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排卵期過後,基礎體溫上升的很慢,怎麼回事啊
基礎體溫大致情況是這樣,在排卵前後,基礎體溫會出現一個波動,先下降,再上升,波動范圍在1℃左右.如果出現這些情況,則表明已經排卵.但體溫檢測和排卵試紙檢測對月經不調的患者都不是很准確.建議到專科醫院通過B超來確定排卵的具體時間,檢查排卵最准確的檢查是從來月經第一天算11-16天彩超檢測卵泡 。如果懷孕,基礎體溫會保持在較高位不會下降;如果沒有懷孕,在13天甚至12天時就會出現走低的趨勢。
Ⅱ 懷孕早期體溫一般多少正常
一般人的基礎體溫為36.5℃,由於體溫調節中樞對孕激素極為敏感,所以孕激素增高會帶動體溫升高。剛剛開始懷孕時,卵巢排卵,卵泡形成黃體,分泌孕激素,孕激素會讓體溫升高,如果卵子受精懷孕,黃體還會繼續分泌孕激素。會讓體溫上升0.3~0.5℃左右。懷孕初期體溫升高是因為卵巢排卵後,卵泡形成黃體,分泌孕激素,新陳代謝速率較快,而孕激素能使體溫升高。如果卵子受精懷孕,則黃體繼續分泌孕激素,所以體溫便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
在懷孕初期的體溫會比基礎體溫上升0.3度左右的,所以在36.8到37度左右是比較正常的,建議積極觀察體溫的變化,觀察分泌物是否正常, 同時在孕早期注意多休息來保胎的,也可以抽血來看一下孕酮的水平,注意不要做劇烈活動,暫停性生活。
Ⅲ 體溫沒下降卻上升了是排卵了還是沒排卵我前年有測過一段時間體溫…
女性的排卵期一般為下次月經來潮的前14天(白帶增多,異常稀薄,呈蛋清樣),排卵的前3天至排卵後1天同房最易受孕。 女性基礎體溫有周期性變化,排卵後基礎體溫升高能提示排卵已經 排卵期發生,排卵一般發生在基礎體溫上升前由低到高上升的過程中,在基礎體溫處於升高水平的三天內為「易孕階段」,但這種方法只能提示排卵已經發生,不能予告排卵將何時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基礎體溫的測量必須要經6小時充足睡眠後,醒來尚未進行任何活動之前測體溫並記錄,任何特殊情況都可能影響基礎體溫的變化,要記錄下來,如前一天夜裡的性生活、近日感冒等。需要反復多次測試,並用看錶點線相連。 正常情況下排卵後的體溫上升0.3-0.5℃,稱雙相型體溫。如無排卵,體溫不上升,整個周期間呈現低平體溫,稱單相型體溫。 若月經不規律或生活不規律,如:夜班、出差、失眠、情緒變化、疾病等,不能用此法判斷有無排卵
Ⅳ 基礎體溫
基礎體溫曲線圖幫助女性預測排卵。基礎體溫怎麼測?每天清晨醒後,立刻將體溫計含於舌下,5分鍾後讀數。測量前不可起床。
基礎體溫
基礎體溫表對確定女性排卵日有一定幫助,所以備孕女性常用基礎體溫曲線圖來預測排卵。那什麼是基礎體溫呢?人體處在清醒而又非常安靜,不受肌肉活動、精神緊張、食物及環境溫度等因素影響時的狀態叫做「基礎狀態」,基礎狀態下的體溫,就叫做「基礎體溫」,通常在早晨起床前測定。女性的基礎體溫隨月經周期而變動,在卵泡期內體溫較低,排卵日最低,排卵後升高0.3-0.6℃。
更多精彩,請看趣味組圖:
基礎體溫助快速懷孕 備孕期八個注意事項基礎體溫曲線圖
橫軸坐標表示日期和月經周期日以及同房日,每一小格為1天。從月經來潮的第1天開始,將每天所測量到的基礎體溫度數用小點畫在相應的體溫記錄單的格子中,一直到下次月經來潮的前1天為止,最後將各個小點用直線按順序連接起來,就成為1個月經周期的基礎體溫曲線圖。 如遇有感冒、發熱、腹瀉、失眠、飲酒、使用電熱毯等情況,往往容易影響基礎體溫,應在基礎體溫曲線圖的下面備注加以說明。
1、正常基礎體溫曲線圖
正常月經周期28天,基礎體溫曲線呈現標準的高低溫兩相變化,即雙相型體溫。從月經開始-排卵日,低溫期14天;排卵後持續高溫14天,其中第14天為排卵日。准備懷孕的未准媽媽們,在第14天的排卵日同房是比較好的受孕時機。
2、已經懷孕的基礎體溫曲線圖
高溫從第15天持續到第34天,已經持續20天。一般來說高溫持續超過16天就是懷孕的徵兆。
3、沒有排卵的基礎體溫曲線圖
持續低溫,沒有高溫期,沒有形成高低溫雙相變化,如果是測量發現有如圖示的姐妹需要到醫院就診,檢查是什麼原因造成沒有排卵,以便對症下葯,及早治癒。
4、黃體素濃度不夠導致排卵期體溫上升緩慢的基礎體溫曲線圖
可以觀察到在14號排卵之後,15號開始體溫緩慢上升。這種情形代表著體內分泌的黃體素濃度不夠快,因而導致體溫上升緩慢。通常也代表著排卵狀況不良,受孕機率下降。
5、黃體功能不良導致體溫緩慢下降的基礎體溫曲線圖
一般而言,當沒有受孕的狀態下,黃體素的濃度會因子宮內膜即將脫落而急速下降。如果體溫下降速度緩慢,表示說黃體功能不良,也不利於懷孕。
基礎體溫表
製作基礎體溫表首先要測量基礎體溫。製作基礎體溫表格其實很簡單,網上有很多模版供大家下載,如果媽媽們覺得麻煩,也可以直接自己親自動手畫一個。這個表格其實就是一個折線統計圖,橫軸上是每天的具體日期,縱軸是當天所側得的基礎體溫。當把每個點連接起來,就形成了基礎體溫趨勢曲線,媽媽們可以很直觀的了解自己的基礎體溫變化,從而發現自身的健康問題。
基礎體溫怎麼測
基礎體溫怎麼測?測量基礎體溫,用普通溫度計就可以了,主要是要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1、置備一支體溫表,掌握讀表方法,務求精確。
2、每晚臨睡前將體溫表水銀柱甩至35度以下,放在醒來後伸手可及的地方。
3、每天清晨醒後(睡眠6-8小時),立即將體溫表放在舌下5分鍾後拿出來讀數,並記錄在特製的表格上。
4、測量體溫前嚴禁起床,大小便、進食、說話等。
5、應記錄有無影響基礎體溫的諸多因素,如感冒、失眠、飲酒、服葯等。
Ⅳ 基礎體溫怎樣的變化預示黃體功能不良
基礎體溫怎樣的變化預示黃體功能不良?
正常育齡女性的基礎體溫與月經周期一樣,呈周期性變化,這種體溫變化與排卵有關。如果黃體期的體溫短於12天,或者體溫上升較慢,下降較早,或者黃體期體溫波動較大,均為黃體功能不全的表現。在治療上選擇:育宮培麟晚,來進行水煎內服,全面調理女性內分泌,從而恢復黃體功能。
治療方法:
黃體功能不全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是補充體內孕酮的不足,一般用黃體酮肌肉注射和黃體酮口服。還有葯物刺激黃體療法,主要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進卵泡生長。此外,對於血中催乳激素太高引起的黃體功能不全,則需要用降低催乳素的葯物,如溴隱亭等,對生育者促排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