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筏板基礎施工步驟詳細
工藝流程:
測量定位放線→墊層施工→測量定位放殲大線氏叢豎→筏板基礎鋼筋綁扎鄭鄭→筏板基礎側模安裝→柱插筋→驗收→筏板基礎混凝土澆注→混凝土養護
㈡ 筏板基礎施工流程
筏板基礎施工流程
地坑開挖,如有地下水,應採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50㎝以下部位,保持在無水的情況下進行土方開挖和基礎結構施工。
基坑土方開挖注意保持基坑底上的原狀結構,如採用機械開挖時,基坑底面以上20~40㎝厚的土層,應採用人工清除,避免超挖或破壞基土。如局部有軟弱土層或超挖,應進行換填,並夯實。基坑開挖應連續進行,如基坑挖好後不能立即進行下一道工序,應在基底以上留置150~200㎜一層不挖,待下道工序施工時再挖至設計基坑底標高,以免基土被擾動。
當筏板基礎長度很長(40m以上)時,應考慮在中部適當部位留設貫通後澆縫帶,以避免出現溫度收縮裂縫和便於進行施工分段流水作業;對超厚的筏形基礎,應考慮採取降低水泥水化熱和澆築入模溫度的措施,以避免出現過大溫度收縮應力,導致基礎底板裂縫。
混凝土澆築,應先清除地基或墊層上淤泥和垃圾,基坑內不得存有積水;木模應澆水濕潤,板縫和孔洞應予堵嚴。
澆築高度超過2m時,應使用串筒、溜槽(管),以防離析,混凝土應分層連續進行,每層厚度為250~300㎜。
澆築混凝土時,應經常注意觀察模板、鋼筋、預埋鐵件、預留孔洞和管道有無走動情況,發現變形或位移時,應停止澆築,在混凝土初凝前處理完後,再繼續澆築。
混凝土澆築振搗密實後,應用木抹子搓平或用鐵抹子壓光。
基礎澆築完畢,表面應覆蓋和灑水養護,時間不少於7d,必要時應採取保溫養護措施,並防止浸泡地基。
在基礎底板上埋設好沉降觀測點,定期進行觀測、分析,作好記錄。
㈢ 筏板基礎的做法
筏形基礎的平面尺寸應根據地基土的承載力、上部結構的布置及其荷載的分布等因素確定。
平板式筏基的板厚可根據受沖切承載力計算確定,板厚不宜小於400mm。筏形基礎的鋼筋間距不應小於150mm,宜為200~300mm,受力鋼筋直徑不宜小於12mm。採用雙向鋼筋網片配置在板的頂面和底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