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不規則筏板基礎怎麼算土石方
擴展閱讀
送同學小禮物送什麼 2025-02-02 09:53:46
k線基礎知識什麼是k線 2025-02-02 09:48:57

不規則筏板基礎怎麼算土石方

發布時間: 2023-09-03 19:15:46

『壹』 如圖此基礎為筏板基礎下面有承台和梁,挖土方工程量怎麼算

計算此土方須以下:
1、先根據自然土標高至底板下標高的深度(不含墊層,因為此已含土方)×長度×寬度;(根據開挖的深度、地質等要求是否要有工作面及放坡等)
2、再計算內承台及基礎梁(此處需扣除底板已有的土方厚度);
3、再計算外承台(內側扣底板土方厚度,外側則根據你計算長、寬是否扣不扣除-----推算而得了)
希望可以幫助你!

『貳』 筏板基礎挖土的高度如何確定呢

筏型基礎又叫筏板型基礎,即滿堂基礎。是把柱下獨立基礎或者條形基礎全部用聯系梁聯系起來,下面再整體澆注底板。筏板基礎分為平板式筏基和梁板式筏基,平板式筏基支持局部加厚筏板類型;梁板式筏基支持肋樑上平及下平兩種形式。一般說來地基承載力不均勻或者地基軟弱的時候用筏板型基礎。而且筏板型基礎埋深比較淺,甚至可以做不埋深式基礎。基坑的邊線肯定比筏板大,有些基坑是一邊挖一邊做支護,那麼就按基坑底外圍線比筏板底每邊擴出1,按實際結算就可以了,准備去投土方開挖的標,大多少就是基坑設計結合基礎施工需要來定的的。如果是你土方單位,按基坑支護土施工就好了,不能一次挖到底的,總量准不準無所謂,沒有基坑設計圖而需要估算土方工程量,也要先明確,集水井。還有,場地窄,只要單價合理,基坑裡面有排水溝,有誰來開挖,先要有基坑設計方案,或者採用什麼支護形式。土方總量是確定的值,實際施工過程中定有變化,深基坑設計方案等有關的尺寸、深基坑設計方案已定,不可能用簡單公式解決。

理論上說,取其近似量得到總和,基礎下墊層厚度。而且有一些局部的高高低低的不規則的體型,自然地面的標高,這些局部的增減量,基礎結構圖已定,靈活運用輔助線區劃所謂計算基礎的土方量實際上是計算基坑的土方量。那就必須知道基礎底板的埋深和基礎的形狀,矩形筏板基礎挖土方體積通用計算式為:挖土方體積v=(坑底面積+坑頂面積)*挖土高度/2;其中坑底面積=(筏板長度+2*工作面寬度)*(筏板寬度+2*工作面寬度);坑頂面積實質上為基底的長與寬分別加上2倍放坡寬度的乘積即為放線時開挖線的長與寬的乘積,其計算式為:(筏板長度+2*工作面寬度+2*挖土高度*放坡系數)*(筏板寬度+2*工作面寬度+2*挖土高度*放坡系數);挖土高度為坑底至地面的平均高度。

『叄』 筏板基礎的土石方工程怎麼計算

你這個是溝槽的公式,不變的話不可能,因為你溝槽只有兩邊工作面,兩面放坡,而大開挖的有四邊工作面四面放坡。偶覺得要是根據你的公式套的話應該是這樣的:
V=(a+2c+kh)h(l+2c+kh)
a為基礎寬度
c為基礎一側工作面寬度
k為放坡系數
h為挖土深度,
l為基礎長度。
其實可以把公式簡化成這樣V=(A+2C)*(B+2C)+放坡增量.
A基礎寬
B基礎長
C工作面寬度

『肆』 土方回填量是如何計算的

斷面法:

當地形復雜起伏變化較大,或地狹長、挖填深度較大且不規則的地段,宜選擇橫斷面法進行土方量計算。

土石方量精度與間距L的長度有關,L越小,精度就越高。但是這種方法計算量大, 尤其是在范圍較大、精度要求高的情況下更為明顯;若是為了減少計算量而加大斷面間隔,就會降低計算結果的精度;所以斷面法存在著計算精度和計算速度的矛盾。

方格網法:

對於大面積的土石方估算以及一些地形起伏較小、坡度變化平緩的場地適宜用格網法。這種方法是將場地劃分成若干個正方形格網,然後計算每個四稜柱的體積,從而將所有四稜柱的體積匯總得到總的土方量。

在傳統的方格網計算中,土方量的計算精度不高。現在我們引入一種新的高程內插的方法,即楊赤中濾波推估法。

(4)不規則筏板基礎怎麼算土石方擴展閱讀:

常見的土石方工程有:

場地平整、區域平衡、基坑(槽)與管溝開挖、路基開挖、人防工程開挖、地坪填土,路基填築以及基坑回填。要合理安排施工計劃,盡量不要安排在雨季,同時為了降低土石方工程施工費用,貫徹不佔或少佔農田和可耕地並有利於改地造田的原則,要作出土石方的合理調配方案,統籌安排。

土方測量基準點的用途非常廣泛,既可用於輔助建立其他基準特徵,也可輔助定義建模特徵的位置或組件安裝定位,Pro/ENGINEER Wildfire提供四種類型的基準點。

基準特徵是零件建模的參照特徵,其主要用途是輔助3D特徵的創建,可作為特徵截面繪制的參照面、模型定位的參照面和控制點、裝配用參照面等。此外基準特徵(如坐標系)還可用於計算零件的質量屬性,提供製造的操作路徑等。

『伍』 基坑的挖土方和回填怎麼算啊

1、基槽開挖計算式:V=(下底面積+kh)h*(長+寬)*2

2、基坑開挖計算式:也就也就是公式V=1/6×高×(底面面積+上口面積+4×中間面積)

V=H/6(F1+4F0+F2)

3、大開挖計算式: V=H/6(AB+(A+a)(B+b)+ab)

A上部短邊 B上部長邊 a下部短邊 b下部長邊

回填土=挖土的體積-墊層體積-基礎體積-牆體體積

(5)不規則筏板基礎怎麼算土石方擴展閱讀:

基坑分級

一級:重要工程或支護結構做主體結構的一部分,開挖深度大於10米,與臨近建築物、重要設施的距離在開挖深度以內的基坑,基坑范圍內有歷史文物、近代優秀建築、重要管線等需要嚴加保護的基坑。

二級:介於一級基坑、三級以外的基坑。

三級:開挖深度小於7米且周圍環境無特殊要求的基坑。

基坑屬於臨時性工程,其作用是提供一個空間,使基礎的砌築作業得以按照設計所指定的位置進行。基坑開挖工程量按基坑容積計算。一般來說,深基坑是指開挖深度大於等於5m的基坑。基坑開挖的計算公式如下:

1.不放坡不支擋土板:此時的基坑是一個長方體或者圓柱體。

(1)當為長方體時:挖基坑工程量 = (a+2c)(b+2c)h

(2)當為圓柱體時:挖基坑工程量 = π*r*r*h

2.放坡:此時的基坑是一個稜台或者圓台。

(1)當為稜台時:挖基坑工程量 = (a+2c+Kh)(b+2c+Kh)h+1/3 K*K*h*h*h

(2)當為圓台時:挖基坑工程量 = 1/3 πH(r*r+rR+R*R)

基坑回填分兩種方式進行,第一種形式為下部回填,由於鋼管支撐還未拆除,回填採用汽車運到基坑邊緣,將土倒入基坑,人工攤鋪,小型夯實機分層夯實;第二種形式為在拆除最上面一道支撐後,用推土機推土,人工配合機械分層對稱夯實。鋼管支撐隨回填高度隨填隨拆,注意保持圍護結構的穩定。

注意事項

一、填料標准:除淤泥、粉砂、雜土、有機質含量大於8%的腐植土、過濕土和大於20cm石塊外,其他均可回填。但結構的側、頂板必須採用粘土回填,厚度不小於1.0m。

二、頂板防水保護層和地下管線結構達到強度要求後,開始回填基坑。回填前,將基坑內排水、雜物清理干凈,符合回填的虛土壓實,並經隱檢合格後方可回填。

三、各類回填土使用前,分別取樣測定,確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圍、鋪土厚度和壓實度等參數。回填土為粘性土和砂質土時,在最佳含水量時填築,如含水量偏大應翻鬆、晾乾或加干土拌均;如含水量偏低,可灑水濕潤,並增加壓實遍數或使用重型壓實機械碾壓。回填料為碎石類土時,回填或碾壓前宜灑水濕潤。不同類土回填,按土類分層填鋪。

四、基坑回填分層、水平夯實;隧道結構兩側水平、對稱同時回填;基坑回填標高不一致時,從低處逐層填壓。基坑分段回填接茬處,已填土坡挖寬度不小於1m,高度不大於0.5m的台階。

五、基坑回填時機械或機具不得碰撞結構以及防水保護層。結構頂板50cm范圍內以及管線周圍採用人工使用小型機具夯填,夯與夯之間重疊不小於1/3夯底寬度。採用機械碾壓時,要薄填、慢行、先輕後重、反復碾壓,碾壓時搭接寬度不小於20cm。

六、基坑回填碾壓過程中,取樣檢查回填土密度。機械碾壓時,每層填土按基坑長度50m(且不大於1000㎡)取一組;人工夯實時,每層填土按基坑長25m(且不大於500㎡)取一組;取樣點不少於6個。

『陸』 筏板基礎的土石方工程怎麼計算

一、平整場地:建築物場地厚度在±30cm以內的挖、填、運、找平.
1、平整場地計算規則
(1)清單規則:按設計圖示尺寸以建築物首層面積計算.
(2)定額規則:按設計圖示尺寸以建築物外牆外邊線每邊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積計算.
2、平整場地計算公式
S=(A+4)×(B+4)=S底+2L外+16
式中:S———平整場地工程量;A———建築物長度方向外牆外邊線長度;B———建築物寬度方向外牆外邊線長度;S底———建築物底層建築面積;L外———建築物外牆外邊線周長.
該公式適用於任何由矩形組成的建築物或構築物的場地平整工程量計算.
二、基礎土方開挖計算
開挖土方計算規則
(1)、清單規則:挖基礎土方按設計圖示尺寸以基礎墊層底面積乘挖土深度計算.
(2)、定額規則:人工或機械挖土方的體積應按槽底面積乘以挖土深度計算.槽底面積應以槽底的長乘以槽底的寬,槽底長和寬是指基礎底寬外加工作面,當需要放坡時,應將放坡的土方量合並於總土方量中.
2、開挖土方計算公式:
(1)、清單計算挖土方的體積:土方體積=挖土方的底面積×挖土深度.
(2)、定額規則:基槽開挖:V=(A+2C+K×H)H×L.式中:V———基槽土方量;A———槽底寬度;C———工作面寬度;H———基槽深度;L———基槽長度..
其中外牆基槽長度以外牆中心線計算,內牆基槽長度以內牆凈長計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開挖:V=1/6H[A×B+a×b+(A+a)×(B+b)+a×b].式中:V———基坑體積;A—基坑上口長度;B———基坑上口寬度;a———基坑底面長度;b———基坑底面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