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書法入門基礎知識
書法入門基礎知識
書法入門基礎知識,現如今很多人都希望在空閑的時候拓展一下個人興趣,學點新東西,比如說每個人都可以學習書法,但人和人之間是有差距的,畢竟情況大不相同,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學,那麼下面就來看一下書法入門基礎知識。
書法入門基礎知識1
一、楷書的的基礎知識
1、書法的工具:
筆、墨、紙、硯、統稱為「文房四寶」
筆:我們偉大的祖先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使用毛筆了。普通用的毛筆可分為三大類:硬性(狼毫)、中性(兼毫)、和軟性(羊毫)這都是根據毛的軟硬區分的。我們現在用的「白雲」筆,就是兼毫筆,適合初學愛好書法的人使用。
墨:我們在寫字之前將墨汁倒入硯台里,最好加少許水,在放入少些洗衣粉或==這樣墨汁比較細膩均勻。但是注意不要往墨瓶里加水,否則墨容易臭。每次寫完字之後,應將剩餘墨汁倒掉,將硯台刷洗干凈,將毛筆尖用清水沖洗干凈,這樣可以保持毛筆使用的耐久性。
紙:通常我們在家練習的時候還可以用舊報紙或薄白紙練習,可以使用一些書法田字格宣紙,澀面用墨有滲透性很好。
硯:練習毛筆字是還需要:筆架、毛氈、筆洗。枕尺等用具。
2、書寫姿勢:
毛筆字主要是靠腕力,用腕力帶動指力的活動來執筆,但也要有正確的書寫姿勢。身要直、兩腿自然放平。
寫字正確坐姿:頭正、身開、臂開、足安。
頭正:頭要端正,稍向前傾俯,目注於紙上:
身正:身體正直端坐。挺胸肩平,上身向前傾。不可後背彎曲,胸口離桌邊保持一拳左右的距離。
臂開:右手執筆,左手按紙。兩臂自然地向左右撐開,兩肩平而放鬆。
兩足:兩腳自然安穩地踏在地面,不向前交叉,不向後彎曲,不要踏在桌下面的橫牚(cheng)上。
寫毛筆時,五指的指尖稍用力,執得緊一些,「緊」就是「實」。但不能執得過死,否則,指腕運轉不靈活,寫出的字僵直呆板。但也不要過松,執筆松寫出的字軟而無力,無風神。
執筆的高低根據書寫字的大小而決定。寫小楷字執筆要低,寫中、大楷字則執筆要高一些。一般執筆離筆頭的根部約二寸左右為好,寫行、草書筆要再高一些。
3、運腕法:
執筆講的是指法,運筆講的是腕法,寫字除執筆穩之外,還要善於運腕,只要運腕得法,才能寫出雄強健力的漢字來。腕法可分枕腕、枕肘、懸腕三種。
書法入門基礎知識2
練字有什麼好方法?
這個問題很重要。臨帖是練字的不二法門,是最容易見效的正確方法。書法與繪畫不同,繪畫要"寫生",書法要"寫熟",這個"熟"就是把字帖的字臨熟,只有熟才能生巧。有的朋友雖然能堅持每天臨帖,而且臨的數量也很多,但就是不見效果,這說明臨帖的方法不正確。
因此,我們一定要明白臨帖的正確方法,臨帖的要求是"精準",方法是"斤斤計較",古人甚至要求臨寫的字與字帖的字能重合起來,分毫不差。在臨寫每一個筆畫、每一個字之前,要預先觀察這個筆畫的位置、角度、長短,做到心中有數,下筆時才能游刃有餘。臨完一個字,不要著急臨下一個字,先把臨寫的'字與原字對比
比較不同之處,然後再臨一遍進行修正,再對比找問題,再...如此反復多次,直到把這個字掌握,與字帖寫得差不多為止。只有這樣"逐個擊破",才能真正把書家的東西領會於心,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持之以恆,寧少寫也要好好寫,每天十來個字,每個字多寫幾遍,先好好看字帖,再臨或摹。一定要堅持,每天只需抽一到兩小時專門練,幾個月就能發現字比以前有改善了。還有平常寫字也要認真寫,回憶練字時是怎麼寫的,不在平常寫字鞏固,只會事倍功半。
同時練硬筆書法與毛筆書法會沖突嗎?
只要時間充裕,兩者同時練習沒有任何沖突,相反還會相互促進。一方面,練習硬筆字可以完善毛筆字的結構。毛筆字和硬筆字在筆畫上有粗細之分,但在結構.上沒什麼不同。在硬筆書寫時,我們可以對古人總結的結構規律進行體會與實踐,然後應用到毛筆字的書寫當中。
另一方面,練習毛筆字可以豐富硬筆字筆畫的表現力。人們對於硬筆字的審美,往往受到傳統毛筆字的影響。因此,硬筆字的筆畫在起筆、行筆、轉筆、收筆中包含豐富的提按頓挫,整個字就會更加耐看,就會受到人們的好評。毛筆字的筆畫寫得越好,硬筆字的筆畫也會越來越精到。
寫好字和握筆姿勢有關系嗎?
握筆姿勢與寫字好壞有一定的關系。誠然,生活中握筆姿勢不正確但寫字漂亮的人也見過,有的人用左手執筆,也仍然能把字寫好,但是,能夠寫一手漂亮字的人,握筆姿勢絕大部分是標准規范的。正確的握筆姿勢能夠將手指的靈活程度得到充分"發掘",有利於更好地發揮"實踐"的作用。
因此,小學生一開始握筆寫字,就- -定要養成正確的握筆姿勢,會對寫好字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有的高年級同學說按照正確的握筆姿勢就不會寫字了,這是正常現象,因為任何轉變都需要- -個過程,只要堅持一段時間,自然"熟能生巧"。改變握筆姿勢要比改變丑字容易得多,改變握筆姿勢都下不了決心,還有決心去改變丑字嗎?
練硬筆字需要從筆畫開始練嗎?
是有必要的,因為好字需要好的筆畫,如同好的建築也需要好的石材。有一-定筆畫基礎後,就可以臨習單字了。由於硬筆字小、日常寫字量大、硬質筆尖等屬性,決定了硬筆字與毛筆字的練習側重點不同,硬筆練習要更加重視結構方面的研究。
對於一個字來說,只要結構合理、美觀,即使筆畫的起筆、行筆、轉筆、收筆沒有任何修飾,整個字也不會太差。但是,如果結構東倒西歪、松垮拖拉,即使筆畫再精緻,對整個字的美觀度也難有回天之力。
書法入門基礎知識3
枕腕
枕腕是執筆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左手背上書寫的方法。
也有採用一種叫「臂擱」的竹片來擱手的,一般用於夏天,因為夏天容易出汗,手上的汗水容易將紙洇潮。
用枕腕法書寫毛筆字,因手腕靠在桌上手很平穩,適宜於寫小楷或一寸見方的中楷,但也會因手腕擱死了而難於移動。如果再寫大一些的字,就要用懸腕來書寫。
懸腕
懸腕是執筆的手腕懸起,離開桌面,肘臂仍靠在桌上的書寫方法
這種方法,手腕活動范圍比枕腕法大一些,臂和肘關節還是靠在桌上,仍然比較平穩,可寫二三寸大小的大楷字。如果寫對聯或大字,就要用懸肘法來書寫。
懸肘
懸肘是執筆的手臂全部懸空來書寫毛筆字的方法。
這種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上,沒有一點妨礙,可以任意揮灑,不管寫大字、小字都很適宜,是最佳的書寫方式,也是書法家普遍採用的方法。
宋代的大書法家米芾,連寫小楷字都用懸肘法來寫,可見他功力有多深。
當然初學者沒有必要這樣做。
翰墨
義同」筆墨」,原指文辭。
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
後世亦泛指書法和中國畫。
《宋史·米芾傳》:「特妙於翰墨,沈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
摩崖
把文字直接書刻在山崖石壁上稱「摩崖」。
如秦碑之《嶧山刻石》,漢碑中之《石門頌》等。
碑學
清代阮元、包世臣提倡北碑後,學書崇尚碑刻風氣大盛,遂有北派碑學、南派帖學之分。
又指「碑版學」,即研究考訂碑刻起源、體制及新舊異同等學問。
拓本
用紙緊覆在碑帖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紋上,用墨或其他顏色打出其文字、圖形來的印刷品。
『貳』 毛筆楷書基本筆畫怎麼練
一、筆畫基礎
楷書由點畫開始,基本點畫包括:橫、豎、撇、捺、鉤、點六種。
1、橫:
運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向右「勒筆」,筆桿左傾。
(1)露鋒起筆橫:筆鋒順勢向右下入紙輕頓筆,迅速微提筆鋒調順成向右行趨勢的感覺,同時再次頓筆,此次頓筆可比第一次力度稍重一點,之後,向右中鋒緩行筆,行筆方向向右上微高一點行筆,最後,用筆鋒向右下輕頓筆,然後再用筆鋒向左上回鋒至橫畫中心即可。
(2)藏鋒起筆:欲左先右,筆鋒逆勢向右入紙,隨即向右下以筆鋒輕頓筆,然後微提筆鋒調整成有右行趨勢感覺的筆鋒,再次在原處頓筆,力度可比第一次稍重,之後向右緩行筆,收筆方法與露鋒起筆橫相同。
2、豎 :
食指、中指,向下勾筆,大拇指同時慢慢向外彎曲而不可僵直。
(1) 垂露豎:筆鋒向右上逆勢著紙,順即向右下輕頓筆,然後提筆回鋒鋒不離紙面,使筆鋒在提筆時自然聚攏,有調順筆鋒之意。
接著第二次頓筆,此次頓筆較之第一次頓筆稍重,然後順勢下行運筆,在下行中慢慢調成中鋒,緩慢沉著行筆,注意力放於筆鋒上,到收筆處時,很快略向右上提筆,然後順即向右下頓筆後回鋒向上自然收筆至豎畫中。
(2) 懸針豎:懸針豎的起筆和行筆與垂露豎筆法相同,只是在快到收筆時保持中鋒行筆、筆鋒下按力度微微加重,然後再慢慢提鋒收筆,收筆時筆鋒不亂,速度不可突然變快,要隨筆鋒自然聚攏,最後出鋒。
要強調一點是:懸針下行筆不是力度越來越小,而是在快收筆時反而加重,然後才自然提筆出鋒,使豎的下三分之一部分有魚腹狀的感覺,這樣的懸針顯得圓渾飽滿有力而不是細瘦尖刻,像牛尾狀。
3、 撇:
用食指、中指向左下方運筆,保持大拇指關節向外彎曲,而不可僵直。撇的起筆有兩種,一種是藏鋒起筆,一種是露鋒起筆。其中露鋒起筆一般是和其它點畫粘連在一起,所以無須藏鋒。
(1) 長鋒起筆撇:筆鋒向右上或上方逆鋒入紙後,瞬即筆鋒向右下輕頓筆,再起鋒折回,鋒不離紙面,然後第二次頓筆,力度比第一次稍重,接著調成中鋒向下及左下方緩行筆,快收筆時按筆力度可稍加重變側鋒順勢出鋒撇出,注意速度不可太快。
(2) 露鋒起筆撇:起筆順勢搭在其它點畫上,調整好筆鋒中鋒行筆,收筆方法和上面藏鋒起筆撇相同,如:「木」字撇。
4、捺:
捺的起筆也有藏、露之分。根據位置不同,還有反捺或點捺。
(1) 藏鋒起筆捺:筆鋒垂直入紙後,微向左上逆向行筆,提鋒,鋒不離紙面,然後向左下頓筆,順即調整筆鋒向右下中鋒行筆,行至快收筆處,逐漸加力按筆,並調整筆鋒成側鋒行筆,然後再微提筆,逐漸向右出鋒,捺出即可。如:「史」、「更」字捺。
(2) 露鋒起筆捺:露鋒起筆捺往往和其它點畫粘連在一起,所以不用考慮它的起筆是否藏鋒。起筆時,順勢以筆鋒放在與其粘連的點畫中,然後行筆即可,收筆和藏鋒起筆捺想同。
(3) 反捺:反捺是露鋒起筆,向右下中鋒行筆,逐漸下按筆鋒,到收筆時,稍提筆,鋒不離紙面,以鋒向右下頓筆,然後回鋒收筆即可。如:「欠」、「不」、「吳」字捺。
(4) 點捺:點捺是捺變成了點狀,露鋒起筆後,即向右下頓筆, 再回鋒收筆即可。如:「和」字中的點捺。
5、鉤:
鉤的變化較多,常見的有:左踢鉤、右踢鉤和「戈」字鉤。三種鉤方向不同,運筆方法基本上一致。
(1) 左踢鉤:運筆下行至踢鉤處,提筆,鋒不離紙面,略有右上行筆之意,然後頓筆向左下,再提筆,回鋒至點畫中,再次頓筆,此次頓筆力度可稍大一點,同時調順向上行筆的筆鋒,以較快速度出鋒,即可。如:木、句兩字勾。
(2) 右踢鉤:運筆下行至踢鉤處時,提筆,鋒不離紙面,略有向上行筆之意,然後向右下頓筆,再提筆,回鋒至點畫中,再次頓筆,此次頓筆力度可稍大一點,同時調順向右上行筆的筆鋒,以較快速度出鋒即可。如:良字勾。
(3) 戈字勾:運筆向右下行至踢勾處時,順勢改變行筆方向右行並同時輕頓筆,然後提筆,調順筆鋒,自然向上出鋒即可。如:成字勾。
6、 點
(1) 側點:
①左側點:即向左傾倒的點。起筆向左上方逆鋒入紙後,輕頓筆,瞬即向下行筆,頓筆,緊接著向右下行筆(轉換筆鋒),然後向上回鋒收筆即可。
②右側點:即向右傾倒的點,此點是與左側點在方向上不同。
起筆時,露鋒順勢入紙向右輕頓筆,隨即向左下行筆、頓筆,然後再向右下輕頓筆,很快向右上回鋒收筆。還有一種左側點是收筆不回鋒,在收筆時自然出鋒收筆即可,如:曾字頭上兩點。
(2) 豎點:豎點可以看作是豎畫的縮短,有時回鋒可以「意收」即可。起筆,向上逆鋒入紙後,向右輕頓筆,再向下行筆,然後提筆很快回鋒收筆即可。
(3) 提點:提點主要是指三點水或二點水最下面的點。露鋒向左下方向起筆後,瞬即向下略左偏一點頓筆,略提筆,再向右下頓筆,同時調好筆鋒,很快向右上出鋒踢出,與右邊的筆畫形成呼應關系。
7、 折
折有右上折和左下折。在折處,根據運筆的不同,也有方折、圓折和斷折多種寫法。
(1) 右上折:中鋒行筆到折處時,向右上提筆,鋒不離紙面,然後向右下頓筆,接著向左略轉筆,然後下行筆即可。如斷折,則是行筆至折筆處時,另起筆,藏鋒起筆後調整筆鋒下行筆,橫豎兩畫相搭。
圓折在顏體字中出現較多,在筆意上源自篆書的折法,即行筆至折筆處時,提筆,鋒著紙面即可,順勢輕頓筆,勿使鋒露出,然後調整好筆鋒下行即可。
(2) 左下折:左下折一般是另起筆,將橫畫與豎畫相連即可。但也有一筆寫成的。如:匈、陋二字的左下折筆即是。寫法是中鋒下行至折筆處時,略向右上提筆,然後向右下頓筆,再提筆,調整好筆鋒右行即可。
當然這兩個字用斷筆折寫法也可以,就是下行至折筆處時,另起筆寫橫,寫法和橫畫一樣使豎畫和橫畫相搭即可。
二、運筆基礎
1、起筆與收筆:
「起筆處:順入者無缺峰,逆入者無漲墨。」無缺峰則形狀完美,無漲墨則筆畫潔凈,起筆時順入成方,逆入成圓。收筆時則需頓或折筆鋒而成方,回鋒而成圓。
2、提筆與頓筆:
「頓」是將筆下壓,屈筆鋒而將力道使於紙上。「提」,則是將筆提起或半提起以繼續行筆。頓筆後需提筆才能行筆,而提筆後又需頓筆,使筆畫成形,或接連著下一筆的筆畫。
3、轉筆與折筆:
「轉」是圓潤筆畫的方法,「折」則是畫方的方法。行筆中停筆不動,變換筆鋒之方向略成ㄟ狀轉向。使外角成方,得其筆意。轉法亦稱絞轉,行筆中「動而轉於下」,意近同於上,只是轉鋒時不停,順勢回轉向下,形亦同於ㄟ,但畫外角成圓,轉動幅度較為大。
4、方筆與圓筆:
在書寫時放慢速度,使運筆更穩定,以合宜的技巧,在起止及轉彎處,筆畫中等,將之突顯曲度,使整體架構看起來圓潤,且蕭散超逸。而方筆則是在上述各要點中,突顯筆畫的骨氣,讓整體架構明瞭,直方而不失輕巧,凝整沈著,蒼勁挺拔。
5、藏鋒與露鋒:
偏鋒、正鋒、搭鋒、折鋒、回鋒等。藏鋒即是將筆鋒藏於筆畫中,不露痕跡;露鋒就是筆鋒自然露外。筆鋒不藏,則缺乏含蓄之深韻,也不可偏重一方。兩者得相配合,藏鋒包其氣概,露鋒縱其精神,使字
(2)怎麼學楷書基礎知識擴展閱讀:
毛筆楷書書寫姿勢:
毛筆的書寫姿勢主要有兩種:一是坐書姿勢,一是立書姿勢。前者主要在書寫字徑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時採用,後者一般用於書寫字徑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時採用。
(一)坐書姿勢
正確的坐書姿勢,可以概括為八個字: 頭正、身直、臂開、足安,
1.臂開 關鍵是兩臂自然撐開,大小臂夾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關節能輕松和諧地配合,身體的力量可以暢通地傳到筆尖;
2.身直 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盡量坐正、坐直。胸口離桌沿的距離約在3寸左右(根據所寫字的大小適當調節距離的遠近)。不可緊貼桌面或彎腰駝背;
3.頭正 頭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證視角的適度,眼睛與紙面距離大致保持在30 — 40厘米。左手邊按紙,邊調節紙的位置,使正在寫的字始終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圍內。
4.足安 兩腳自然平放,屈腿平落。兩腳平行或略有前後,雙腿不可交叉(俗稱為二郎腿)。
(二)立書姿勢
立書姿勢是為了懸腕運轉靈活,同時由於居高臨下,視角開闊,便於統觀全局,掌握章法布白。立書姿勢的具體要求為:兩腳稍微分開,一腳略向前,保持好身體的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躬,距離不宜過遠,左手按紙,右手懸腕懸肘書寫。
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應太低,以免彎腰過度,容易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