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什麼是非聯合基礎
擴展閱讀
送同學小禮物送什麼 2025-02-02 09:53:46
k線基礎知識什麼是k線 2025-02-02 09:48:57

什麼是非聯合基礎

發布時間: 2023-09-03 19:35:29

A. 基礎分為哪幾種

問題一:基礎類型有哪些? 淺基礎的類型特點:1、 獨立基礎:也叫「單獨基礎」,最常用的是柱下基礎。 2、 條形基礎:條形基礎是牆下最常用的一種基礎形式,當柱下獨立基礎不能滿足要求時,也可以使用條形基礎。故按上部結構的的形式,可以將條形基礎分為: a、「牆下條形基礎」;b、「柱下條形基礎」;c、「十字交差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若是相鄰兩柱相連,又稱「聯合基礎」或「雙柱聯合基礎」。 3、 筏板基礎:按其構造形式可以分為「梁板式」和「平板式」。 4、 箱型基礎:由鋼筋混凝土底板、頂板和縱橫交錯的內外隔牆組成。具有很大的空間剛度和抵抗不均勻沉降的能力,抗震性能好,且頂板與底板之間的空間可以做地下室。 5、 殼體基礎:其現階段主要用於筒形毀凳賀構築物的基礎。

問題二:淺基礎分為哪幾種基礎 淺基礎根據材料和受力性能可分為剛性、柔性基礎。根據結構形式可分為擴展基礎、聯合基礎、連續基礎、殼體基礎

問題三:建築物基礎有哪幾種類型 基礎按材料和受力特點分定為無筋擴展基礎和擴展基礎。
基礎按構造形式分為獨立基礎、條形基礎、井格基礎、閥板基礎、箱型基礎和樁基礎。

問題四:地基分為哪幾種類型 首先要分清基礎(上部結構)和地基的區別。
然後地基可以分天然地基和處理地基。
天然地基區分主要看地質情況了: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淤泥等;
處理後地基根據處理方法不同可分:換填墊層法、強夯法、砂石樁法、振沖法、水泥土攪拌法、高壓噴射注漿法、預壓法、夯實水泥土樁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法、石灰樁法、灰土擠密樁法和土擠密樁法、柱錘沖擴樁法、單液硅化法和鹼液法等。
另外,基礎為上部結構,一般可分:淺基礎和深基礎
淺基礎又分為:柱下單獨擴大基礎、條形基礎、筏形基礎
深基礎分為:樁基礎、沉箱基礎、混合基礎、連續牆基礎

問題五:建樓都是有哪幾種基礎 你看是不是這個 wenwen.soso/z/q146530890 按構造形式可分為條形基礎、獨立基礎、滿堂基礎和樁基礎。 1.滿堂基礎:(包括閥形基礎和箱形基礎),將這個建築物的下部做成整塊鋼筋混凝土基礎。現代建築的主要基礎形式,主要適用於地基承載力較低的小高層和高層建築,特點:就是造價高,受力面積大,受力均勻,適合建地下室。 2.獨立柱基礎:這個可是現在仍在廣泛使用的基礎啊,適合多層建築使用,承載能力不比滿堂基礎,粗盯但造價低 3.條形基礎:當建築物採用磚牆承重時,牆下基礎常連續纖派設置,形成通長的條形基礎。現在不常用了,除了圍牆,呵呵。 4.鋼筋混凝土預制(灌注)樁:這種樁在施工現場或構件場預制,用打樁機打入土中,然後再在樁頂澆注鋼筋混凝土承台。其承載力大,不受地下水位變化的影響,耐久性好。但自重大,運輸和吊裝比較困難。打樁時震動較大,對周圍房屋有一定影響。 好像就這么多了,多了我也想不出來了。 此外: 按使用的材料分為:灰土基礎、磚基礎、毛石基礎、混凝土基礎、鋼筋混凝土基礎。 按埋置深度可分為:淺基礎、深基礎。埋置深度不超過5M者稱為淺基礎,大於5M者稱為深基礎。 按受力性能可分為:剛性基礎和柔性基礎。

問題六:工程上有哪幾種基礎?分別說明其概念 你好,建築工程基礎結構按構造形式可分為條形基礎、獨立基礎、滿堂基礎和樁基礎。1.滿堂基礎:(包括閥形基礎和箱形基礎),將這個建築物的下部做成整塊鋼筋混凝土基礎。現代建築的主要基礎形式,主要適用於地基承載力較低的小高層和高層建築,特點:就是造價高,受力面積大,受力均勻,適合建地下室。2.獨立柱基礎:這個是現在仍在廣泛使用的基礎,適合多層建築使用,承載能力不比滿堂基礎,但造價低。3.條形基礎:當建築物採用磚牆承重時,牆下基礎常連續設置,形成通長的條形基礎。現在不常用了,除了圍牆。4.鋼筋混凝土預制(灌注)樁:這種樁在施工現場或構件場預制,用打樁機打入土中,然後再在樁頂澆注鋼筋混凝土承台。其承載力大,不受地下水位變化的影響,耐久性好。但自重大,運輸和吊裝比較困難。打樁時震動較大,對周圍房屋有一定影響。此外:按使用的材料分為:灰土基礎、磚基礎、毛石基礎、混凝土基礎、鋼筋混凝土基礎。
按埋置深度可分為:淺基礎、深基礎。埋置深度不超過5M者稱為淺基礎,大於5M者稱為深基礎。
按受力性能可分為:剛性基礎和柔性基礎。

問題七:基礎分哪幾類?各有什麼特點?用在什麼樣的建築中? 基礎的分類
按使用的材料分為:灰土基礎、磚基礎、毛石基礎、混凝土基礎、鋼筋混凝土基礎。
按埋置深度可分為:淺基礎、深基礎。埋置深度不超過5M者稱為淺基礎,大於5M者稱為深基礎。
按受力性能可分為:剛性基礎和柔性基礎。
按構造形式可分為條形基礎、獨立基礎、滿堂基礎和樁基礎。
條形基礎:當建築物採用磚牆承重時,牆下基礎常連續設置,形成通長的條形基礎
剛性基礎:是指抗壓強度較高,而抗彎和抗拉強度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礎。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磚、毛石、灰土、三合土等,一般可用於六層及其以下的民用建築和牆承重的輕型廠房。
柔性基礎:用抗拉和抗彎強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礎稱為柔性基礎。一般用鋼筋混凝土製作。這種基礎適用於上部結構荷載比較大、地基比較柔軟、用剛性基礎不能滿足要求的情況。
獨立基礎:當建築物上部為框架結構或單獨柱子時,常採用獨立基礎;若柱子為預制時,則採用杯形基礎形式。
滿堂基礎:當上部結構傳下的荷載很大、地基承載力很低、獨立基礎不能滿足地基要求時,常將這個建築物的下部做成整塊鋼筋混凝土基礎,成為滿堂基礎。按構造又分為伐形基礎和箱形基礎兩種。
伐形基礎:是埋在地下的連片基礎,適用於有地下室或地基承載力較低、上部傳來的荷載較大的情況。
箱形基礎:當伐形基礎埋深較大,並設有地下室時,為了增加基礎的剛度,將地下室的底板、頂板和牆澆製成整體
箱形基礎。箱形的內部空間構成地下室,具有較大的強度和剛度,多用於高層建築。
樁基礎:當建造比較大的工業與民用建築時,若地基的軟弱土層較厚,採用淺埋基礎不能滿足地基強度和變形要求,常採用樁基。樁基的作用是將荷載通過樁傳給埋藏較深的堅硬土層,或通過樁周圍的摩擦力傳給地基。
按照施工方法可分為鋼筋混凝土預制樁和灌注樁。
鋼筋混凝土預制樁:這種樁在施工現場或構件場預制,用打樁機打礎土中,然後再在樁頂澆注鋼筋混凝土承台。其承載力大,不受地下水位變化的影響,耐久性好。但自重大,運輸和吊裝比較困難。打樁時震動較大,對周圍房屋有一定影響。
鋼筋混凝土灌注樁:分為套管成孔灌注樁、鑽孔灌注樁、 爆擴成孔灌注樁三類。

問題八:基礎類型有哪些? 淺基礎的類型特點:1、 獨立基礎:也叫「單獨基礎」,最常用的是柱下基礎。 2、 條形基礎:條形基礎是牆下最常用的一種基礎形式,當柱下獨立基礎不能滿足要求時,也可以使用條形基礎。故按上部結構的的形式,可以將條形基礎分為: a、「牆下條形基礎」;b、「柱下條形基礎」;c、「十字交差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若是相鄰兩柱相連,又稱「聯合基礎」或「雙柱聯合基礎」。 3、 筏板基礎:按其構造形式可以分為「梁板式」和「平板式」。 4、 箱型基礎:由鋼筋混凝土底板、頂板和縱橫交錯的內外隔牆組成。具有很大的空間剛度和抵抗不均勻沉降的能力,抗震性能好,且頂板與底板之間的空間可以做地下室。 5、 殼體基礎:其現階段主要用於筒形構築物的基礎。

問題九:地基分為哪幾種類型 (一) 按所用材料分類
房屋建築基礎按所用材料可分為磚基礎、毛石基礎、灰土基礎、混凝土基礎及鋼筋混凝土基礎。
1.磚基礎是用磚和水泥砂漿砌築而成的基礎。
2.毛石基礎是用開採的無規則的塊石和水泥砂漿砌築而成的基礎。
3.灰土基礎是由石灰與粘土按一定比例拌合,加水夯實而成的基礎。
4.混凝土基礎是由混凝土拌制後灌築而成的基礎。
5.鋼筋混凝土基礎是在混凝土中加入抗拉強度很高的鋼筋,使這種基礎具有較高的抗彎抗拉能力。
(二)按外形分類
基礎按外形可分為:
1.條形基礎。這種基礎多為牆基礎,沿牆體長方向是連續的。
2.獨立基礎。這種基礎主要為獨立柱下的基礎。現澆鋼筋混凝土獨立柱基有平台式、坡面式。預制柱下為鋼筋混凝土杯形基礎。
3.筏形基礎。筏形基礎形象於水中漂流的木筏。井格式基礎下又用鋼筋混凝土板連成一片,大大地增加了建築物基礎與地基的接觸面積,換句話說,單位面積地基土層承受的荷裁減少了,適合於軟弱地基和上部荷載比較大的建築物。
4.箱形基礎。箱形基礎是由鋼筋混凝土的頂板、底板和縱橫承重隔板組成的整體式基礎。箱形基礎不僅同筏形基礎一樣有較大的基底面積,適用於軟弱地基和上部荷載比較大的建築物。而且由於基礎自身呈箱形,具有很大的整體強度和剛度。當地基不均勻下沉時,建築物不會引起較大的變形裂縫。該基礎施工難度大,造價高。多用於高層建築,另外可兼作地下室。
5.樁基礎。工程實踐中,當建築物上部結構荷載很大,地基軟弱土層較厚,對沉降量限制要求較嚴的建築物或對圍護結構等幾乎不允許出現裂縫的建築物,往往採用樁基礎。樁基礎可以節省基礎材料,減少土方工程量,改善勞動條件,縮短工期。
(1功 樁基礎由承台和樁群兩部分組成。承台設於樁頂,把各單樁聯成整體,並把上部結構的荷載均勻地傳遞給各根樁,再由樁傳給地基。 考試大為你加油
(2)樁按傳力方式不同,分為摩擦樁和端承樁。
(3)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樁按製作方法不同可分為預制樁和灌注樁兩類

問題十:基礎主要有哪幾種結構形式 基礎主要有哪幾種結構形式
按構造形式可分為條形基礎、獨立基礎、滿堂基礎和樁基礎。
條形基礎:當建築物採用磚牆承重時,牆下基礎常連續設置,形成通長的條形基礎
? 剛性基礎:是指抗壓強度較高,而抗彎和抗拉強度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礎。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磚、毛石、灰土、三合土等,一般可用於六層及其以下的民用建築和牆承重的輕型廠房。
? 柔性基礎:用抗拉和抗彎強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礎稱為柔性基礎。一般用鋼筋混凝土製作。這種基礎適用於上部結構荷載比較大、地基比較柔軟、用剛性基礎不能滿足要求的情況。
獨立基礎:當建築物上部為框架結構或單獨柱子時,常採用獨立基礎;若柱子為預制時,則採用杯形基礎形式。
滿堂基礎:當上部結構傳下的荷載很大、地基承載力很低、獨立基礎不能滿足地基要求時,常將這個建築物的下部做成整塊鋼筋混凝土基礎,成為滿堂基礎。按構造又分為伐形基礎和箱形基礎兩種。
? 伐形基礎:是埋在地下的連片基礎,適用於有地下室或地基承載力較低、上部傳來的荷載較大的情況。
? 箱形基礎:當伐形基礎埋深較大,並設有地下室時,為了增加基礎的剛度,將地下室的底板、頂板和牆澆製成整體箱形基礎。箱形的內部空間構成地下室,具有較大的強度和剛度,多用於高層建築。
樁基礎:當建造比較大的工業與民用建築時,若地基的軟弱土層較厚,採用淺埋基礎不能滿足地基強度和變形要求,常採用樁基。樁基的作用是將荷載通過樁傳給埋藏較深的堅硬土層,或通過樁周圍的摩擦力傳給地基。按照施工方法可分為鋼筋混凝土預制樁和灌注樁。

B. 什麼是獨立基礎,條形基礎

獨立基礎是整個或局部結構物下的顫旅殲無筋或配筋基礎。一般是指結構柱基,高煙囪,水塔基礎等茄沖的形式。

條形基礎是指基礎長度遠遠大於寬度的一種基礎形式。按上部結構分為牆下條形基礎和柱下條形基礎。基礎的長度大鎮備於或等於10倍基礎的寬度。

(2)什麼是非聯合基礎擴展閱讀:

一、獨立基礎特點

1、一般只坐落在一個十字軸線交點上,有時也跟其它條形基礎相連,但是截面尺寸和配筋不盡相同。獨立基礎如果坐落在幾個軸線交點上承載幾個獨立柱,叫做聯合獨立基礎。

2、基礎之內的縱橫兩方向配筋都是受力鋼筋,且長方向的一般布置在下面。

長寬比在3倍以內且底面積在20 m2以內的為獨立基礎(獨立樁承台)。

二、條形基礎的特點

布置在一條軸線上且與兩條以上軸線相交,有時也和獨立基礎相連,但截面尺寸與配筋不盡相同。 另外橫向配筋為主要受力鋼筋,縱向配筋為次要受力鋼筋或者是分布鋼筋。

C. 建築中如何分清楚是什麼基礎

你這是概念不太清楚,腳手架有滿堂紅腳手架,基礎可沒有滿堂基礎的說法,或者說正規說法里沒有這個叫法。
基礎有很多種,就形式來說有獨立基礎,柱下條形基礎,高層建築筏板基礎,樁基礎,岩石錨桿基礎等。
區分也很容易,比如說單柱下一個墩子的就是獨立基礎,一般都是做成矩形;
柱子如果離的很近,兩個或者多個柱子做一個基礎叫做聯合基礎。如果是兩個柱子連線做出的基礎也是矩形的,但是比較長,所以就叫做條形基礎,多層剪力牆下都是條形基礎。高層建築因為反力大,抗浮驗算等要求,設置筏板基礎,就是在整個建築下邊做一塊大板,這應該就是你說的滿堂基礎了呵呵。
如果地質條件不好,需要下到很深的持力層,就用到樁基礎,直接作用在岩石上的一般都用錨桿打到岩石里去,就是岩石錨桿基礎。

D. 什麼是獨立基礎

獨立基礎是整個或局部結構物下的無筋或配筋基礎。一般是指結構柱基,高煙囪,水塔基礎等的形式。
條形基礎是指基礎長度遠遠大於寬度的一種基礎形式。按上部結構分為牆下條形基礎和柱下條形基礎。基礎的長度大於或等於10倍基礎的寬度。
(補充)獨立基礎特點
1、一般只坐落在一個十字軸線交點上,有時也跟其它條形基礎相連,但是截面尺寸和配筋不盡相同。獨立基礎如果坐落在幾個軸線交點上承載幾個獨立柱,叫做聯合獨立基礎。
2、基礎之內的縱橫兩方向配筋都是受力鋼筋,且長方向的一般布置在下面。
長寬比在3倍以內且底面積在20 m2以內的為獨立基礎(獨立樁承台)。

E. 聯合基礎的主要分類

聯合基礎類型較多,常見的有柱下條形基礎、柱下十字交叉基礎、片筏基礎和箱形基礎。

柱下條形基礎是淺基礎的類型之一,常用於軟弱地基上框架結構或排架結構。

柱下十字交叉基礎,指柱下條形基礎在柱網的雙向布置。當地基軟弱,柱網的柱荷載不均勻,需要基礎具有空間剛度以調整不均勻沉降時多採用此類型基礎。

片筏基礎是具有一定厚度的,支撐整個建築物的大面積整體鋼筋混凝土板式基礎。

箱形基礎是由鋼筋混凝土的底板、頂板和若干縱橫牆組成的,形成中空箱體的整體結構,共同來承受上部結構的荷載。



聯合基礎的特點

聯合基礎就是把鐵塔四個塔腿的基礎主柱全部用連梁聯系起來,再整體澆注基礎底板。其特點是底板面積大而基礎埋深淺,可以減輕上部結構對地基的壓力,因此對於上部結構荷重較大而地基承載力較差或地基條件較差的塔位,比較適合採用。

聯合基礎一般採用鋼筋混凝土底板,設計連梁以加強抗彎能力,其整體性好,且能很好地抵抗地基的不均勻沉降。

F. 不同類型的桿塔基礎各適用於什麼條件

  • 基礎形式主要有:

  • 1.岩石嵌固基礎

  • 該基礎型式適用於覆蓋層較淺或無覆蓋層的強風化岩石地基,其特點是底板不配筋,基坑全部掏挖。上拔穩定,具有較強的抗拔承載能力。

  • 需要時,可將主柱的坡度設置與塔腿主材坡度相同,以減小偏心彎矩,還可省去地腳螺栓。由於該基型充分利用了岩石本身的抗剪強度,混凝土和鋼筋的用量都較小,同時減少了基坑土石方量,澆制混凝土不需要模板,施工費用較低。


  • 2.岩石錨桿基礎

  • 該基型適用於中等風化以上的整體性好的硬質岩。該基礎型式是在岩石中直接鑽孔、插入錨桿,然後灌漿,使錨桿與岩石緊密粘結,充分利用了岩石的強度,從而大大降低了基礎混凝土和鋼材量。但岩石錨桿基礎需逐基鑒定岩石的完整性。


  • 3.掏挖基礎

  • 該基型分全掏挖和半掏挖兩種,適用無地下水的硬塑粘性土地基。在基坑施工可成型的情況下,開挖基坑時不擾動原狀土,避免大開挖後再填土。基礎承受上拔荷載時,原狀土的內摩擦角和凝聚力得以充分發揮作用。這種基礎型式也顯示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根據以往工程的統計,由於各線路地質條件的不同等原因,採用全掏挖基礎比用階梯型基礎節約鋼材和混凝土分別為3~7%和8~20%。掏挖基礎有直柱式和斜插式兩種型式。斜插式掏挖基礎將主柱的坡度設置與塔腿主材坡度相同,減小了基礎水平力產生的偏心彎矩,還可省去地腳螺栓


  • 4.階梯型基礎

  • 該基礎是傳統的基礎型式,適用各類地質、各種塔型,其特點是大開挖,採用模板澆制,成型後再回填土,利用土體與混凝土重量抗拔,基礎底板剛性抗壓,不配鋼筋。由於階梯型基礎混凝土量較大,埋置較深,易塌方及有流砂地區難以達到設計深度,因此在此類地區應盡量少用。


  • 5.大板基礎

  • 大板基礎的主要設計特點是:底板大、埋深淺、底板較薄,靠底板雙向配筋承擔由鐵塔上拔、下壓和水平力引起的彎矩和剪力,主柱計算與階梯基礎相同。與階梯基礎相比,埋深淺,易開挖成形,混凝土量能適當降低,但鋼筋量增加較多。與灌注樁相比,在軟弱地基中應用較為廣泛。它施工方便,特別是對於軟、流塑粘性土、粉土及粉細砂等基坑不易成型的塔位。設計時,對底板的高厚比應進行一定的控制(懸臂長度:底板厚<3:1)不足時可在主柱下增加台階,以減少板的懸臂長度和底板厚度,為了減小混凝土量,主柱中心與底板中心設置偏心,抵消水平彎矩,達到減小底板及配筋的效果。大板基礎設計時應控制沉降及不均勻沉降,對轉角塔及負荷較大的直線塔進行地基沉降變形驗算,施工時應盡量少擾動地基土,清除開挖的全部浮土並做好墊層,必要時使用塊石灌漿。


  • 6.斜插板式基礎

  • 該基礎的主要特點是基礎主柱坡度與塔腿主材坡度一致,塔腿主材角鋼直接插入基礎混凝土中,使基礎水平力對基礎底板的影響降至最低。在正常條件下,基礎土體上拔穩定、下壓穩定和基礎強度計算可忽略水平力的影響。與大板基礎相比,由於偏心彎矩大大減小,下壓穩定控制的基礎底板尺寸可相應減小,從而降低了混凝土量和底板配筋量。由於省去了塔座板和地腳螺栓,其鋼材的綜合指標降低了25%左右。


  • 斜插板式基礎在平原、河網地區使用較多,其最大優點就是節省基礎材料,施工較為方便。其缺點是施工精度要求高。對於高壓縮性軟弱土地區,其基礎底面地基處理一定要重視基礎墊層和基坑排水,並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執行。因為一旦發生擾動基底軟土或排水不及時,就可能引起基礎的不均勻沉降,再很難進行處理。


  • 7.灌注樁基礎

  • 對於地質條件為流塑、地基持力層較深且基礎作用力較大的耐張塔或直線塔,使用鑽孔灌注樁基礎是設計中廣泛採用的一種方法。它主要靠樁周與土的摩擦力和樁端承載力承擔基礎上拔力和下壓力,施工方便,安全可靠。缺點是施工費用較高。


  • 8.聯合基礎

  • 聯合基礎主要適用於基礎根開較小且基坑難以開挖、板式基礎上拔土體重疊的軟弱土塔位,其設計特點是埋深較淺,四個基礎整體澆制,靠基礎底板上面的縱、橫向加勁混凝土梁承擔由基礎上拔力、下壓力和水平力引起的彎矩,底板與縱、橫向加勁肋配筋,整體性好。缺點是基礎材料用量較大,施工較為煩瑣,設計不易成系列。


  • 9.復合式沉井基礎

  • 復合式沉井基礎是針對地下水位較高的軟土地基,尤其是容易產生「流砂」現象的軟土地基的一種新型的基礎型式。復合式沉井基礎是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分是方型台階基礎,下部是環形鋼筋砼沉井,沉井頂端露出鋼筋埋入台階基礎連成整體。基礎的埋深在4m左右,沉井筒直徑為2.5m左右,從基礎深寬比來看(一般為1.5左右),仍屬於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