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零基礎怎麼學習中醫基礎
擴展閱讀
送同學小禮物送什麼 2025-02-02 09:53:46
k線基礎知識什麼是k線 2025-02-02 09:48:57

零基礎怎麼學習中醫基礎

發布時間: 2023-09-04 11:32:31

㈠ 學中醫如何入門

1.啟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第一步首先要勾起興趣,由一些比較有趣的中醫故事入門。

一來提高興趣,

二來接觸一些中醫基本知識。

推薦的有羅達倫的《古代的中醫》等著作,任之堂的《一個傳統中醫的成長歷程》等著作,經過這些你一般能掌握一些小偏方,悟性高的還能初步會一些脈診,可以幫你的家人解決一些小問題,有時候還可以裝個B,滿足你的虛榮感。但切記別去到處亂開葯,你還沒那個本事。

2.入門:有了興趣後就要開始正規打基礎了。


這個階段會有點痛苦枯燥,很多需要記憶,但有了前面的興趣和一定基礎,應該是可以堅持下來。

這個階段教材應該還是以現代文的為主,推薦《中醫基礎理論》,《中葯學》,《思考中醫》,郝萬山的《傷寒論講義》等。這階段主要是打基礎,五臟六腑,幾種基本學說,常用中葯的葯性都背不下來、理解不了就別學中醫了。

3.提高:這個階段要開始逐漸加深理解了。

基礎打的好不好看前2個階段,從這個階段就開始升華了。

需要看的是:《圓運動的古代中醫學》。這本書很重要,為什麼,這個是一個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承上啟下的指示燈,非常非常重要。

學完這本書,學什麼,學《梅花易數》,什麼!算命書?對,就是他,上面有位知友說學《滴天髓》,結果還被人笑話了,笑話他的那個人絕對不懂中醫。

我要說句公道話,學《滴天髓》也沒錯,為何?中醫的根在「易」,易沒學懂,中醫任督二脈打不通,永遠落在「技」的末梢,學不會變通。

學《梅花易數》或者《滴天髓》都是一個目的,把「易」學明白了,所謂「醫易同源」就在於此。把「先天八卦」「後天八卦」「河圖洛書」學明白了,中醫的思維你就學會了。

學完後再學黃元御的著作《四聖心源》《四聖懸殊》《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等等,有著黃老前輩的指點,看《黃帝內經》《難經》《傷寒論》這些經典才能事半功倍,靠自己單獨看這些經典。

要悟透不是不可能,但需要大量時間和極高的悟性和毅力,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古中醫一脈,就在於此。所以理論的高度,就在於這個階段你能吃透多少。這一階段,也是學中醫最重要的階段。

4.實踐:

其實實踐是一直伴隨在學習中的,學了脈學,就多去把脈,看到家人有不舒服,就試著用中醫去分析下,這樣很有助於加深理解和記憶。前面的理論吃透後,後面就要看大量醫案了,醫案的著作很多,很多名家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看他們的醫案能學到不少,開闊見識,

㈡ 零基礎 想學中醫應該如何入門

幫忙點個採納,謝謝!
第一:基礎階段。1《中醫基礎理論》2《中醫診斷學》3《焦樹德用葯心得十講》4《中醫方劑學》5《中醫內科學》6《中醫婦科學》7《針灸學》
上面除《焦樹德用葯心得十講》之外,都是中醫學教材,要買第五版教材,80年代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最好(綠色封面),如果找不到,就用6版教材(黃色封面,人民衛生出版社)。照順序學完上面7本書,基本可以學會解決一些常見病。學習時,遇到某些不懂的問題不要死摳,暫時放過,等到7本書看完,某些問題自然可以前後貫通。要盡快粗略看完一遍,這樣就可以有一個整體的中醫觀。接著比較詳細地再按順序看第二遍,精讀第三遍。
第二:提高階段。
1、《胡希恕傷寒論講座(錄音講稿)》,2《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錄音講稿)》3劉景源《溫病條辨》講稿,4王洪圖主編《內經選讀》
自學中醫,最忌貪求怪異,否則容易誤入歧途,劉力紅的《思考中醫》、《圓運動的古中醫學》,個人認為並不適於初學。
《名老中醫之路》這本書,介紹了很多老一輩名中醫的成才經歷,大家不妨看看,可以受到很多啟發。

學完這些,可以去看看四大經典了。四大經典有兩種說法,一說是《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二說是《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

㈢ 中醫零基礎者怎樣學好中醫

先學習基礎理論,解剖學,再學習生理學、中醫診斷學、診斷學·、中葯學、葯理學、方劑學;然後學習傷寒論、溫病學,再回來學習中醫內科學、內科學和其它學科,學好外科學、再學習針灸學、推拿學。

㈣ 如何自學中醫

首先,當然是需要讀書,而且是很多書。

中醫的經典書籍:《黃帝內經》、《金匱要略》、《傷寒雜病論》、《難經》、《神農本草經》,但是,劃重點,這四大經典對於初學者其實不是特別友好,在這里給大家另外推薦幾本書:

《新編中醫入門》董漢良著,金盾出版社,該書主要構建中醫基本框架,並對每一部分如內、外、婦、兒等介紹了學習方法、主要內容及其參考書目,書很薄,內容豐富,都是干貨。

《名老中醫之路》,此書很多名醫的成長之路值得借鑒,比如說他們是如何成才的,主要學了哪些中醫著作。

此外,還有很多比較好的書籍,這里就不一一展開,學醫先學葯,中葯很重要,看病先辯證,診斷有療效。切不要貪圖經典玄幻,或者急功近利,而把最重要的大餅丟棄了。作為入門級別,這些書看完看懂,已經很好的造詣。

㈤ 零基礎學中醫應該從哪裡開始

1、最開始零基礎時很難容易被各種各樣的書迷惑的眼花繚亂,此時不要亂買亂看,從教材入手。先看《中醫基礎理論》,認真看書學習,不懂得可以請教周圍中醫師,或者網上搜索。此書為一切之基礎,要懂:陰陽、五行、氣血、臟腑、經絡。此為中醫學路之基石。

2、中醫基礎理論了解過後去看《中醫診斷學》。學習診斷學的秘訣就是可以不太理解結合實際情況如何,但是一定要看懂。了解「四診」「八綱」「六淫」之類的一切關鍵內容。要有自己的理解,學習此段後能做到按照書中內容講解至無誤就算小成了。

3、當進入到第三階段推薦針灸。可以先從《針灸學》《經絡腧穴學》開始入手。當你有一些基礎後看《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一類的古書就便於理解了。也可以看一些名師的教學視頻。

4、當你進入到這四環節的時候,你要想繼續精深,去找一位醫師(名師)要學會跟師學習,才能更加充分學習到診斷與施治。

5、這一步就是你面臨著是否選擇成為中醫師,目前想成為中醫師有兩條方向可以參考,具體還是要詢問當地有關部門。

第一條:師承學習三年或五年,考試通過參與實習,實習期滿。考取。

第二條:擁有中醫專業高等學歷參與實習期滿可以考取。

(5)零基礎怎麼學習中醫基礎擴展閱讀

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出現了解剖和醫學分科,已經採用「四診」,治療法有砭石、針刺、湯葯、艾灸、導引、布氣、祝由等。

《黃帝內經》,它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國醫學寶庫中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同時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葯物學的醫學巨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

後來的中醫學和養生學開始用陰陽五行解釋人體生理,出現了「醫工」、金針、銅鑰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