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學跑步,該如何循序漸進
對於初學跑步或是很久沒有參加跑步的人來說,掌握跑步的運動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跑得太少起不到鍛煉的效果,跑得太多對身體的負擔太大。
對於從沒有跑步習慣的人來說,最初可以從每天散步開始做起,到了一兩周後加些慢跑;再過一兩周散步、慢跑並重,最終慢慢跑起來。跑起來後,還有幾個問題,一是能跑多遠,二是能跑多快,三是能跑多少次。
能跑多遠?能跑多遠,取決於你能夠舒服的跑完的公里數。怎麼算舒服,就是體能跟得上,不需要用意志力堅持,跑完之後不會累得想躺下。一次鍛煉時間不要太長,10分鍾或者20分鍾即可,或是將要跑的距離分段練習。如跑2000米,分成兩三段,每段1000米,800米的,中間休息一會兒,這樣不至引起過度疲勞,又能達到循序漸進的鍛煉目的。
能跑多快?
能跑多快,要看你會不會呼吸。剛開始跑步時,一般用鼻子呼吸就可以應付。跑個5分鍾,10分鍾的,很多人就會感到胸悶氣喘,跑不動,這時應該減慢速度,加深呼吸,嘴與鼻子配合呼吸,待不適感減輕時,再加快呼吸頻率。跑一段時間後,要加速時,也應該從調整呼吸開始,加速時要進行深呼吸,將呼吸時間拉長,同時將步伐頻率調快。通過調節呼吸,能使跑步的時間更持久,鍛煉效果更明顯。
能跑多少次?
能跑多少次,通常情況下,建議是每周三次,最好是在一次長跑後,休息一天,讓你的身體得以恢復能量。如果你非要天天跑步,也可以在長跑中夾雜一些短跑,或者散步慢走,以利於肌肉的恢復。
對於一個剛開始跑步的人來說,重要的不是說你要達到什麼每天多少公里目標,而是如何能讓你堅持鍛煉下去。當你嘗試開始跑步訓練,或是計劃重新回到跑步這個運動中,都是一件值得祝賀的事情。
碼字不易,懇請點贊 點擊右上角「+關注」,每日更新骨科科普知識 如有問題咨詢或不同看法,請在評論區留言
初學跑步如何循序漸進?
答:初練跑步的人,神經、心肺、肌肉的功能還沒有適應,運動量不要過大,可以先用走跑交替、快跑和慢跑交替的方法進行練習。也可以將要跑的距離分段練習。如跑3000米,分成兩段,每段1500米;跑10000米,分成五段,每段2000米,中間休息一會兒。這樣不至引起過度疲勞,又能達到循序漸進的鍛煉目的。
減脂運動會讓皮膚鬆弛嗎?
答:純減脂,只做有氧會的,肌肉少會使皮膚缺少彈性,水分不足,皮膚暗淡無光。所以建議做無氧增加肌肉,要想真的減脂,肌肉必不可少,原因就不再說了,高代謝才是保持身材的不二選擇。
健身中晚餐怎麼吃?
答:晚上不吃米飯、麵食、 肉類,雞蛋等高熱量的食物,含糖量高的食物也不要在晚上吃,比如玉米,粉條這些。因為這些容易堆積脂肪而且很難消化。如果腸胃不好的人,消化不好影響睡眠,早上起來容易犯困。
所以,晚上盡量以素食為主,比如吃燕麥粥, 小米粥,小麥粥,西蘭花、魚肉、菠菜,胡蘿卜等其他素菜。有營養的食物放在早中餐吃,晚上簡單吃就好了。
怎樣飲食瘦肚子?
1、多吃豆類
豆類含豐含蛋白質和纖維,能夠吸收人體里多餘的脂肪。
2、多喝水:想要消除小肚腩,每天一定要保證充足的飲水,喝水可多次少量的進行。目的是為了身體的排毒。
3、多吃綠色蔬菜和水果:為身體補充能量,還能提供身體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4、注重蛋白質攝入
較好的蛋白質來源有:魚蝦肉、雞鴨肉,它們的脂肪含量較低且富含營養,高蛋白質,有助於體內肌肉的增長,促進腹部脂肪燃燒。平常吃肉可以盡量選擇這些品類。
在絕大多數人眼裡,跑步是個很簡單的事,只要有一雙運動鞋然後邁開雙腿就可以了,有時間就多跑一會兒,沒時間就增加強度跑快一點,沒有那麼多講究。
其實不然,初學跑步要想達到健身目的而又不受傷還真有些講究。首先,人體在進行跑步運動時,每一次躍起再落地時身體自身的重量都會給地面一個垂直向下的沖擊力,而地面則會給人體一個向上的反作用力。這個反作用力會通過肌肉和關節的緩沖而消弭,但如果沖擊力過大或者緩沖不當,這個反作用力可能就會給骨骼、關節、肌肉韌帶帶來損傷,尤其會造成膝蓋損傷。
其次,跑步時心率和血壓的提升比任何時候都要快,如果初學跑步者突然增加跑步速度或者強度,會使心臟不堪重負,嚴重時容易導致嘔吐、暈倒甚至猝死。
第三,初學跑步者一般都沒有掌握有效的呼吸方式,速度一快、坡度一陡或是比賽時一緊張,就會感到呼吸急促,上氣不接下氣,繼而雙腿發軟,渾身乏力,甚至出現岔氣或側腹疼痛的症狀,無法繼續跑下去。
跑步不當有這么多危害,那麼初學跑步如何避免呢?
把握循序漸進這個總原則,合理安排運動強度和時間,讓身體在運動中強健起來。1、從走開始逐步過渡到慢跑。剛開始堅持做到散步30分鍾,然後每周增加5分鍾,直到能一口氣走到60分鍾;這個時候就可以增加走路速度了,比如本周60分鍾走4公里,那麼下一周則爭取走4.5公里,直到在60分鍾時間里可以走到6公里;接下來就可以在60分鍾的快走之中穿插5-10分鍾的慢跑,這個慢跑時間的增加也必須如此前快走一樣,在60分鍾總體運動時間不變的前提下,每周增加5分鍾,直到最後可以全程慢跑。
2、每周運動次數從隔天運動逐步過渡到每周運動4-5次。我們的身體在跑步中肌肉、關節、骨骼都會承受一定的沖擊力,如果強度較大就可能受損,但如果讓身體逐漸負重並持續鍛煉就可能耐受,所以一定要給身體運動後足夠的休息恢復時間,我們的身體也正是在這樣的鍛煉、休息、鍛煉中變得越來越強健。
3、不要過於追求速度。初學跑步以快走和慢跑為主,待身體逐步具備了一定運動能力後跑步速度自然會快起來
對於初學跑步者來說,掌握跑步的運動量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跑得太少起不到鍛煉的效果,跑得太多對身體的負擔太大容易受傷。所以,循序漸進地進行跑步,嚴格遵循本周運動量和運動時間不超過上一周的10%原則,我們一定可以成為一名 健康 的跑者。
這一點我可能比較有經驗,下面是我的答案(喜歡精華可以直接看後文總結部分)
2018年5月之後,我因為工作原因加上一些個人因素,跑步就逐漸減少了,到2018年9月跑步完全停止,這個狀態一直到2019年2月才開始逐漸恢復,中間6個月基本沒去跑過步,再次跑步的時候和一個新手差不多,一口氣跑不來十公里,很累,速度也上不去,記得2018年11月份跑了一次9公里,時間花了1小時5分鍾。
然後2019年2月,個人狀態好轉,開始撿起跑步這個習慣,起初跑步跑了11公里,時間1小時26分,配速7分52。
對於經常跑步的朋友來說,這速度簡直不堪入目,很渣,但是誰也不知道一個三個月完全沒有跑步的人去突然跑11公里是怎樣一種情況,就是以為自己很行,實際自己弱得一逼。
那會目標是十公里,但是越跑越慢,後面索性跑到自己完全跑不動的狀態,也就是十一公里,那時候我都嚴重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問題,之後休息了差不多十天,因為這次突然的十一公里對於當時的我還是一個很長的距離,跑下來很傷,所以用了很長的時間恢復,下次跑步單次跑了6公里,配速8分多, 心裡想的是不要圖快,找那種自己跑起來很舒服的感覺, 所以跑了這個配速以及這個距離。
下次跑步,跑了10公里,中間隔了4天,配速接近7分鍾,再下次也是慢跑,但我把距離使勁的提到了15公里,配速也是差不多七分鍾,兩天後再去跑10公里,成績1小時6分鍾, 狀態比以前好了很多,之後感覺狀態開始恢復了,就繼續保持10公里,跑一休一的狀態,然後慢跑為主,這樣不累,跑到現在,兩個多月基本可以跑半馬,成績能夠進2小時 ,我想這期間我的狀態與新手其實差不多。
上述有點亂,下面我簡單 總結一下,新手如何循序漸進的跑步。
第一階段:不要快,先慢跑, 然後開始先跑3公里,沒啥問題就加到5公里,保持兩周後,加到6到8公里,這期間可能跑第七八公里的時候會很累,但是咬咬牙堅持下去就可以,8公里的距離堅持兩周後,加到10公里,當你跑十公里也不費力的時候,恭喜你已經進入跑步小白階段了,這時候可以進行下一步練習, 針對第一期間,記得不要圖快,圖快死得快,這期間大約需要一個半月到兩個月之間,只要體重正常,堅持下去基本沒啥問題。
第二階段:能輕松跑10公里, 成績60分到70分左右,然後就可以 嘗試一些綜合性的跑步,主要包括慢跑、間歇跑、力量練習, 慢跑用你輕松的速度跑完十公里,這個鍛煉你的耐力以及心肺能力,間歇跑鍛煉你的速度,力量練習增加你跑步的穩定性,這期間花兩個月時間,練習得當,後期不管是速度還是耐力都將得到很大的提升。
第三階段: 在第二階段的基礎上, 嘗試拉練長距離, 15公里到20公里,記得以慢跑為主。同時可以附帶一定的配速跑。
第四階段: 如果就是常規跑步鍛煉,止步於第三階段就可以, 想跑馬拉松的話,第四階段可以加距離加時間,慢跑為主,同時力量練習、間歇跑、配速跑一個不能拉下,並保持月跑量在200公里左右 ,這樣堅持三個月,跑一場馬拉松基本沒啥問題。
關於傷痛: 這期間多少都會受點傷,只要不是膝蓋不能承受的傷,基本不用管它,不舒服就休息,靜養幾天自個會好的,這些都是正常現象,是你從新手到老鳥的必經之路。
關於鞋: 想長時間的堅持跑步,一雙合腳的跑鞋是必須的,不能讓你跑出好成績,但是可以讓你減少很多傷害。
以上就是個人答案,歡迎交流~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跑步會給我們帶來諸多好處。在全國,每天都有許多人加入到跑步的行列中來。不過跑步看上去比較簡單,但是真正跑起來以後,會有很多問題等著我們,需要我們一一地去解決。
那麼,初跑者該如何循序漸進地跑起來呢?
我們可以從慢跑開始,逐步地跑起來。
慢跑可以幫助我們打造強大的有氧基礎,提高我們的心肺能力,耐力,肌力和最大攝氧量,從而提高我們的跑步能力。
慢跑時的標準是一邊跑步一邊能夠與人簡單對話。
我們可以從3km開始跑起來(以周為訓練單位。)
第一周。平時跑3km,跑步時中途不要停下來。周末跑4km。跑三天休息一天。
第二周。平時跑4km,跑步時中途不要停下來。周末跑5km。跑三天休息一天。
第三周。平時跑5km,跑步時中途不要停下來。周末跑6km。跑三天休息一天。
第四周。平時跑5km,跑步時中途不要停下來。周末跑7~8km。跑三天休息一天。
第五周。平時跑6km,跑步時中途不要停下來。周末跑8㎞。跑三天休息一天。
第六周。平時跑6km,跑步時中途不要停下來。周末跑10㎞。跑三天休息一天。
這樣循序漸進的跑,我們就能跑進10㎞了。
我們在平時的慢跑過程中,最好跑夠40到60分鍾的時間, 這樣的鍛煉效果才是最好的。
我們一開始可能跑不夠40分鍾這么長的時間,但是隨著跑步能力的加強,最終我們還是能夠跑夠40分鍾的。
由於每個人的配速不同,有的人是不用跑夠10㎞距離的。
除了慢跑本身。 我們平時還要注意加強力量的練習。 強大的力量可以幫助我們跑的更穩,更快,更輕松。
平時跑休時可以做一些諸如平板支撐,俯卧撐,深蹲,卷腹,提踵,蛙跳等訓練動作來加強我們的力量。
而跑前熱身跑後拉伸也一定要做。
每次熱身拉伸至少十分鍾以上,這樣既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提升跑步能力,還能防止運動傷害。
相信經過循序漸進的練習,要不了多長時間, 題主一定能通過慢跑收獲到跑步給我們帶來的種種好處。
所以,就題主提出的問題,我的回答是:
初學跑步如何循序漸進?
第一可以採取分周增加,一周可以跑三到四次,其中選擇一天來跑最遠距離,跑量增加以三周為一個周期,前兩周最遠距離連續增加,第三周把跑量還原到上個跑步周期的最遠距離上,進行休息跑。每周最遠距可以增加1-2公里。
「5月不減肥,夏天徒傷悲。」如今,夏天已悄悄來了,一些人看到肚子上的肉肉,感覺好「憂傷」。徒步大會、國際馬拉松……越來越多就在身邊的運動機會,讓很多人開始行動起來了。
防損傷跑前熱身跑後拉伸
「5月不減肥,夏天徒傷悲。」如今,夏天已悄悄來了,一些人看到肚子上的肉肉,感覺好「憂傷」。徒步大會、國際馬拉松……越來越多就在身邊的運動機會,讓很多人開始行動起來了。除了徒步健走外,一些人也將跑步作為健身、減肥的主要方式,微信朋友圈內「每天打卡」曬公里數的也多了起來。
但是,任何一項運動都需要科學、合理的計劃與安排,跑步更是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運動。在跑步過程中,如果方法出現偏頗,真的有可能會「跑偏」了。
慢慢開始休息很重要一些跑步者體驗到跑步帶來的快樂時,開始嘗試每天都跑到精疲力盡而忽略了休息。但身體肌肉需要休息恢復,連續的鍛煉會中斷肌肉的生長,甚至會因此受傷。最好是在一次長跑後,休息一天,讓你的身體得以恢復能量。也可以在長跑中夾雜一些短跑或者其他比較輕松的鍛煉方式,以利於肌肉的恢復。對於一個剛開始跑步的人來說,重要的不是讓你的身體變得更為緊張,在第二天感到酸痛,而是能夠讓你堅持鍛煉下去。
調整頻率口鼻深呼吸呼吸在跑步的過程中極其重要,有規律的呼吸可以緩解疲憊感。剛開始跑步時,速度較慢,對氧氣的需求量不大,用鼻子呼吸就可以應付。跑到10~20分鍾時,很多人會出現跑不動的情況,感到胸悶氣喘、腿腳無力,非常想停下來。這時應該減慢速度,加深呼吸,嘴與鼻子配合呼吸,待不適感減輕時,再加快呼吸頻率,同時加速。
跑步要想取得更好的鍛煉效果,總少不了加速跑的過程。加速時,人們往往會感到比較吃力,有些人甚至咬牙讓大腿使勁,這個方法是不對的。跑步加速應該從調整呼吸開始,平常兩步一呼,兩步一吸;加速時,要進行深呼吸,將呼吸時間拉長,同時將步伐頻率調快,調整為三步一吸,三步一呼,通過改變頻率,把速度提上去。
此外,身體素質不好的人加速時,應先從小碎步開始。跑步加速也是人體這台機器的程序化操作,不是盲目地咬牙蠻干,通過調節呼吸,能使跑步的時間更持久,鍛煉效果更明顯。
防損傷跑前熱身跑後拉伸跑前熱身是避免損傷、激活身體的不二法門。身體在冷的狀態下,突然劇烈運動全速奔跑,不僅不能好好運動,還容易受傷。一般跑前需要熱身,等肌肉熱了再拉伸。最適合的熱身是先步行10分鍾,之後開始拉伸,拉伸時動作要慢,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拉伸的肌肉上,如果做過頭反而會導致肌肉疼痛。
跑步結束後同樣也要善待自己的身體。為了減低運動帶來的興奮,盡早恢復,一般要:慢跑——走——拉伸,切忌不可急停,人在劇烈運動以後,身體的各個器官都處在極度亢奮的狀態,心臟的血液輸送量比平時有很大的提高。此時如果立即坐下,很容易導致壓迫部位血液不流通,造成肌肉痙攣,甚至可能造成休克。因此,跑後不要突然停下,慢慢減低速度,可以走跑結合。之後拉拉腿、轉轉腰等拉伸,消除肌肉的緊張,心裡也就隨著放鬆了。長時間跑步後或者高強度的速度訓練之後的拉伸要比平時多一些。
挑選一雙合適的跑鞋相對於其他運動而言,跑步鍛煉持續時間相對比較長,因此其對鞋子的舒適性要求更高,並且對人體的腳踝、膝蓋、足弓等關節沖擊較大,而這種持續性的沖擊所造成的傷害是持續滲透,雖然不會立刻出現受傷的狀態,但如果傷害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出來,後果也會很嚴重,恢復起來比較困難。健身教練指出,專業跑鞋不但更加舒適,也可以對某些重要關節進行有效保護,因此選購專業跑鞋十分有必要。
選跑鞋,一般就是要在減震型或者穩定型中選擇一款,最簡單也最容易做的測試就是所謂的濕腳測試了:首先,把腳在水中浸濕,然後用毛巾擦乾後在地板上踩出一個印跡,觀察這個印跡,會發現三種情況,腳前後兩個區域幾乎沒有連接,或者很少連接,說明你是屬於高足弓,通常屬於內翻型腳,需要一雙緩震型的跑鞋;腳印呈現C狀,有一定的足弓,說明是你是正常足,需要一雙有一定支撐和減震的穩定跑鞋,緩震跑鞋也同樣適合正常足;腳印幾乎看不出來有足弓,說明你是平足,需要的是一雙控制型跑鞋,也可以選擇一雙穩定型跑鞋。
你好,作為初學者,跑步循序漸進,最重要的關鍵就是給自己制定適合的目標。
什麼叫適合的目標呢?如果你從來沒有跑過步,那麼第一次跑,跑個十分鍾就可以了,這不會讓你覺得太難,也不會讓你覺得有壓力,十分鍾一會兒就跑完了,也不會太累,等你跑完之後,你會覺得自己完成了一次跑步任務,下次再跑十分鍾,一個星期之後你就會想給自己加量,當你逐漸增加到20分鍾,增加到30分鍾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竟然已經開始能跑30分鍾,這也是一種成就感,請注意每次能夠慢跑30分鍾的人並不多,但是這個目標對於你來說也並不難完成,對不?
同樣的,如果你第一次就讓自己跑30分鍾,那麼很有可能你的跑步興趣被大大的損害了,因為第一次跑30分鍾,就會讓你感覺到很累,上氣不接下氣,下次再讓你跑,就會非常的抵觸。
這就是循序漸進,你讓自己感受到進步的快樂,你讓自己慢慢的感受到成就感,然後就像上癮一樣,自己給自己慢慢的加量了。
跑步說難,也不難,人人都會。但是有目的性的跑步,比如想通過跑步健身、減肥等,跑步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我想大多數人跑步都是帶有這些方面的目的吧?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重新認識跑步這件事,不應該想當然地認為跑步不需要學,自己什麼都會。
作為跑步初學者,題主有循序漸進的意識是非常正確的。我看到太多人一開始就想模仿別人的跑步技巧、肢體動作等,這類人多半會把自己跑殘。跑步初學者一定是把安全和不受傷放第一位。
那麼初學者剛開始應該注意些什麼呢?如何跑才算循序漸進呢?
我是一個有10年跑齡的老鳥了,你正在經歷的和即將經歷的跑步生涯我都經歷過了。接下來我就分享幾點我覺得的比較重要的跑步感受,希望對初學者有幫助。
1、一雙合適的跑鞋很重要相信跑步愛好者們都知道跑鞋的重要性了,但是我經常會看到有人穿著涼鞋就去跑步。如果想要認真對待跑步,最好不要這樣做。想要跑步,一定先要有一雙跑步,最好有抗震、緩沖、回彈的作用,這些功能能盡可能減小受傷的風險。不要捨不得那幾百塊錢,當你有腳踝疼,腳後跟發炎時,你就知道多花點錢是值得的。
跑鞋除了有抗震、緩沖、回彈的作用外,舒適和透氣也相當重要,不然就會像我一樣。
2、跑前熱身一定要做跟做很多事情一樣,跑步也要分為跑前熱身,跑步中,跑後拉伸三個步驟。這里我只重點強調跑前熱身,因為這是很多人最容易忽視的一步。跑前熱身直接影響到你跑步的質量和目標完成度。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跑前熱身,只需要活動腳踝、膝關節、髖關節就行了。我通常的做法是,這三個部位分別順時針和逆時針各自活動30下,另外再做幾組原地高抬腿和弓步壓腿就可以了。
3、先短距離慢跑,不要逞強《跑步時該如何呼吸》的作者在書中就說過,「迫使很多人放棄跑步的最常見原因就是:剛開始跑的太快,跑的太遠。」
我相信很多跑步愛好者都一樣,當換好一身滿意的裝備,穿上一雙一千塊錢的跑鞋,心裡那股浪勁就上來了——穿上這一身行頭,我怎麼還不得跑個10公里呀。
大可不必逞強,我們現實生活中,真正有能跑10公里的人並不多。剛開始跑步做好短距離慢跑,就是感覺自己要大口喘氣了,說明速度過快了。
4、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跑步技巧,要在實踐中摸索適合自己的技巧我跟很多跑步初學者一樣,剛開始就研究專業運動員是怎麼擺臂,怎麼落腳,怎麼呼吸等等技巧,結果發現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跑步方式,而且都有理有據,於是我就傻眼了,學哪個呢?哪個才是最正確的?
為了你能避免這種困擾,建議初學者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跑步的技巧,先跑起來,然後在跑步過程中慢慢摸索,怎麼擺臂更自然,怎麼落腳更舒適,怎麼呼吸更輕松,掌握屬於自己的一套技巧。這個過程你必定會踩一些坑,但也是你學到更多東西的過程。
5、有目標有計劃,才能堅持跑下去剛開始跑步需要有清晰的目的和周詳的計劃,因為人都是有惰性的,除非你非常熱愛跑步,否則你很難想我一樣堅持跑步這么多年。
以安全為前提,在時間和精力有限的情況下,每周跑步3次,每次半小時左右的慢跑最適合初學者,這樣的強度也容易養成跑步習慣。想要跑步有效果,就一定要堅持,而且最好是5年,10年的堅持。
小結初學跑步,一定要有循序漸進的意識,把安全和不受傷放首位,其次要考慮買一雙有抗震、緩沖、回彈的作用跑鞋,減少受傷的風險。為了提高跑步的質量和完成度,跑前熱身一定要做。根據自身情況,不要逞強,剛開始最好短距離慢跑,之後再逐漸增加強度。
其實跑步也沒有公認的標准,不要太在意別人是怎麼跑的,不要過於追求專業的跑步技巧,在實踐中摸索一套適合自己的技巧,至於專業的跑步技巧我們僅供參考就行了。
要把跑步當成是一輩子的事,你的跑步生涯需要制定清晰的目的和周詳的計劃,這些事情都有助於你快速養成跑步的習慣。一旦你能堅持跑步3年,你就會發現你的生活可以更精彩。
Ⅱ 如何快速提高跑步能力怎樣練習跑步
要快速鍛煉跑步能力,就要下決心堅持跑步,運動沒有太多的捷徑,馬拉松運動員很多都是普通人,就是堅持鍛煉積累起來耐力,這種耐力只要堅持多數人都可以成為馬拉松運動員,只是一般人很難堅持。所以想提高一定要有決心,從現在開始堅持鍛煉。
1、每天早、晚出去慢跑,因為早晨和晚上天氣會涼爽一些,尤其是夏天,白天跑步容易疲勞不容易堅持,早上和晚上空氣一般也不錯,而且晨練的人相當多,讓你感覺有同伴,每天堅持慢跑,前一周可以先跑到出汗為止,一周以後,可以增加數量,跑完一定要多走兩圈,讓身體恢復以後再休息。一般堅持1-2個月就會有效果,但跑步最好不要停止,我們開頭了,就要堅持,鍛煉是終生的事情,要想身體好就要培養自己喜歡運動的習慣。
2、平時,如果是學生下課或者是中午,可以帶個跳繩,在樹陰下,每天堅持跳一定數量,這樣可以鍛煉腿部的肌肉和肺活量,也對提高跑步能力起到促進作用。
3、另外,在跑步前一定要活動好身體各部位的關節,而且要壓腿、抻筋,避免受傷,筋骨、肌腱的彈性好,也會增加跑步的速度。
只要堅持鍛煉,讓我們養成運動的習慣,不僅能提高跑步能力,而且會讓自己更愉悅,運動會使人有快樂的感覺,讓生活多一份快樂,也多一份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