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構成中國社會的經濟基礎是什麼
擴展閱讀
三選一動漫哪個好 2025-02-05 01:41:39
同學群如何互相評價 2025-02-05 01:32:10

構成中國社會的經濟基礎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8-12 13:42:28

A. 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六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社會主義公有制是以按勞分配,多種分配製度並存的原則。

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指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的總和,它以公有制為基礎,勞動者成為生產要素的主人,實行按勞分配,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沒收了官僚資本,並通過「三大改造」即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和農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公有制經濟; 新中國建立後,國家投資進行大規模經濟建設,國有經濟日益壯大與發展。

(1)構成中國社會的經濟基礎是什麼擴展閱讀:

確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其根本依據是:

第一,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區別於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特徵,是勞動人民當家做主的經濟基礎,也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

第二,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還不發達,社會化生產程度還不高,發展還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標準的所有制經濟,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

參考資料:網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B. 國民經濟的主導。主體、支柱、基礎分別是什麼

1、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

2、國民經濟的主體: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3、國民經濟的基礎:國有經濟。

4、國民經濟的支柱:國有經濟。

C. 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是什麼,工業起什麼作用

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是(農業),工業起(主導)作用。
知識點延伸:
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直接決定著這個國家的技術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工業不斷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先進的技術裝備,保證各部門的生產在先進技術基礎上不斷發展,從而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現代化。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現在:農業是人類社會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農業是工業等其他物質生產部門與一切非物質生產部門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農業是支撐整個國民經濟不斷發展與進步的保障。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是基礎的基礎。農業問題主要是糧食問題。解決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頭等大事,是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家自立的基礎。「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無農不穩,無糧則亂」。一個國家如果吃飯問題要依靠別的國家來解決,那麼這個國家的自立就失去了最起碼的基礎,在國際競爭中就會受制於人,聽人擺布。
供參考。

D. 什麼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一、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公有制。

二、我國現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1)公有制知識點:
①地位:公有制經濟在我國佔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著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②組成: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
③作用: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具有關鍵性作用。公有制也是實現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

2)非公有制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有: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的作用:
①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
②加快生產力的發展;
③緩解就業壓力;
④增加稅收;
⑤方便人民生活。

E. 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什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生長於中國社會土壤,形成於革命、建設、改革長期實踐,是植根中華歷史文化傳統、吸收借鑒人類制度文明有益成果豐富起來的,那麼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什麼呢?

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什麼

1、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其中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禮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2、公有制經濟是指生產資料歸勞動者共同佔有的經濟形式。人類歷史上有過兩種公有制經濟:一是原始公社制經濟。當時,生產力低下,個人無力單獨向自然界作斗爭,必須共同勞動,獲取生活資料,共同享有,以求生存和發展。二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在這種經濟條件下,主要存在生產資料全民所有制和部分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多種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中,公有制經濟占據主體地位,其中全民所有制經濟發揮主導作用。

關於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什麼的相關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

F. 什麼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6)構成中國社會的經濟基礎是什麼擴展閱讀:

經濟發展內容:

經濟發展不僅意味著國民經濟規模的擴大,更意味著經濟和社會生活素質的提高。所以,經濟發展涉及的內容超過了單純的經濟增長,比經濟增長更為廣泛。

就當代經濟而言,發展的含義相當豐富復雜。發展總是與發達、與工業化、與現代化、與增長之間交替使用。 一般來說,經濟發展包括三層含義:

1、經濟量的增長,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它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2、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技術結構、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消費結構以及人口結構等經濟結構的變化;

3、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效益的提高、經濟穩定程度、衛生健康狀況的改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現代化進程。

G. 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公有制還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

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

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中國的時代特點作了新的發展。

總之,鄧小平同志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回答了在我們這樣的國家和所處的歷史條件下,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時代化中國化的重要成果。

鄧小平同志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與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和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是一脈相承的,同時又是與時俱進的。我們應全面地、准確地、完整地領會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並在實踐中努力落實、不斷發展。

(7)構成中國社會的經濟基礎是什麼擴展閱讀:

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也已經充分證明,確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所有制結構是完全必要的,是歷史的正確選擇。我們黨曾幾次就所有制關系做出政策調整,實踐證明,這樣做是正確的、必要的,是發展生產力的需要。

歷史經驗也充分說明,所有制關系的每一次冒進,給我們帶來的是生產力的破壞、經濟的衰退、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而所有制關系的每一次調整和完善,帶來的是生產力的迅速發展、經濟的恢復、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們應當深刻地汲取歷史教訓。我們應當努力清除舊觀念的束縛,清醒地看到,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確認識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些基本問題的同時,對經濟管理模式,應正確區別社會主義本質的東西和非本質的東西。

H. 社會主義制度的經濟基礎是什麼

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公有制。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製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區別於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特徵,是勞動人民當家做主的經濟基礎,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沒有作為主體地位的公有制經濟,就不能確保我國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就不能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就不能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

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必須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認為,所有制是社會經濟制度的核心和基礎,決定著社會經濟制度的性質。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支柱和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主要物質基礎,是社會主義經濟性質的根本體現。

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具有關鍵性作用。我國對所有制結構的改革,是以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為前提的,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也是以確保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為條件的。

(8)構成中國社會的經濟基礎是什麼擴展閱讀:

深刻認識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和重要作用

應當明確,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各個方面發展經濟的積極性,這體現著我國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不過,不同的所有制因其性質不同,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樣。

私營經濟在促進經濟增長、解決就業、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否認,但要全面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地科學發展、參與高端國際競爭和促進共同富裕等,公有制經濟的作用也是無可爭議的。

其一,以國有經濟為主導的公有制,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推進力量。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我國國有經濟產值平均增長速度高於10%。國有經濟的利稅率一直高於其他所有制,在改革的較長時期內其上交利稅一直占國家財政收入的80%以上,目前仍佔50%以上。

2010年1-11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38828億元,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11924億元,增長速度達59.1%,高於外資企業和私人企業的增速

當前,我國經濟最重要的生產資料、關鍵技術和重要消費品,如石油、電力、鋼鐵、煤炭、大型專用機械設備等,80%以上都是由國有企業提供。化肥、農葯、大型農業機械,也主要是由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提供。

其二,以國有經濟為主導的公有制,是國家高效調控經濟的主要產權基礎。對於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資本主義社會來說,高效的國家調控是難以實現的。

就拿發達的美國來說,盡管金融和經濟危機後美國政府投入巨大的救市資金,卻無法滿足華爾街金融資本等的慾望之壑,而大量窮困失業人口依然存在,

債務危機和大量金融「有毒資產」消除不了,消費和投資等有效需求始終啟動不起來,其深層次根源在於私有制壟斷企業會反對和影響國家及時有效的調控。

而我國為了克服西方金融和經濟危機的沖擊和負面影響,迅速主要運用國有經濟的力量,積極執行國家投資計劃,高效率提供大量公共產品,大幅度改善國計民生,確保了宏觀和微觀經濟的穩定運行。

其三,以國有經濟為主導的公有制,是國家實現經濟自主發展和參與國際高端競爭的重要經濟條件。僅2005-2010年,中央企業資產總額由10.5萬億元增長到24.3萬億元,年均增長18.2%,極大增強了我國綜合經濟實力。

2010年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500強企業中,我國的中央企業上榜30家,不僅沒有如某些人所說「比重越高對經濟轉型越不利」,相反,它還成為西方企業最具競爭力的對手。

國有經濟還是推動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歷年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和大部分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均由中央企業包攬,國有經濟是我國開展重大科研項目和實現創新型國家的主要力量。

其四,以國有經濟為主導的公有制,是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保障。公有制經濟不僅注重經濟效益,也注重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更注重國家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

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對內對外經濟發展方式、維護以人為本的勞動者權益、建設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保障社會整體利益、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加強軍工生產等方面,國有經濟均具有強大的制度和科技優勢,對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