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從基礎到主體交工應該撥款多少
擴展閱讀
送同學小禮物送什麼 2025-02-02 09:53:46
k線基礎知識什麼是k線 2025-02-02 09:48:57

從基礎到主體交工應該撥款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9-03 22:13:49

① 農村自建房地基應該占總工程款的多少合理

15到20%左右。
基礎施工在房屋建造的過程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不僅對房屋的結構安全有影響,也會影響到建房成本。一般來說,基礎部分的造價占房屋總造價的15~20%左右,如果能夠選擇一個合適的基礎,能為建房節省不少的資金。
一般農村施工隊的包工包料價都是不含基礎的。至於原因,可能大部分朋友都不是很清楚。每個人家宅基地的地質情況和建房層數都不同,自然選擇的基礎形式和材料也就不同。基礎部分的造價就會差了好幾萬,所以一般來說農村建房施工隊所報的價格都是不含基礎費用的。

② 完善監管制度為什麼要以信用監管為核心

2019年兩會上,「信用監管」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同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信用監管是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規范市場秩序、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手段。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提出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構建相適應的市場監管新機制,加強信用監管是基礎,是健全市場體系的關鍵。


那麼信用監管的本質和目的是什麼?與傳統的信用監管區別在哪裡?如何實現信用監管?國家在推進信用監管政策落地方面採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一、信用監管的本質及目的是什麼?


信用監管作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質是要根據市場主體信用狀況實施差異化的監管手段,實現對守信者「無事不擾」,對失信者「利劍高懸」,從而提高監管效率,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方面,信用監管通過創新監管理念、監管制度和監管方式,實現監管資源配置在需要監管的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對象上,有效提升了監管效能、維護了公平競爭、降低了市場交易成本。


另一方面,在強調深入推進失信聯合懲戒的同時,提出對食品葯品、生態環境等與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直接相關的領域內產生嚴重失信行為的市場主體及相關責任人在一定期限內實施市場和行業禁入措施,大幅提升失信違法成本,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二、與傳統監管相比區別在哪裡?


與傳統監管相比,新型信用監管主要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與傳統的斷續式監管模式不同,信用監管是貫穿市場主體事前、事中、事後全生命周期的新型監管機制。在事前監管環節,通過市場主體「做承諾」「重教育」「用報告」,提高依法誠信經營意識。在事中監管環節,全面建立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大力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在事後監管環節,強調用好失信聯合懲戒的「利劍」。


二是根據不同信用狀況實施分級分類監管。傳統監管模式對所有監管主體平均用力,監管成本高,市場主體壓力大、受干擾多。而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是根據市場主體的信用等級高低採取差異化的監管措施,對守信者「無事不擾」,對失信者「利劍高懸」,從而提高了監管效能,讓監管力量「好鋼用在刀刃上」。


三是以大數據為基礎以信用評價為依據實施精準監管。與傳統監管方式相比,信用監管更加強調採用「互聯網+」、大數據的手段,有效整合各類信用信息,建立風險預判預警機制,及早發現防範苗頭性和跨行業跨區域風險,為監管部門開展精準監管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信用監管也強調要充分發揮公共信用綜合評價、行業信用評價等各類信用評價的作用,對市場主體的信用狀況進行精準刻畫,為監管部門開展差異化監管提供依據。


四是要求跨地區、跨部門和全社會協同監管。與傳統監管各自為戰的模式不同,信用監管強化了地區間、部門間協同監管,包括信用監管機制協同、業務協同、信息化系統協同。同時也支持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鼓勵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作用,整合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信用監管的強大合力。


三、如何實施信用監管?


分級分類監管是實施新型信用監管的主要路徑。


分級分類監管是就是根據企業信用狀況,採取差異化的監管措施。對信用好、風險較低的市場主體,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減少對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而對違法失信、風險較高的市場主體,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依法依規實行嚴格監管,從而做到「讓守信者降成本,讓失信者付代價」。


信用評價是分級分類監管的基本依據。信用服務機構的快速發展和大數據技術的日新月異,使我們有條件並且很方便地對企業做出即時的、全覆蓋的信用評價,以支撐分級分類監管。


例如,將多地已將天然氣、涉煤炭、道路客運等重點領域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推送至相關行業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商會以及金融機構參考應用,並按區域通報至所有省區市,對受評企業實施分級分類監管。



四、我國在推進信用監管落地落實主要採取哪些措施?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國家在推進信用監管落地落實過程中,主要採用如下措施: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切實發揮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牽頭部門的作用,推動各地區各部門,細化責任分工,完善配套制度,落實信用監管各項政策舉措。同時積極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的協同作用,整合形成信用監管的推進合力。


二是開展試點示範。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圍繞信用承諾、信用修復、失信聯合懲戒、信用大數據開發利用等重點工作,組織開展信用建設和信用監管試點示範。在各地區各部門探索創新的基礎上,及時總結、提煉、交流開展信用建設和信用監管的好經驗、好做法,在更大范圍復制推廣。


三是做好宣傳解讀。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人民銀行召開了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對信用監管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未來,將通過舉辦政策知識培訓班,利用報刊、雜志及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加強宣傳報道等方式,深入細致地向市場主體做好政策宣傳解讀工作,不斷營造信用監管的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