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樁基礎是由什麼組成的
樁基礎是高層建築、工業廠房和軟弱地基上的多層建築常用的一種基礎形式。樁基礎是由樁身和承台兩部分組成的一種深基礎。樁基礎具有承載力高、沉降量小而均勻、沉降速率緩慢等特點。它能承受垂直荷載、水平荷載、上拔力以及機器的振動或動力作用,已廣泛應用於房屋地基、橋梁、水利等工程中。
『貳』 什麼叫做樁基礎樁基礎的作用是什麼
樁基礎是通過承台把若干根樁的頂部聯結成整體,共同承受動靜荷載的一種深基礎,而樁是設置於土中的豎直或傾斜的基礎構件,其作用在於穿越軟弱的高壓縮性土層或水,將樁所承受的荷載傳遞到更硬、更密實或壓縮性較小的地基持力層上,我們通常將樁基礎中的樁稱為基樁。
樁基礎的作用是將荷載傳至地下較深處承載性能好的土層,以滿足承載力和沉降的要求。樁基礎的承載能力高,能承受豎直荷載,也能承受水平荷載,能抵抗上拔荷載也能承受振動荷載,是應用最廣泛的深基礎形式。
(2)很多樁的基礎是什麼擴展閱讀
適用范圍
(1)上部土層軟弱不能滿足承載力和變形要求,而下部存在較好的土層時.用樁穿越軟弱土層,將荷載傳遞給深部硬土層。
(2)一定深度范圍內不存在較理想的持力層,用樁使荷載沿著樁桿依靠樁側摩阻力漸漸傳遞。
(3)基礎需要承受向上的力,用樁依靠樁桿周圍的負摩阻力來抵抗向上的力,即「抗拔樁」。
(4)基礎需要承受水平方向的分力時,可用抗彎的豎樁來承擔。
(5)地基軟硬不均或荷載分布不均,天然地基不能滿足結構物對不均勻變形的要求時,可採用樁基礎。
(6)淺層存在較好土層,但考慮其他因素,仍採用樁基礎,如港口、水利、橋梁工程中結構物基礎周圍的地基土宜受侵蝕或沖刷時,應採用樁基礎;如精密儀器和動力機械設備等對基礎有特殊要求時,常用樁基礎。
『叄』 橋梁工程中常用的樁基礎都是什麼,他們都分別試用於那些情況,謝謝!
城市橋梁工程常用的樁基礎,按成樁的施工方法可分為沉入(錘擊)樁、鑽孔灌注樁、人工鑽孔樁三大類。
1、按承台位置的高低分
①高承台樁基礎——承台底面高於地面,它的受力和變形不同於低承台樁基礎。一般應用在橋梁、碼頭工程中。
②低承台樁基礎——承台底面低於地面,一般用於房屋建築工程中。
2、按承載性質不同
①端承樁——是指穿過軟弱土層並將建築物的荷載通過樁傳遞到樁端堅硬土層或岩層上。樁側較軟弱土對樁身的摩擦作用很小,其摩擦力可忽略不計。
②摩擦樁——是指沉入軟弱土層一定深度通過樁側土的摩擦作用,將上部荷載傳遞擴散於樁周圍土中,樁端土也起一定的支承作用,樁尖支承的土不甚密實,樁相對於土有一定的相對位移時,即具有摩擦樁的作用。
3、按樁身的材料不同
①鋼筋混凝土樁
可以預制也可以現澆。根據設計,樁的長度和截面尺寸可任意選擇。
②鋼樁
常用的有直徑250~1200mm的鋼管樁和寬翼工字形鋼樁。鋼樁的承載力較大,起吊、運輸、沉樁、接樁都較方便,但消耗鋼材多,造價高。我國目前只在少數重點工程中使用。如上海寶山鋼鐵總廠工程中,重要的和高速運轉的設備基礎和柱基礎使用了大量的直徑914.4mm和600mm,長60mm左右的鋼管樁。
③木樁
目前已很少使用,只在某些加固工程或能就地取材臨時工程中使用。在地下水位以下時,木材有很好的耐久性,而在干濕交替的環境下,極易腐蝕。
④砂石樁
主要用於地基加固,擠密土壤。
⑤灰土樁
主要用於地基加固。
4、按樁的使用功能分
①豎向抗壓樁
②豎向抗拔樁
③水平荷載樁
④復合受力樁
5、按樁直徑大小分
①小直徑樁 d ≤250mm
②中等直徑樁 250mm< d < 800mm
③大直徑樁 d ≥ 800mm
6、按成孔方法分
①非擠土樁 泥漿護壁灌築樁、人工挖孔灌築樁,應用較廣。
②部分擠土樁 先鑽孔後打入。
③擠土樁 打入樁。
7、按製作工藝分
①預制樁
鋼筋混凝土預制樁是在工廠或施工現場預制,用錘擊打入、振動沉入等方法,使樁沉入地下。
②灌築樁
又叫現澆樁,直接在設計樁位的地基上成孔,在孔內放置鋼筋籠或不放鋼筋,後在孔內灌築混凝土而成樁。
與預制樁相比,可節省鋼材,在持力層起伏不平時,樁長可根據實際情況設計。
8、按截面形式分
①方形截面樁
製作、運輸和堆放比較方便,截面邊長一般為250~550mm。
②圓形空心樁
是用離心旋轉法在工廠中預制,它具有用料省,自重輕,表面積大等特點。國內鐵道部門已有定型產品,其直徑有300mm、450mm和550mm,管壁厚80mm,每節長度自2m~12m不等。
『肆』 什麼是樁基礎
承台
樁與柱或墩聯系部分。承台把幾根,甚至十幾根樁聯系在一起形成樁基礎。承台分為
承台基礎高樁承台和低樁承台:低樁承台一般埋在土中或部分埋進土中,高樁承台一般露出地面或水面。高樁承台由於具有一段自由長度,其周圍無支撐體共同承受水平外力。基樁的受力情況極為不利。樁身內力和位移都比同樣水平外力作用下低樁承台要大,其穩定性因而比低樁承台差。高樁承台一般用於港口、碼頭、海洋工程及橋梁工程。低樁承台一般用於工業與民用房屋建築物。樁頭一般伸入承台0.1米,並有鋼筋錨入承台。承台上再建柱或墩,形成完整的傳力體系。近年來由於大直徑鑽孔灌注樁的採用,樁的剛度、強度都較大,因而高樁承台在橋梁基礎工程中已得到廣泛採用。
箱梁
內部為空心狀,上部兩側有翼緣,類似箱子,因而得名。分單箱、多箱等。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箱梁分為預制箱梁和現澆箱梁。在獨立場地預制的箱梁結合架橋機可在下部工程完成後進行架設,可加速工程進度、節約工期;現澆箱梁多用於大型連續橋梁。目前常見的以材料分,主要有兩種,一是預應力鋼筋砼箱梁,一是鋼箱梁。其中,預應力鋼筋砼箱梁為現場施工,除了有縱向預應力外,有些還設置橫向預應力;鋼箱梁一般是在工廠中加工好後再運至現場安裝,有全鋼結構,也有部份加鋼筋砼鋪裝層。
其中鋼箱梁,又叫鋼板箱形梁,是大跨徑橋梁常用的結構形式。一般用在跨度較大的橋樑上。外型象一個箱子故叫做鋼箱梁。鋼板箱形梁是工程中常採用的結構形式·為研究橫隔板間距對集中荷載作用下簡支鋼箱梁畸變的影響,通過設置不同數量橫隔板的簡支鋼箱梁,比較其在集中荷載作用下的畸變效應和剛性扭轉效應,得到最大畸變效應隨橫隔板數量的變化曲線·在箱梁腹板頂端施加集中荷載,按畸變、剛性扭轉、對稱彎曲和偏心荷載四種工況採用荷載分解的方法進行計算。
墩柱
土木工程中用於承載上部結構物的下部承重物。墩柱截面多為圓形,也有橢圓形、方形、曲線形、拋物線形等異性墩柱。在公路橋、鐵路橋、人行道等橋梁、立交橋、匝道橋、天橋等工程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樁基
由樁和連接樁頂的樁承台(簡稱承台)組成的深基礎(見圖)或由柱與樁基連接的單樁基礎,簡稱樁基。若樁身全部埋於土中,承台底面與土體接觸,則稱為低承台樁基;若樁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於地面以上,則稱為高承台樁基。建築樁基通常為低承台樁基礎。高層建築中,樁基礎應用廣泛。
底板
建築中的底板,即基礎底板:基坑挖到底以後開始打墊層,墊層以上的混凝土板就是基礎底板。墊層是鋼筋混凝土基礎與地基土的中間層,作用是使其表面平整便於在上面綁扎鋼筋,也起到保護基礎的作用,都是素混凝土的,無需加鋼筋。如有鋼筋則不能稱其為墊層,應視為基礎底板。
這在建築基礎書籍及相關規范中均有解釋,如:
『伍』 什麼是樁基礎有怎樣的適用范圍和施工流程
一、樁基礎基本簡介:
由基樁和聯接於樁頂的承台共同組成。若樁身全部埋於土中,承台底面與土體接觸,則稱為低承台樁基;若樁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於地面以上,則稱為高承台樁基。建築樁基通常為低承台樁基礎。
二、樁基礎適用范圍:
超高層或高層建築中,樁基礎應用廣泛。
三、樁基礎的特點:
樁基礎是深基礎應用最多的一種基礎形式,它由若干個沉入土中的樁和連接樁頂的承台或承台梁組成。
樁基礎的作用是將上部建築物的荷載傳遞到深處承載力較強的土層上,或將軟弱土層擠密實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載能力和密實度。
四、施工流程
測量放線:按照紅線要求旅運對建築物進行測量定位,在甲監理等有關人員復核測量基線、水準點、控制點、樁位點並簽字認可後方可使用。
根據單位提供的測量控制點及設計圖紙,測量標定各個樁位中心點,打入短鋼筋並輔以醒目標志,並測放出場地標高,將測量定位成果配鎮穗圖報監理或建設單位復核驗收簽字確認後方可開始施工。
測放樁位誤差不得大於20mm,並且施工過程中測量人員在沉樁前應對短鋼筋頭進行復核,以避免沉樁和樁機行駛造成的土體隆起影響樁位的准確性。對所施工後的樁也要跟蹤觀測兩到三天,判定土體是否發生位移,震動擠土效應是否強烈。
更多關培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陸』 什麼是樁基礎,一般都包括哪些樁基礎
一、樁基礎:是由基樁和連接於樁頂的承台共同組成。若樁身全部埋於土中,承台底面與土體接觸,則稱為低承台樁基;若樁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於地面以上,則稱為高承台樁基。建築樁基通常為低承台樁基礎。高層建築中,樁基礎應用廣泛。
二、樁基分類:
1、按照基礎的受力原理大致可分為摩擦樁和端承樁。
(1)摩擦樁:系利用地層與基樁的摩擦力來承載構造物並可分為壓力樁及拉力樁,大致用於地層無堅硬之承載層或承載層較深。
(2)端承樁:系使基樁坐落於承載層上(岩盤上)使可以承載構造物。
2、按照施工方式可分為預制樁和灌注樁。
(1)預制樁:通過打樁機將預制的鋼筋混凝土樁打入地下。優點是材料省,強度高,適用於較高要求的建築,缺點是施工難度高,受機械數量限制施工時間長。
(2)灌注樁:首先在施工場地上鑽孔,當達到所需深度後將鋼筋放入澆灌混凝土。優點是施工難度低,尤其是人工挖孔樁,可以不受機械數量的限制,所有樁基同時進行施工,大大節省時間,缺點是承載力低,費材料。
『柒』 什麼叫樁基礎
樁基礎簡稱樁基,是一種基礎類型,主要用於地質條件較差或者建築要求較高的情況。
基本簡介
由樁和連接樁頂的樁承台(簡稱承台)組成的深基礎(見圖),簡稱樁基。樁基具有承載力高、沉降量小而較均勻的特點,幾乎可以應用於各種工程地質條件和各種類型的工程,尤其是適用於建築在軟弱地基上的重型建(構)築物。因此,在沿海以及軟土地區,樁基應用比較廣泛。
早在7000~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們為了防止猛獸侵犯,曾在湖泊和沼澤地里栽木樁築平台來修建居住點。這種居住點稱為湖上住所。在中國,最早的樁基是浙江省河姆渡的原始社會居住的遺址中發現的。到宋代,樁基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在《營造法式》中載有臨水築基一節。到了明、清兩代,樁基技術更趨完善。如清代《工部工程做法》一書對樁基的選料、布置和施工方法等方面都有了規定。從北宋一直保存到現在的上海市龍華鎮龍華塔(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和山西太原市晉祠聖母殿(建於北宋天聖年間,1023~1031年),都是中國現存的採用樁基的古建築。
樁基是一種古老的基礎型式。樁工技術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過程。現在,無論是樁基材料和樁類型,或者是樁工機械和施工方法都有了巨大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現代化基礎工程體系。在某些情況下,採用樁基可以大量減少施工現場工作量和材料的消耗。
主要特點
(1)樁支承於堅硬的(基岩、密實的卵礫石層)或較硬的(硬塑粘性土、中密砂等)持力層,具有很高的豎向單樁承載力或群樁承載力,足以承擔高層建築的全部豎向荷載(包括偏心荷載)。
(2)樁基具有很大的豎向單樁剛度(端承樁)或群剛度(摩擦樁),在自重或相鄰荷載影響下,不產生過大的不均勻沉降,並確保建築物的傾斜不超過允許范圍。
(3)憑借巨大的單樁側向剛度(大直徑樁)或群樁基礎的側向剛度及其整體抗傾覆能力,抵禦由於風和地震引起的水平荷載與力矩荷載,保證高層建築的抗傾覆穩定性。
(4)樁身穿過可液化土層而支承於穩定的堅實土層或嵌固於基岩,在地震造成淺部土層液化與震陷的情況下,樁基憑靠深部穩固土層仍具有足夠的抗壓與抗拔承載力,從而確保高層建築的穩定,且不產生過大的沉陷與傾斜。常用的樁型主要有預制鋼筋混凝土樁、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樁、鑽(沖)孔灌注樁、人工挖孔灌注樁、鋼管樁等,其適用條件和要求在《建築樁基技術規范》中均有規定。
基本分類
按照基礎的受力原理大致可分為摩擦樁和承載樁。
摩擦樁:系利用地層與基樁的摩擦力來承載構造物並可分為壓力樁及拉力樁,大致用於地層無堅硬之承載層或承載層較深。
端承樁:系使基樁座落於承載層上(岩盤上)使可以承載構造物。
按照施工方式可分為預制樁和灌注樁。
預制樁:通過打樁機將預制的鋼筋混凝土樁打入地下。優點是材料省,強度高,適用於較高要求的建築,缺點是施工難度高,受機械數量限制施工時間長。
灌注樁:首先在施工場地上鑽孔,當達到所需深度後將鋼筋放入澆灌混凝土。優點是施工難度低,尤其是人工挖孔樁,可以不受機械數量的限制,所有樁基同時進行施工,大大節省時間,缺點是承載力低,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