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基礎
應急救援基本常識
施工現場應急救援基本常識主要包括應急救援基本常識、觸電急救知識、創傷救護知識、中毒及中暑急救知識以及傳染病應急急救措施等,了解並掌握這些現場急救基本常識,是我們做好安全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應急救援基本常識
1、施工企業應建立企業級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體系,以及重大事故救援預案。
2、施工項目應建立項目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體系,以及重大事故救援預案:在實行施工總承包時,應以總承包單位事故預案為主,各分包隊伍也應有各自的事故救援預案。
3、重大事故的應急救援人員應經過專門的培訓,事故的應急救援必須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嚴禁在未清楚事故情況下,宴櫻盲目救援,造成更大的傷害。
4、事故應急救援的基本任務:
(l)立即組織營救受害人員,組織撤離或者採取其他措施保護危害區域內的其他人員。
(2)迅速控制事態,並對事故造成的危害進行檢測、監測,測定事故的危害區域、危害性質及危害程度。
(3)消除危害後果,做好現場恢復。
(4)查清事故原因,評估危害程度。
二、觸電急救知識
1/9頁
觸電者的生命能否獲救,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取決於能否迅速脫離電源和正確地實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按摩,拖延時間、動作遲緩或救護不當,都可能造成人員傷亡。
1、脫離電源的方法
(l)發生觸電事故時,出事附近有電源開關和電流插銷時,可立即將電源開關打開或撥出插銷:但普通開關(如拉線開關、單極按鈕開關等)只能斷一根線,有時不一定關斷的是相線,所以不能認為是切斷了電源。
(2)當有電的電線觸及人體引起觸電時,不能採用其它方法脫離電源時,可用絕緣的物體(如乾燥的木棒、竹竿、絕緣手套等)將電線移開,使人體脫離電源。
(3)必要時可用絕緣工具(如帶絕緣柄的電工鉗、木柄斧頭等)切斷電線,以切斷電源。
(4)應防止人體脫離電源後,造成的二次傷害,如高處墜落、摔傷等。
(5)對於高壓觸電,應立即通知有關部門停電。
(6)高壓斷電時,應帶上絕緣手套,穿上激祥岩絕緣鞋,用相應電壓等級的絕緣工具拉開開關。
2、緊急救護基本常識
根據觸電者的情況,進行簡單的診斷,並分別處理:
(1)病人神志清醒,但感乏力、頭昏、心悸、出冷污,甚至有惡心或嘔吐。此類病人應使其就地安靜休息,感輕心臟負擔,加快恢復:情況嚴重時,應立珍小心送往醫院檢查治療。
2/9頁
(2)病人呼吸、心跳尚存在,但神志昏迷。此時,應將病人仰卧,周圍空氣要流通,並注意保暖:除了要嚴密觀察外,還要做好人工呼吸和心臟擠壓的准備工作。
(3)如經檢查發現,病人處於「假死」狀態,則應立即針對不同類型的「假死」進行對症處理:如果呼吸停止,應用口對口的人工呼吸法來維持氣體交換:如心臟停止跳動,應用體外人工心臟擠壓法來維持血液循環。
(4)口對口人工評吸法:病人仰卧、松開衣物一一清理病人口腔阻塞物一一病人鼻孔朝天、頭後仰一一貼嘴吹氣一一放開嘴鼻好換氣,如此反復進行,每分鍾吹氣12次,即每5秒吹氣一次。
(5)體外明御心臟擠壓法:病人仰卧硬板上一一搶救者中(手掌)對病人胸口凹膛一一掌根用力向下壓一一慢慢向下一一突然放開,連續操作每分鍾進行60次,即每秒一次。
(6)有時病人心跳、呼吸停止,,而急救則只有一人時,必須同時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和體外心臟擠址,此時,可先吹兩次氣,立即進行擠壓1 5次,然後再吹兩次氣,再擠壓,反復交替進行。
三、創傷救護知識
創傷分為開放性創傷和閉合性創傷。開放性創傷是指皮膚或黏膜的破損,常見的有:擦傷、切割傷、撕裂傷、刺傷、撕脫、燒傷;閉合性創傷是指人體內部組織的損傷,而沒有皮膚黏膜的破損,常見的有:挫傷、擠壓傷。
1、開放性創傷的處理
3/9頁
(1)對傷口進行清洗消毒,可用生理鹽水和酒精棉球,將傷口和周圍皮膚上沾染的泥砂、污物等清理干凈,並用干凈的紗布吸收水分及滲血,再用酒精等葯物進行初步消毒。在沒有消毒條件的情況下,可用清潔水沖洗傷口,最好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然後用干凈的布或敷料吸干傷口。
(2)止血:對於出血不止的傷口,能否做到及時有效的止血,對傷員的生命安危影響較大。在現場處理時,應根據出血類型和部位不同採用不同的止血方法:直接壓迫——將手掌通過敷料直接加壓在身體表面的開放性傷口的整個區域;抬高肢體——對於手、臂、腿部嚴重出血的開放性傷口,都應抬高,使受傷肢體高於心臟水平線:壓迫供血動脈——手臂和腿部傷口的嚴重出血,如果應用直接壓迫和抬高肢體仍不能止血,就需要採用壓迫點止血技術:包紮——使用綳帶、毛巾、布塊等材料壓迫止血,保護傷口,減輕輕痛。
(3)燒傷的急救應先去除燒傷源,將傷員盡快轉移到空氣流通的地方,用較干凈的衣服把傷麵包裹起來,防止再次污染;在現場,除了化學燒傷可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外,對創而一般不做處理,盡量不弄破水泡,保護表皮。
2、閉合性創傷的處理
(1)較輕的閉合性創傷,如局部挫傷、皮下出血,可在受傷
⑵ 什麼是應急機制的基礎,也是整個應急體系的基礎 A.統一指揮 B.分級響應 C.公務動員機構
統一指揮是應急機制的基礎,也是整個應急體系的基礎。
應急機制啟動應急機制的前提是,首先分析判斷事件的性質、類型及影響,如涉及重大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即啟動應急機制」。
應急機制的主要內容是:組成應急小組,制訂工作計劃;確定聯絡方案,保障信息暢通;開設熱線電話,收集各方資訊;協調有關單位共同開展工作。
應急機制的啟動,並非一種單純的技術操作,它是面對突發事件反應能力增強的一種表現,它更代表處理突發事件的觀念轉變,危機意識在不斷加強。
(2)安全救援應急體制的基礎是什麼擴展閱讀:
注重應急管理體系建設。該村成立了應急管理領導小組,由村黨支部書記擔任組長,村委會主任擔任副組長。領導小組下設事故調查、搶救治療、善後工作、治安監督等4個工作小組。
同時,該村制定完善了《沙頭街南雙玉村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設立了應急指揮室、應急設備室,建立健全了應急值班工作制度,嚴格落實24小時應急值班制度。並設立專職信息員,及時向上級報送信息。
⑶ 完整的應急體系由哪幾部分組成
完整的應急體系包括組織體制、運作機制、法律基礎、保障系統
組織體制
應急救援體系組織體制建設中的管理機構是指維持應急日常管理的負責部門;功能部門包括與應急活動有關的各類組織機構,如消防、醫療機構等;應急指揮是在應急預案啟動後,負責應急救援活動場外與場內指揮系統;而救援隊伍則由專業和志願人員組成。
運作機制
應急救援活動一般分為應急准備、初級反應、擴大應急和應急恢復四個階段。應急機制與這四個階段的應急活動密切相關。應急運作機制主要由統一指揮、分級響應、屬地為主和公眾動員這四個基本機制組成。
統一指揮是應急活動的基本原則。應急指揮一般可分為集中指揮與現場指揮,或場外指揮與場內指揮等。無論採用哪一種指揮系統,都必須實行統一指揮的模式,無論應急救援活動涉及單位的行政級別的高低和隸屬關系不同,但都必須在應急指揮部的統一組織協調下,有令則行,有禁則止,統一號令,步調一致。
分級響應是指在初級響應到擴大應急的過程中實行的分級響應的機制,擴大或提高應急級別的主要依據是事故災難的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和控制事態能力。影響范圍和控制事態能力是升級的最基本條件。擴大應急救援主要是提高指揮級別,擴大應急范圍等。
屬地為主強調「第一反應」的思想和以現場應急、現場指揮為主的原則。
公眾動員機制是應急機制的基礎,也是整個應急體系的基礎。
法律基礎
法制建設是應急體系的基礎和保障,也是開展各項應急活動的依據,與應急有關的法規可分為
4個層次:由立法機關通過的法律,如緊急狀態法,公民知情權法和緊急動員法等;由政府頒布的規章,如應急救援管理條例等,包括應急救援在內的以政府令形式的政府法令、法律等,與應急救援活動直接有關的變准或管理辦法等。
保障系統
列於應急保障系統第一位的是信息與通訊系統,構築集中管理的信息通訊平台是應急體系最重要的基礎建設。應急信息通訊系統要保證所有預警、報警、警報、報告、指揮等活動的信息交流快速、順暢、准確,以及信息資源共享;物資與裝備不但要保證有足夠的資源,而且還要實現快速、及時供應到位;人力資源保障包括專業隊伍的加強,志願人員與其他有關的培訓教育;應急財務保障應建立專項應急科目,如應急基金等,以保障應急管理運行和應急反應中各項活動的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