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目前我國的行政單位會計採用的會計基礎,主要是什麼
我國的政府和非營利組織會計一般採用收付實現制,事業單位除經營業務,如學校的復印部、食堂等採用權責發生制,其他業務也採用收付實現制。
1、收付實現制
它是以本期款項的實際收付作為確定本期收入、費用的標准。凡是本期實際收到款項的收入和付出款項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屬於本期,只要在本期實際發生,即作本期的收入和費用。所以又叫收付實現制,實收實付制。
2、權責發生制
它是指企業按收入的權利和支出的義務是否歸屬於本期來確認收入、費用的標准,而不是按款項的實際收支是否在本期發生,也就是以應收應付為標准。在權責發生制下,凡屬本期的收入和費用,不論其是否發生,均要計入本期;凡不屬本期的收入、費用、盡管發生了,也不計入本期。故又叫權責發生制、應收應付制。
現金收付基礎和應計基礎是對收入和費用而言的,都是會計核算中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的會計處理方法。但是現金收付基礎強調款項的收付,應計基礎強調應計的收入和為取得收入而發生的費用相配合。採用現金收付基礎處理經濟業務對反映財務成果欠缺真實性、准確性;採用應計基礎比較科學、合理,被大多數企業普遍採用,當然成為成本計算的會計處理基礎。
❷ 目前我國的行政單位會計採用的會計基礎,主要是( )。
目前我國的行政單位會計採用的會計基礎,主要是:C、收付實現制
《行政單位會計制度》
第九條 行政單位會計核算一般採用收付實現制,特殊經濟業務和事項應當按照本制度的規定採用權責發生制核算。
第十條 行政單位應當採用借貸記賬法記賬。
第十一條 行政單位的會計記錄應當使用中文,少數民族地區可以同時使用本民族文字。
第三條 行政單位會計核算目標是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與行政單位財務狀況、預算執行情況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行政單位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有助於會計信息使用者進行管理、監督和決策。
行政單位會計信息使用者包括人民代表大會、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行政單位自身和其他會計信息使用者。
第四條 行政單位應當對其自身發生的經濟業務或者事項進行會計核算。
第五條 行政單位會計核算應當以行政單位各項業務活動持續正常地進行為前提。
第六條 行政單位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報表。
會計期間至少分為年度和月度。會計年度、月度等會計期間的起訖日期採用公歷日期。
第七條 行政單位會計核算應當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發生外幣業務時,應當將有關外幣金額折算為人民幣金額計量。
第八條 行政單位會計應當按照業務或事項的經濟特徵確定會計要素。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
(2)單位會計是什麼會計基礎擴展閱讀
《行政單位會計制度》
凈資產
第二十九條 凈資產是指行政單位資產扣除負債後的余額。
第三十條 行政單位的凈資產包括財政撥款結轉、財政撥款結余、其他資金結轉結余、資產基金、待償債凈資產等。
財政撥款結轉是指行政單位當年預算已執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執行,下一年度需要按照原用途繼續使用的財政撥款滾存資金。
財政撥款結余是指行政單位當年預算工作目標已完成,或因故終止,剩餘的財政撥款滾存資金。
其他資金結轉結余是指行政單位除財政撥款收支以外的各項收支相抵後剩餘的滾存資金。
資產基金是指行政單位的非貨幣性資產在凈資產中佔用的金額。
待償債凈資產是指行政單位因發生應付賬款和長期應付款而相應需在凈資產中沖減的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