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育基礎知識都考哪些內容
一般要考教育理論基礎,就是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時事政治等。
一學習的意義
(1)學習可以讓我們賺到更多的錢,因為你有了別人沒有的知識。知識是可以變成財富的。不同的職業因為所需要的知識水平不同,得到的錢也會有一定的差別。你的知識會以錢的形式回報給你的。
(2)我們形容某個人有氣質的時候經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有知識的人會自帶一種文人氣質,這一點可以從他的言行舉止,一舉一動等地方看到。所以,學習可以潛移默化的改變我們的氣質,提高我們的修養。
二教育對國家的意義
(1)教育強國,是我們一直要實現的目標。而教育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是有利於塑造民族的性格,個人素質,國民素質,對社會的發展進步是有深刻意義的。教育能夠讓我們在面對選擇時,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2)教育對一個國家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有利於引領人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啊,教育能夠讓人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更加客觀全面,而教育強國也能培養更多創造性的人才,為以後,智能社會的發展進步做出巨大的貢獻。
❷ 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考什麼
院校專業:
基本學制:四年 | 招生對象: | 學歷:中專 | 專業代碼:080901
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掌握數學與自然科學基礎知識以及計算昌迅 機、網路與信息系統相關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良 好的綜合素質,能勝任計算機科學研究、計算機系統設計、開發與應用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1.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理論,具有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 養、職業道德和心理素質,社會責任感強;
2.掌握從事本專業工作所需的數學(特別是離散數學)和其他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以及一 定的經濟學與管理學知識;
3.系統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理解本學科的基本概念、知識 結構、典型方法,建立數字化、演算法、模塊化與層次化等核心專業意識;
4.掌握計算學科的基本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一定的工程意識,並 具備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具有終身學習意識以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和新技術、新知識的能力;
6.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具有創新意識,並具有技術創新和產品 創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與本專業相關的職業和行業的重要法律法規及方針政策,理解工程技術與信息技術 應用相關的倫理基本要求;
8.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表達能力、獨立工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外語應用能力,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 流、競爭與合作能力;
10.掌握體育運動的一般知識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主幹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核心知識領域:離散結構、基本演算法、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操作系統、計算機網 絡、資料庫系統、軟體工程等。
核心課程示例(括弧內為理論學時+實驗或者習題課學時):
示例一:高級語言程序設計(40+48學時)、計算機導亂談論(24+6學時)、集合論與圖論(48學 時)、匯編語言程序設計(32+8學時)、電路44+16學時)、數理耐陪此邏輯(32學時)、電子技術基礎(32 +20學時)、數字邏輯設計(36+12學時)、數據結構與演算法(40+24學時)、近世代數(32學時)、計 算機組成原理(48+60學時)、軟體工程(48 +16學時)、形式語言與自動機(32學時)、數理邏輯 (32學時)、資料庫系統(40+24學時)、操作系統(40+16學時)、計算機網路(36+30學時)、演算法 設計與分析(32學時)、計算機體系結構(48學時)。
示例二:計算概論(72學時)、數據結構與演算法(72學時)、數字邏輯設計(54學時)、集合論 與圖論(54學時)、代數結構與組合數學(54學時)、數理邏輯(54學時)、微機原理(54學時)、計 算機組織與體系結構(54學時)、電路分析原理(72學時)、數字集成電路(72學時)、信號與系統 (54學時)、微電子與電路基礎(54學時)、電子線路(72學時)、演算法設計與設計(72學時)、腦與 認知科學(36學時)、人工智慧導論(54學時)、編譯技術及實習(54+72學時)、操作系統及實 習(54+72學時)、微機實驗(0+72學時)、程序設計實習(0+72學時)、數字邏輯電路實驗(O+ 72學時)、數字邏輯設計實驗(0+72學時)、電子線路實驗(0+72學時)、基礎電路實驗(0+72 學時)。
示例三:電路分析基礎(68學時)、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60+30學時)、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60+30學時)、信號與系統(68學時)、電路信號與系統實驗(15 +15學時)、計算機導論(16學 時)、計算機通信與網路(56+20學時)、軟體工程(30+16學時)、資料庫系統(40 +12學時)、編譯 原理(52+16學時)、人工智慧(46學時)、操作系統(54+24學時)、程序設計基礎(44+32學時)、 數據結構(54+24學時)、離散數學(一)(54學時)、計算機組織與體系結構(76+20學時)、微機 系統(50+20學時)、離散數學(二)(30學時)。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主要專業實驗:程序設計實驗、數據結構實驗、計算機組成實驗、操作系統實驗、資料庫實驗、 計算機網路實驗。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或理學學士。
職業能力要求
職業能力要求
專業教學主要內容
專業教學主要內容
《C++程序設計》、《Java語言程序設計》、《資料庫系統原理》、《計算機網路原理》、《計算機系統結構》、《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軟體工程》、《離散數學》 部分高校按以下專業方向培養:NET、JAVA、大數據、雲計算、軟體工程、金融信息化、嵌入式軟體、傳媒設計與製作、計算機網路技術、移動互聯網信息與技術。
專業(技能)方向
專業(技能)方向
IT類企業:技術開發、程序設計、軟體工程、硬體工程、產品經理、產品運營、產品設計; 政府、科研單位:網路安全、網路開發、系統維護、配置管理。
職業資格證書舉例
職業資格證書舉例
繼續學習專業舉例
就業方向
就業方向
發展前景:
用人單位對畢業生選擇餘地增加,導致對畢業生的要求將越來越高。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由於中國經濟發展可能會面臨不平衡,中國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仍將存在結構性的矛盾,最終導致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在職業選擇時會出現「冷熱」不均的現象。經濟發達地區或工資待遇高的地區,仍將成為學生職業的首選,致使畢業生的需求顯得相對過剩。用人單位在選擇畢業生時有充分的選擇餘地,致使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不僅要求畢業生具有一定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而且還要具備一定的職業能力,包括核心技能、行業通用技能和職業專門技能。因此,提升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職業能力日顯突出和必要。
對應職業(崗位)
對應職業(崗位)
其他信息:
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的考試內容包括: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網路,重點考查考生掌握相關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材料補充:
1、數據結構:數據結構是計算機存儲組織數據的方式,是指相互之間存在一種或多種特定關系的數據元素的集合。
2、計算機組成原理:介紹計算機的基礎知識,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組成原理、設計方法、相互關系和各子系統互相連接構成整機系統。
3、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原理部分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各層的主要協議、工作原理及相關概念、理論和技術標准,常見的網路設備,網際網路應用及網路管理與安全等內容。網路操作系統部分主要介紹了網路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基本功能和服務。
❸ 計算機操作基礎考試考的是什麼
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的考試內容包括: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網路,重點考查考生掌握相關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是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計算機全國統考的初脊山試科目之一。408是科目代碼。
2009年研究生招生考試計算機專業課初試首次實行全國統一命題。報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者,考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
從2009年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專業基礎綜合實行聯合命題,命題工作由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工科委員會在教育部考試中心指導下組織實施。
擴展資沖困料
計算機相關專業指在開設學科是以軟體和系統開發方向為主的計算機相關學科。計算機技術具有明顯的綜合特性,它與電子工程、應用物理、機械工程、現代通信技術和數學等緊密結合,發展迅速。
計算機技術面臨著一系列新的重大變革。諾伊曼體制的簡單硬體與專門邏輯已不能適應軟體日趨復雜、課題日益繁雜龐大的趨勢,要求創造服從於軟體需要和課題自然邏輯的新體制。並行、聯想、專用功能化以及硬體、固件、軟體相復合,是新體制的重要實現方法。
計算機將由信息處理、數據處理過渡到知識處理,知識庫將取代資料庫。自然語言、模式、櫻判中圖像、手寫體等進行人-機會話將是輸入輸出的主要形式,使人-機關系達到高級的程度。砷化鎵器件將取代硅器件。
計算機作為一個完整系統所運用的技術。主要有系統結構技術、系統管理技術、系統維護技術和系統應用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