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化學教學論考研考什麼
化學教學論考研考理解和掌握化學教學論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掌握有機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
化學課程與教學論考研要考什麼科目?
化學教育專業研究生考試科目為思想政治、外國語、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化學課程與教學論考研要考初試考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教育學、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學、教育研究方法)、政治、英語化學專業培養具備化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學及與化學相關的科學技術和其它領域從事科研、教學技術及相關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教學論】又稱教學法、教學理論,是研究教學一般規律的科學。教學論是教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是由教學在整個教育活動中的地位與作用、教學目的、任務、教學過程的本質與規律、教學原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內容組成的。在當代,隨著教育科學的發展,它已形成為相對獨立的學科。
教學論的研究是在教育學的一般理論基礎上,對教學理論的歷史遺產、現實的教學實踐經驗以及各科教學法的研究成果加以理論概括。
B. 關於化學專業考研,我應該怎麼准備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基礎自然學科,掌握和應用化學科學,對於工農業生產、科技、能源、社會、環境及人類的生活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麼,怎樣才能學好化學呢?
一. 理解雙基,掌握化學用語
所謂「雙基」即指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是化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好化學的基礎。它們一般都是用簡明精煉的詞句表達出來,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嚴密性和邏輯性。學習時不要只局限於熟記,要善於抓住其中的關鍵「字」、「詞」,准確無誤地去理解。如催化劑概念的關鍵詞為「能改變」、「反應前後」「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質量守恆定律重點理解「參加反應」、「質量總和」、「相等」,抓住「三個守恆」(元素、原子、質量)。對雙基不僅要正確理解,更重要的是應用。所謂「化學用語」是指化學科學在交流、描述及表達物質變化過程中常用到的一些化學術語,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要能熟練掌握,靈活運用。
二. 立足結構,了解物質性質
化學研究的對象是物質,物質的組成和結構決定了物質的性質,而物質的性質又制約了物質的存在方式、製法和用途。因此在學習元素化合物性質時,應抓住其結構來了解物質性質。如學習氧氣時,須思考:氧氣是由許多氧分子組成的,而一個氧分子又是由二個氧原子構成的,氧原子最外層6個電子,易得電子,所以氧氣的化學性質較活潑,許多物質在常溫、點燃或加熱時均能與氧氣發生化學變化且放出大量的熱。在學習了許多物質後,要善於將相關物質構建成知識網路,使知識條理化,以便於牢固掌握。
三. 重視實驗,培養動手能力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在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有關化學性質,進行物質的分離與提純、鑒別與鑒定等定性定量分析時,一般都要以實驗為手段加以驗證或探究完成而得出結論,因此要學好化學必須重視實驗。從簡單的常用儀器的使用、基本操作的訓練到復雜實驗的設計都要認真操作、大膽試驗。在設計實驗時要做到科學合理,即裝置簡單、操作方便、程序合理、現象明顯。對老師在課堂上的演示實驗要細心觀察積極思考,掌握實驗的原理、步驟、現象和要領,課本中安排的學生實驗和家庭實驗是培養動手能力的最好機會,要積極參與認真去做。
四. 注重學法,提高學習效果
初三化學是啟蒙化學,基礎知識點多而雜,隨著知識的積累,有些學生會因學習方法不當而導致化學成績下滑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學好化學必須注重學法,提高學習效果。常見的有效學法有:
(1)對偶知識對比記。如化合與分解、氧化與還原等。
(2)物質性質網路記。如對含碳元素的相關物質可構建碳鏈知識網路系統記憶。
(3)類似知識歸類記。如H2和CO的性質,H2和CO2的制備裝置等。
(4)化學用語分散記。如元素、原子、分子、化合價、化學式及化學方程式等按知識階梯分散到各章節記憶。
(5)交叉知識切點記。如物化知識切入點為密度、壓強、浮力、重力、杠桿原理、電學等;生化知識切入點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溫室效應、臭氧空洞、赤潮現象等。
五. 及時反饋,精練習題
學完每一章節要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檢查學習上的薄弱環節,適當選做一些經典習題,但必須克服盲目做題而陷入題海。在做題時不要只就題論題,要盡量拓展思維。如在做計算題時,注意精選一些與日常生活相聯系、與探究性學習相結合的好題。在解法上盡量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或尋求一解多題規律,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六. 拓展知識,閱讀課外讀物
為了拓展知識視野、歸納知識內容、提高解題技巧和掌握解題方法,訂一份質量高、導向性准、實用性強的同步輔導材料很有必要。如《中學生理化報》設有學法指導、知識歸納、概念辨析、解題技巧、章節訓練、競賽輔導、趣味化學、生活化學及科技動態等欄目,是教與學的良師益友,值得一讀。我覺得把自己所學的東西分成專題來復習 既有效率又很有層次 做好幾個大模塊的網路結構圖
最好是把自己錯的題目歸納分類 一些是自己不懂得的 要整理起來
一些是自己粗心的 粗心也是有原因 一些是因為自己掌握不牢固 一些是自己計算的問題
這些都要小結起來
考試前拿出來看看就很有效果
注重化學實驗 做好工業流程圖 這兩部分學要多看實驗題 做多了會發現很多共同的地方
有機題目注重學後的歸納小結 最重要的是如何斷鍵和如何增長碳鏈的有機合成 以及相關的各種同分異構體 比如什麼東西可以讓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或者讓溴水褪色的問題 是發生氧化反應 加成反應 還是簡單的萃取
還要注意有機合成題目中提供的信息
關於化學平衡和化學反應速率要掌握「三步曲」 一列出關系式就可以解答很多題目
還有相關的反應圖象 注意先拐先平溫高壓大
關於元素周期表就要掌握前20個元素的一些常見的用法及反應現象 涉及相關題目可以把前20元素羅列再對號入座
至於選修模塊的物質結構問題 就多看書 掌握晶胞等問題 注意相關的密度計算
元素及其化合物也要歸納小結 這些當你能構成一個知識網路 你就會發現 所有的一切都了如指掌
不要嫌麻煩 一開始可能會用一點時間 但當考試前別人弄到很累你卻可以很輕松應對
我覺得聯想也很重要 一聯想就能把很多知識都給結合起來了!
我是廣東的考生 所以只針對廣東的考卷設置情況 不過萬變不離其宗最好用一個專用筆記本記錄下你以前做錯了的題目,過一段時間就拿出來反復的做!這樣很有幫助的!化學挺多東西要背的,做多點題目,見多點,遇到陌生的題目就變得簡單了.
【其他網友觀點】
你復習的還真早。。。
好吧,你時間太充裕了,首先數學。可以看看課本,但是個人覺得課本雖然很系統很基礎,但是關於重點什麼的在復習全書里全有了,所以不用花很多時間。然後可以用下李永樂的復習全書,很認真很認真的看,爭取每個題都搞懂,這是個相對漫長的時間。
英語。還是推薦認真背單詞的,我當時用的俞敏洪的紅寶書,用了7個月的時間背了三遍,最後大概可以背會裡面90%的單詞。對於做閱讀很有幫助。由於你的戰線太長了,至於英語閱讀看你自己的安排了,可以用黃皮書,就是張劍的,裡面的閱讀材料和考研的材料很相似。可以現在就練練。真題不推薦做,太早。
政治就那麼回事吧,不用看,看看序列一也行,這東西去上幾次考研班基本就知道怎麼答題了,而且不用花很多精力在政治上的。時間緊的話現在可以完全不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