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緊鄰建築物的基坑開挖塌方怎麼處理呀
1,地下水位很高的話要先降水。水是誘發塌方的主要因素。
2,基坑鄰近建築物一側打鋼板樁。4.5米的坑不是很深打一排鋼板樁即可。如果土質不好可以考慮打兩排。鋼板樁的入土深度要足夠大。4.5米深坑,從地面打下個8米左右就夠了。鋼板樁頂用鋼絲引拉。
3,開挖前查清周圍有沒有重要的管線,避免破壞已建的管線設施。
防止基坑坍塌的措施
1.選擇適合的基坑坑壁形式 基坑施工前,首先應按照規范的要求,依據基坑坑壁破壞後可能造成後果 的嚴重性確定基坑坑壁的等級,然後根據坑壁安全等級、基坑周邊環境、開挖 深度、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施工作業設備和施工季節的條件等因素選擇坑壁 的形式。 當坑基頂部無重要建(構)築物,場地有放坡條件且基坑深度≤10m 時,可 以優先採用坡率法。採用坡率法時,關鍵是要確定正確的坡率允許值。一般坑 壁的坡率允許值可按工程類比的原則並結合已有穩定邊坡的坡率值分析確定。 如:土質均勻良好的硬塑粘性土,當坡高小於5m 時,坡率允許值可確定 為:1:1.00~1:1.25。若坑壁土質較軟或基坑頂部邊緣附近有較大荷載,坡率允 許值還必須採用圓弧滑動法進行穩定性分析確定。 當施工場地不能滿足設計坡率值的要求時,應對坑壁採取支護措施。選擇 支護結構,首先要確定基坑坑壁的安全等級。按照規范的要求,坑壁的安全等 級按其損壞後可能造成的破壞後果的嚴重性、坑壁類型和基坑深度等因素,確 定為一、二、三級。坑壁安全等級一、二級適合採用挖孔灌注樁護壁,坑壁安 全等級二、三級適合採用土釘牆護壁。
2.加強對土方開挖的監控 基坑土方一般採用機械挖法,開挖前,應根據基坑坑壁形式、降排水要求 等制定開挖方案,並對機械操作人員進行交底。開挖時,應有技術人員在場, 對開挖深度、坑壁坡度進行監控,防止超挖。對採用土釘牆支護的基坑,土方 開挖深度應嚴格控制,不得在上一段土釘牆護壁未施工完畢前開挖下一段土方。 軟土基坑必須分層均衡開挖,層高不宜超過1m。對採用自然放坡的基坑,坑壁 坡度是監控的重點,當出現基坑實際深度大於設計深度時,應及時調整坑頂開 挖線,保證坑壁坡率滿足要求。
3.加強對支護結構施工質量的監督 建立健全施工企業內部支護結構施工質量檢驗制度,是保證支護結構施工 質量的重要手段。質量檢驗的對象包括支護結構所用材料和支護結構本身。對 支護結構原材料及半成品應遵照有關施工驗收標准進行檢驗,主要內容有:(1) 材料出廠合格證檢查;(2)材料現場抽檢;(3)錨桿漿體和混凝土的配合比試驗, 強度等級檢驗。對支護結構本身的檢驗要根據支護結構的形式選擇,如土釘牆 應對土釘採用抗拉試驗檢測承載力、對混凝土灌注應檢測樁身完整性等。
4.加強對地表水的控制 在基坑施工產前,應摸清基坑周邊的管網情況,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對管網 造成損害,出現爆或滲漏。同時為減少地表水滲入坑壁土體,基坑頂部四周應 用混凝土封閉,施工現場內應設地表排水系統,對雨水、施工用水、從降水井 中抽出的地下水等進行有組織排放,對坑邊的積水坑、降水沉砂池應做防水處 理,防止出現滲漏。對採用支護結構的坑壁應設置泄水孔,保證護壁內側土體 內水壓力能及時消除,減少土體含水率,也便於觀察基坑周邊土體內地表水的 情況,及時採取措施。泄水孔外傾坡度不宜小於5%,間距宜為2~3m,並宜按梅 花形布置。
5.搞好支護結構的現場監測 支護結構的監測是防止支護結構發生坍塌的重要手段。在支護結構設計時 應提出監測要求,由有資質的監測單位編制監測方案,經設計、監理認可後實 施。監測方案應包括監測目的、監測項目、測試方法、測點布置、監測周期、 監測項目報警值、信息反饋制度和現場原始狀態資料記錄等內容。監測項目的 內容有:基坑頂部水下位移和垂直位移、基坑頂部建(構)築物變形等。監測項目 的選擇應考慮基坑的安全等級、支護結構變形控制要求、地質和支護結構的特 點。監測方案可根據設計要求、護壁穩定性、周邊環境和施工進程等因素確定。 監測單位應定期向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通報監測情況,當監測值超過報警值時 應立即通知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分析原因,採取措施,防止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