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零基礎教你如何作曲教學視頻
擴展閱讀
歌詞本多少錢一本 2025-02-02 04:09:09
流泥怎麼開挖基礎 2025-02-02 04:02:54
貴族寶貝兒童攝影怎麼樣 2025-02-02 03:57:15

零基礎教你如何作曲教學視頻

發布時間: 2023-09-08 19:44:37

⑴ 零基礎如何寫歌作曲15

歌詞創作方法

一首歌詞是怎麼寫出來的?它的工作流程是怎樣的?我們也許會覺得很神秘。創作過《綠葉對根的情誼》《讓世界充滿愛》的著名女詞作家王健老師曾介紹過她寫歌詞的幾種方法:

1、從容構思:自由自在,不是奉命,沒有時間限制。

2、一天交稿:只好把十個「冶煉工序」壓縮,大腦緊急運轉。

3、碰撞法:只給七八天時間,那麼就多打幾個洞,從不同切入點寫幾個稿與導演、作曲碰撞,然後取一個做基礎完成之。

4、收網法:邊讀劇本、材料,調動自己,把浮想聯翩的意思、句子都記錄下來,逐步向主題靠攏。

5、裝備思考比較充分:不急於落紙,反復吟唱,唱成了形,一稿到位,這種最愉快了。

6、掘進法:每次面對新題材,新的寫作對象每次都是新感覺。只好命令自己圍繞主題、主線往深里想。取最後一稿,把前面的都丟棄。

7、「翻譯法」:約稿者給的是乾巴幾句理性的方針、綱領,只好想辦法把它們幻化成為形象的、有趣的、生動的、有人情味的、有文採的詞句。

2

歌詞創作的四個步驟

一首歌詞從醞釀到誕生,就像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雖然每個人的創作習慣會有所不同但是大致上都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1.歌詞的前期創意。

2.歌詞的構思。

3.寫作初稿。

4.修改定稿。

首先是確立創意,即先選出一個方向,我要寫一首什麼樣的歌詞。

第二步是構思,根據創意構思一些具體的內容,把歌詞的具體內容、句子想一想,哪些該寫,哪些不該寫。

第三是寫初稿,也就是打草稿,拿出一個粗坯來。

第四個步驟就是修改。當有了這個草稿之後,我們就要按照之前的創意來精心修改,使之盡量向成功方向靠攏。最後定稿。

3

詞友雜談:新手如何寫好歌詞

夵奈紫:

歌詞最基本是押韻,不過對於初學者而言,首先將文字理順更為重要,韻腳可以在熟練的情況下添加上去。再有,一定要注意生活,只要熱愛生活,懂得享受生活,就一定能夠從生活中提煉出許多值得入歌的東西。

海闊天空:

建議你多聽一聽音樂吧,培養良好的樂感。剛開始可以自己試著去寫,為提高水平起見,你更需要在歌曲裡面填詞,我就是這么做的。

赫斂偌:

可以多閱讀其他優秀詞作家的歌詞,來提高與充實自身水平。本人最贊方文山、林秋離、林夕、陳鎮川、姚若龍,他們寫得很好,對我有幫助。

音樂貓:

要有感覺,這是最重要的。旋律哼著哼著詞就就出來了,當然平時的積累也是重要的。我有一個朋友,樂理一竅不通,會彈吉他,看不懂譜,寫了很多好歌好詞。他十來歲接觸音樂,買歐美的打口帶聽,平時喜歡看詩集。

Lyc默:

我沒寫過幾首歌,覺得一首好的歌詞就要像一個故事,是一種感情的寄託,能與人產生共鳴。《兩只蝴蝶》是不錯,但它註定會被淘汰,因為它過於簡單。從古到今能留下的哪首歌都是一首故事。當然什麼人唱也很重要,哪怕一首超爛的詞有好歌手也能唱紅。

⑵ 無音樂基礎人如何作曲

先從識譜開始,等五線譜沒有問題了,你可以去學習適合你的特長,一切只要有恆心.音樂類別太廣泛,如果你想好你想學器樂,或者想學習聲樂,或者想學習,不管你學什麼,因為可以學習,也沒有音樂理論如孩子,也可以逐漸培養的,我相信你能,可以加深學習理論逐步深化.


4、在感覺會收斂後,選擇一半相對簡單的不要唱新歌,試著練習,一段咀嚼,直到完整的歌唱,找到這首歌的原歌手再聽一遍,改正錯誤的音符,直到它正確為止。在這一點上,最重要的是,許多人在這個過程中失敗了,堅持了一兩天的時間來度過難關。

5。在達到上述基礎後,逐步增加難度系數,重復練習,並在半個月的時間內學習音樂的基本知識。

6。音樂可以使人感覺良好,整個過程可以使人有一種良好的覺悟、陶醉和清醒的感覺,可以提高他們的聽力、注意力和良好的身心健康。

⑶ 零基礎如何寫歌作曲

零基礎寫歌作曲的方法如下:

1、想好要寫什麼

在你寫歌之前,你需要考慮好這首歌是什麼類型?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或情感是什麼?要有一個大概的框架,這會對你的寫歌進程有很大影響。歌詞置入歌曲的方法取決於你的風格與能力。你也需要考慮音樂的風格,確保風格與歌詞匹配,反之亦然。

5、了解流行歌曲的結構

如果想寫歌,要明白,主導流行音樂的基本歌曲的結構或形式。也就是有一個創作模型。它能更加貼近聽眾的喜好。一首歌太邊緣化可能大多數人都不會喜歡,即使它非常的棒。

⑷ 0基礎怎麼自學作曲編曲

第一步、零基礎自學會讓比其他具有童子功的人(這里指的是樂器童子功)花費更多的精力。

先說樂器演奏和作曲編曲的關系吧,經過長時間的樂器演奏練習,基礎樂理、識譜、視奏能力、樂感、節奏感都會深入骨髓,看到譜子就像看一篇文章一樣很順暢的就可以朗讀(演奏)下去,而作曲編曲的學習首先是從理論基礎開始的,你會經歷基礎樂理的深入學習、和聲學學習、轉調法學習、曲式學學習、配器法學習、作曲技法學習。

這些學習過程中需要在樂器(最好是鋼琴)上進行試奏,同時也會有大量的範例去體驗,如果一個視奏或者視唱很厲害的人,會幫助減少很多的學習難度,畢竟靠聽覺來體驗比腦中進行計算來得更直觀,並且就我經驗來說,尤其和聲學學習中,和聲的進行會有多種可能,很多種可能性在和聲學上都是「正確的」,然而並不是最適合表達的,這時候如果尚未建立腦中的和聲體系,那麼最快速的方式就是演奏出來。

所以,第一步,需要至少精通一種樂器,推薦鋼琴,畢竟音域最廣,相對於譜面來說也更直觀。

第二步,學習理論同時做大量的扒帶或者扒譜練習。

如果決定要自學,那麼學習理論和扒帶一定得同時進行,畢竟沒有更快的捷徑可以那麼快速的了解到剛學到的理論知識在實踐運用中該如何使用了。當然扒帶得有選擇性,建議從一些古典音樂開始,逐漸到流行音樂、爵士樂,如果有興趣也可以扒一些現代電影原聲配樂,這個練習也可以讓未來在創作中一旦遇到瓶頸,可以快速找到問題。

第三步,繼續學習理論以及嘗試寫作。

不知道是不是一個能動性比較強的人,如果能動性較強,可以主動想一些主題進行創作,如果能動性一般,可以去找一些外部壓力,譬如接一些力所能及的小活兒,或者加入一些聯合創作社團什麼的,總之一定要多寫,多寫的時候多聽,聽完多想,會發覺找到一些屬於自己的經驗,這些經驗很多跟理論書籍是吻合的。

寫作的時候會發現自己的瓶頸,這些瓶頸同樣,靠更扎實的理論學習以及多聽多想是可以逐漸突破的。不過打個預防針,每當遇到瓶頸的時候,會感覺人生灰暗,甚至懷疑自己是否適合做這一行,不過沒有關系,大家就是這么過來的,並且現在還源源不斷的有各種瓶頸,也依然在嘗試著突破,相信大家也可以。



第四、如果能堅持到了這一步驟,那麼恭喜,已經進入到了編曲的新的階段。到這里應該能熟練地掌握宿主軟體上的大部分的功能,對樂理應該也有一些認識,並且應該可以自己製作出能說的過去的Demo了。現在,網上的免費教程應該已經滿足不了,或者說是在之前一年多的學習中,網路上的免費教程基本上已經看過了。那麼現在就到了資金支出的階段了。找一個覺得靠譜的教育機構或是網站,花幾千RMB報一個編曲進階教程班或是買一套視頻教程。

第五、培養良好的內驅自我學習習慣。

推薦一些干貨。關鍵是要有動力自己一點點鑽研完。
《伯克利音樂學院教程流行音樂寫作 旋律 和聲》這是兩本書。我研究後的感覺就是,腦洞頓開,醍醐灌頂。
《midi音樂製作和流行音樂管弦樂標配》
台灣指北針音樂編曲視頻教程。我是用logic的,用這個軟體編曲的可以學習這個系列。他講了很多軟體功能上很多人不知道但很有用的技巧。
台灣好和弦nice chord視頻教程。
其他相關知識學習推薦。《混音指南》《靈活的混音》《家庭錄音室設計》《錄音師實戰技巧》





⑸ 如何零基礎學作曲

一、樂理與視唱練耳

基本樂理是毫無疑問要首先掌握的,其內容主要是訓練讀譜、寫譜、理解樂譜的能力。初學者應當選擇一本樂理教材逐章學習,充分理解音程關系、節拍節奏、調式調性等概念,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樂譜乃至理解音樂,而不僅僅是把樂譜當作一堆音符。

有一種反對學習樂理的理由是有些熟練掌握某種樂器(特別是和聲樂器)的人可以脫離樂譜直接創作,但這種情況存在幾個問題:首先這樣的創作局限於該人的演奏水 平,如果他不是一個能勝任各種技巧的演奏家,他的創作語匯將是很狹隘的;其次這種創作局限於該人所會的樂器,當他需要為自己不熟悉的樂器寫作或者為大型樂隊寫作時就無能為力了;最後這種創作完全依靠個人記憶,當樂曲達到一定的復雜程度、精細程度時難免捉襟見肘。各國傳統音樂(例如古希臘音樂、我國 民樂)都是由這種創作型演奏家編創、傳承的,但如今這種方式已經過時了,它的效率是低下的——對於個別人來說是捷徑,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繞遠路。

另一種反對學習樂理的理由是部分原創歌手能哼唱出歌曲旋律,不用識譜依然可以一曲成名。世界各國的民間歌曲都是由或許連字都不識的農民哼唱出來的,那些民歌不但流傳千古,而且充滿藝術性。僅僅把目標定位於能哼唱出歌曲旋律的人可以無視一切音樂理論、盡情地去哼歌,學習樂理是多餘的。但希望能像原創歌手一樣成名則需要了解一個事實,那就是歌星是商業化包裝出來的綜合性藝人,和音樂家或藝術家不能劃等號,如何成為歌星不是一個音樂問題,本文不討論。

還有一種反對學習樂理的理由是如今藉助音頻工作站可以直接在midi窗口寫作(或錄入)音樂,既不需要識譜也不需要了解各種樂器性能。這個理由某種意義上是成立的,midi化的作曲在配樂等領域已經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例如漢斯·季默的作品就是在電腦上「彈」出來再交給別人去配器、排練,理論上作曲家並不需要識譜。在經費不足的游戲、電視劇或業余創作中音樂作品可能根本不進入錄音棚由演奏家錄制,而是直接在電腦里用軟體做出音頻,那樣就更不需要藉助樂譜和樂理知識。可實際情況是如果因此而跳過學習樂譜,就失去了閱讀絕大部分音樂文獻的能力,也失去了進一步學習和聲、復調、配器等課程的能力,唯一的學習途徑就僅剩下「扒帶」,如此一來眼界就大大縮小了。如果對未來的發展要求不高的話並不反對這種做法,可以跳過音樂理論直接上手音樂軟體。

綜上,我非常不建議初學者以任何借口逃避學習樂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