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cpa基礎班多久聽完
擴展閱讀
送同學小禮物送什麼 2025-02-02 09:53:46
k線基礎知識什麼是k線 2025-02-02 09:48:57

cpa基礎班多久聽完

發布時間: 2023-09-02 20:39:07

① 張敬富課程需要多久看完

只看一遍的話,大概需要110小時。
時間多一點、基礎差的可以聽張敬富老師的課程,課時約 110 小時。
審計這門課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大,畢竟像在學一門新的語言。如果會計聽的張敬富老師,喜歡他的風格的話,可以直接跟他,講審計,張敬富老師也十分有趣。

② 有人統計過cpa網課東奧基礎班的各科時長嗎

都在二三百小時左右

③ CPA零基礎,六科應按照什麼順序學

順序建議是:

會計-稅法-審計-經濟法-財務管理-戰略

聽張志鳳 閆華紅郭守傑 劉聖妮 劉穎田明的課。

寫在前面:
1.
自我介紹:我是法學專業,注會六門中經濟法算是本專業的內容,會計在本科稍微學了一些基礎知識,其他的都是零基礎。
2.
寫作思路:先說到考試前最後一天我都做完了什麼,再說我是用什麼時間做完這些的,中間穿插復習過程中的問題和復習方法,需要解釋的地方我會有注釋的形式標出來。

1. 復習成果
到最終考試前,我的復習成果如下:

會計:聽完11年和12年兩遍基礎班的課程,做完11年的輕松過關2和12年的輕松過關1以及12年的輕松過關4的前五套題,教材看完一遍。
(作者按:「做完」是指在做完題目的基礎上把做題總結,選擇錯題再做一遍,大題錯題至少再做一遍,下同。)

財務成本管理:同會計。

審計:聽完11年和12年兩遍基礎班的課程,做完12年的輕松過關1和輕松過關1,輕松過關4的第1套題,教材基本看完一遍。

經濟法:沒有聽課,看了N遍輕松過關1,輕松1配套題目只做了選擇題,主觀題未做,輕松4隻做了全部6套題選擇題。

稅法:聽完12年的基礎班課程,做完12年的輕松過關1,輕松過關4做完前5套題。

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聽完12年基礎班的課程,做完12年的輕松過關1和輕松過關2,教材粗略看了4或5遍。
1.1
關於復習資料選擇和應用
我的復習資料有三,輕松過關(以1為主)、網校的課程(全部是基礎班)以及教材。對於這三種資料,我的使用順序如下:

聽課,通過老師的講解勾勒起這門學科的知識框架和了解學科重點。

利用輕松1的題目前的講解進行復習(因為跟課程講義類似,就沒有使用配套講義),之後做後附的練習題進行鞏固。

做筆記,筆記不求詳細,但求能夠憑印象寫出知識結構。每章通常也就1張A4紙大小。

看教材,主要目的有兩個,第一是聽課和做題沒有明白的地方,通過教材的講解搞清楚;第二是補充知識細節,查漏補缺,尋找輕松過關1中沒有涉及到的知識點,豐富知識體系。

(作者按:在學習過程中,我是以輕松過關1為主,筆記也是以輕松1為基礎做的。而日後的復習我基本是以自己的筆記為主,方法將在下文介紹。)
2. 學習時間
2.1
自然月:斷斷續續從11年9月到12年10月,中間穿插上課、偷懶、放假以及其他事情。
2.2
小時數:基本在1800~2000個小時,具體不詳。每日學習時間平均在8小時,考前2個月10小時。
2.3
時間安排:
①在11年9月~12年1月間學習完會計、審計和財務成本管理三門主要課程(聽完11年的課程,會計和財務成本管理做完11年的輕松2)
②12年1月~6月間的復習進度緩慢,基本在復習和鞏固已經學習的三門課程,包括總結錯題、建立知識框架和加深理解。
③12年6月至8月,學習稅法和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兩門課程,做題並建立知識體系。
④12年8月至考前,復習學過的五門課程,開始回顧經濟法,做輕松過關4的題目至考試。

3. 學習方法
3.1 復述

作為一個零基礎的考生,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跟所有人基本是相同的:會計和審計開始難以理解,尤其是會計中大家公認的最難的幾章:長期股權投資、企業合並和合並報表。對於這些難以理解的內容,我的方法除了聽課、看書外,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復述。我在聽完課後,不理解或者記不住的東西會嘗試著把這些點自己將給自己聽,比如長期股權投資增資的成本法變權益法,再如審計中的風險評估這一章,我會盡量按照老師講課的思路把內容再講一遍。開始也許有點麻煩,但是一旦能夠自己給自己講清楚,那麼:①說明已經搞清楚了這個知識點,②以後可以依樣畫葫蘆給別人講,③自己都能當老師了,還愁記不住么,這樣會比死記硬背的效果好上很多。
3.2 建立知識結構
所謂建立知識結構具體含義有二:

第一,
搞清每章的考點,仍以會計中的長期股權投資為例,其實說白了就是張老師每節課最後會重復的那些重點,不過我不是直接照抄或者看看就過去了,而是先自己總結出重點,用復述的方法重復後再根據老師的講課查漏補缺。我的感覺是,一旦搞清楚考點是什麼,做題的時候就會第一反應出「原來這個題考的是這個點」,那麼在熟悉的基礎上這個知識點的各種相關內容也會自然回憶出來,對於題目中的有些陷阱也就能迴避過去。

第二,做好筆記。我的筆記很簡單,基本沒有細節的知識點,基本是在列提綱。我想給大家提的小建議是,對於筆記中不同層級的知識點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來寫。也許有些同學會覺得麻煩,但是因為只是列提綱或者寫標題,工作量實際上也不會太大。這樣一是方便用復述的方法復習,二是有助於建立知識框架。
3.3 及時復習

同時考多門需要面臨的問題之一就是遺忘,對此我的方法是及時復習。在學習任何一個科目時,我不是聽完所有的課程錄音或者看完全部的書之後再回過頭從第一章開始復習,而基本是採取高中的學習方法,昨天看的今天復習,從記憶效率來講的確這樣的效果是最好的。另外,一定建議大家持之以恆,或許有點老生常談,但是從記憶的角度來講也的確是這樣的效率更好。打個比方,如果先看會計一個周後來就放下了,留到一個月之後再看,那基本前面看的是白看的,真的就不如前面的一周去玩了。具體到每日寫學習時間,如果我有8個小時在看書的話,基本有2個小時是在復習前一天的東西。

補:關於遺忘
對於遺忘,我的應對方法是:
①及時復習。復習周期通常是:第一天(學習當日)→第二天→第五天→第十二天。也並沒有嚴格執行,只是大概日期。建議大家根據自己的遺忘曲線(具體內容請見網路)建立復習規律,可以通過記錄復習日期的形式輔助。
②關於到考前是否能記住所有的知識點,我的感受如下:

a. 如果說教材的知識點是100,輕松1涉及的是90,那麼我是以這90為主的。

b.平時復習中我理解並記住的知識點大概是70,另外20因為重要程度或者知識點本身的問題不用刻意記憶。到了考前能主動回憶起來的大概是70中的50.

c.我的小建議是,只要能做到及時復習,不用太過在意遺忘的問題,即使回憶不起來也沒有關系。因為只要理解並掌握,尤其是曾經記憶過的知識點,即使考前忘記了,考試時看到題目也能回憶起來。我在考試中這種感覺比較明顯。
3.4 反復做錯題

題目我覺得不用做的太多,其實到最後我也就只做了輕松1,但是建議大家一定要把錯題弄明白,而且不要只看一遍答案就算了,即使覺得自己只是粗心錯了,也要回過頭再做一遍,特別是像財管這類科目,再做一遍也許繞過了之前的錯誤點,卻發現了新的問題。對於一些特別難的題目,我會在題目旁邊標上記號,做一遍就標一下,有的大題最後會做五六遍左右。
補:3.5 關於筆記
我做筆記的順序是這樣的:

①聽第一遍課。

②做筆記(詳細版),理清章節之間的邏輯關系以及每一章的核心問題。對此,我的做法是這樣的,先自己提出問題,再回答問題,比如:為什麼會有營運資本這一章,公司實際工作中是碰到什麼樣子的問題才會促使人們對營運資本進行研究。

③做會計和財務成本管理的11年的輕松過關2,總結做題及結合筆記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④帶著第一遍做題中的問題聽第二便課,聽完課後做12年的輕松過關1加深理解。

⑤做筆記(框架版)。做法如下:聽完第二遍課程後先將每章歸納出幾個最重要的問題,之後將第一遍學習中詳細的知識點歸納進這些問題中。同時不再使用第一遍的詳細版筆記,而是重新做一遍框架版的筆記,形成知識框架,並適時復述每章的內容以復習。

(作者按:復述時先不看書及筆記,而是先自己敘述,等全部完成後再看筆記查找不足。)

⑥看教材。目的是尋找上面學習過程中沒有學習到的知識點,看書速度較快,解釋性的文字只要對這個問題已經理解就略過不看。

3.6
關於公式輸入
我的方法很偷懶,只能供大家參考:

①財務成本管理我的完成情況是:完成單選、多選和計算題並檢查一遍,綜合題剩下最後一道半小題沒有完成,完成部分檢查了一遍。計算器是用的高考時使用的卡西歐的普通科學計算器。

②系統自帶的公式我只用了一次,是寫了一個根號,其他地方大概用的就是多次方的指數。加減乘除號我是用的搜狗輸入法裡面的。在搜狗拼音中輸入「加」、「乘」、「除」或「約等於」,選5,我平時打字就是這樣的習慣。

③比如現值系數的符號(P/A,X,X)這類我都沒有寫,直接查表代的數字。

④計算過程只寫第一步或者最核心的一步,除非必須,一般不寫含有字母的式子,如果需要解釋就用文字,然後直接寫出結果。

⑤輸入數字用的小鍵盤和主鍵盤區上的數字結合,順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