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棚的搭建方法
搭建大棚時要先准備好需要的工具,包括施工線,打孔機,白灰,皮尺等。根據場地確定好四個角,具體的朝向和規格,建議南北的長度在80米以內,東西寬8米。確定好之後盡快防線,間隔一米一個間距,並放出拱管的位置,之後打孔。打好安裝拱管,橫拉,卡簧卡槽,防蟲網,薄膜,最後裝門。操作方法
01
竹木結構的大棚,也稱為簡易大棚,建造成本低,使用年限短,一般可使用2~3年。
02
水泥或塑材結構的大棚,是預先用混凝土或塑材製作拱形架,再進行安裝,成本較低,一般此類拱棚較沉重,不易移動,遮光率較高,生產上已經不多見。
03
鋼構式大棚,是目前應用最多的一種大棚,它採用經過加工的鋼管及配件聯結在一起。建造成本較高,使用年限較長,也便於更換地塊。是目前生產上主要推廣的大棚模式。
04
大棚的建造要依地塊而定,一般大棚可南北走向,也可東西走向,長度不限,寬度一般在8~12米。日光溫室大棚,一般要有後牆,東西走向。
05
日光溫室大棚一般是先建造牆體,東西走向,寬8~12米,長度60~100米為宜,高度3~4米左右。再安裝鋼架結構,再把後坡用水泥板或其它材料製作好,然後再覆蓋上大棚膜,用壓膜線固定,秋冬季還要再覆蓋保溫被,安裝卷簾機等。
06
一般的大中拱棚,根據地塊的長度和寬度建設,先將拱架安裝好,再覆上薄膜,用壓膜線或壓膜槽進行固定,底邊的薄膜用土壓好。
07
大棚根據生產季節,選留放風口的位置,一般以越冬生產的日光溫室大棚選在大棚的後坡前方位置留放風口;以春秋季生產為主的,一般選在最前方1.2~1.5米高的位置留放風口。大中拱棚一般在棚的兩側留放風口,聯棟建造的一般選在棚的頂部及兩側留放風口。
2. 大棚怎麼搭建
搭建大棚時要先准備好需要的工具,包括施工線,打孔機,白灰,等。根據場地確定好四個角,具體的朝向和規格,建議南北的長度在80米以內,東西寬8米。確定好之後盡快防線,間隔一米一個間距,並放出拱管的位置,之後打孔。打好安裝拱管,橫拉,卡簧卡槽,防蟲網,薄膜,最後裝門。
立柱可用圓木或鋼筋混凝土柱,埋土的深度為50一60厘米。中間兩行要高出地面,邊上兩行高出地面1米,立柱的項端自中兩行向東西兩邊逐漸降低,共埋六行。立柱之間的間距不大於2米,並垂直。然後用12一16毫米直徑的鋼筋彎成拱桿,把它們綁扎在東西向立柱的頂端,作為骨架。
(2)大棚基礎怎麼建擴展閱讀:
扣膜時要盡量避免棚膜的機械損傷,特別是竹架大棚,在扣膜前應先把架表面突出的部分削平,或用舊布包紮好。用彈簧固定時,在卡槽處應加墊一層舊報紙。另外要注意避免新舊薄膜長期接觸,以免加速新膜的老化。在通風換氣時要小心操作。薄膜受凍或曝曬,會促進老化,
鋼管在夏天經太陽曝曬,溫度可上升到60—70℃,從而加速薄膜老化破碎。 薄膜使用過程中,難免有破孔,要及時用粘合劑或膠帶粘補。環境特點與調控大棚因有塑料薄膜覆蓋,形成了相對封閉與露地不同的特殊小氣候。進行蔬菜大棚栽培,必須掌握大棚內環境的特點,並採取調控措施。
3. 溫室大棚的溫室基礎土建
溫室建設場地在地下一米深的范圍內應無較大石抉、地下管線、地下設施等障礙物,建設方按照溫室建設的要求作好五通一平工作,即通水、通電、通道路、通電話、通排水、平整和壓實場地。在未獲得場地地質描述或勘察報告前,建設單位暫時按照持力土層容許承載力標准值≥80kpa,地下穩定水位在±0.000下1m進行設計和作概算。獨立點式基礎埋置深度約為±0.000下0.5m,溫室內部採用獨立基礎;溫室四周設0.5米高磚牆裙,其中±0.000下約0.5米,±0.000上0.50m,基礎和基礎粱頂部預埋錨栓,用於連接上部結構柱,牆裙內外水泥砂漿抹面;溫室外四周設80cm寬混凝土散水;溫室散水外設施外排水溝。溫室四周排水溝由業主建造。設汁參照國家標准《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J50007-2002)。若建設方提供的地質描述與實際情況(如勘察報告)不相符,再進行基礎設計,將對溫室基礎的設計計算和概算做相應調整。
4. 溫室大棚的基礎怎麼建設
溫室大棚基礎是溫室結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溫室基礎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溫室大棚結構的安全和使用性能,因此,對溫室大棚的基礎施工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三禾農業整理資料,現將溫室大棚基礎施工技術總結如下:
一、溫室大棚的基礎類型
1、條形基礎。條形基礎常用於外牆下,除承受上部結構傳來的荷載外,還起圍護和保溫作用。溫室內如有隔斷牆時也常採用條形基礎。條形基礎的材料可根據當地情況因地制宜,一般常用磚、毛石、混凝土,墊層可採用灰土、三合土、素混凝土。
2、獨立基礎。連棟溫室室內獨立柱下基礎一般都是獨立基礎。常用於溫室獨立基礎的形式主要有現澆鋼筋混凝土基礎和預制鋼筋混凝土基礎,還有一些溫室特殊用獨立基礎,如樁基和可調節基礎等。
二、基礎埋置深度
一般情況下,基礎的埋置深度應按下列條件確定:
①溫室的結構類型,有無地下設施,基礎的形式和構造;②作用在地基上荷載的大小和性質;③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④相鄰溫室的基礎埋深;⑤地基土凍脹和融陷的影響。
在滿足地基穩定和變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礎應盡量淺埋,當上層地基的承載力大於下層土時,宜利用上層土作持力層。除岩石地基外,基礎埋深不宜小於0.5
m,基礎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當必須埋在地下水位以下時,應採取措施保證地基在施工時不受擾動;當基礎埋置在易風化的軟質岩石層上.施工時應在基坑挖好後立即鋪築墊層。深不宜大於原有溫室基礎。當埋深大於原有溫室基礎時,兩基礎間應保持一定凈距.其數值應根據荷載大小和土質情況而定,一般取相鄰兩基礎底面高差的1-2倍。溫室外圍護牆面的基礎埋深度應在常年凍土層以下,當凍土層深度較深(>1.5
m)時,為節約投資,可將基礎埋深設計在凍土層以上10-20
cm;對於室內柱基或牆基,一般應考慮溫室冬季運行時,室內不會出現凍土;基礎埋深不受凍土深度的影響,主要應考慮不影響室內作物耕作和滿足地基持力層的要求,一般可埋設在地面以下0.8--1
m.
三、溫室基礎坡度
為順暢排泄溫室屋面雨水,溫室的天溝必須保證一定坡度。設計天溝坡度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採用水平基礎,改變溫室立柱長度;二是保持相同立柱長度,採用基礎找坡。前者基礎施工方便,但工廠加工立柱的規格較多;後者可顯著減少工廠生產立柱長度的規格品種,是目前溫室設計和施工中常用的方案。
基礎找坡建議天溝方向坡度宜在1:200-500,且要保證基礎伸出地面高度不高於0.5
m。具體坡度的大小應與天溝排水能力、建設地區的降水強度、溫室類型和排水方式等相協調。 長度大於54
m的溫室,建議沿天溝方向雙向找坡,最高點放在長度方向的中點。為避免基礎高差過大,單向排水溫室,起始最高端12
m可以做成水平;雙向排水溫室,中部12-15
m可做成水平。
為保證上部結構順利安裝,避免結構產生次 壓力,建造基礎時應保證尺寸偏差不超過土10
mm o
四、溫室基槽開挖
1、清除場地。土方開挖前,應根據施工方案的要求,將施工區域內地下、地上障礙物清除並處理完畢。
2、檢驗。建築物或構築物的位置或場地的定位控制線、標准水平樁及開槽的灰線尺寸,必須經過檢驗合格,並辦完預檢手續。
3、按程序開挖。夜間施工時,應有足夠的照明設施;在危險地段應設置明顯標志,並要合理安排開挖順序,防止錯挖或超挖。
4、注意地下水位。開挖地下水位高基坑槽、管溝時,應根據當地工程地質資料,採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開挖面以下0.5
m,然後才能開挖。
5、進場道路准備。施工機械進入現場所經過的道路、橋梁和卸車設施等,應事先經過檢查,必要時要進行加固或加寬等准備工作。
6、選擇好土方機械。選擇土方機械,應根據施工區域的地形與作業條件、土壤的類別與厚度、總工程量和工期綜合考慮,以能發揮施工機械的效率來確定,編好施工方案。
7、確定施工區域運行路線。施工區域運行路線的布置,應根據作業區域工程大小、機械性能、運距和地形起伏等情況加以確定。
8、准備好人工輔助作業。在機械施工無法作業的部位進行修整邊坡坡度、清理槽底作業等,均應配套人工進行。
9、熟悉圖紙,做好技術交底。
五、溫室基礎開始施工
(一)作業條件
1、基槽混凝土或灰土地基均已完成,並辦完隱檢手續。
2、已放好基礎軸線及邊線;立好皮數桿,並辦好預檢手續。
3、根據皮數桿最下面一層磚的底標高,拉線檢查基礎墊層表面標高,如第一層磚的水平灰縫大於20
mm時,應先用細石混凝土找平,嚴禁在砌築砂漿中摻細石代替或用砂漿墊平,更不允許砍磚合子找平。
4、常溫施工時,乳土磚必須在砌築的前一天用水濕潤,一般以水浸人磚四邊1.5
cm左右為宜。
5、砂漿配合比經試驗室確定,現場准備好砂 漿試模。
(二)工藝流程
1、拌制砂漿。①砂漿配合比應採用質量比,並 由試驗室確定,水泥計量精度為t2%,砂、摻和料精 度為士5%。宜用機械攪拌,投料順序砂一水泥一摻 和料一水,攪拌時間小於5
min.②砂漿應隨拌隨 用,一般水泥砂漿和水泥混合砂漿須在拌後3-y4
h使用完,不允許使用過夜砂漿。③基礎按每 250
m3砌體,各種砂漿、每台攪拌機至少做一組試塊(一組6塊、,如砂漿強度等級或配合比變更時,還應製作試塊。
2、確定組砌方法。①組砌方法應正確,一般採用滿丁滿條。②里外咬搓,上下層錯縫,採用「三一」砌磚法(即一鏟灰、一塊磚、一擠揉、,嚴禁用水沖砂漿灌縫的方法。
3、排磚撂底。①基礎大放腳的撂底尺寸及收退方法必須符合設計圖紙規定,如一層一退,里外均應砌丁磚;如二層一退,第一層為條磚,第二層砌丁磚。②大放腳的轉角處應按規定放七分頭,其數量為一磚半厚牆放三塊,二磚牆放四塊,以此類推。
4、砌築。
①磚基礎砌築前,基礎墊層表面應清掃干凈,灑水濕潤。先盤牆角,每次盤角高度不應超過5層磚,隨盤隨靠平、吊直。砌基礎牆應掛線,24牆反手掛線,37以上牆應雙面掛線。
②基礎標高不一致或有局部加深部位,應從最低處往上砌築。應經常拉線檢查,以保持砌體通順、平直,防止砌成「螺絲」牆。基礎大放腳砌至基礎上部時,要拉線檢查軸線及邊線,保證基礎牆身位置正確。同時還要對照皮數桿的磚層及標高,如有偏差時,應在水平灰縫中逐漸調整,使牆的層數與皮數桿一致。
③各種預留洞、埋件、拉結筋按設計要求留置,避免後剔鑿,影響砌體質量。變形縫的牆角應按直角要求砌築,先砌的牆要把舌頭灰刮盡;後砌的牆可採用縮口灰,掉入縫內的雜物隨時清理。安裝管溝和洞口過梁,其型號、標高必須正確,底灰飽滿。如坐灰超過20
mm,用細石混凝土鋪墊,兩端搭牆長度應一致。
5、抹防潮層。將牆頂活動磚重新砌好,清掃干凈,澆水濕潤,隨即抹防水砂漿。設計無規定時,一般厚度為15-20
mm,防水粉摻量為水泥質量的3%-5%。
以上信息整理自網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有需要可以隨時咨詢濰坊三禾農業溫室施工部。
5. 溫室大棚怎麼建設
溫室大棚建設流程比較輕便,技術比較精細。我國的蔬菜供應重要是以蔬菜大棚種植為主,以是,蔬菜溫室大棚的建設質料和設想組織直接影響我國蔬菜的產量和質料。
溫室大棚建設流程
1、主題設計:主要是對溫室大棚的大小、寬度、高度舉行擬定,按照栽培的面積來舉行設想製作。我國的普通型的大棚在120平方米近侍。
2、采購素材:溫室大棚建設分為立柱型和鋼架型。鋼架型採納的完全的鋼架焊接准備,只需要對地基舉行扶植加固。立柱型的蔬菜大棚要採納水泥立柱或者竹子等製成。鋼架大棚使用壽命審度長,最長能夠任用達到25年,立柱型的蔬菜大棚才能任用3-5年。
3、基體扶植:採用立柱型的蔬菜大棚要建設稱重後牆,牆體寬度不小於50公分。並張設專用的通風口。
4、搭拱架:採用鋼架體的蔬菜大棚不需要進行拱架搭設,採用竹竿或許是立柱型的蔬菜大棚要進行拱架搭設。要採用直徑越過2公分的平均竹竿舉行搭設,將截取竹子的主幹而成大頭在插在後牆上,並將兩頭舉行固定。保持拱形相同,高度平衡相同。並在拱形的更高點架設立柱舉行對抗。
5、塑料薄膜鋪設:要選用透光好的塑料薄膜舉行鋪設,以無滴膜或者紫光莫為主要挑剔。在大棚的兩側要進行塑料深埋。深埋厚度不少於20公分。
引用:山東溫室大棚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