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零基礎做產品經理需要哪些技能啊
伴隨著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產品經理職位逐步成為公司的標配,面對更廣闊的市場來說產品經理還屬於新興職業。好的產品經理薪金極高,同樣也需要具備很多素質。
接下來我們將按照工作中的職位來區分能力的掌握程度,例如產品經理的職位有:產品助理、產品經理、高級產品經理,像打怪升級一樣,從助理逐漸到高級產品經理。
產品助理所需能力:邏輯能力、文檔能力、競品分析
產品經理:溝通能力、項目跟進、多線程工作能力、決策能力
高級產品經理:產品全局性、帶隊能力
1、產品助理
成為產品經理之前是需要一個助理階段的過渡,在這個階段,產品助理會接觸一些功能點的需求,並不會接觸到整體功能或者整條產品線。只要掌握了邏輯能力、文檔能力、競品分析,我認為就夠了。
至於所謂的原型能力,其實我覺得這個對產品經理來說都不算什麼必備能力,原因以下分析:
1)邏輯能力
什麼是邏輯能力?其實就是大量的if…else…所組成的一個閉環。再復雜的系統,也是由底層很多「是」「否」所組成的。
tips:
實踐是最好提高邏輯能力的方式
可以看看其他產品經理寫的產品需求,多關注流程
理解能力也很重要,但是邏輯能力強了,理解能力也就強了
2)文檔能力
充分理解業務需求,將需求轉為成一個個邏輯需求,最後輸出產品設計。
以上這個流程需要落實到文檔上,至於什麼形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便於研發理解,能給項目干係人都講明白。
3)競品分析
對於前端產品來說,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現在不是閉門造車的年代,我們需要充分了解市面上的競品,對其進行分析。
切不能為了分析而分析,那究竟分析什麼?簡單來說,圍繞你的KPI去分析競品,競品哪些東西可以幫你完成KPI目標,有則借鑒,無則思考,為什麼競品的功能要這樣做,這樣做達到什麼目的。
這里解釋下為什麼原型能力不是必須的:產品經理畫原型只是將一些流程和邏輯用直觀的頁面去呈現,UE會根據你的邏輯對頁面進行交互設計,UI會根據需求在不同場景的展現上進行視覺設計,研發更多的是看一眼原型明白這次要做什麼,更何況FE最後以UI圖為准。
所以,產品經理的原型,只是一個抓手,各個崗位通過這個抓手開展工作。至於高保真的原型,實際工作中沒有時間給產品經理進行炫技,只能當一個技能提升。
以上就是對產品助理能力的說明,但是對於產品助理在這個階段一定就要明確:產品經理究竟是做什麼的。產品經理畫原型?交互你比不過UE,視覺你比不過UI;功能實現?這個是研發和測試的活;項目管理?PMO可能第一個表示不服。
2 、產品經理
基本很多人都處在產品經理這個階段,因為我認為產品經理到高級產品經理不再是簡單能力的提升,更多是眼界和思維的轉變。產品經理,是負責產品整體功能模塊,簡單來說就是很多功能點所組成的一個系統。
1)溝通能力
溝通能力也是被人說爛了,很重要,但究竟什麼是產品需要的溝通能力?很簡單,讓別人按照你的想法去做。
比如有個需求和研發溝通,需要給研發講解為什麼做這個需求、流程是什麼樣的等等,其最終溝通的目的還是說服讓研發給你做這個需求。
tips:
溝通能力區別於表達能力
get不到對方的point,要麼是對方的表達能力問題,要麼是自己的邏輯能力問題
提高溝通能力有很多技巧,技巧再多也比不上大家在一條船上有用
2)項目跟進
項目跟進不是項目管理,項目管理是PMO的工作。項目跟進也就是需求跟進,對於評審完成後的需求,產品經理必須要主動的去跟進。
無論這個需求是否進入排期,是否已經開發,開發中遇到什麼問題等等,只要這個需求沒有上線,產品經理都有責任去了解需求在什麼階段、遇到什麼問題。
項目跟進是產品經理的加分項,是產品經理責任心和專業度的體現,在這個階段也是和研發、測試小夥伴們溝通感情的好階段。
3)多線程工作能力
產品經理工作比較繁雜,經常負責多個需求,而且產品經理也是眾多工作的交叉點,很多和需求功能無關的事情也需要產品經理去解決。能夠隨時切換不同工作狀態,是產品經理基本功。
實際工作中,工作打斷後,想要再去找回之前的工作狀態是比較難的事。
4)決策能力
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話:「怎麼做都可以,聽產品的」,「做不做這個功能,聽產品的」等等。產品經理是需求的owner,產品功能的走向需要產品經理來決定,你有申請資源使用資源的權利,對應的就有承擔產品走向的責任。
如何正確的做好決策?
靠經驗:來自長年對用戶、市場、競品、業務的了解,結合自己理解得出的經驗;
靠數據:依靠市場調研、競品分析、運營數據、用戶調研等,從數據維度上支持自己的決策;
靠團隊:通過和業務、研發、運營等同事交流,從他人的視角更全面的得出結論。
最後,你收集了很多信息,可能有的信息還是相悖的,但是最後決策必須是你自己決定,因為你是產品經理。
3、高級產品經理
高級產品經理基本已經脫離了產品功能和需求,需要跳出來,站在一個整體的角度來審視產品——這個是最難的,因為你的所有判斷和想法都是你自己思考出來的,你需要平時的積累,輸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方法論。
1)產品全局性
通過自己的方法,對產品有一個全局性的思考,比如以下一些問題:
產品的界限在哪裡,什麼需求是做了沒有用的
為了完成目標,有哪些切實可行的方法,結合業務、運營等全資源考慮
如果一個全新的產品立項,你能否用一張圖反映出業務規劃
能看透產品的人很少,上述那些能力通過訓練可以掌握,對產品全局的感知,我個人認為是考驗一個人思想的高度和寬度。說的有點虛,因為我沒有掌握這個能力,但是我覺得方向還是對的。
舉例:
一次在MBR會議上,產品boss對我們部門的產品提出一些切中要害的建議。我們採取矩陣管理模式,產品boss沒有直接負責我們部門的產品,只是通過會議上PPT的講解,就可以一針見血的指出一些問題。
每個產品都有屬於自己的本質,這個本質會連接到用戶解決痛點、會連接到公司實現目標、也會連接到所有部門為這個本質去工作。所以,從產品的全局性抓住產品本質,才能更好的創新出符合用戶的功能。
2)帶隊能力
其實很多產品經理就開始帶隊了,但我還是覺得在高級產品經理這個階段帶隊更加穩妥。你需要帶領小夥伴們一起成長,當然一部分產品工作也需要別人來分擔。
帶隊沒有什麼可說的,切記工作中你要說:「跟我一起上」,不要說:「弟兄們給我沖」。
⑵ 作為產品經理,需要學哪些知識,怎麼學
根據各大招聘平台的統計,產品經理不僅在一線城市的需求始終保持高位,而且在二線城市其他崗位的需求佔比也高達25%。不論是從就業市場需求還是職業發展前景來看,產品都是當下的香餑餑。如今,轉行產品的從業者也逐漸增多,其中不乏零基礎的小白,那麼做為產品經理要學哪些知識呢?
一、打牢產品基礎
一般來說,產品基礎包括產品經理的工作流程、BRD、MRD、PRD三大文檔、需求調研、需求池、競品分析、用戶畫像、需求分析、用戶體驗設計、用戶體驗五要素、信息架構、產品結構圖、功能結構圖、信息結構圖、流程圖、原型圖設計、移動端/小程序/PC端設計規范、交互規則、後台基礎等,這些基礎知識不僅僅只是了解,還有熟練掌握。可能許多產品小白在剛開始入門前,都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其實現在網路上的視頻學習資源很多。比如黑馬程序視頻庫,裡面有產品經理完整的學習線路圖
二、把實踐和理論結合
上面說到了產品基礎的知識學習,可能更偏重理論知識的學習。但是要真正掌握產品經理必備的軟體操作和工作核心,還得進行實打實的項目實戰。比如一個項目要經歷項目組成立、需求調研、需求分析、產品立項、功能設計、項目管理等流程,你了解了還不夠,還需要親自做一個產品,按照以上的工作流程走一遍,才能樹立產品思維,掌握需求文檔的撰寫方法以及市場分析報告、用戶畫像等多種技能。總之,我們要結合具體的實踐場景,才能更好的總結學習。
三、在工作中不斷復盤
產品小白在進行系統學習的時候,還要懂得在工作項目中不斷地反思總結。具體來講就是把自己的經驗和知識應用在工作實踐中,並且不斷總結自己的工作結果,避免更多的失誤,發揮好的部分,完成一個初期的閉環。這樣等下次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舉一反三,有足夠的反應時間來解決同類型的問題。另外大家還可以將自己的經驗分享傳播出去,這樣不斷復盤,輸入輸出的系統學習,一段時間之後將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總結一下,產品小白想要進行系統學習,可以先從理論基礎和軟體操作開始學起。然後嘗試著把所學的理論運用在實際的產品設計中,不斷地總結反思就能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