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計算土方回填的工程量
1.計算規則:建築場地原土碾壓以平方米計算,填土碾壓按填土厚度以立方米計算。
(1)室內回填:按主牆(厚度在120mm以上的牆)之間的凈面積乘以回填土厚度計算,不扣除間隔牆。
(2)基礎回填:按挖方工程量減去自然地坪以下埋設基礎體積(包括基礎墊層及其他構築物)計算。
2.有關說明
(1)填土碾壓每層填土(鬆散)厚度:羊角碾和內燃壓路機不大於300mm;振動壓路機不大於500mm。
2)土方體積:均以挖掘前的天然密實體積為准計算。
3)機械挖(填)土方,單位工程量小於2000m3時,定額乘以系數1.1。
(4)溝槽、基坑回填砂、石、天然三合土工程量按尺寸以立方米計算,扣除管道、基礎、墊層等所佔體積。
㈡ 基礎和回填土重gk時的基礎埋深怎麼計算
±0.000-基礎低標高=基礎埋深
岩土勘察一般以上部擬建建築物為准,主要是查持力層,以鑽孔取芯樣、靜力觸探兩種方式配合使用,具體深度看地址情況,沒有統一標准。
影響基礎埋深的因素,一是地基的承載力要求,二是地區因素,比如冰凍線。還有就是你的建設需求了,帶不帶地下室或者半地下室。
基礎埋深一般不應小於0.5米,即沒過膝蓋的深度。多層基礎埋深以地上建築總高的1/10為基準,同時參考「寬基淺埋」原則適當縮減。而多層建築也可依據地下水位及凍土深度來確定埋深尺寸。
(2)多層基礎回填怎麼算擴展閱讀:
小橋涵基礎埋深還應考慮,沖刷深度和冰凍深度。
在滿足地基穩定和變形要求的前提下,地基宜淺埋,當上層地基的承載力大於下層土時,宜利用上層做持力層。除岩石地基外,基礎埋深不宜小於0.5m。
高層建築筏形和箱形基礎的埋置深度應滿足地基承載力、變形和穩定性要求。在抗震設防區,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礎其埋置深度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5;樁箱或樁筏基礎的埋置深度(不計樁長)不宜小於建築物高度的1/18。位於岩石地基上的高層建築,其基礎埋置深度應滿足抗滑要求。
㈢ 基礎回填土相關計算公式
橫截面面積乘以基礎長度啊,要是橫截面面積不一,就分段計算啊,用CAD畫出圖然後可以自動得出斷面面積,您可以試試!
㈣ 基坑的挖土方和回填怎麼算啊
1、基槽開挖計算式:V=(下底面積+kh)h*(長+寬)*2
2、基坑開挖計算式:也就也就是公式V=1/6×高×(底面面積+上口面積+4×中間面積)
V=H/6(F1+4F0+F2)
3、大開挖計算式: V=H/6(AB+(A+a)(B+b)+ab)
A上部短邊 B上部長邊 a下部短邊 b下部長邊
回填土=挖土的體積-墊層體積-基礎體積-牆體體積
(4)多層基礎回填怎麼算擴展閱讀:
基坑分級
一級:重要工程或支護結構做主體結構的一部分,開挖深度大於10米,與臨近建築物、重要設施的距離在開挖深度以內的基坑,基坑范圍內有歷史文物、近代優秀建築、重要管線等需要嚴加保護的基坑。
二級:介於一級基坑、三級以外的基坑。
三級:開挖深度小於7米且周圍環境無特殊要求的基坑。
基坑屬於臨時性工程,其作用是提供一個空間,使基礎的砌築作業得以按照設計所指定的位置進行。基坑開挖工程量按基坑容積計算。一般來說,深基坑是指開挖深度大於等於5m的基坑。基坑開挖的計算公式如下:
1.不放坡不支擋土板:此時的基坑是一個長方體或者圓柱體。
(1)當為長方體時:挖基坑工程量 = (a+2c)(b+2c)h
(2)當為圓柱體時:挖基坑工程量 = π*r*r*h
2.放坡:此時的基坑是一個稜台或者圓台。
(1)當為稜台時:挖基坑工程量 = (a+2c+Kh)(b+2c+Kh)h+1/3 K*K*h*h*h
(2)當為圓台時:挖基坑工程量 = 1/3 πH(r*r+rR+R*R)
基坑回填分兩種方式進行,第一種形式為下部回填,由於鋼管支撐還未拆除,回填採用汽車運到基坑邊緣,將土倒入基坑,人工攤鋪,小型夯實機分層夯實;第二種形式為在拆除最上面一道支撐後,用推土機推土,人工配合機械分層對稱夯實。鋼管支撐隨回填高度隨填隨拆,注意保持圍護結構的穩定。
注意事項
一、填料標准:除淤泥、粉砂、雜土、有機質含量大於8%的腐植土、過濕土和大於20cm石塊外,其他均可回填。但結構的側、頂板必須採用粘土回填,厚度不小於1.0m。
二、頂板防水保護層和地下管線結構達到強度要求後,開始回填基坑。回填前,將基坑內排水、雜物清理干凈,符合回填的虛土壓實,並經隱檢合格後方可回填。
三、各類回填土使用前,分別取樣測定,確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圍、鋪土厚度和壓實度等參數。回填土為粘性土和砂質土時,在最佳含水量時填築,如含水量偏大應翻鬆、晾乾或加干土拌均;如含水量偏低,可灑水濕潤,並增加壓實遍數或使用重型壓實機械碾壓。回填料為碎石類土時,回填或碾壓前宜灑水濕潤。不同類土回填,按土類分層填鋪。
四、基坑回填分層、水平夯實;隧道結構兩側水平、對稱同時回填;基坑回填標高不一致時,從低處逐層填壓。基坑分段回填接茬處,已填土坡挖寬度不小於1m,高度不大於0.5m的台階。
五、基坑回填時機械或機具不得碰撞結構以及防水保護層。結構頂板50cm范圍內以及管線周圍採用人工使用小型機具夯填,夯與夯之間重疊不小於1/3夯底寬度。採用機械碾壓時,要薄填、慢行、先輕後重、反復碾壓,碾壓時搭接寬度不小於20cm。
六、基坑回填碾壓過程中,取樣檢查回填土密度。機械碾壓時,每層填土按基坑長度50m(且不大於1000㎡)取一組;人工夯實時,每層填土按基坑長25m(且不大於500㎡)取一組;取樣點不少於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