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稅收的基本常識
1.應當了解哪些稅收知識
作為服裝店經營者,必然與稅收打交道,經營者應該了解下面的基本的稅收知識:1。
什麼是稅?對於一個經理人來說,稅無時無刻不在身邊,納稅管理是企業經營管 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是,有時最熟悉的東西又可能是最陌生的,這句話不無道理,你了 解稅的准確概念嗎?這對一個管理者是至關重要的。
稅,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按照法律規定的標准,無償地徵收實物或 貨幣而形成的特定分配關系。稅法,就是調整參與稅收征納關系的國家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之間發生 的稅收征納關系法律規范的總稱。
2。什麼是納稅義務人?納稅義務人,習慣稱為納稅人,是指負擔納稅義務的單位或個人,有 時又稱納稅主體。
3。什麼是征稅對象和稅目?征稅對象,是指對什麼東西要征稅,有時又稱為納稅客體。
如,商業 銷售企業的營業額、企業的所得額、個人收人等就是征稅對象。稅目,就是征稅對象的具體化,是具體的征稅對象和范圍。
4。什麼是稅率?稅率,就是對征稅對象按多大的比率征稅。
稅率一般有三種:(1)比例稅率。即不分征稅對象的大小,只規定一個比例的稅率, 如增值稅率、營業稅率等。
(2)累進稅率。它又稱等級稅率,即按征稅對象數額大小規定不同 等級的稅率,征稅對象數額越大,稅率越高。
累進稅率又分為全額累進稅與超額累進稅率兩種。 全額累進稅率是把不同納稅人的征稅對象按數額 大小分成不同等級,稅率依次提高,每一納稅人按其所屬等級,適用一個 稅率。
超額累進稅率是把征稅對象按數額大小分成若乾等級,每一等級規 定一個稅率,稅率依次提髙,但每一納稅人的征稅對象則依所屬等級同時 適用幾個稅率來分別計算,最後相加得出應納稅款的數額。 (3)固定稅率。
即按征稅對象的單位直接規定固定的稅額,而不採 用百分比方式。5。
什麼是納稅環節和納稅期限?納稅環節是指在商品流轉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稅種,規定應納稅款 在什麼環節繳納。例如,消費稅的納稅環節包括以下幾個:(1 )納稅人生產應稅消費品,於銷售時納稅。
(2)委託加工的應稅消費品,由受託方在向委託方交貨時代收繳稅款。(3 )進口應稅消費品於報關進口時納稅。
納稅期限,即繳納稅金的期限,如按月繳納、按季繳納、按年繳納等。6。
什麼是稅收減免?減稅是指對應納稅額減征一部分。免稅是對應納稅額全部免徵。
稅收 減免的具體內容通常又涉及三個概念:(1 )起征點,即對納稅對象達到多少時開始征稅。(2)免徵額,即對征稅對象中免予征稅的數額。
(3)減征額,即從應納稅款中減少徵收的數額。7。
挪些納稅違法處理?納稅違法處理主要包括以下措施,即限期交納稅金、加收滯納金、加 以罰款、稅收保全、強制執行、刑事處罰等。 8。
我國的稅收體系目前,我國實行的是以流轉稅為主體,實行流轉稅與所得稅相結合, 以其他稅收為輔助的稅收體系,在流轉稅中以增值稅為主,進行普遍調 節;在所得稅中又以調節企業所得稅為主。總的來說,中國稅收制度包括 四大稅制:流轉稅制、所得稅制、資源和財產稅制、目的行為稅制。
9。納稅人應交納的主要稅種(1)流轉稅類: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關稅。
(2)所得稅類:內資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外國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3)資源和財產稅類:資源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房地產稅、契稅、遺產稅(尚未開征)、印花稅。
(4)目的行為稅類:城市維護建設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筵席稅、屠宰稅、土地增值稅、證券交易稅。
2.稅收基本知識有哪些
什麼是稅收 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按照法定的標准,向居民和經濟組織強制地、無償地徵收用以向社會提供公共產品的財政收入。
●稅收的特徵 稅收與其他形式的財政收入相比,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三項基本特徵。考試大論壇 稅收的強制性,是指稅收參與社會產品的分配是依據國家的政治權力,具體表現在稅收是以國家法律的形式規定的,稅法作為國家法律的組成部分,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
稅收的無償性,是指在具體征稅過程中,國家征稅後稅款即為國家所有,不再直接歸還給納稅人。稅收的無償性是相對的,從財政活動的整體來看,稅收最終通過 *** 提供公共產品等方式用之於納稅人,體現了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本質。
就某一具體的納稅人來說,其所繳納的稅款與其消費的公共產品中的價格並不一定是相等的。 稅收的固定性,是指稅收是國家按照法律規定的標准向納稅人徵收的,具有事前規定的特徵,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能隨意改變。
●稅收的用途 國家運用稅收籌集財政收入,按照國家預算的安排,有計劃地用於國家的財政支出,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發展科學、技術、教育、文化、衛生、環境保護和社會保障等事業,改善人民生活,加強國防和公共安全,為國家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提供強大的物質保障。 我國稅收的用途,體現了我國稅收的本質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稅與費的區別 稅收是國家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依據其社會職能,按照法律規定,強制地、無償地參與社會產品分配的一種形式。費是指國家機關向有關當事人提供某種特定勞務或服務,按規定收取的一種費用。
稅與費的區別主要有以下三點: 1。看徵收主體是誰。
稅通常由稅務機關、海關和財政機關收取;費通常由其他機關和事業單位收取。 2。
看是否具有無償性。國家收費遵循有償原則,而國家收稅遵循無償原則。
有償收取的是費,無償課征的是稅。這是兩者在性質上的根本區別。
3。看是否專款專用。
稅款一般是由國家通過預算統一支出,用於社會公共需要,除極少數情況外,一般不實行專款專用;而收費多用於滿足收費單位本身業務支出的需要,專款專用。因此,把某些稅稱為費或把某些費看作稅,都是不科學的。
3.有關稅務的知識都有哪些
從你所提的問題來看,你是否是現在准備或者將來想從事會計工作,現在想提前做些准備工作。
有這種想法很好。財務指單位、企業、公司或者個人在生產或銷售過程中資金的流動情況,主要包括:資金的收支記錄(共分二十四科目)、成本核算、財務數據分析等。
稅務是指單位、企業、公司或者個人在生產或銷售過程中應該根據國家稅法的規定向國家繳納的國稅和向地方繳納的地方稅又稱地稅,稅費的種類很多,如:營業稅、印花稅、增值稅、個人所得稅、教育附加稅、交易稅、特殊商品消費稅、煙草專場稅等很多種類。 如果你想了解和掌握更多這方面的知識,光憑我們回答幾個問題是不行的,你得多閱讀一些有關會計學和稅法方面的書,加強學習才行。
現在在網上就有,不用花錢去買。###泛指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是指企業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它體現企業和各方面的關系. 關注財務狀況。
當您擁有或管理一家小型企業時,您會發現對時間和人才的需求無處不在。 但要保持小型企業的日常良好運作最終還是要取決於其財務管理狀況。
您的現金流狀況如何? 您的存貨投資是否過多? 藉助於此頁上的工具和建議,您將能夠集中關注財務信息,以便更好地制定業務決策。 財務人員是企業所有者用來協助,管理,清點,整理企業家當的。
企業財產的所有者是通過財務人員來真實了解企業的運行情況,企業財務人員是企業所有者的眼睛和手,誰控制了財務人員誰就控制了企業的資金流向,就能隨時了解企業的虧損盈利,虧了多少錢,賺了多少錢,誰應該多付錢,誰應該少付錢,誰的錢要拖一拖,誰的錢要馬上就要付,企業什麼時候該消費,想怎麼消費,想買房子,買汽車,這都要通過財務人員的手來實現。 財務是國民經濟各部門、各單位在物質資料再生產過程中客觀存在的資金運動及資金運動過程中所體現的經濟關系。
因大量發生在企業,故通常主要指企業財務。財務隨著商品貨幣經濟產生以後,在各個社會形態下都表現為資金運動。
如進行商品生產,首先要籌集一定數量的貨幣資金,才能購買生產的三要素——勞動力、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 在生產過程中,工人使用勞動資料對勞動對象進行生產。
工人除將已耗費的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的價值轉移到產品中去以外,還創造新的價值。工人新創造的價值,一部分由企業通過工資形式支付給工人,另一部分形成企業的純收入。
產品生產完成後,通過銷售收回產品的全部價值。 企業取得產品銷售收入的大部分,用以彌補生產耗費,其餘部分要在投資者、企業和國家之間進行分配,用以彌補生產耗費的資金,又以貨幣形態開始繼續參加生產周轉,稅務 稅務是指和稅收相關的事務。
一般稅務的范疇包括: 一、稅法的概念。它是國家權力機關及基授權的行政機關制定的調整稅收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其核心內容就是稅收利益的分配。 二、稅收的本質。
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或公共權力對社會產品進行分配的形式。稅收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稅收具有非直接償還性(無償性)、強制義務性(強制性)、法定規范性(固定性)。
三、稅收的產生。 稅收是伴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
物質前提是社會有剩餘產品,社會前提是有經常化的公共需要,經濟前提是有獨立的經濟利益主體,上層條件是有強制性的公共權力。中國的稅收是公元前594春秋時代魯宣公實行「初稅畝」從而確立土地私有制時才出現的。
四、稅收的作用。 稅收作為經濟杠桿之一,具有調節收入分配、促進資源配置、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
五、稅收制度構成的七個要素 1、納稅主體,又稱納稅人,是指稅法規定負有納稅義務關直接向稅務機關繳納稅款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 2、征稅對象,又稱征稅客體,是指稅法規定對什麼征稅。
3、稅率,這是應納稅額與征稅對象之間的比例,是計算應納稅額的尺度,反映了征稅的程度。稅率有比例稅率、累進稅率(全額累進與超額累進)和定額稅率三種基本形式。
4、納稅環節,是指商品在整個流轉過程中按照稅法規定應當繳納稅款的階段。 5、納稅期限,是稅法規定的納稅主體向稅務機關繳納稅款的具體時間。
一般的按次與按期徵收兩種。 6、納稅地點,是指繳納稅款的地方。
一般是為納稅人的住所地,也有規定在營業發生地。 7、稅收優惠,是指稅法對某些特定的納稅人或征稅對象給予免除部分或全部納稅義務的規定。
從目的上講有照顧性與鼓勵性兩種。###稅務是指和稅收相關的事務財務是指各種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首先自己得對財務知識,稅務知識有些基本的了解,閱讀一下像《稅務基礎知識》《財務入門書》等一些基礎的書。
自學這些無非是為了更好的工作,所以實用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找個財務,稅務職位上班,這樣你可以結合書上的知識具體操作,這樣才具有可行性。光學理論會像現在很多大學本科生找不到工作,他們就是因為實際操作能力太低了。
除此你還要多關注最新的財務稅務變動,可以上國家稅務總局的網站多看看,多了解。
4.稅收基本常識
稅收是以實現國家公共財政職能為目的,基於政治權力和法律規定,由 *** 專門機構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財產或特定行為實施強制、非罰與不直接償還的金錢或實物課征,是國家最主要的一種財政收入形式。
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方法有很多種,如稅收、發行貨幣、發行國債、收費、罰沒等等,而稅收則由 *** 徵收,取自於民、用之於民。稅收具有無償性、強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徵。
稅收三性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它們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稅收與其他分配方式相比,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的特徵,習慣上稱為稅收的「三性」。
強制性 國家稅務局 稅收的強制性是指稅收是國家以社會管理者的身份,憑借政權力量,依據政治權力,通過頒布法律或政令來進行強制徵收。負有納稅義務的社會集團和社會成員,都必須遵守國家強制性的稅收法令,在國家稅法規定的限度內,納稅人必須依法納稅,否則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這是稅收具有法律地位的體現。
強制性特徵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稅收分配關系的建立具有強制性,即稅收徵收完全是憑借國家擁有的政治權力;另一方面是稅收的徵收過程具有強制性,即如果出現了稅務違法行為,國家可以依法進行處罰。 無償性 稅收的無償性是指通過征稅,社會集團和社會成員的一部分收入轉歸國家所有,國家不向納稅人支付任何報酬或代價。
稅收這種無償性是與國家憑借政治權力進行收入分配的本質相聯系的。無償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 *** 獲得稅收收入後無需向納稅人直接支付任何報酬;另一方面是指 *** 徵得的稅收收入不再直接返還給納稅人。
稅收無償性是稅收的本質體現,它反映的是一種社會產品所有權、支配權的單方面轉移關系,而不是等價交換關系。稅收的無償性是區分稅收收入和其他財政收入形式的重要特徵。
職能 稅收分為國稅和地稅。地稅又分為:資源稅、個人所得稅、個人偶然所得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車船使用稅、房產稅、屠宰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企業所得稅、印花稅等。
稅收主要用於國防和軍隊建設、國家公務員工資發放、道路交通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科學研究、醫療衛生防疫、文化教育、救災賑濟、環境保護等領域。 稅收的職能和作用是稅收職能本質的具體體現。
一般來說,稅收具有以下幾種重要的基本職能: 組織財政收入 稅收是 *** 憑借國家強制力參與社會分配、集中一部分剩餘產品(不論貨幣形式或者是實物形式)的一種分配形式。組織國家財政收入是稅收原生的最基本職能。
調節社會經濟 *** 憑借國家強制力參與社會分配,必然會改變社會各集團及其成員在國民收入分配中佔有的份額,減少了他們可支配的收入,但是這種減少不是均等的,這種利益得失將影響納稅人的經濟活動能力和行為,進而對社會經濟結構產生影響。 *** 正好利用這種影響,有目的的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引導,從而合理調整社會經濟結構。
監督經濟活動 國家在徵收取得收入過程中,必然要建立在日常深入細致的稅務管理基礎上,具體掌握稅源,了解情況,發現問題,監督納稅人依法納稅,並同違反稅收法令的行為進行斗爭,從而監督社會經濟活動方向,維護社會生活秩序。 稅收的作用就是稅收職能在一定經濟條件下,具體表現出來的效果。
稅收的作用具體表現為能夠體現公平稅負,促進平等競爭;調節經濟總量,保持經濟穩定;體現產業政策,促進結構調整;合理調節分配,促進共同富裕;維護國家權益,促進對外開放等。 分類 稅收分類是從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出發,按照一定的標准,對各不同稅種隸屬稅類所做的一種劃分。
我國的稅種分類主要有: 按課稅對象 1、流轉稅。流轉稅是以商品生產流轉額和非生產流轉額為課稅對象徵收的一類稅。
流轉稅是我國稅制結構中的主體稅類,稅種。 2、所得稅。
所得稅亦稱收益稅,是指以各種所得額為課稅對象的一類稅。 所得稅也是我國稅制結構中的主體稅類,包括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種。
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率統一為25%。(《企業所得稅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和1993年12月13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同時廢止)。另外,國家給予了兩檔優惠稅率:一是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徵收;二是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
3、財產稅。財產稅是指以納稅人所擁有或支配的財產為課稅對象的一類稅。
4、行為稅。行為稅是指以納稅人的某些特定行為為課稅對象的一類稅。
我國現行稅制中的城市維護建設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印花稅、屠宰稅和筵席稅都屬於行為稅。 5、資源稅。
資源稅是指對在我國境內從事資源開發的單位和個人徵收的一類稅。我國現行稅制中資源稅、土地增值稅、耕地佔用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都屬於資源稅。
計算依據 1、從量稅。從量稅是指以課稅對象的數量(重量、面積、件數)為依據,按固定稅額計征的一類稅。
從量稅實行定額稅率,具有計算簡便等。
5.稅收有哪些常識
納稅人 消費稅的納稅人包括在中國境內生產和進口應稅消費品的各類企業、單位、個體經營者和其他個人。納稅人出口的應稅消費品免徵消費稅,但是國家限制出口的產品除外。
2。稅目、稅率(稅額標准) 消 費 稅 稅 目 稅 率 表 稅目稅率(稅額標准)備注 一、煙 1。
甲類卷煙 2。乙類卷煙 3。
丙類卷煙 4。雪茄煙 5。
煙絲 50% 40% 25% 25% 30% 二、酒和酒精 1。糧食白酒 2、薯類白酒 3。
黃酒 4。啤酒 5。
其他酒 6。酒精 25% 15% 240元/噸 220元/噸 10% 5% 三、化妝品30% 四、護膚護發品8%其中香皂暫減按5%的稅率徵收 五、貴重首飾和珠寶玉石 1。
金、銀首飾 2。 其他首飾和珠寶玉石 5% 10% 六、鞭炮、焰火15% 七、汽油 1。
無鉛汽油 2。 有鉛汽油 0。
2元/升 0。28元/升 八、柴油0。
1元/升 九、汽車輪胎10% 十、摩托車10% 十一、小汽車3%、5%、8%按照車型和氣缸容量確定稅率 3。 計稅方法 消費稅採用從價定率計稅和從量定額計稅兩種方法計算應納稅額,一般以應稅消費品的生產者為納稅人,在銷售的時候納稅。
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1)應納稅額=應稅消費品銷售額*適用稅率 (2)應納稅額=應稅消費品銷售數量*適用稅額標准 進口的實行從價定率征稅的應稅消費品,按照組成計稅價格計算和規定的適用稅率計算納稅。
6.稅收的基本知識稅收與國家的連系以及其它
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利,無償地徵收實物或貨幣,以獲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工具. 從直觀來看:稅收是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手段,或者說是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工具,馬克思認為稅收是國家的經濟基礎.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形式雖然多種多樣,但稅收自身的特點決定了稅收是國家的一種重要的財政收入. 從物質形態來看:稅收繳納的形式是實物或者貨幣 從本質上看:稅收是憑借國家政治權利實現的特殊分配關系.征稅的過程,就是國家把一部分國民收入和社會產品,以稅收的形式轉變為國家所有的分配過程.稅收是一種特殊的分配,它的特殊性,表現在它是憑借國家政治權利實現的分配,是通過國家制定法律來實現的. 從形式特徵上來看:稅收具有無償性.強制性.固定性的特徵. 稅收具有財政和經濟兩大職能. 從性質來看,我國社會主義稅收的性質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7.稅務知識
稅收作為國家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它的本質是國家為了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對剩餘價值所進行的集中分配。
稅收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徵: 1.稅收的強制性 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徵收的,是以法律形式加以固定的。對納稅人而言,稅收是法律上的強制義務,而不是道德上的自願義務。
國家以社會管理者的身份,用法律、法規等形式對徵收捐稅加以規定,納稅人必須依照稅法規定繳稅;如有違反,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2.稅收的無償性 國家依法向納稅人征稅後,使一部分社會產品的所有權發生單向轉移,形成了國家的財政收入,無償地歸國家佔有和使用。
稅款一旦繳納,就不再歸還給納稅人,也不支付任何報酬。 3.稅收的固定性 國家在征稅之前,就以法的形式預先規定了課稅對象、課稅額度和課稅方法等,征什麼稅、向誰征、征多少、什麼時侯征等等,都預先通過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
稅收的固定性,有利於保證國家財政收入,也利於維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 國稅和地稅是我國1994年實行分稅制時,將原來的稅務機構一分為二,分別組建的新的稅務機構。
國稅(即國家稅務局系統)負責中央稅(如消費稅等)以及中央和和地方共享稅(如增值稅等)的徵收管理;地稅(即地方稅務局系統)負責地方稅(如營業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個人所得稅等)的徵收管理。
8.稅收基本常識
限於篇幅,給你列幾層框架,看看對你能否有用:
一、稅法的概念。它是國家權力機關及基授權的行政機關制定的調整稅收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核心內容就是稅收利益的分配。
二、稅收的本質。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或公共權力對社會產品進行分配的形式。稅收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稅收具有非直接償還性(無償性)、強制義務性(強制性)、法定規范性(固定性)。
三、稅收的產生。稅收是伴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物質前提是社會有剩餘產品,社會前提是有經常化的公共需要,經濟前提是有獨立的經濟利益主體,上層條件是有強制性的公共權力。中國的稅收是公元前594春秋時代魯宣公實行「初稅畝」從而確立土地私有制時才出現的。
四、稅收的作用。稅收作為經濟杠桿之一,具有調節收入分配、促進資源配置、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
五、稅收制度構成的七個要素
1、納稅主體,又稱納稅人,是指稅法規定負有納稅義務關直接向稅務機關繳納稅款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