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現有的產業鏈、供應鏈是建立在什麼的基礎上的
我國現有的產業鏈是建立在生產鏈、供應鏈、價值鏈基礎上的綜合。企業辨清自身的價值鏈是實施供應鏈管理的前提,供應鏈的連接是產業鏈生成的基礎,而產業鏈條是多重供應鏈條的復合體。
價值鏈,是指企業在一個特定產業內的各種活動的組合,它反映企業所從事的各個活動的方式、經營戰略、推行戰略的途徑以及企業各項活動本身的根本經濟效益。
供應鏈,是指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活動的上游與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路結構。
產業鏈,是指經濟布局和組織中,不同地區、不同產業之間或相關聯行業之間構成的具有鏈條絞合能力的經濟組織關系。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7-1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❷ 產業演進的一般順序是什麼
1.國內外會展業現狀和發展趨勢
1.1國際會展業概況
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會展產業經過20世紀70~90年代期間快速發展,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入,逐漸走向成熟,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對會展產業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信息技術的融入致使會展產業的全球化程度加深,各國會展產業朝著「國際化、資本化、產業化」方向發展,成為世界各國的朝陽產業。
全世界的大型會展總數超過15萬個,其中規模性的國際會議約7萬多個,國際展覽超過8萬個,全球會展產業的直接經濟效益達到了3000億美元。按照1﹕9~10的產業拉動系數計算,國際會展產業為世界經濟帶來的增長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
在經濟全球化一體化、區域經濟集群化、現代科技進步的三大作用影響下,尤其是信息技術推動下,世界經濟活動的組織方式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引發了全球經濟市場的大變革,會展產業的需求市場空間無限廣大,在歐美及亞洲的香港特區、新加坡,會展產業已發展為一個較為成熟的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投入,已經使這些國家和地區進入了國際性商業化運作階段,在此基礎上全球形成了歐洲、美洲、亞洲三大板塊會展板塊。
1.1.1歐洲展覽業
歐洲是現代會展產業的發祥地,1851年在倫敦舉行的萬國博覽會成為現代博覽會的起始點。經過一百多年的積累和發展,歐洲已成為世界上整體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會展區域,也是當今會展產業競爭最激烈的地方。從總體上看,歐洲會展的質量、貿易效果和活動組織水平普遍高於其它地區,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瑞士等國,不僅擁有許多著名的品牌會展,而且產業具有成熟度最高、產業集中度最高、活動組織水平最高「三高」特點,代表著當今世界會展產業發展的最高水準。
每年在歐洲舉辦的貿易展覽會約佔世界總量的60%,而且歐洲展覽會展會規模巨大,參展商數量和觀眾人數眾多,絕大數世界性「航母」級超大型和行業頂級展覽會都在歐洲舉辦。世界著名的國際性、專業性貿易展覽會中,約有三分之二都在德國舉辦。按營業額排列,世界十大知名展覽公司中,有六個是德國的。每年德國舉辦的國際性貿易展覽會約有130多個,凈展出面積690萬平方米,參觀商逾千萬,參展商17萬家,其中有將近一半的參展商(約為48%)來自國外。這些數據直接反映出歐洲在全球化會展產業競爭格局中佔有絕對優勢。然而,受歷史傳統、地域和文化諸多因素影響,歐洲各國在產業發展戰略、市場運作方式、組織風格、市場化程度、政府參與形式以及會展活動消費習慣等方面,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會展產業。
1.1.2美洲展覽業
美洲會展產業主要集中在北美,以美國、加拿大為兩國為代表。
北美的會展始於18世紀,最早起源於專業協會的年度會議。因此,北美會展產業在發展初期,展覽只是作為年會的一項輔助活動,僅僅是一種信息發布和形象性展示的媒介,展覽會的貿易成交和市場營銷功能曾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並不為企業所重視。直到目前,仍有很多美國展覽會與專業協會的年度會議合在一起同時舉辦。2004年美共舉辦11086個展覽會,展覽收入89億,對美國經濟的貢獻估計約1000億美元。
整個拉美的會展經濟總量約為20億美元。其中,巴西排在第一位,每年辦展約500個,經濟收入8億美元。阿根廷緊隨其後,每年約舉辦300個展覽會,產值4億美元。排在第三位的是墨西哥,舉辦展覽會近300個,營業額2.5億美元。除了這三個國家外,其他拉美國家會展的規模很小,很多國家尚處於起步階段。
1.1.3亞洲展覽業
近幾年來,歐美國家逐漸走向低迷狀態,市場接近飽和,加上經濟環境變化無常,隨著世界經濟重心東移,雖然亞洲會展經濟的發展水平在歐美和美洲之後,但從規模上看,近年來已經開始追趕歐美,整體水平高於拉美和非洲。
在20世紀80年代,亞洲部分國家和地區,如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泰國、台灣等相繼建立了新的場館,舉辦了各種主題的會展活動,以新加坡為中心的東南亞會展業開始迅速發展。中國的崛起令人刮目相看,廣州、深圳、上海進入世界場館43強排行榜, 3個城市的場館面積合計占亞太地區的60%,這三大場館都是進入21世紀新建,預計3~5年之內10萬平方米中國會展場館在世界場館業中將改寫排行榜,極有可能成為世界場館面積擁有最多的國家之一。
1.2會展業發展規律
縱觀國內外會展業的發展規律,大致有四大規律值得遵循:
第一,會展產業的經濟實力和發展水平總是與該國綜合實力、經濟總體規模及發展水平相適應。
第二,場地(場館的展覽面積)規模決定會展產業的規模。如德國、美國的場館面積在世界上一直居於前列。
第三,擁有知名度高、內容豐富、吸引力強、國際性和專業性強的會展資源是產業成功關鍵因素之一。如德國有漢諾威計算機博覽會(CeBIT)、法蘭克福消費品博覽會等。
第四、產業經濟聚集地、物流與交通樞紐(臨空、海岸河岸、交通樞紐)、旅遊娛樂集散地是發展現代會展經濟基礎條件之一。
1.3國際發達國家會展產業關鍵成功要素
(一)政府支持
各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在會展產業的發展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政府從產業政策上給予傾斜,對於本國企業實施財政補貼與稅收減免優惠,以及對場地、人力資源開發等軟硬體建設進行投資,通過直接、間接的方式組織本國企業出國參與海外市場拓展,以及為在本國舉辦的會展提供相關服務與支持。
(二)產業與行業協會配合
會展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行業協會以及各個行業之間配合默契。在成熟的市場經濟中,會展產業更多地的通過非政府的行業管理協會來實現政府管理企業的職能。從對各國會展產業發展介紹中可以看到,歐美和亞洲國家和地區,都有一些影響力較大的會展行業協會,如美國展覽管理協會(IAEM)、香港展覽會議協會(HKECOSA)等等。
(三)場館的規模化
一定規模的場館是產業成功的基礎。縱觀國際上會展產業發達國家,場館的規模與會展數量相得益彰,場館面積大的國家始終位居前列,比如德國大型場館世界第一多,其國際會展也是世界一流。
(四)組辦商的專業化
專業化舉辦的會展項目,涵蓋各個行業和門類,具有專業水平的組辦能滿足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世界各國企業樹立形象、發布產品未來發展趨勢及與客戶和觀眾交流、溝通的需要。
(五)營銷網路國際化
發達會展國傢具有很強的國際戰略意識,洞察國際市場的發展趨勢,德國、法國、新加坡、日本等國,在政府支持下通過會展行業協會以及會展公司在全球進行營銷網路布點,實施國際化市場競爭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