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綜合國力的基礎是
綜合國力是一項研究國家力量和戰略的科學。它不僅關繫到一國的生存與發展,而且還涉及人類社會的文明與進步;一個國家只有努力提高其綜合國力,強化其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能力,才能在世界強林中立於不敗之地。
2.綜合國力又是一項具有鮮明價值取向的社會科學。當代綜合國力競爭中那種長期競爭、加強合作、綜合較量、重點突破、勝在未來的發展趨勢,已被理論和實踐所證明。但是,這種綜合國力競爭戰略中實現其國家利益和目標的標准又如何來確定,這無疑是一個價值取向的問題。例如,某些發達國家的綜合國力理論研究的價值判斷往往帶有一定的強權政治的傾向。我國研究綜合國力、實施其綜合競爭戰略的主旨,則是為了提高中國的基本國力,在國際競爭中求同存異、取長補短、攜手共進,從而為人類社會的文明與進步作出較大的貢獻。
3.綜合國力強調國家力量的整體性和系統性,也就是講究經濟、科技、軍事、政治、文化、外交和國民素質等各方力量的合力所產生的系統效應;同時也並不放棄在其中幾項根本性的或具有本國特色和優勢的重點力量上的集中突破。這是綜合國力提高與發展的根本立足點。
4.綜合國力競爭戰略強調不同時空范疇內競爭與協作的有機統一。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區域經濟集團化迅猛發展的今天,除了競爭,還需要合作;競爭中的合作、合作中的競爭早就融為一體,並已成為當代綜合國力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的又一新趨勢。正確把握好這種發展趨勢,將有助於我們不失時機地進入世界經濟的大循環,並分享因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分工與協作所帶來的重大收益。
5.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已經確立,但有許多新的方面或新的關系需要具體落實形成。因此,開展綜合國力評價,可以通過一些具體的指標以及指標間相互關聯和影響,進一步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由此也可參與到世界綜合國力評價中,在世界各國比較研究中找到更適合中國的理論和做法,從而加速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現。
❷ 綜合國力最重要的構成要素是什麼它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最佳答案 - 由提問者2006-12-11 05:10:28選出
人文地理學家拉采爾(F·Ratzel)1897年在《政治地理學》專著中首創國力分類的理論,他根據面積大小和人口多少將國家分為大、中、小三種類型。漢斯·摩根索認為構成國力的要素有地理、自然資源、工業能力、軍事准備、人口、民族性格、國民士氣、外交質量和政府質量等九項。克萊因則主張一個國家的國力由基本實體、經濟能力、軍事能力、戰略目標和國家戰略等五個主要要素構成。日本綜合研究所的綜合國力測算中包括的因素有:經濟實力、科學技術實力、金融實力、財政實力、對外活動的積極性,在國際社會中的活動能力、地理、人口、資源、防衛實力、國民意志、友好同盟關系、軍事實力、戰略物資和技術、外交能力等,主要強調經濟實力和對外關系兩因素。美國哈佛大學小約瑟夫·S·奈教授則認為綜合國力由硬實力和軟實力兩種形態構成,硬實力是指支配性實力,包括基本資源、軍事力量、經濟力量和科技力量;軟實力分為國家凝聚力、文化被普遍接受的程度和參與國家機構的程度等。1972年科爾(J.P. Coll)在《世界國情地理》中提出以面積、人口、鋼產量、能源產量、生產總值、軍事力量等6個變數劃分國力。以上是外國學者或機構具有代表性且對綜合國力研究有較大影響的幾種看法。
中國學者對綜合國力構成要素也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吳春秋認為綜合國力的構成要素有:自然力、人力、經濟力、教育力、國防力、政治力等。李天然則認為綜合國力要素包括基礎實力,指地理位置、一定數量和質量的人口、資源、民族凝聚力、防禦實力、經濟實力、外交實力等。陳崇北等則認為包括國家的基本面積、人口、經濟力量、科學技術、國防能力、政治、精神力量、對外關系力量等。黃碩風認為綜合國力的構成要素主要指地理環境,包括領土、領海、領空、人口數量和質量、資源、經濟力量、科技力量、國民凝聚力、社會發展能力、經濟發展能力、科技發展能力、文化發展能力、國防發展能力、外交活動能力等。
在考慮綜合國力構成要素時,要正確區分要素與實力的關系;其次,物質要素作為構成綜合國力的基本實體,具有可直接計量性;精神要素作為協調性因素,對基本實體的有機結合具有重要作用,它具有不可直接計量性。從系統科學的觀點看,結構性因素是決定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因素,綜合國力不但取決於物質要素的大小,精神要素協調的好壞,還取決於物質要素之間、物質要素與精神要素之間及系統與外部環境之間的構成是否合理。
1.經濟力
經濟力包括資源力、對內經濟活動力和對外經濟活動力。資源力:是一個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基本條件,包括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兩個方面。對內經濟活動力: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經濟建設和整體經濟發展的能力,包括經濟發達程度、發展水平、經濟發展速度、經濟結構、經濟體制和生產力布局等。經濟活動力是綜合國力的基石和核心部分。對外經濟活動力反映一國經濟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在國際間實現資源配置優化的能力。在國際政治實踐中,經濟實力強弱不僅制約著國家的工農業生產能力和對外貿易水平,而且直接制約著其軍事力量的發展和規模,同時還影響著國民的教育程度與基本素質以及國家政治的穩定等構成綜合國力的其他要素。
2.科技力
科技力反映的是一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及其對其他方面的影響和貢獻情況,是未來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主要動力。歷次科技革命的結果表明,科技革命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改變國家綜合國力的對比關系,促進國際政治格局發生變化。
3.軍事力
軍事力是指保衛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的防禦能力,它是一種以「威懾力量」存在的國力。包括軍隊的數量、組成、訓練、裝備、活動能力、軍工生產和後備力量等。軍事力量也是國家或國家集團的全部物質和精神力量的總和。兩軍較量既是物質較量,又是精神的較量,軍事力量突出地反映在軍事威懾和軍備競賽兩方面。軍事實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具體體現,關繫到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與作用,也關繫到國家主權的獨立與和平建設的外部環境保障等。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是國防建設最基本的外部環境和物質條件,深刻影響著國防潛力的積聚、國防發展可持續性的獲得和國防職能的發揮。
4.社會發展程度
社會發展程度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社會發達水平和發展能力,包括社會保障的發達程度法律的完善程度、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的發達程度、人們的生活質量、生活水平和保健程度等等。
5.政府調控能力
政府調控能力是指一個國家對宏觀經濟的駕馭能力和駕馭技巧,包括經濟調控、行政調控和法製法規的調控能力。在一定的科學技術和物質設施條件下,綜合國力強弱將主要取決於對各要素的組織與協調,即政府的管理質量。
6.外交力
外交力是指一個國家在對外活動和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主要表現為在國際事務和外交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據本國的實力和國情,同時根據對國際形式的判斷和掌握,靈活地運用外交策略,不僅可以提高國家的國際影響和國際地位,為國家建設與發展創造安全、有利的外部環境,而且還可以促進和保障比較暢通的對外貿易,進而促進綜合國力構成要素中短缺因素的改善和各方面的協調。
有學者指出,目前現有的關於綜合國力計算方法的觀點有一種相同的思路,即對綜合國力仍缺乏實質性的揭示,不能給人以比較明確的答案。這種關於綜合國力的研究或考察似乎是學者們想像力的競賽,好像誰的想像力豐富,誰羅列的因素多,誰就對理論提供了新發展。新貢獻,並成了最後的贏家。這種考察是一種簡單的加法,全面倒是越來越全面,但不夠簡明,重點不夠突出,也不成系統,看不到力量(綜合國力)的源泉和實質,名曰「系統」、「綜合」,實際上仍是雜亂無章的堆砌或羅列。如此綜合等於沒有綜合。如果對綜合國力的各方面因素過分細化或羅列過細。過多,反而會給人以摸不著頭腦之感。出現研究方法的缺陷,不是缺乏具體的方法,也不是沒有引入科學的方法;而是對該領域基本問題的判斷有問題,因而造成沒能抓住研究要點的局面。比如,什麼才是綜合國力的關鍵,應該從哪個角度綜合,這是所謂的科學方法解決不了的。而這些最基本的問題又是學術研究的最基本出發點。沒有基本出發點,或基本出發點錯了,一切方法都沒用。僅僅靠數學公式的建立無助於加深人們對綜合國力本質的認識。可以說,找准這些基本問題或基本出發點的眼界。視角或能力才是最關鍵的最重要的方法。因而,這里所謂的方法主要指一些理論要點的提出。因為在這一領域基本的理論要點還沒有完全提出,這導致綜合國力理論的基本框架顯得支離破綜合國力的理論要點及理論體系建立的基礎。就目前研究的狀況來看,中外學者對綜合國力構成要素的認識雖有差別,但其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大部分構成要素亦是相同的。總的來說,其共同點是把綜合國力構成要素分為物質要素和精神要素兩部分,具體涵蓋一個國家的地理、資源、人口、經濟、軍事、科技、政治組織以及民族精神與凝聚力等因素。但如果過分拘泥於此,不但無助於「綜合」,反而將原本呈有機整體的綜合國力毫無道理地肢解得七零八落,讓人難以對其實質進行把握。這種劃分容易造成各項要素劃分、歸類的不合理以及它們之間關系的混亂。當然,對於綜合國力各項要素及其關系的認識還有其他許多問題也存在著理論上的缺陷。總的看來,目前理論界對於綜合國力缺乏系統認識,或者說沒有將綜合國力納入一個合理、有機的系統。因而,對於綜合國力的基本因素及其關系要重新認識,要用真正的系統論來把握,認清主要的理論要點,理順關系,綜合國力才能呈現為一個有機、合理的系統,而合理的學術理論體系也就順理成章地得以建立。
實際上,在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綜合國力本身絕非各種因素或各方力量——現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簡單相加,對國力的物質因素與精神因素的區分或「虛」與「實」的區分也越來越困難。最重要的是,綜合國力已不足以用簡單的、看得見的形式表現出來。知識、智慧、科技的因素已使原來表現簡單的人力、物力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現在,要說哪一方面的因素決定國力或代表國力的一切恐怕都難以成立。任何一種重要因素都不能說具有壓倒優勢。而且,各個要素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甚至變得難以分割。可以講,綜合國力的各種要素盤根錯節,渾然一體,難以嚴格地加以區分。(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撰寫)
❸ 綜合國力的競爭,關鍵核心和基礎是什麼
當今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其核心和關鍵在於知識創 新和技術創新,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化。
❹ 現代國防力量是以什麼為基礎的綜合國防力量
軍事力量。
現代國防的主體是軍事力量,但還包括與國防相關的非軍事力量,如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文化等綜合國力。
隨著戰爭觀念的發展和國家安全利益的泛化,以往那種單純依靠軍事力量贏得戰爭勝利和謀取國家安全的思想,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國防建設的需求。新軍事革命的興起,開闊了人們的視野,改變了人們的認識。依靠綜合國力來謀求國家安全,捍衛國家利益已被世界各國所重視。
(4)綜合國力圖什麼為基礎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在軍隊改革中,軍事技術是根基,軍事理論構想是藍圖,軍事力量體系重構則是主體建築,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整體性和決定性意義。
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推動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深入發展,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有助於解決軍隊建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重要力量支撐和堅強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