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獨立基礎鋼筋長度是怎樣規定的
獨立基礎的長寬都小於2.5米,鋼筋長度就是減去混凝土保護層的長度,如果大於2.5米,則除了四邊的鋼筋長度為減去保護層的長度外,其餘的可以按照90%的長度設置。
鋼筋的錨固長度為此構件中的縱筋伸入彼構件內的斗橡長度,以彼構件的完整邊線起算。鋼筋錨固長度如何規定的- 如:梁伸入柱中;柱伸入梁中;次梁伸入主梁中;柱伸入基礎中;牆或板伸入梁中;等等。 「錨固長度」應成為鋼筋工的第一概念。 錨固長度是圖集中的固定值。在《平法》各本圖集中均有列表。
(1)獨立基礎起步筋在哪個規范上的擴展閱讀
獨立基礎構造要求軸心受壓基礎一般採用正方形。偏心受壓基礎應採用矩形,長邊與彎矩作用方向平行,長、短邊邊唱之比一般在1.5—2.0之間,最大不應超過3.0。 錐形基礎的邊緣高度,不宜小於200mm,也不宜大於500mm;
階梯形基礎的每階高度,宜為300---500mm,基礎高度500---900mm時,用兩階,大於900mm時用三階,基礎長、短邊相差過大時,短邊方向可減少一階;柱基礎下通常要做混凝土墊層,墊鄭哪層的混凝土強度空叢旁等級應為C10,厚度不宜小於70mm一般70---100mm,每邊伸出基礎50---100mm。
② 在建築施工中,梁、板柱、地基等鋼筋驗收一般有那些具體要求
重點依據11G101圖集。1暗柱內容:
1.1柱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1.2為保證暗柱主筋位置准確,採用定距框控制
1.3柱鋼筋綁扎:
1.3.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1.3.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採用纏扣法綁扎。
1.3.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布置綁扎,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里。
1.3.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扎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2.牆體、暗柱、聯系梁鋼筋:
2.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2.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即位移過大要求按1:6調整,一級鋼筋的彎鉤一律朝里,不垂直的調直。
2.3起步筋要求:
2.3.1暗柱邊第一根牆筋距柱邊的距離為50mm。
2.3.2牆第一根牆筋距離混凝土板面50mm。
2.3.3暗柱第一根箍筋距離混凝土板面30mm。
2.3.4連系梁距暗柱邊箍筋起步50mm。
2.3.5連系梁箍筋如柱一個箍筋50mm。
2.4牆體豎筋搭接要求:
2.4.1搭接長度不小於45d,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扎范圍不少於三個扣。牆體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中1.3倍搭接長度。
2.4.2牆體水平筋節點要求相鄰綁扎接頭錯開。
2.5豎向梯子筋要求:
2.5.1採用比牆筋大一個規格的鋼筋製作,以代替豎筋。
2.5.2頂模筋等於牆厚減2mm。250mm、300mm、350mm厚的牆頂模筋長度應為248mm、298mm、348mm。
2.5.3頂模筋自立筋至端頭的長度為水平筋保護層加水平筋直徑減1mm,如保護層為15mm,Φ12水平筋,長度為15+12-1=26mm,頂模的根數為3根。頂模筋端頭刷好防銹漆。
2.5.4非頂模筋每側長度為水平筋直徑。
2.5.5每段牆豎向梯子筋設置數量要求間距為1米,每段牆2個或2個以上,要求同一標高,綁扎到位。
2.6水平梯子筋要求:
2.6.1採用短斜鋼筋製作。
2.6.2水平梯子筋按圖製作並符合該段牆體的鋼筋間距,專牆專用。2.6.3牆體筋綁扎時設在牆模板口以上300mm,並綁扎到位。
2.7柱的定距框:
2.7.1要求製作準確,綁扎牢固。
2.8保護層要求:
2.8.1牆、柱、梁均採用塑料墊塊,符合保護層厚度,鋼筋直徑和強度要求。
2.8.2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布置。
2.8.3梁、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2.9對箍筋的要求:
2.9.1彎鉤必須平行,彎鉤角度為135。。
2.9.2平直部分為10d,且兩根長短一致。
2.9.3彎心符合主筋直徑,且與主筋綁扎到位。
2.9.4四個角在同一平面上。
2.9.5綁扎牢固。
2.9.6柱箍筋開口分別設在四個角。
2.9.7對柱、過梁箍筋要求直徑,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2.9.8連系梁箍筋要求不傾斜,間距均勻,開口設置在上部兩邊。
2.9.9單支箍按圖紙要求設置,彎鉤為135。,平直長度為10d.
2.10洞口加筋要求:
凡是洞口牆筋截斷處加三邊開口箍筋。並按圖紙要求附加洞口加筋。
2.11連系梁鋼筋錨固:
2.11.1長度必須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
2.12梁主筋必須設在箍筋四角,兩排主筋間距為鋼筋直徑小於或等於25mm。
3.頂板鋼筋:
3.1板筋綁扎前的控制:
3.1.1對牆筋、連系梁筋及施工縫處板筋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3.1.2設置水平梯子筋及暗柱定距框。以上各項未做完不得進行板筋綁扎。
3.2網眼尺寸偏差不得超過10mm。
3.3起步筋第一根板筋距牆邊尺寸50mm。
3.4綁絲要求:
3.4.1上筋綁絲朝下,下筋綁絲朝上,與鋼筋垂直。
3.4.2綁絲甩頭長短基本一致,長度不超過50mm。
3.4.3相鄰綁絲呈「八」字扣。
3.5混凝土板面鋼筋:
3.5.1不準用電弧點焊。
3.5.2有出電線管時應採用「z」字形鋼筋綁扎牢固。
3.6雙層網片間的鋼筋馬凳設置。
3.6.1設置間距不大於1米,且高度滿足保護層要求,製作符合要求。
3.6.2馬凳高度=板厚-保護層×2-兩排鋼筋直徑。
3.7保護層頂板15mm,梁筋25mm,偏差不能超過3mm。
3.8板筋墊塊:
3.8.1採用塑料墊塊,厚度和強度符合保護層要求。
3.8.2墊塊間距不大於600mm,梅花形設置。
3.9板面預留洞,周圍鋼筋預留洞直徑大於200mm,小於300mm時,板筋應彎曲繞管通過。
3.10鋼筋端頭錨固要求:錨固至外側豎筋邊。
③ 鋼筋驗收規范及標准2020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15)
牆柱鋼筋:
1)牆、柱根部鋼筋上水泥漿清理干凈。
2)起步筋要求: 柱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
3)牆柱豎筋搭接要求:長度滿足設計及規范,搭接處保證有三根水平筋。綁扎范圍不少於三個扣。牆柱立筋50%錯開,其錯開距離不小於相鄰接頭中—中1.3倍搭接長度。搭接區加密。
4)綁扎: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布置綁扎,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里。綁扣相互間應成八字形。箍筋彎鉤尺寸應滿足135度,彎鉤平直長度不少於10d,且不少於75mm。
凡要求箍筋加密的,其間距按5d且10cm控制。即大於Φ20以10cm控制,小於Φ20以5d控制。
剪力牆水平分布鋼筋應伸至牆端,並向內水平彎折10d後截斷。
5)保護層要求:
設置間距600mm×600mm,呈梅花形布置。
柱筋墊塊設置在主筋上,牆筋墊塊設置在牆水平筋上。
不管是監理還是設計人員和甲方人員驗收的依據就是設計文件和現行施工規范。設計文件即設計圖紙和設計變更,施工單位要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施工。對於鋼筋一般檢查以下方面: 鋼筋安裝完成之後,在澆築混凝土之前,應進行鋼筋隱蔽工程驗收,其內容包括: (1)縱向受力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位置等; (2)鋼筋連接方式、接頭位置、接頭數量、接頭面積百分率等; (3)箍筋、橫向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間距等。 (4)預埋件的規格、數量、位置等。 鋼筋隱蔽工程驗收前,應提供鋼筋出廠合格證與檢驗報告及進場復驗報告,鋼筋焊接接頭和機械連接接頭力學性能試驗報告。下面是一份非常詳細的建築工程鋼筋綁扎隱蔽驗收內容,對實際工作有非常強的執導作用: 1暗柱內容: 1.1柱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1.2為保證暗柱主筋位置准確,採用定距框控制 1.3柱鋼筋綁扎: 1.3.1柱箍筋的個數根據圖紙要求確定,第一根箍筋距兩端50mm開始設置。 1.3.2在立筋上畫箍筋位置線,然後從上往下採用纏扣法綁扎。 1.3.3箍筋的接頭應沿柱子立筋交錯布置綁扎,箍筋與立筋要垂直,綁扣絲頭應向里。 1.3.4暗柱箍筋與牆筋綁扎要求:暗柱箍筋與牆水平筋錯開20mm以上,不得並在一起。 2.牆體、暗柱、聯系梁鋼筋: 2.1牆根部鋼筋上水泥漿已清理干凈。 2.2牆體鋼筋已經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