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土方回填步驟
填築方法
1、區土方填築:該部分土填築面比較窄且深,呈倒三角斷面,回填土料不能用推土機直接推土到位,採用在二級平台設挖掘機將土料倒到位,然後人工鋪平,蛙夯夯實。
2、區土方回填:當1區回填作業面寬度超過5m時進入3區回填,右側土料直接由大型推土機推土到位,小型推土機平鋪碾壓;左側土料由自由卸汽車繞運到位,小型推土機進行鋪攤和碾壓,此時右側設4台D60大型推土機推土,2台74KW推土機鋪土和碾壓,左側設5輛自卸汽車運土,1台D60推土機散土,2台74KW推土機鋪土及碾壓。建築物兩側0.5m范圍內,採用人工鋪土,蛙夯夯實。
3、區土方回填:該區域土方回填採用推土機推土及自卸汽車運土到建築物邊界時由挖掘機倒土到箱涵頂部,然後人工鋪攤,人工夯實。當箱涵頂部土回填超過1m後,進入3區土方回填,此時,3區土回填均採用6台D60大型推土機推土到位,5台74KW推土機鋪土碾壓。
4、區土方回填:表層0.3~0.5m厚種植土用自卸汽車運到位後,採用推土機攤鋪,在地表層土回填後,按照工程師的指示和施工圖紙的要求對地表設施恢復。
(1)基礎回土怎麼才不把牆弄垮擴展閱讀:
一、注意回填土料應保證填方的強度和穩定性。一般不能選用淤泥和淤泥質土、膨脹土、有機物含量大於8%的土、含水溶性硫酸鹽大於5%的土及含水量不符合壓實要求的粘性土。
二、基底處理。
1、土方填築前應先清除基底上垃圾雜物,並應將基底充分夯實和碾壓密實。
2、應採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流入填方區。
三、土方填築
1、應從最低處開始,由下向上整個寬度分層鋪填碾壓或夯實。
2、填方應分層進行並盡量採用同類土填築。
3、填方的邊坡坡度應根據填方高度、土的種類和其重要性等確定。
4、應在相對兩側或四周同時進行回填與夯實。
四、填土的壓實
1、壓實方法一般有:碾壓法、夯實法和振動壓實法以及利用運土工具壓實法等。
2、當天填土,應在當天壓實。
3、填土壓實質量應符合設計和規范規定的要求。
⑵ 土方回填施工要求
施工要求:
1、工藝流程:
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 → 檢驗土質 → 分層鋪土、耙平 → 夯打密實 → 檢驗密實度 → 修整找平驗收
2、填土前應將基坑(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雜物清理干凈;肥槽回填前,必須清理到基礎底面標高,將回落的鬆散垃圾、砂漿、石子等雜物清除干凈。
3、檢驗回填土的質量有無雜物,粒徑是否符合規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圍內;如含水量偏高,可採用翻鬆、晾曬或均勻摻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上的含水量偏低,可採用預先灑水潤濕等措施。
4、回填土應分層鋪攤。每層鋪土厚度應根據土質、密實度要求和機具性能確定。一般蛙式打夯機每層鋪土厚度為200~250mrn;人工打夯不大於200mm。每層鋪攤後,隨之耙平。
5、回填上每層至少夯打三遍。打夯應一夯壓半夯,窮夯相接,行行相連,縱橫交叉。並且嚴禁採用水澆使土下沉的所謂「水夯」法。
6、深淺兩基坑(槽)相連時,應先填夯深基礎;填至淺基坑相同的標高時,再與淺基礎一起填夯。如必須分段填夯時,交接處應填成階梯形,梯形的高寬比一般為1∶2。上下層錯縫距離不小於1.0m。
7、基坑(槽)回填應在相對兩側或四周同時進行。基礎牆兩側標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牆擠歪;較長的管溝牆,應採用內部加支撐的措施,然後再在外側回填土方。
8、回填房心及管溝時,為防止管道中心線位移或損壞管道,應用人工先在管子兩側填土夯實;並應由管道兩側同時進行,直至管項0.5m以上時,在不損壞管道的情況下,方可採用蛙式打夯機夯實。在抹帶介面處,防腐絕緣層或電纜周圍,應回填細粒料。
9、回填土每層填土夯實後,應按規范規定進行環刀取樣,測出干土的質量密度;達到要求後,再進行上一層的鋪土。
10、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後,應進行表面拉線找平,凡超過標准高程的地方,及時依線鏟平;凡低於標准高程的地方,應補土夯實。
(2)基礎回土怎麼才不把牆弄垮擴展閱讀:
1、施工方法:
(1)毛石混凝土的厚度不宜小於400毫米。澆築時,應先鋪一層8~15厘米厚混凝土打底,再鋪上毛石,毛石插入混凝土約一半後,再灌混凝土,填滿所有空隙,再逐層鋪砌毛石和澆築混凝土,直至基礎頂面,保持毛石頂部有不少於10厘米厚的混凝土覆蓋層。所摻加毛石數量應控制不超過基礎體積的25%。如果是在鋼筋混凝土基礎內放置毛石,可以先用綁絲將毛石吊在鋼筋上再澆灌混凝土。
(2)毛石鋪放應均勻排列,使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毛石間距一般不小於10厘米,離開模板或槽壁距離不小於15厘米。
(3)對於階梯形基礎,每一階高內應整分澆築層,並有二排毛石,每階表面要基本抹平;對於錐形基礎,應注意保持斜面坡度的正確與平整,毛石不露於混凝土表面。
2、基礎工程施工
(1)磚基礎施工
磚基礎砌築前,應先檢查墊層施工是否符合質量要求,然後清掃墊層表面,將浮土及垃圾清除干凈。砌基礎時可依皮數桿先砌幾皮轉角及交接處部分的磚,然後在其間拉准線砌中間部分。若磚基礎不在同一深度,則應先由底往上砌築。在磚基礎高低台階接頭處,下檯面台階要砌一定長度(一般不小於500mm)實砌體,砌到上面後和上面的磚一起退台。
(2)毛石基礎施工
毛石混凝土毛石混凝土一般用在基礎工程的多。如毛石混凝土帶形基礎、毛石混凝土墊層等。也有用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築,為了減少水泥用量減少發熱量對結構產生的病害,在澆築混凝土時加入一定量毛石。澆築混凝土牆體較厚時,也參入一定量的毛石,如毛石混凝土擋土牆等。
毛石混凝土施工中,參入的毛石一般為體積的 25%左右,毛石的粒徑控制在200以下;具體操作先放漿再放入毛石、保證漿體充分包裹住,毛石在結構體空間中應保證其布置均勻。
(3)毛石混凝土施工
施工准備。毛石應選用堅實、未風化、無裂縫、潔凈的石料,強度等級不低於MU20;毛石尺寸不應大於所澆部位最小寬度的1/3,且不得大於30厘米;表面如有污泥、水銹,應用水沖洗干凈。
參考資料:網路-土方回填
⑶ 基礎回填土注意些什麼
1、混凝土、磚、石砌體擋土牆,必須在混凝土或砂漿達到設計強度後才能回填土方,否則要作護壁支撐方案,以防擋土牆變形傾復。
2、管溝內填土,應從管道兩邊同時進行回填和夯實。填土超過管頂0.5m厚時,方准用動力打夯,但不宜用振動輾壓實。
3、對有壓實要求的填方,在打夯或輾壓時,如出現彈性變形的土(俗稱橡皮土),應將該部分土方挖除,另用砂土含砂石較大的土回填。
4、採用機械壓實的填土,在角隔用人工加以夯實。人工填土,每層填土厚度為150mm,夯重就為30~40kg;每層厚度為200mm,夯重應為60~70kg。打夯要領為「夯高過膝,一夯壓半夯,夯排三次」。夯實基坑(槽)、地坪行夯路線由四邊開始,夯向中間。
5、填方基土為雜填土,應按設計要求加固地基,並妥善處理基底下的軟硬點、空洞、舊基及暗塘等。填方基土為軟土,應根據設計要求進行地基處理。如設計無要求時,應按現行規范的規定施工。
6、每層填土壓實後都應做干容重試驗,用環刀法取樣,基坑每20~50m長度取樣一組(每個基坑不少於一組);基槽或管溝回填,按長度20~50m取樣一組;室內填土按100~500m2取樣一組;場地平整按400~900 m2取樣一組。
(3)基礎回土怎麼才不把牆弄垮擴展閱讀
回填土工程量規則:
1、場地回填:回填面積乘以平均回填厚度;
2、室內回填:主牆間凈面積乘以回填厚度;
3、基礎回填:挖土體積減去設計室外地坪以下埋設的基礎體積(包括基礎墊層及其他構築物)。
⑷ 建一層房屋地基是回填土,要做什麼基礎才牢固
首先回填的地基需保證壓實,條形基礎可以考慮,適合只建一層的房子,抗彎抗剪性能良好,可在豎向荷載較大,地基承載力以及承受水平力和力矩等荷載情況下使用。因高度不受台階寬高比的限制,故適宜需要「寬基淺埋」的場合下採用,且施工較其他基礎簡單,造價相對較低,可以考慮。
回填土技術交底內容適用於工業與民用建築物、構築物大面積平整場地、大型基坑和管溝等回填土工程。
1.材料要求
(1)碎石類土、砂土(使用細、粉砂時應取得設計單位同意)和爆破石渣,可用作表層以下填料。其最大粒徑不得超過每層鋪填厚度的2/3或3/4(使用振動輾壓時),含水率應符合規定。
(2)粘性土應檢驗其含水率,必須達到設計及施工規范規定要求方可使用。
(3)鹽漬土一般不可使用。但填料中不得含有鹽晶、鹽塊或含鹽植物的根莖,並符合《土方與爆破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附錄一表1~8規定的可以使用。
2.主要機具
(1)裝運土方機械有:鏟土機、自卸汽車、推土機、鏟運機、翻半斗車等。
(2)輾壓機械有:手輾、羊足輾和振動輾等。
(3)一般工具有:蛙式或柴油打夯機、手推車、鐵鍬(平頭及尖頭兩種)、2m鋼捲尺、20#鉛絲、膠皮管等。
3.作業條件
(1)施工前應根據工程特點、填方土料種類、密實度要求、施工條件等合理確定填方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圍、虛鋪厚度和壓實遍數等參數;重要回填土方工程,其參數應通過壓實試驗來確定。
(2)填土前,應對填方基底和已完工程進行檢查和中間驗收,合格後要作好記錄及驗收手續。
(3)施工前,應做好水平高程標志的布置。如基坑或溝邊上每10m釘上水平樁橛或在鄰近的固定建築物上找上標准高程點。大面積場地上每隔十米左右也可釘上水平樁。
4.操作工藝
工藝流程;
基底清理→檢驗土質→分層鋪土→輾壓密實→找平驗收
(1)填土前,應將基底表面上的垃圾或樹根等雜物、洞穴都處理完,清理干凈。
(2)檢驗土質:檢驗各種土料的含水率是否在控制范圍內。如含水率偏高可採用翻鬆、涼曬等措施;如含水率偏低,可採用預先澆水潤濕等措施。
(3)填土應分層鋪攤。每層鋪土的厚度應根據土質、密實度要求和機具性能確定。或按表2選用。輾壓時,輪(夯)跡應互相搭接,防止漏壓、漏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