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柱下獨立基礎施工方案
柱下獨立基礎施工方案
(一)工藝流程:
測量放線→控制樁→基坑開挖→驗槽→澆注墊層→劃線→鋼筋網片安裝→支模→澆注砼→基礎驗收。
(二)構造要求
1、墊層厚度一般為100mm,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10,基礎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
2、底板鋼筋網片最小直徑不小於12,鋼筋保護層厚度不易小於35 mm,柱插筋的數量和直徑與柱內縱向受力鋼筋相同。
3、柱基礎高度大部分在800mm以內,插筋應伸入基礎底部的鋼筋網,並在端部做成直彎鉤。
(三)施工工藝
1、墊層混凝土在基礎驗槽後應立即澆築,以免地基被擾動、清槽、清淤等。
2、墊層達到一定強度後,在其上劃線,鋪放鋼筋網片,支模。上下部垂直鋼筋應該綁扎牢固,並注意將鋼筋鉤朝上,連接柱的插筋,下端要用90°彎鉤與基礎鋼筋綁扎牢固。按軸線位置校核後用鋼管架層井字形,將插筋固定在井字形上,底部鋼筋的網片應用與混凝土保護層同厚度的水泥砂漿墊塊,以保證位置准確和確保混凝土質量。
3、在澆灌混凝土前,模板和鋼筋上的雜物,泥土和油污等,應清除干凈,模板應澆水加以濕潤。
4、澆築現澆柱下基礎時,應特別注意柱子插筋位置的正確,防止造成位移和傾斜。在澆築開始時,先滿鋪一層5-10cm厚的混凝土,並搗實,便柱子插筋下段和鋼筋網片的位置基本固定,然後對稱澆築。
5、基礎混凝土分層連續澆築完成,對於階梯形基礎,每一台階高度內應分層澆搗,每澆築完一台階應稍停0.5-1.0h,待其初步獲得沉實後,再澆築上層,以防止下台階混凝土溢出,在上台階根部出現爛脖子現象,每一台階澆完,表面應隨即原漿掛平。
6、基礎上有插筋時,應加以固定,保證插筋位置的正確,防止澆搗混凝土時發生位移。
7、混凝土澆築完畢,外露表面應在12h以後澆水養護或者覆蓋養護。
2. 獨立基礎柱子和地梁正確的施工工序是什麼
首先先綁扎地梁鋼筋,如果有基礎筏板的話,在綁扎筏板鋼筋,然後澆築混凝土,這樣整個筏板基礎就已經施工完畢,然後在綁扎柱子鋼筋,當然綁扎地梁鋼筋完畢後要把柱子主筋插入到地梁裡面,綁扎固定住,以便最後柱子綁扎鋼筋時候搭接使用
3. 單獨基礎澆築的施工工藝
1.台階式基礎施工,可按台階分層一次澆築完畢(預制柱的高杯口基礎的高台部分應另行分層),不允許留設施工縫。每層混凝土要一次灌足,順序是先邊角後中間,務使混凝土及砂漿充滿模板。
2.澆築台階式柱基時,為防止垂直交角處可能出現吊腳(上層台階與下口混凝土脫空)現象,可採取如下措施:
在第一級混凝土搗固下沉2~3cm後暫不填平,繼續澆築第二級,先用鐵鍬沿第二級模板底圈做成內外坡,然後再分層澆築。外圈邊坡的混凝土於第二級振搗過程中自動攤平,待第二級混凝土澆築後,再將第一級混凝土齊模板頂邊拍實抹平。
搗完第一級後拍平表面,在第二級模板外先壓以200mm×100mm的壓角混凝土並加以搗實後,再繼續澆築第二級。
如條件許可,宜採用柱基流水作業方式,即順序先澆一排杯基第一級混凝土,再回轉依次澆第二級。這樣對已澆好的第一級將有一個下沉的時間,但必須保證每個柱基混凝土在初凝之前連續施工。
3.為保證杯形基礎杯口底標高的正確性,宜先將杯口底混凝土振實並稍停片刻,再澆築振搗杯口模四周的混凝土,振動時間盡可能縮短。同時,還應特別注意杯口模板的位置,應在兩側對稱澆築,以免杯口模擠向上一側或由於混凝土泛起而使芯模上升。
4.高杯口基礎,由於這一級台階較高且配置鋼筋較多,可採用後安裝杯口模的方法,即當混凝土澆搗到接近杯口底時,再安杯口模板後繼續澆搗。
5.錐式基礎,應注意斜坡部位混凝土的搗固質量,在振搗器振搗完畢後,用人工將斜坡表面拍平,使其符合設計要求。
6.為提高杯口芯模周轉利用率,可在混凝土初凝後終凝前將芯模拔出,並將杯壁劃毛。
7.現澆柱下基礎時,要特別注意連接鋼筋的位置,防止移位和傾斜,發生偏差時及時糾正。
4. 獨立基礎用瀝青砼墊層怎麼施工
1首先,按配比進行瀝青混合料拌和,拌和料必須均勻一致,無結塊。
2然後,拌和料採用自卸車運輸,放料時,每卸一斗都必須挪動一下位置,以防粗細料離析。
3在後續的攤鋪期間,必須保證連續不停頓攤鋪。
4攤鋪完成後,碾壓施工必須均勻壓實,碾壓需經過初壓、復壓及終壓。期間,可在壓路機輪胎適量灑水濕潤,以防輪胎粘料。
5相鄰兩幅及上下層的橫向接縫均應錯位1米以上。
5. 獨立基礎施工順序
獨立基礎要根據各地的地質情況和建築的形式來確定施工順序。
南方主要是樁基礎:樁位放線——打樁——基礎挖土放坡放線——挖土——鋸樁——澆築基礎墊層砼——基礎放線——砌築粉刷磚模——綁鋼筋——澆築砼。
北方主要是承台基礎:基礎放坡放線——挖土——澆築墊層——基礎放線——綁扎鋼筋——安裝模板——澆築砼——拆除模板。
6. 獨立基礎施工順序
獨立基礎要根據各地的地質情況和建築的形式來確定施工順序。
南方主要是樁基礎:樁位放線——打樁——基礎挖土放坡放線——挖土——鋸樁——澆築基礎墊層砼——基礎放線——砌築粉刷磚模——綁鋼筋——澆築砼。
北方主要是承台基礎:基礎放坡放線——挖土——澆築墊層——基礎放線——綁扎鋼筋——安裝模板——澆築砼——拆除模板。
(6)獨立基礎澆築怎麼施工擴展閱讀:
建築物上部結構採用框架結構或單層排架結構承重時,基礎常採用圓柱形和多邊形等形式的獨立式基礎,這類基礎稱為獨立式基礎,也稱單獨基礎。獨立基礎分三種:階形基礎、坡形基礎、杯形基礎。
特點:
一、一般只坐落在一個十字軸線交點上,有時也跟其它條形基礎相連,但是截面尺寸和配筋不盡相同。獨立基礎如果坐落在幾個軸線交點上承載幾個獨立柱,叫做聯合獨立基礎。
二、基礎之內的縱橫兩方向配筋都是受力鋼筋,且長方向的一般布置在下面。
長寬比在3倍以內且底面積在20 m2以內的為獨立基礎(獨立樁承台)。
計算方法:
⑴獨立基礎墊層的體積
墊層體積=墊層面積×墊層厚度
⑵獨立基礎墊層模板
墊層模板=墊層周長×墊層高度
⑶獨立基礎體積
獨立基礎體積=各層體積相加(用長方體和稜台公式)
⑷獨立基礎模板
獨立基礎模板=各層周長×各層模板高
(5)基坑土方工程量
基坑土方的體積應按基坑底面積乘以挖土深度計算。基坑底面積應以基坑底的長乘以基坑底的寬,基坑底長和寬是指混凝土墊層外邊線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溝者應算至排水溝外邊線。排水溝的體積應納入總土方量內。當需要放坡時,應將放坡的土方量合並於總土方量中。
(6)槽底釺探工程量
槽底釺探工程量,以槽底面積計算。
7. 基礎施工處理方法
基礎工程施工方法
1、混凝土基礎施工
1.施工准備。基礎施工前應進行驗槽。應挖去局部軟弱土層,並用灰堵截中砂礫分層回填夯實。如有地下水或地面滯水,應排除基槽(坑)內浮土、積水、淤泥、垃圾、雜物等。
2.施工方法。
1)、基土良好,且無地下水時基槽(坑)第一階可利用原槽(坑)澆築,上部台階支模澆築,模板要支撐牢固,縫隙孔洞應堵嚴,木模應澆水濕潤。
2)、基礎混凝土澆築高度在2米以內時,混凝土可直接卸入基槽(坑)內;澆築高度在2米以上時,應通過漏斗、串筒或溜槽下灰。
3)、澆築台階式基礎應按台階分層一次澆築完成,每層先澆邊角,後澆中間,錐形基礎如斜坡較陡,斜面部分應支模澆築,或隨澆隨安裝模板。
4)、當基槽(坑)因土質不一挖成階梯形式時,應當從最低處開始澆築,且應符合圖4-7所示要求。
5)、混凝土澆築完後,外露部分應適當覆蓋,灑水養護;拆模後,及時分層回填土方並夯實。
2、毛石混凝土基礎施工
1.施工准備。毛石應選用堅實、未風化、無裂縫、潔凈的石料,強度等級不低於MU20;毛石尺寸不應大於所澆部位最小寬度的1/3,且不得大於30厘米;表面如有污泥、水銹,應用水沖洗干凈。
2.施工方法。
1)、毛石混凝土的厚度不宜小於400毫米。澆築時,應先鋪一層八~15厘米厚混凝土打底,再鋪上毛石,毛石插入混凝土約一半後,再灌混凝土,填滿所有空隙,再逐層鋪砌毛石和澆築混凝土,直至基礎頂面,保持毛石頂部有不少於10厘米厚的混凝土覆蓋層。所摻加毛石數量應控制不超過基礎體積的25%。
2)、毛石鋪放應均勻排列,使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毛石間距一般不小於10厘米,離開模板或槽壁距離不小於15厘米。
3)、對於階梯形基礎,每一階高內應整分澆築層,並有二排毛石,每階表面要基本抹平;對於錐形基礎,應注意保持斜面坡度的正確與平整,毛石不露於混凝土表面。
3、擴展基礎施工
擴展基礎是指柱下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和牆下混凝土條形基礎,如圖4-8、圖4-9所示。
1.施工准備。
1)、基槽(坑)准備。基礎施工前應進行驗槽,如局部有軟弱土層應挖除,並用灰土或砂礫分層回填夯實,如有地下水應排除,基槽(坑)內的浮土、積水、淤泥、雜物等應清除。
2)、墊層施工。墊層厚度一般為100毫米,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小於C15,在驗槽後應立即澆築,以免地基上擾動。
2.施工方法。
1)、墊層達到一定強度後,在其上劃線、支模、鋪放鋼筋網片。次下部垂直鋼筋應綁扎牢,並注意將鋼筋彎鉤朝上,連接柱的插筋,下端要用90°彎鉤與基礎鋼筋綁扎牢固,按軸線位置校核後用方木架成井字形,將插筋固定在基礎外模板上;底部鋼筋網片應用與混凝土保護層同厚度的水泥砂漿墊塞,以保證位置正確。
2)、在澆築混凝土前,模板和鋼筋上的垃圾、泥土和鋼筋上的油污等雜物,應清除干凈。模板應澆水加以潤濕。
3)、澆築現澆柱下基礎時,應特別注意柱子插筋位置的正確,防止造成位移和傾斜。在澆築開始時,先滿鋪一層5~10厘米厚的混凝土,並搗實,使柱子插筋下段和鋼筋圖片的位置基本固定,然後再對稱澆築。
4)、基礎混凝土宜分支連續澆築完成。對於階梯形基礎,每一台階高度內應整分澆搗層,每澆築完一台階應稍停0.5~1,0h,待其初步沉實後,再澆築上層,以防止下台階混凝土溢出,在上台階根部出現爛脖子。每一台階澆完,表面應隨即原漿抹平。
5)、對於錐形基礎,應注意保持錐體斜面坡度的正確,斜面部分的模板應隨混凝土澆搗分段支設並頂壓緊,以防模板上浮變形;邊角處的混凝土必須注意搗實。嚴禁斜面部分不支模,用鐵鍬拍實。基礎上部柱子後施工時,可在上部水平面留設施工縫。施工縫的處理應按有關規定執行。
6)、條形基礎應根據高度分段分層連續澆築,一般不留設施工縫。各段各層應相互銜接,每段長2~3米左右,做到逐段逐層呈梯形推進。澆築時,應先使混凝土充滿模板內邊角,然後澆築中間部分,以保證混凝土密實。
7)、基礎上有插筋時,要加以固定,保證插筋位置的正確,防止澆築混凝土時發生移位。
8)、混凝土澆築完畢,外露表面應覆蓋澆水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