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為中葯學奠定理論基礎的是什麼
擴展閱讀
送同學小禮物送什麼 2025-02-02 09:53:46
k線基礎知識什麼是k線 2025-02-02 09:48:57

為中葯學奠定理論基礎的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8-30 04:34:38

⑴ 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是什麼

我國傳統醫學的四大經典著作是《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難經》、《傷寒雜病論

1、《黃帝內經》是第一部冠以民族先祖「黃帝」之名的巨著,是中醫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葯物學的醫學巨著。

2、《難經》是戰國時期 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扁鵲 ,原名《黃帝八十一難經》,古代中醫學著作之一,傳說為戰國時期秦越人(扁鵲)所作。

本書以問答解釋疑難的形式編撰而成,共討論了81個問題,故又稱《八十一難》,全書所述以基礎理論為主,還分析了一些病證。其中一至二十二難為脈學,二十三至二十九難為經絡,三十至四十七難為臟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難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難為針法。

3、《傷寒雜病論》是傳統醫學著作之一,作者是張仲景,3世紀初,張仲景博覽群書,廣采眾方,凝聚畢生心血,寫就《傷寒雜病論》一書。

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葯的理論基礎。

4、《神農本草經》作為現存最早的中葯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搜集、總結、整理當時葯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醫葯的第一次系統總結。

⑵ 中醫葯四大經典著作

中醫葯四大經典著作是:《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和《傷寒雜病論》。

一、《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由多人完成,約成書於戰國至秦漢時期,在東漢至隋唐時期仍繼續修訂和補充,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對後世中醫學理論的奠定有深遠的影響。

該書包括《素問》和《靈樞》兩部分,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 其基本素材來源於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量的臨床實踐以及簡單的解剖學知識。

該書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賀嘩稿被稱為醫之始祖。

四、《傷寒雜病論》是東漢張仲景撰著,晉代王叔和編次的中醫著作,是中國第一部理法方葯完備、理論聯系實際的古典醫學著作。該書成書約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

該書載方113個,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並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葯的理論基礎。

該書奠定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基礎,對於推動禪孝後世醫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⑶ 什麼是我國第一部臨床醫學巨著,使中醫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密切結合

張仲景寫的《傷寒雜病論》是第一部辯證論治專書,理法方葯俱全,把中醫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張仲景又名張機,西漢末年人,曾任長沙太守(相當於湖南省省長),著《傷寒雜病論》,後世把這本書分成兩部著作即《傷寒論》和《金貴要略》。
第一部中醫理論著作為《黃帝內經》分素問、靈樞兩篇各九卷,奠定了中醫理論基礎。
第一部中葯專著為《神農本草經》分上中下三篇,載葯365種,奠定了中葯學基礎理論。

⑷ 中醫四大經典著作是什麼

目前學術界一般將《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看作是中醫四大經典。

1、《黃帝內經》

《漢書·藝文志·方技略》載有醫經、經方、神仙和房中四種中醫典籍。其中醫經有:《黃帝內經》十八卷,《外經》三十七卷;《扁鵲內經》九卷,《外經》十二卷;《白氏內經》三十八卷,《外經》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

2、《難經》

中醫理論著作。原名《黃帝八十一難經》,3卷。原題秦越人撰。

3、《傷寒雜病論》

公元3世紀初,張仲景博覽群書,廣采眾方,凝聚畢生心血,寫就《傷寒雜病論》一書。

4、《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又名《神農本草》,簡稱《本草經》、《本經》,我國現存最早的葯學專著。

中醫學四大經典著作意義:

1、《黃帝內經》奠定了中醫學理論基礎。基本素材來源於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量的臨床實踐以及簡單的解剖學知識,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

2、《難經》尤其在脈診和灸診的基礎上有發展,全書內容簡扼,辨析精微,在中醫學典籍中常與《內經》並提,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古典醫籍之一。有多種刊本和注釋本。

3、《傷寒雜病論》創立了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

4、《神農本草經》為後世中葯理論體系奠定了基礎。本書系統地總結了我國秦漢以前的葯學知識和用葯經驗,為中葯學和方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至今仍是研究中葯和方劑的最重要的經典文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