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學素描的最基礎是什麼
擴展閱讀
高考基礎寫作是什麼 2025-02-04 12:51:55
零基礎怎麼學跳舞分解 2025-02-04 12:42:52

學素描的最基礎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8-17 22:13:35

Ⅰ 素描基本知識

素描的基本知識有握筆、線條、明暗關系、結構關系、基本造型、透視關系等,學習素描的時候將這些基礎的知識掌握扎實學習起來就會簡單一些,從基本的畫畫姿勢到結構關系的處理都很重要。

素描剛開始學習的時候要學會基本的握筆姿勢,握筆姿勢一般分兩種,分別是執棒式握筆和寫字式握筆,執棒式握筆方便用手肘、手腕、手指的力量來畫畫,寫字式握筆是用來處理素描的細節,比如人物眼睛的刻畫。

學會執筆之後就開始練習素描的線條,素描排線是新手練習的時候最常見的練習方法,排線在畫的時候都是兩邊輕,中間重的,兩邊不能畫出鉤子,中間盡量不要彎曲,畫出來的線條排列的時候非常均勻,疏密有度。

處理黑白灰的關系是素描中最基礎的知識,要先學會掌握素描的五個基本的明暗調,分為中間色、高光、反光、投影、明暗交界線等,掌握好黑白灰的關系畫出來的畫會更有立體感和層次感。

線條練習熟練之後要從基本的幾何圖形開始畫,最常見的就是正方體、球體、圓柱體等,這些基本的幾何體可以組成各種要畫的基礎人物或者是靜物。

素描還要學會處理各個物體之間比例關系,比如幾何體的長短,明暗的層次等,學會用素描的鉛筆測量多種物體的距離和大小。

透視關系也是素描中比較重要的課程,透視關系可以決定物體的遠近和大小,一般的透視關系分成近大遠小、近實遠虛、近寬遠窄。

素描在學習的時候是沒有捷徑的,只有不斷的練習,技巧也要在學習的時候多總結。

Ⅱ 素描的基礎知識有哪些

素描的基礎知識如下:

1、畫面構圖:構圖指的是在畫畫時根據題材、主題和美感的要求,把需要表現的對象適當的組合起來,形成一個協調完整的畫面。

2、線條的運用:點線面是構成一幅畫面的基本圖形元素,線條是繪畫當中主要的造型因素。在素描繪畫造型過程當中,我們用線條描繪我們眼睛所觀察到對象,描繪其空間和周邊環境的形狀,在素描學習過程中,線條的運用無處不在。可見線條在素描繪畫當中的重要性。

3、物體的比例關系:指的是物體之間或者物體本身的長短、大小的對比關系。

4、物體的結構關系:結構是指物體外在形態的內部結構,它是各個部分之間的組合構成關系,素描中的線條運用與明暗關系處理,也是圍繞著物體的結構而展開的繪畫。鋪色調的時候,老師說得最多的一點也是跟著物體的明暗交界線或物體結構方向鋪調子。

5、物體的明暗關系:明暗是指在光線下,物體表面呈現出的深淺變化。明暗畫法能夠更容易地讓物體呈現出體積感和真實感。由於光線照射在物體表面,物體的表面會形成五種不同的調子,即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線、反光、投影。這就是我們素描當中所稱的「明暗五調子」。

6、物體的透視關系:物體與我們人眼的遠近距離和空間位置的不同,就會在視覺上產生近大遠小,近實遠虛的視覺效果。從而形成透視變化,常見的透視現象有平行透視(一點透視)、成角透視(二點透視)和散點透視(三點透視)。

Ⅲ 素描初學要先學什麼

1、鉛筆,一般初學者會用到HB、2B、3B、4B、6B 等,這里只是舉一些比較常用的筆,具體還得參照各地畫室的習慣。


Ⅳ 學素描先從什麼學起

學素描一般先從幾何形體畫法學起。

一、基本素描

1、首先從排線條開始。初學者畫的素描一般都是線條構成的:橫的,豎的,斜的,各種方向,用的要靈活,一般是順著結構,外加整體的線條,擺的是膀臂,不是手腕,不然你的線條是彎的。

3、再把邊緣弄的圓滑一點,這就是圓了,非常熟練後就可以一圈一個;畫橢圓的原理和此相似,需要掌握一下透視。

三、透視原理

透視原理不是透過現象看本質,而是我們繪畫中的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實遠虛的空間關系。

Ⅳ 學習素描基礎知識有哪些

造型基本因素

1、形體的點、線、面

我們所描繪的物體都是立體的,而最基本的形體是立方體、球形、柱體與椎體。素描寫生可從這四類形體出發,去研究主體構成的基本因素與形體塑造的關系

點 點表示位置,是形體塑造的標記,對於造型有著特定的數量意義。先看位置點,找出它的基點與頂點、右點、左點、近點和遠點,這些點規定著物體的整體范圍和個面之間的大小比例關系。再看轉折點,這些點如同交通樞紐,聯系著形體中的線與面。

線 線由點的定向運動產生。線條是點運動的延續,連接起點和終點的是線,任何一幅素描都是由無數的線組合而成。線是形體塑造的中堅,線有著無窮的魅力。

輔助線 是指在形體塑造的過程中所藉助的假設線。這些線,有助於我們把握形體的動勢和形體的整體特徵,有利於我們表現形體時能做到從整體到局部有序的進行。

輪廓線 輪廓線反映的是形體轉折部分。在繪畫過程中,輪廓線的表現要求由直線到曲線,有外輪廓到內輪廓,從而形成物體的立體框架。

面 無數點的組合或無數線排列後的效果,在視覺上形成了面,而面運動產生了體。在造型過程中,面可分為兩類,即直面與曲面。

直面 立方體在畫面上一般是以正面、側面、頂(底)三個面呈現。

曲面 球體藉助於光線,在畫面上一般是以亮面、暗面、明暗交界線(面)、反光面和投影組合而成。

任何一種復雜的形體,都可以由立方體、球體體面關系去理解和分析。

2、比例與分割

比例是指物體間或物體各部分的大小、長短、高低、多少、窄寬、厚薄、面積風諸方面的比較。不同的比例關系形成不同的美感,觀察與表現比例關系有個較好的方法,如先抓住相比關系因素的兩極,再確定中間部分,依次分割下去,就可以確定出任何復雜的比例關系

3、特徵與基本形

物體的形體特徵,是指物象都有自己的特徵,使之相互之間得到區別。我們要對形狀進行概括與歸納,形成了一個基本形的概念,如圓形:人臉、蘋果、罐子、太陽;方形:課桌、書籍、電視機、房子等,因此可以這樣說,抓住了基本形就基本抓住了形體的主要特徵。

從形體總體出發,對物體的原形進行簡化,省去煩瑣的細枝末節,以形成簡單的幾何形狀。首先是抓住它的平面形,是方、是圓還是角;再看它的體積特徵,屬於立方體、球體還是柱體。在具體作畫時,先目測高度,再目測寬度,最後作上、下的寬窄比較,就能把握住形體的基本特徵。

4、轉折與輪廓

當構成物體的面發生方向上的變化,形體的面就出現了轉折。方形物體轉折明顯,稱為折,圓形物體轉折緩慢,稱為轉。一般的物體的邊緣可以看作是轉折,立方體外緣內的棱為轉折,叫內輪廓。球體內側的明暗交界可視為轉折,也屬於內輪廓。在造型過程中,當我們以線去體現形體的轉折處,即為輪廓線。根據形體轉折內外的部位,輪廓線可分為外輪廓線和內輪廓線。在作畫起稿過程中,應集中表現物體的輪廓,抓住輪廓的方法可採取由外到里的方法。

5、結構與構成

結構是指物體本身個部分組合和構造。物體都有內部和外部的構成因素和結構關系,個部分的互相連接穿插、重疊、相離等決定了物體的形體。在素描訓練中,對結構加進一些主觀成分和表現手法,反映在畫面上的形體結構,可看作一種構成。

6、透視與空間

一切物象佔有一定的空間,物與物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空間距離。如畫者與寫生物的空間距離,被畫物體之間的空間距離,被畫物本身前後的空間距離,被畫主體與背景的空間距離。。。。在素描中,利用物體的透視變化產生距離感,表現空間的技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透視原理的運用。

幾何透視法

幾何透視法產成與數學原理,是把幾何透視運用到繪畫藝術表現之中,是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技法。它主要藉助於遠大近小的透視現象表現物體的立體感。

平行透視 當立方體的六個面中,有一個面與畫者的位置呈平行狀態時,畫者所看到的是它面產生的透視變化。

平行透視

成角透視 當立方體的一個角正對畫者時,立方體所有的面都產生透視變化

成角透視

幾何透視法包括三個要素:視平線,一般是指畫者平視時與眼睛高度平行的假設線。視平線決定被畫物的透視斜度,被畫物高於視平線時,透視線向下斜,被畫物低於視平線時,透視線向上斜。心點,是指視覺中心。它位於畫者的核心部位。在平行透視中,一切透視線引向心點。距點,視點至心點的距離叫距點,如果把視距移至視平線上心點的兩側,所得的點為距點。

空氣透視法

空氣透視法是藉助空氣對視覺產生的阻隔作用,表現繪畫中空間感的方法。它主要藉助於近實遠虛的透視現象表現物體的空間感。其特點是產生形的虛實變化,色調的深淺變化,形的平面變化,形的繁簡變化。

7、明暗與調子

物體的形象在光的照射下,產生了明暗變化。光源一般有自然光、陽光、燈光(人造光)。由於光的照射角度不同,光源與物體的距離不同,物體的質地不同,物體面的傾斜方向不同,光源的性質不同,物體與畫者的距離不同等,都將產生明暗色調的不同感覺。在學習素描中,掌握物體明暗調子的基本規律是非常重要的,物體明暗調子的規律可歸納為「三面五調」

A:三面 物體在受光的照射後,呈現出不同的明暗,受光的一面叫亮面,側受光的一面叫灰面,背光的一面叫暗面。這就是三面。

B:五調 調子是指畫面不同明度的黑白層次。是體面所反映光的數量,也就是面的深淺程度。對調子的層次要善於歸納和概括,不同的素描調子體現的不同的個性、風格、愛好和觀念。在三大面中,根據受光的強弱不同,還有很多明顯的區別,形成了五個調子。除了亮面的亮調子,灰面的灰調和暗面的暗調之外,暗面由於環境的影響又出現了「反光」。另外在灰面與暗面的交界的地方,它既不受光源的照射,又不受反光的影響,因此擠出了一條最暗的面,叫「明暗交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五大調子」。當然實際畫起來,不僅僅是這五的調子,還要更豐富。但在初學時,我們起碼要把這五種調子把握好。在畫面中樹立調子的整體感,即畫面黑、白、灰的關系,運用好這幾大調子來統一畫面,表現畫面的整體效果。

畫面構成

一張白紙無所謂空間,一旦畫上了筆觸,便破壞了紙面的完整與穩定,即出現畫面構圖分割現象。若是畫上一個物體,紙面就形成了空間,再畫上兩個以上的物體,就得考慮形體的組合方式。繪畫的基本訓練是培養大家如何把空間的物體轉移到平面的畫面上,解決畫面構成問題。

1、形體組合與畫面切割

同屬於繪畫的構圖問題,構圖是畫者根據表達的意圖與主題的需要,對畫面所進行的整體布局。在形體組合這個問題上,我們要注意:(1)不同位置的組合,(2)不同質的組合,(3)不同量的組合。

2、角度確定與空間序列

畫者與物體的角度主要有兩種,即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畫面中造型因素均應按空間位置的變化而變化,為了使畫面中造型因素有條不紊,需要物體在特定的角度下形成明確的空間序列。

以上關於素描的基礎知識就講完了,希望大家能認真去體會,並能運用到之後的練習中。這樣會使大家事半功倍。

速度重要,方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