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農村自建房基礎怎麼做
1、自建房地下室基本上都是1層,如果採用的是獨立基礎或者是條形基礎的,就就應該從地下室的地面開始算埋深都是不少於500mm左右的;
2、農村自建房是1到6層,其中2或者是3層的居多。層數越多那麼這樣的建築也就會越重,基礎的豎向荷載相對就越大,加上風力和地震帶來的水平力的影響,基礎要是不夠深的話,那麼建築物就會很容易的變形、牆體開裂甚至是出現倒塌。
3、當存在軟弱下卧層的時候,都應加大基底與軟弱下卧層頂板的一個距離;當土層分布明顯不均勻或者是各部位的荷載差別要是很大時,基礎基本上都可以採用不同的埋深對不均勻沉降進行調整。除岩石地基外,基礎埋深不宜小於0.5m,且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
4、很多地區農村都是聯排房,這個時候也是一家挨著一家。建築物緊鄰也就會產生不均勻的沉降,這樣就有可能會使建築物開裂或者是傾斜。所以,自建房的基礎埋深不宜超過鄰居家基礎的底面,相鄰兩家地基高度之間的差最好不大於兩家的水平地基相關距離的大概1/2左右。
5、凍土層要是較厚時,這個時候應該將基礎放在冰凍層上時,土的凍脹則會將基礎抬起;氣溫回升凍土層解凍後基礎會下沉。這樣一來,建築物周期性就會上升下沉,就有可能會產生一些較大的變形,嚴重時還有可能會引起牆體開裂,建築物傾斜甚至倒塌。
❷ 房屋地基的深度是如何算的
一、計算方法:
地基承載力計算公式的說明:f=fk+ηbγ(b-3)+ηdγο(d-0.5)
fk——墊層底面處軟弱土層的承載力標准值(kN/m2)
ηb、ηd——分別為基礎寬度和埋深的承載力修正系數
b--基礎寬度(m)
d——基礎埋置深度(m)
γ--基底下底重度(kN/m3)
γ0——基底上底平均重度(kN/m3)
二、地基的處理方法:
1.淤泥和淤泥質土,宜利用其上覆較好土層作為持力層,當上覆土層較薄,應採取避免施工時對淤泥和淤泥質土擾動的措施;
2.沖填土、建築垃圾和性能穩定的工業廢料,當均勻性和密實度較好時,均可利用作為持力層;
3.對於有機質含量較多的生活垃圾和對基礎有侵蝕性的工業廢料等雜填土,未經處理不宜作為持力層。
三、地基的名詞解釋:
地基是指建築物下面支承基礎的土體或岩體。作為建築地基的土層分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兩類。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層。人工地基需要人加固處理,常見有石屑墊層、砂墊層、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實等。
❸ 自建房7層半,一層4.8,2.3層4米,4.5.6.7.還有樓頂3.6米總共30米層高,如何做基礎
可以做筏板基礎、箱型基礎。整體條形基礎。做樁基當然更好,至於6米夠不夠,還看土質情況。關鍵,你的建築較高,層高較大。基礎整體性,也是關鍵因素。
❹ 200平米自建房多少個樁基礎
這個要根據房子的層數和內部的結構來決定的,一般的按照三層計算,沿基礎的長度可以採用2--2.5米一個樁計算。
❺ 建房地基基礎的做法有哪些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回家長蓋房子,回鄉自建房需要掌握一些建房基礎知識,這樣對於建房有很大的幫助。那麼建房地基基礎的做法有哪些呢?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建房地基基礎的做法有哪些
1、 條形基礎
條形基礎是建房地基中最常見也是最適合自建房的。它的長度會比寬度大很多,通常長度大於或者等於寬度的十倍。條形基礎一般是用於單層或者是多層的砌體結構。
2、 獨立基礎
獨立基礎是眾多地基基礎中最簡單的一種,它的整體性能好,且施工費用比較低,抗不均勻沉降的能力也比較強,因此也是自建房中比較常用的地基基礎形式。獨立基礎用到的材料是鋼筋混凝土、素混凝土等,性價比很高,只要地質允許的話,自建房用獨立基礎是比較合適的。
3、 樁基礎
樁基礎是由基樁和連接於樁頂的承台組成的,具體是把基樁深深的埋在比較硬的持力層或者嵌固在岩層,深度一般是在五米到十米之間。樁基礎的承載力非常好,具有抗震的作用,其操作也比較麻煩,一般用於高層建築中。
4、井格基礎
井格基礎是條形基礎的升級版,由橫縱兩個方向十字交叉組成的基礎形式,它的承載力非常強。很多自建房都是採用條形基礎的地基形式,如果該三層或是樓層比較高的話,可以採用井格基礎的地基形式。
5、 毛石基礎
毛石基礎是天然石材粗略加工後砌築成的基礎,適用於磚混結構,是山區建造房屋的常用地基形式。
文章總結: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建房地基基礎的做法有哪些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一些有需要的朋友們。
❻ 建房基礎有哪幾種
自建房常用到的基礎是哪些?什麼情況適用哪種基礎?
在農村,很多人家裡建房都是自己請工人,還有自己一起動手建房子。建房之初當然是需要把自家的基礎做好,因為這基礎是否牢固直接關繫到整個房子的質量問題,抗震等級,也是房屋安全的一項重要因素。說到農村的基礎,一般可分為這幾種:磚基礎、獨立基礎、條形基礎、井格基礎、筏板基礎、箱形基礎、樁基礎,它們都有各自的特性,不同情況下適用的基礎也是不一致的,我們今天局孫就來看看這幾種基礎的特性,與之分別適合在什麼情況選用吧!
1.磚基礎:
指以磚為砌築材料的基礎,適用於地基堅實、均勻,上部荷載較小的低層建築。在混凝土缺乏時期曾被廣泛使用,隨著混凝土價格下降紅磚價格上漲及人工成本上升已經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6.箱形基礎:
箱式基礎是由鋼筋混凝土的底板、頂板和若干縱橫牆組成的,形成中空箱體的整體結構,共同來承受上部結構的荷載。當中空部分尺寸較大時,還可以作為地下室,增加室內使用面積。它整體空間剛度大,對抵抗地基的不均勻沉降非常有利,適用於樓層較高明頌或地質條件差的情況。目前在中國鄉村建設中使用較少。
7.樁基礎:
樁基礎由基樁和連接於樁頂的承台共同組成。基樁埋深直接嵌固岩層或較硬的持力層,具體深度由實際情況而定,常在5~10m之間。承載能力強,並且抗震效果出眾,一般用於高層建築。由於費工費料,在鄉村建設中基本成為土豪專享。當然地處地震帶地區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推薦使用。
以上呢,總共有講到農村自建房中常見的激臘鄭七種基礎,要做基礎還是需要根據各家地勢的情況,還有經濟水平等因素去選擇一種適用於自家情況的基礎去做才好。
❼ 如何計算自建房的成本呢
從自建房用料以及戶型方面進行。
一、農村自建房用料清單
1、框架結構:
①水泥用量175-190Kg/㎡
②用磚量110-130塊/㎡
③鋼筋用量35-40Kg/㎡;公共建築50-60Kg/㎡:廠房:70Kg/㎡
④外牆抹灰0.7-0.9建築面積
⑤內牆抹灰面積=1.7倍建築面積
⑥粘灰面積=2倍建築面積
⑦水泥地面抹灰3㎡/袋
2、磚混結構:
①水泥用量160Kg/㎡
② 用磚量140-160塊/㎡
③ 鋼筋用量18-20Kg/㎡
④ 外牆抹灰面積=0.7-1倍建築面積
⑤內牆抹灰面積=1.7倍建築面積
⑥室內抹灰面積=3-3.4倍建築面積
⑦240磚牆 529塊/m3;370磚牆 522塊/m3;490磚牆 518塊/m3;120磚牆 552塊/m3;180磚牆 539塊/m3;60磚牆 606塊/m3
⑧外牆瓷磚面積=0.3-0.33倍建築面積
3、損耗點
外牆瓷磚:橫貼20-25%;豎貼10-15%。
二、農村自建房成本計算
1、磚按240mmx115mmx53mm規格計算沏18牆每平方米牆面為97塊火磚97x當地價=磚價。
2、鋼筋為每平米13公斤,筐架為15.5公斤每平米建築面積x當地價。
3、沏磚用水泥按單層160平米x3倍=540牆面連門頭梁再內每10平米牆用1.1包水泥,沏磚細沙7方x當地價,沏磚可用沙漿王160平米建築面積2.5袋x45元。
4、石渣及石粉19至22方x當地價,水泥425標10噸,筐架14噸。
5、沫灰才用石灰固計6方石灰膏。 還包括水電,機械,各個方面的預算成本。
三、戶型參考造價
1、毛胚房 磚混400-1000/㎡,框架600-1600/㎡
2、毛胚房+精裝修 磚混1200-3000元/㎡,框架1500-4000元/㎡ 當然精裝修只是說按照一般的好的裝修,奢華的裝修就不是這個價格了,以上價格不包括前後花園栽花種草等費用。
四、材料價格浮動因素
由於在農村自建房中,影響建築成本最大的因素就是建材,特別是鋼材,所以選擇不同的結構,成本預算有相當大的差別。
❽ 建房子一般有哪幾種基礎
最常見的基礎形式有獨立基礎、柱下條形基礎、柱下井格基礎、筏式基礎、箱型基礎和樁基礎。
基礎是建築地面以下的承重構件,它承受建築物上部結構傳下來的全部荷載,並把這些荷載連同本身的重量一起傳到地基上。
地基則是承受由基礎傳下的荷載的土層。直接承受建築荷載的土層為持力層,持力層以下的土層為下卧層,其所承受的荷載隨深度增加而減小,直至消失。所以持力層受力最大,一定要是實土層,原地面挖深1m以上是相對靠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