通信設施;能源設施;對外交通設施、對內交通設施;防災設施等。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只有不斷加強對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才能夠最大限度的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城市基礎設型告施對世界各地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生存和發展所必須具備的工程性基礎設施和社會性森租乎基礎設施的總稱,是城市中為順利進行各種經濟活動和其他社會活動而建設的各類設備的總稱。
城市的「綠色基礎設施」是由城市中可以發揮調節空氣質量、水質、微氣候以及管理能量資源等功能的自然及人工系統和元素組成,這些系統和元素發揮著類似於自然過程與功能的作用。這一類基礎設施中最為常見的內容包括林地、開放空間、草地與公園以及河流廊道等,也就是所有此悉具有滲水性地表和能夠支持植物生長的土壤的場地。
因為它模仿自然系統,所以這種「綠地結構」具有整體性,同時也包括了由植被、土地和水體所產生的水系和微氣候系統,本質上是城市系統所依賴的生態基礎設施。


㈥ 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市政設施有什麼區別

它們的區別是,公共設施用是為城市中為社會服務的,而市政公用設施用是城市中為生活及生產服務的,至於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生存和發展的。
什麼是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市政設施:
一、城市基礎設施是:
城市生存和發展所必須具備的工程性基礎設施和社會性基礎設施的總稱。
是城市中為順利進行各種經濟活動和其他社會活動而建設的各類設的總稱。
它對生產單位尤為重要,是其達到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必要條件之一。
工程性基礎設施一般指能源系統、給排水系統、交通系統、通信系統、環境系統、防災系統等工程設施。
社會性基礎設施則指行政管理、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商業服務、金融保險、社會福利等設施。
我國一般將城市基礎設施多指工程性基礎設施。
二、公共服務設施是:
由公共、服務和設施三個詞語或者是公共服務與設施兩個詞語構成的合成詞,是這些詞語含義的整合。
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
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
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三、市政設施是:
指由政府、法人、或公民出資建造的公共設施,一般指規劃區內的各種建築物、構築物、設備等。
城市道路(含橋梁)、城市軌道交通、供水、排水、燃氣、熱力、園林綠化、環境衛生、道路照明、工業垃圾醫療垃圾、生活垃圾處理設備、場地等設施及附屬設施。

㈦ 市政基礎設施包括哪些,市政基礎設施包括哪些知識

城市市政基礎設施是建設城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保證。城市市政基礎設施是城市發展的基礎,是持續地保障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性的設施。它主要由交通、給水、排水、燃氣、環衛、供電、通信、防災等各項工程系統構成。
但是對於具體項目就說法不一,摘錄幾種說法。
一、
《江門市區市政設施管理暫行規定》所稱市政設施包括哪些?
(一)城市道路及其設施:城市機動車進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公共停車場、廣場、管線走廊和安全通道、路肩、護欄、分隔帶、街道標牌、道路兩側邊詢、道路綠化用地及道路的其它附屬設施。
(二)城市橋涵及其設施:城市橋梁、隧道、涵洞、立交橋、人行天橋及橋涵的其它附屬設施。
(三)城市排水設施:城市雨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污水合流管道、排水溝、排水泵房、城市污水處理廠及其它附屬設施。
(四)城市道路照明設施:城市道路、橋梁、廣場、公共綠地等照明設施。
(五)城市垃圾處理設施:城市垃圾填埋處理場。
(六)城市的其他市政設施。
二、
西寧市市政設施管理條例
本條例所稱市政設施包括:
(一)城市道路:車行道、人行道、公用停車場、標志、標牌及其附屬設施;
(二)城市橋涵:橋梁、涵洞、立體交叉橋、過街人行橋、地下通道及其附屬設施;
(三)城市排水、防洪設施:雨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污水合流管道、污水處理設施,明渠、暗渠、泵站、積沙井、檢查井、城市防洪堤岸、河壩、防洪牆、排澇泵站、排洪道及其附屬設施;
(四)城市道路照明設施:城市道路、橋梁、過街人行橋、地下通道、不售票的公園、公共綠地等處的照明及其附屬設施。
本條前款第二、四項所稱「地下通道」,不包括兼作地下通道的人防工程。
供水、電力、郵政、電信、廣播電視、消防等其他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的管理,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三、
建設部
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招標投標管理辦法[第89號]:
本辦法所稱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是指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水、排水、燃氣、熱力、園林、環衛、污水處理、垃圾處理、防洪、地下公共設施及附屬設施的土建、管道、設備安裝工程。
四、
某市市政設施包括雨水管網系統、污水管網系統和市政道路工程;公用設施包括給水系統工程、電力系統工程、燃氣系統工程、通訊系統工程和電視廣播工程;公共建築包括行政管理用房、教育文化用房和衛生民政用房等;環境建設包括綠化環境建設和垃圾收集處理等。
五、
四川省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量清單招標投標
報價評審試行辦法:
本辦法所稱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是指城市道路、橋梁、供水、排水、燃氣、熱力、園林綠化、路燈、污水處理、垃圾處理、防洪、地下公共設施及附屬的土建、管道、設備安裝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