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融學基礎的內容簡介
?本書是根據高職高專教育對人才租知培培養的要求編寫的。全書共分11章。具體內容包括:金融學概述、弊唯貨幣與貨幣制度、信用與信用工具、金融機構概述、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行業金融機構、金融市場、貨幣供求與均衡、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貨幣政策調控和國際貨幣體系與國際收支。
本書可作為高等職業院校、高等專科猛銷院校、成人高校的財經類和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核心教材,也可作為其他專業學生學習金融基礎知識的實用教材,同時也可供本科院校、電大、遠程教育作教材使用,或作為經濟、金融、管理等領域從業人員的參考書。
② 金融學的基礎課程有哪些
金融專業:融學現在是個很熱門的學科,金融學專業主要研究現代金融機構、金融市場以及整個金融經濟的運動法律。具體研究內容包括:關於銀行與證券、保險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理論與實務,關於貨幣市場、資本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理論與實務,關於金融宏觀調控及整個金融經濟的理論與實務,以及關於金融管理特別是金融風險管理的理論與實務。主要研究方向有貨幣銀行學、金融經濟(含國際金融、金融理論)、投資學、保險學、公司理財(公司金融)。目前,金融學以取消先前的聯考形式
然後這些是主幹課:西方經濟學、國際金融學、貨幣銀行學、金融市場學、世界經濟概論、金融工程學、國際保險、信託與租賃、公司金融、證券投資學、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金融統計分析、國際結算、國際經濟法、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金融專業英語。
金融專業課程
同時還開設英語精讀、英語閱讀、英語口語、英語聽力、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計算機應用等多門基礎課程
我們學校是大一、大二:學科基礎類課程如英語,數學,大學語文,計算機等等;專業基礎類課程如管理學原理,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等等,課程前兩年都一樣,只是各個系安排課程的時間不同。
大三:是專業性比較強的,如計量經濟學,金融市場學,中級財務會計,國際金融,金融企業會計;證券投資學,公司金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等其中有選修課程。
大四:課程一般較少了,專業必修課就只有一門,其他都是選修課;
③ 金融基礎知識的目錄
第一章貨幣與貨幣制度 1
第一節貨幣的產生與貨幣形態的演變 2
一、從商品交換發展的歷史進程看貨幣的起源 2
二、從貨幣的本質看貨幣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 4
三、貨幣形態的演變 5
第二節貨幣的職能 8
一、價值尺度 8
二、流通手段 9
三、貯藏手段 10
四、支付手段 10
五、世界貨幣 11
第三節貨幣的定義及貨幣層次的劃分 12
一、貨幣的定義 13
二、貨幣層次的劃分 14
三、貨幣層次劃分的意義 15
第四節貨幣制度 17
一、貨幣制度的形成 17
二、貨幣制度的構成要素 17
三、貨幣制度的演變 19
綜合練習 23
第二章信用與信用擴張 27
第一節信用的產生及發展 27
一、信用的產生 28
二、信用發展中的兩次飛躍 29
三、信用發展的幾個階段 30
第二節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 33
一、信用形式 33
二、信用工具 34
三、常用信用工具 35
四、信用工具的價格 37
第三節信用擴張 39
一、信用擴張的含義 39
二、信用過度擴張 40
三、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 40
四、虛擬經濟影響實體經濟的因素 41
綜合練習 43
第三章利息與利息率 47
第一節利息 47
一、利息的含義與本質 47
二、利息的計量方法 48
第二節利率 49
一、利率的概念 50
二、利率的種類 50
三、利率的作用 52
第三節利率決定理論 53
一、馬克思的利率決定論和西方的利率決定論 53
二、決定利率變化的因素 54
三、影響利率變化的因素 54
綜合練習 56
第四章金融機構與四大支柱 59
第一節金融機構概述 59
一、金融機構產生的原因及功能 60
二、金融機構的劃分 60
三、國際金融機構 61
第二節銀行業 64
一、銀行的含義 64
二、近代銀行的發展史 64
三、銀行性金融機構 64
四、我國現行的銀行體制 66
第三節保險公司 69
一、保險公司的產生 69
二、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 70
三、保險公司的業務范圍 70
第四節證券公司 72
一、證券公司概述 72
二、證券公司的主要業務 73
三、證券公司的傭金 74
第五節信託投資公司 77
一、信託與金融信託 77
二、信託投資公司的業務 78
三、信託投資公司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 78
綜合練習 81
第五章商業銀行與派生存款 85
第一節商業銀行概述 85
一、商業銀行的起源 86
二、商業銀行的發展 87
三、西方商業銀行近年來的發展動向 88
第二節商業銀行的性質、職能及組織結構 90
一、商業銀行的性質 90
二、商業銀行的職能 91
三、商業銀行的組織結構 92
第三節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原則 94
一、安全性 94
二、流動性 96
三、營利性 96
四、商業銀行經營原則的矛盾及其協調 97
第四節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 98
一、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 98
二、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 101
三、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 103
第五節商業銀行派生存款 106
一、商業銀行的原始存款與派生存款 106
二、商業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條件 106
三、存款貨幣的創造過程 107
四、商業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約束因素 108
綜合練習 110
第六章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 113
第一節中央銀行概述 113
一、中央銀行的產生和發展 113
二、中央銀行的類型結構 115
三、中央銀行的性質與職能 116
第二節中央銀行的主要業務 118
一、中央銀行的負債業務 118
二、中央銀行的資產業務 120
三、中央銀行的其他業務 121
第三節中央銀行貨幣政策 122
一、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 122
二、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124
第四節貨幣政策工具 126
一、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 126
二、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 128
三、其他貨幣政策工具 128
四、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 129
綜合練習 132
第七章貨幣供求均衡與通貨膨脹 136
第一節貨幣需求 136
一、貨幣需求的含義 136
二、馬克思的貨幣需求理論 137
三、費雪交易方程式與劍橋方程式 137
四、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 138
五、弗里德曼的貨幣需求函數 138
六、影響我國貨幣需求的主要因素 139
第二節貨幣供給 140
一、貨幣供給 140
二、影響貨幣供給的基本因素 140
三、決定貨幣乘數大小的因素 141
第三節貨幣均衡 142
一、貨幣均衡的概念 143
二、貨幣供求均衡與社會總供求平衡 143
三、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求的調節 144
第四節通貨膨脹 146
一、通貨膨脹的含義 146
二、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標 147
三、通貨膨脹的類型 148
四、通貨膨脹的危害 150
五、通貨膨脹的治理 151
第五節通貨緊縮 153
一、通貨緊縮的含義 153
二、通貨緊縮的分類 153
三、通貨緊縮產生的原因 154
四、通貨緊縮的危害 154
五、治理通貨緊縮的措施 154
綜合練習 156
第八章金融市場與衍生金融工具 159
第一節金融市場概述 160
一、金融市場的含義 160
二、金融市場的構成要素 160
三、金融市場的地位與功能 161
四、金融市場上的融資方式 162
五、金融市場的分類 163
第二節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 164
一、貨幣市場 164
二、資本市場 165
三、國際金融市場 167
第三節衍生金融工具 170
一、衍生金融工具概述 170
二、常見的衍生金融工具 171
綜合練習 175
第九章外匯與國際收支 178
第一節外匯與匯率 178
一、外匯概述 179
二、外匯的功能 180
三、匯率及其標價方法 180
四、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182
第二節國際收支 184
一、國際收支的含義 184
二、國際收支平衡表 185
三、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差額與分析 188
四、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和影響 188
五、國際收支的調節 189
第三節外匯交易 192
一、外匯交易與外匯市場 192
二、外匯交易種類 192
綜合練習 196
第十章金融風險與金融監管 198
第一節金融風險 198
一、金融風險的含義和特點 198
二、金融風險的成因 199
三、金融風險的影響 200
四、金融風險的分類 200
第二節金融監管概述 203
一、金融監管的含義 203
二、實施金融監管的必要性 203
三、金融監管的目標與內容 204
四、我國金融監管的現狀 205
第三節國際金融業監管趨勢 209
一、金融監管改革的原因 209
二、國際金融監管的發展趨勢 210
三、國際「巴塞爾協議」 211
綜合練習 213
主要參考文獻 216
配套資料索取說明 217
④ 銀行考試中的 金融經濟基礎知識要看些什麼
金融學 貨幣銀行學 宏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 你可以去淘寶買 四鑽信譽 商業銀行招聘筆試面試復習資料word電子版 咨詢賣家 覺來知是夢不勝悲 他們資料裡面都有。對銀行考試范圍,流程等都很清楚。
⑤ 金融學基本理論知識
貨幣的功能及應用:
貨幣的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貨幣儲藏,支付手段,世界貨幣。
貨幣的作用:1降低交易成本,2提高交換效率,3推動經濟發展。
外匯匯率:
直接標價法:匯率越高,外幣值越高,本幣值越低。
間接標價法:匯率越高,外幣值越低,本幣值越高。
基準匯率:選定對外經濟最常用的外幣,作為標准。
套算匯率:根據本國基本匯率與國際主要貨幣之間的匯率套,算出本幣與其它非基本貨幣之間的匯率。
信用是一種借貸行為。其作用是促進社會資金的合理作用,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推動經濟增長。
利息是利潤的一部分,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
復利:利息額在進入本金計算利息。
融資:資金從盈餘單位向短缺單位的流動和轉化,就是資金融通。
金融機構有銀行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
金融機構的作用:
一,提供支付結算服務(匯兌)。
二,融資。
三,降低交易成本,提供金融服務便利。
四,改善信息不對稱。
五,風險轉移和管理便利。
銀行的重要歷史特徵:
1對企業發展在資金上具有支配性的作用。
2成為政府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的重要渠道。
保險公司:
1積聚風險,分散風險,降低個人損失。
2融通長期資金,促進資本組成,重新配置資源。
3提供經濟保障,穩定社會生活。
保險公司業務:
1籌集資本金。
2出售保單的收取保費。
3給付賠償款。
4資金運作(銀行存款,證券投資,發放抵押貸款)。
證券公司:為投資者在金融市場中買賣證券的投資機構。
信託機構:充當受託人的法人機構
融資租賃機構:為承租人提供長期資金融通的租賃公司。
金融市場:資金供求雙方藉助金融工具進行各種資金交易活動的場所。
貨幣市場:短期(融通一年以內)資金場所。
資本市場:一年以上的資金交易市場。(狹義資本市場是指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
現貨市場:交易雙方協議達成後即可交割,在兩日內。
期貨市場:交易雙方協定達成後,但是並不立即交割,利率和匯率風險很小。
原生金融工具:
票據(可轉讓有價證券)
股票(可獲股息紅利)
債券(短債,長債,金融債)
基金(集合投資)
衍生金融工具:
1金融期貨(期貨交易的對象是期貨合約)
2金融期權:約定選擇權的合約
3金融互換
期貨合約是一種為期貨交易而制定的標准。
貨幣市場:
1同業拆借(各類金融機構之間的短期資金拆借所形成的市場)
2票據市場:商業票據的承兌市場和貼現市場。
3國庫劵
4回購協議市場:回購協議短期融資。
證券市場投資分析:
一基本面:宏觀經濟,宏觀政策,產業周期和行市,公司狀況。
二技術面:技術指標法(各種數學模型),切線法,形態法(m和w),k線,波浪理論(上5下3),循環周期理論。
國際收支: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和其他國家進行的全部經濟交易的系統記錄。
記賬原理:
1復式薄記:每一交易借方和貸方同時記錄。
2權責發生制:交易的記錄時間以所有權的轉移為標准。
3市場價格
4所有記財單位拆合為同一種貨幣。
國際收支差額:貿易差額,經常項目差額,(以貿易差額為基礎加上收入項目和經常轉移項目的差額),國際收支總差額。
國際收支失衡原因:
1經濟增長狀況(有周期性收入性不平衡)
2經濟結構性
3貨幣性因素:物價、幣值、外匯、利率
4偶然性因素
5外匯投機和國資流動
失衡調節:
1國際收支失衡的自動調節機制:價格,匯率,利率,收入
2國際政策調節: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信用政策和外貿政策。
國際資本流動的效應:
1一體化效應:國際資本流動全球一體化。
2放大效應:放大某國或全球經濟發揮遠超實力的影響。
3沖擊效應。
沖擊效應:
1對經濟主權的沖擊(許多國家結成自由貿易區)
2對國內金融市場的沖擊
3對匯率的沖擊
放大效應:
1杠桿效應:以一定數量的國資實控資本遠超自身的交易數額
2羊群效應:一人帶頭,大家跟風。
經濟全球化:
1貿易一體化:消除或消減國際貿易障礙的趨勢
2生產一體化:生產過程的全球化
3金融一體化:全球統一的金融市場,統一貨幣體系的趨勢。
全球化的作用
積極作用:
1促進國貿和國際投資的發展,
2推動世界經濟增長,
3促進全球金融業犧牲效率的提高,
4加強金融監管領域的國際協調與合作,
消極作用:
1金融風險的增加
2削弱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有效性
3加快金融危機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
中央銀行的職能
發行的銀行:具有獨占貨幣發行權
銀行的銀行:
1充當最後貸款者
2集中管理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
3全球票據清算中心
4監督和管理全國的商業銀行
國家的銀行:
1代理國庫
2代理發行政府債券
3為政府籌資
4代替政府參加國際金融組織和國際金融活動
5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
貨幣需求分析:
1收入,2價格,3利率,4貨幣流通速度,5金融資產的收益率,6對利潤和價格的預期,7其他。
通貨膨脹的成因
需求拉上的膨脹:
一,財政赤字增加印發
二,信用膨脹,貸款上升資金來源
三,投資需求膨脹
四,消費需求膨脹
成本推動的膨脹:
一工資上漲
二利潤上漲
三結構型:經濟結構,部門結構比例結構
四其他:供給不足,預期不當。
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
促進作用:
1提高貨幣供給,增長率,
2有利於高收入階層國民收入再分配
3利潤率下降,刺激私人投資積極性
促退作用:
1借貸成本降低,資金需求上漲,金融體系效率下降
2生產性投資風險上漲,流向非生產性部門
3擾亂相對價格體系,扼殺價格機製作用
4提高了現期消費,社會儲蓄率降低
中性作用:各種效應相互抵消。
治理膨脹:
一控制貨幣供應量,
二調節和控制社會總需求,
三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給,調整經濟結構
四其他政策,。
通貨緊縮與之相反。
金融調控
貨幣政策對經濟的作用:
1調控貨幣供給總量保持社會總供求的平衡,
2調控利率和控制貨幣總量貨幣平衡,保持物價水平。
3調節國民收入中消費與儲蓄的比重,
4引導儲蓄向投資轉化並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
5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保持匯率相對穩定。
財政政策:國家稅收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
金融監管:金融監管是金融監督和金融管理的復合金融監管,依據國法對整個金融業實行的監管,以及金融機構內部控制與稽核的自律性監管。同業組織的互律性監管,社會中介組織和輿論的社會性監管等,包括市場准入,市場運行過程,市場退出的監管。
經濟發展與金融的關系:
1金融依附於商品經濟是正比關系
2商品經濟決定金融發展的結構規模和階段。
⑥ 金融的基礎是什麼
我是學金融的,基礎課有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數理統計、經濟統計學、運籌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財務會計、經濟法、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投資學,比較重要的大概就這些吧。
⑦ 基礎金融知識有哪些
金融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廣義的金融泛指一切與信用貨幣的發行、保管、兌換、結算,融通有關的經濟活動,甚至包括金銀的買賣,狹義的金融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
金融的內容可概括為貨幣的發行與回籠,存款的吸收與付出,貸款的發放與回收,金銀、外匯的買賣,有價證券的發行與轉讓,保險、信託、國內、國際的貨幣結算等。從事金融活動的機構主要有銀行、信託投資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還有信用合作社、財務公司、投資信託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以及證券、金銀、外匯交易所等。
金融是信用貨幣出現以後形成的一個經濟范疇,它和信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1)金融不包括實物借貸而專指貨幣資金的融通(狹義金融),人們除了通過借貸貨幣融通資金之外,還以發行股票的方式來融通資金。(2)信用指一切貨幣的借貸,金融(狹義)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人們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創造一個新的概念來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是為了概括一種新的經濟現象;信用與貨幣流通這兩個經濟過程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最能表明金融特徵的是可以創造和消減貨幣的銀行信用,銀行信用被認為是金融的核心。
金融學是從經濟學分化出來的、研究資金融通的學科。傳統的金融學研究領域大致有兩個方向:宏觀層面的金融市場運行理論和微觀層面的公司投資理論。
金融的特徵:
1. 金融是信用交易。
(1)信用
經濟學上的信用,是一種商品交易的形式,對應於現貨交易(即時清結的交易)。
信用是金融的基礎,金融最能體現信用的原則與特性。在發達的商品經濟中,信用已與貨幣流通融為一體。
(2)信用交易的應有特點
a. 一方以對方償還為條件,向對方先行移轉商品(包括貨幣)的所有權,或者部分權能;
b. 一方對商品所有權或其權能的先行移轉與另一方的相對償還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差;
c. 先行交付的一方需要承擔一定的信用風險,信用交易的發生是基於給予對方信任。
2. 金融原則上必須以貨幣為對象。
3. 金融交易可以發生在各種經濟成分之間。
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
金融市場學(en:Financial market)
公司金融學(en:Corporate Finance)
金融工程學(en:Financial Engineering)
金融經濟學(en:Financial Economics)
投資學(en:Investment Investment)
貨幣銀行學(en:Money, Banking and Economics)
國際金融學(en:International Finance)
財政學(en:Public Finance)
保險學(en:Insurance Insurance)
數理金融學(en:Mathematical Finance)
金融計量經濟學(en:Financial Econometrics)
⑧ 金融基礎知識的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作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對金融學領域的深入研究編寫而成,主要包括貨幣與貨幣制度、信用與信用擴張、利息與利息率、金融機構與四大支柱、商業銀行與派生存款、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貨幣供求均衡與通貨膨脹、金融市場與衍生工具、外匯與國際收支、金融風險與金融監管等內容。
本書提供課件、教案、各類題目參考意見、模擬試卷等配套資料,索要方式參見「配套資料索取說明」。
本書既可作為高職高專財經類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成人高等院校、繼續教育培訓人員的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