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易經入門基礎知識講解有哪些
易經入門基礎知識如下:
1、《周易》是一本哲學書籍,自古以來的哲學很多都是和宗教或者預測捆綁在一起發展的。由《周易》發展的五行學說,也是樸素唯物主義的代表性學說。
2、八卦分別是: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其中乾、坎、震、艮為陽,坤、巽、離、兌為陰。
3、八卦的順序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這個很重要的,可用來計算卦中的數。
4、《系辭傳》主要講述易經的性質和特徵,易經的基本原理,易經的占筮方法和原理,易經的成書過程和原理,分上下兩篇,每章12節,共24節。
5、兩儀生四象,四象就是四時春夏秋冬溫熱涼寒的氣候變化,同時四象也可以用少陽、老陽、少陰、老陰來表示,也可以用四行木火金水來表示。
⑵ 易經入門的十個基本知識點
以下關於易經的介紹,
大部分整理於各種資料,
由於學界還有爭論,
故此,存而不論。
另外一部分,
來自於我個人的理解,
歡迎各位與我探討。
一、易經的來源
相傳,上古之時,
黃河中浮出龍馬,
背負「河圖」獻給伏羲;
大禹之時,洛水中浮出神龜,
背負「洛書」獻給大禹。
伏羲、大禹等上古聖人,
觀察河圖與洛書,
開出先天八卦圖,
那時還沒有文字。
到周代之時,
周文王被商紂王囚禁期間,
將八卦重疊,衍出六十四卦,
並為六十四卦寫了卦辭。
周文王的兒子周公,
為每卦六爻寫出了爻辭,
至此易道大顯,
故《易經》也稱為《周易》。
二、易經的論文
孔子晚年喜歡學習易經,
他根據自己對易經的理解,
寫了十篇研究易經的論文,
稱為《易傳》或者《十翼》,
「翼」有附翼、輔佐之義。
這十篇論文分別是:
《彖》上下、《系辭》上下
《象》上下、《文言》、
《說卦傳》、《序卦傳》、
《雜卦傳》。
孔子的這十篇論文,
本來是獨立於易經之外的,
自宋代程頤開始,
將彖、象、文言直接附於各卦各爻之後,
將系辭、說卦、雜卦、序卦,
附於易經之後,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易經,
把孔子這十篇論文,
作為了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
所以,第一個讀懂,
融會貫通易經的人是孔子。
也可以說,孔子的十翼,
的確也成了易經的一部分。
不過,孔子只以人文解易,
只包括易經世間法的部分,
而不包括出世間法的部分。
三、易經的含義
易以道陰陽,
古人看到太陽和月亮交替,
這是最自然最明顯的陰陽變化,
所以用「日」「月」二字重疊,
會意為「易」,
因此,易有兩個基本意思:
1、交易:陰陽之對待;
2、變易:陰陽之流行。
全部的易經,
只是講陰陽之間的關系,
並以此推闡萬事萬物,
脫離陰陽之象和陰陽之數的易理,
絕非正理。
四、卦是什麼意思
卦,其實就是「掛」,
把東西懸掛起來,讓人來觀察,
看它象什麼,故稱為卦象。
蒙卦卦象
易經的道理,全在象中,
象包含了無盡的道理,
僅僅用人事來解釋易理,
只不過得到其中的一部分罷了。
五、爻是什麼意思
爻,就是交的意思,
代表陰陽相交。
爻,也代表了陰陽的運動,
因為只有運動才會相交。
易經各爻,
都是從卦裡面出來的,
因此,拋開卦單獨談爻,
是錯誤的。
孔子的《小象》,
都是解釋各爻爻象的,
因此,拋開《小象》單獨談爻,
也是錯誤的。
六、彖是什麼意思
古代的「彖」是一種猛獸,
有點象犀牛,只有一隻角,
能夠知道天機,人事吉凶,
牙齒最為堅利,咬物必斷。
因此取「彖」的意義,
來作為總論、決斷一卦基本情況的斷詞。
七、三易是什麼
關於「三易」的說法,
大抵有如下三種:
1、指三本不同時代的易經:
《連山》、《歸藏》、《周易》
《周禮》中記載:
夏代之易,以「艮」卦為首,
艮卦象徵山,
因此稱為《連山》;
商代之易,以「坤」卦為首,
坤象徵地,
萬物莫不藏於地中,
因此稱為《歸藏》;
《周易》,是周代之易,
也有易道周普天下萬事萬物,
無所不備的意思。
2、指易經的三種基本含義。
東漢鄭玄《易贊》、《易論》認為:
「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
3、伏羲、文王、孔子之易的合稱。
《四庫全書》解釋說:
三易者,伏羲、文王、孔子之易也。
一說為:天易、聖易、心易。
個人認為:
伏羲之易,為天地之易,
是用來解釋整個宇宙的;
文王之易,是聖人之易,
是用來闡釋萬事萬物的;
孔子之易,是人世之易,
主要用來闡釋人間之事的。
八、易經的核心內容
易經的核心內容,
包括了三個方面,即:
易理、易象、易數。
易無象外之辭,
也就是說易理是依附於易象的。
但至王弼注易以來,
專重易理,象幾乎都失傳了,
到唐代李鼎祚,恢復了一二分,
到明代來知德,恢復了三四分,
到清代的胡煦,基本恢復,
到晚清尚秉和,易象大顯。
數的部分,
自漢代焦延壽、京房一脈,
基本拿來作為卜筮之用了。
但事實上,
易經的象、數、理是一體的,
割裂開來單獨而論都是錯誤的。
而象、數、理,
都是講陰陽之象、陰陽之數、陰陽之理,
只不過把陰陽之理推演到萬事萬物罷了。
易經的核心是陰陽之變。
九、古代易學大家
古代研易大家很多,
自孔子以降,漢代田何傳易,
逐漸流派紛呈,眾說紛紜。
但由於很多都沒有寫書,
就不一一說了,
主要說一些有著作的。
焦延壽,核心著作《焦氏易林》;
魏伯陽,核心著作《周易參同契》;
陳摶,核心著作《河洛理數》;
邵康節、核心著作《梅花易數》、《皇極經世書》;
李鼎祚、核心著作《周易集解》;
來知德、核心著作《來注易經圖解》;
胡煦、核心著作《周易函書》;
尚秉和、核心著作《周易尚氏學》。
另外一些大家,
我個人認為有待商榷,
他們有的偏重易理、有的偏重易占。
如:
王弼、核心著作《周易注》;
孔穎達、核心著作《周易正義》;
朱熹、核心著作《周易本義》;
程頤、核心著作《伊川易傳》;
麻衣道者、核心著作《火珠林》;
虞翻、核心著作《周易注》;
京房、核心貢獻「八宮卦」;
十、學易者的正見
孔子說得很好:
學易學得好的,精微潔凈,
學得不好的,一個字:賊。
學易的目的,
乃是通過易經陰陽推闡之妙,
領悟宇宙人生之真理,
進而達到與「道」合一,
天人合一之境界。
占卜是學易的一個方便法門,
可以讓人「玩索而有得」,
若過分追求占卜的結果,
則無異於捨本逐末。
⑶ 易經入門基礎知識有哪些
變易。
所謂變易,是《易經》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萬物,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在時、空當中,沒有一事、沒有一物、沒有一情況、沒有一思想是不變的,不可能不變,一定要變的。
譬如我們坐在這里,第一秒鍾坐下來的時候,已經在變了,立即第二秒鍾的情況又不同了。時間不同,環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中,非變不可,沒有不變的事物。所以學《易》先要知道「變」,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變而且能適應這個變,這就是為什麼不學易不能為將相的道理了。
簡易。第二簡易,是宇宙間萬事萬物,有許多是我們的智慧知識沒有辦法了解的。在這里產生了一個問題,我常常跟朋友們講,也可以說是哲學上的一個對比,天地間「有其理無其事」的現象,那是我們的經驗還不夠,科學的實驗還沒有出現,「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們的智慧不夠。
換句話說,宇宙間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這樣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們的智慧不夠、經驗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經》的簡易也是最高的原則,宇宙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了解它以後,就變成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簡單。
我們看京劇里的諸葛亮,伸出幾個手指,那麼輪流一掐,就知道過去、未來。有沒有這個道理?有,有這個方法。古人懂了《易經》的法則以後,懂了宇宙事物以後,把八卦的圖案,排在指節上面,再加上時間的關系,空間的關系,把數學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來。
這就是把那麼復雜的道理,變得非常簡化,所以叫作簡易。那麼,《易經》首先告訴我們宇宙間的事物隨時都在變,盡管變的法則很復雜,宇宙萬事萬物再錯綜復雜的現象,在我們懂了原理、原則以後,就非常簡單了。
⑷ 《易經》基礎知識
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在哲學、中醫學和占卜方面佔有重要地位。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五行相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見:金見金,木見木,水見水,火見火,土見土。
「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長、升發的特性;代表生長、生發、條達、舒暢的功能,在人頭為肝。
「金曰從革」,意思是金具有肅殺、變革的特性;代表陳降、肅殺、收斂等性質,在人體為肺。
「水曰潤下」,意思是水具有滋潤、向下的特性;代表了滋潤、下行、寒涼、閉藏的性質,在人體為腎。
「土爰稼穡」,意思是指土具體種植莊家,生化萬物的特性;代表了生化、承載、受納等性質,在人體為脾。
「火曰炎上」,意思是火具有發熱、向上的特性;代表了溫熱、向上等性質,在人體為心。
十天干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丙、戊、庚、壬,為陽干;
乙、丁、己、辛、癸;為陰干。
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
丑、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甲乙東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
寅卯東方木,巳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亥子北方水,辰戌丑未為四季土。
在一個六爻八卦中,把二三四爻與三四五爻重新組成一個卦,稱為互卦。
上互即互卦的上卦,下卦即互卦的下卦。
兩卦之間,如六個爻均是陰陽相反,即具有旁通關系。
即經卦,為三爻組成的卦。
即經卦相重的六爻卦。
即占卦時動爻所形成的新卦,也稱卦變和之卦。
又稱對卦。其特點為卦爻兩兩陰陽相對,並且另一卦陰陽相反。
也稱覆卦、反卦、倒掛。
一個卦象與另一卦象有相似的地方。
初爻、上爻是陰爻,中間有陽爻的,稱為陰包陽。如坎卦、大過、小過、咸卦、恆卦。初爻、上爻是陽爻,叫陽包陰。如離卦、中孚、頤卦、損卦。
即上下經卦相同的六爻卦。
代表東西南北四方的經卦。
代表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四個方向的四個經卦。
指姤、遁、否、觀、剝、坤、復、臨、泰、大壯、夬、乾十二卦。又稱十二辟卦、十二月卦。
1、揲蓍布卦法
2、金錢卦
3、數字占卜法
4、時間起卦法
5、方位起卦法
6、測字起卦法
乾為天,天風姤,天山遁,天地否,風地觀,山地剝,火地晉,火天大有。
坎為水,水澤節,水雷屯,水火既濟,澤火革,雷火豐,地火明夷,地水師。
艮為山,山火賁.山天大畜,山澤損,火澤睽,天澤履,風澤中孚,風山漸。
震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風恆,地風升,水風井,澤風大過,澤雷隨。
巽為風,風天小畜,風火家人,風雷益,天雷無妄,火雷噬嗑,山雷頤,山風蠱。
離為火,火山旅,火風鼎,火水未濟,山水蒙,風水渙,天水訟,天火同人。
坤為地,地雷復,地澤臨,地天泰,雷天大壯,澤天夬,水天需,水地比。
兌為澤,澤水困,澤地萃,澤山咸,水山蹇,地山謙,雷山小過,雷澤歸妹。
訟自遁變泰歸妹,否從漸來隨三位。
首困噬嗑未濟兼,蠱三變賁井既濟。
噬嗑六五本益生,賁原於損既濟會。
無妄訟來大畜需,咸旅恆豐皆疑似。
晉從觀更睽有三,離與中孚家人系。
蹇利西南小過來,解升二卦相為贅。
鼎由巽變漸渙旅,渙自漸來終於是。
乾坤屯蒙需訟師,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 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 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恆遁兮及大壯, 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 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 是為下經三十四。
⑸ 易經入門的十個基本知識點
易經入門的十個基本知識點:
一、易經的來源。
二、易經的論文:孔子的《易傳》。
三、易經名字的含義:易以道陰陽,易經是通過陰陽之間的關系,以此推闡出萬事萬物。
八、易經的核心內容:包括易象、易數、易理三個方面。
九、古代易學大家:主要有王弼、朱熹、程頤、焦延壽、魏伯陽等等。
十、學易者的正見:學易的目的是通過易經陰陽推闡之妙,領悟宇宙人生之真理,進而達到天人合一之境界。
⑹ 學易經入門基礎知識 如何學易經
1、如果你對易經一無所知,隱或鍵本人認為入門最好的書當代國學大師南懷瑾的《易經雜說》《易經系傳別講》這兩本書很好,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全面公正的認團如識《易經》,對《易經》有個整體把握!
2、從易經本源的知識入手:易經分先天易與後天易,先天易即是伏羲易,沒有文字的易經,只有八卦、太極圖、天干、地支等,而後天易即是文王、孔子、周公等寫上文字的易經,代表周文王、周公、孔子及後人對易的認識,不能代表灶巧全部的易經。而太極圖、八卦、五行、干支才是易經最基本的東西,尤其是五行八卦。
3、在太極圖、八卦、五行、干支系統上很下功夫,熟記他們的方位分布、生克制化關系。
⑺ 周易入門的基礎知識有哪些
1、任何事物都是不斷地發展變化的,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壞空,這就是事物發展變化所產生的必然結果。
2、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有規律可循的,無非是陰與陽的變化,動與靜的變化,剛與柔的變化,損與益的變化,減與增的變化。
3、無論事物怎麼千變萬化,它的變化規律是不變的。也就是說,變化的只是現象,不變的才是規律。
(7)易經怎麼看基礎知識擴展閱讀:
《周易》綜合總結了儒道兩家的說法,提出了太和的思想,把自然和社會看做一個整體,適用於自然界的原則同樣也適用於人類社會,其根本主旨在於推天道以明人事,根據對支配著自然界的那種和諧規律的認識和理解,來謀劃一種和諧的、自由的、舒暢的社會發展前景。
《周易》的核心思想是追求一種以太和為最高目標的天與人、自然與社會的整體和諧,其思維模式是一個儒道互補的新型的世界觀,代表了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體現了中國思想的共同特徵。
⑻ 周易基礎知識有哪些如何入門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是傳統經典之一,周易所蘊含的知識是博大精深的,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周易基礎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周易基礎知識 一、學習易經陰陽道理
陰陽概念是貫穿傳統易學 文化 ,陰陽是宇宙的總劃分,是對自然現象規律辯證的學問,陰陽理論總根源就是時空學,時間為陽,物質自然為陰,其次就是動為陽靜為陰等等。
劉恆對於陰陽的具體劃分:
動者為陽,靜者為陰
表為陽,里為陰
散為陽,聚為陰
熱為陽,冷為陰
左為陽,右為陰
上為陽,下為陰
紅色為陽,黑色為陰
白天為陽,夜晚為陰
開為陽,闔為陰
男為陽,女為應
六腑為陽,五臟為陰
周易基礎知識 二、易經三才概念三才思想縱列於世界文化,包括各種哲學與神學
易經有三才:天人地;
佛學有三寶:佛法僧;
道家有三寶:道經師;
耶穌有三靈:聖父、聖子、聖靈;
人活在三天經脈上:任脈、督脈、沖脈;
人有三性:天性、秉性、習性;
人有三魂:天魂、人魂、地魂;
六道三界:欲界、色界、五色界;
人有三災八難:天災、人禍、疫癧;
人有三我:過去我、當下我、未來我。
三才體系應用於各門預測學,包括八字學、六爻學、風水學、奇門遁甲學等。
周易基礎知識 三、易經五行學說五行學說是人們對宇宙世界規律的認知體系,人們以辯證的思維去看待宇宙變化,從中感悟到的自然規范,而具體化五行思維,劉恆老師深入解悟五行原理,真正辯證五行理念,徹底揭開五行秘訣。
人體五行:肝膽木,心小腸火,脾胃土,肺大腸金,腎膀胱水
儒家五常:仁木,義金,禮火,智水,信土
佛家五戒:殺木,盜金,淫火,妄語土,酒水
人身情志:怒木,恨火,怨火,惱金,煩腎
五行西遊:孫悟空木,唐僧火,白龍馬土,沙僧金,豬八戒水
五行五方:木東方,火南方,土上下四方,金西方,水北方
五行五色:木藏青,火紅,土黃,金白,水黑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三合局:寅午戌三合火局,亥卯未三合木局,申子辰三合水局,巳酉丑三合金局(劉恆老師:合者同也,課堂具體講解三合原理以及應用)
春三月:寅卯辰,夏三月:巳午未,秋三月:申酉戌,冬三月:亥子丑
地支六合:子丑合,寅亥合,卯戌合,巳申合,午未合,辰酉合
地支六沖:子午沖,丑未沖,寅申沖,卯酉沖,辰戌沖,巳亥沖(劉恆:沖者反也,意思是說地支六沖就是兩個五行之氣完全相反的兩個月份)
其他還有地支“三刑”“六害”“自刑”等,純屬後人杜撰之說辭,沒有任何研究與易學實用價值。
十二月建:
立春 —— 驚蟄 、建寅
驚蟄—— 清明 、建卯
清明—— 立夏 、建辰
立夏—— 芒種 、建巳
芒種—— 小暑 、建午
小暑—— 立秋 、建未
立秋—— 白露 、建申
白露—— 寒露 、建酉
寒露—— 立冬 、建戌
立冬—— 大雪 、建亥
大雪—— 小寒 、建子
小寒——立春、建丑
十二時辰大約北京時間劃分
23—1 子時、1—3 丑時、3—5寅時、5—7 卯時、7—9 辰時、9—11巳時、11—13 午時、13—15 未時、15—17 申時、17—19 酉時19—21 戌時、21—23 亥時
日與日的交界點是子時,確定具體時辰以出生地太陽起落為准。以正午12點與半夜零點為軸心,以日出為卯時,日入為酉時。 冬至 附近白天一個時辰不到兩個小時,夜晚一個時辰兩個多小時, 夏至 則相反。
周易基礎知識 四、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原理作者:劉恆
1、八卦分為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據說是伏羲創造力先天八卦,周文王設立了後天八卦,這只是 傳說 ,劉恆:其實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是同時產生的,就像自然陰陽道理一樣,並沒有先後,陰陽本是同時產生的。先天八卦為陽,代表了宇宙運行的規律,後天八卦為陰,代表了自然化生萬物的狀態,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理念;先天八卦為陽所以有順序,後天八卦為陰所以八方確立;
2、陰陽的符號:“——”陰爻(爻:螺旋運動的象形字)“一”陽爻;三個爻位組合一個單卦,分別象徵“天、人、地”乾卦為三個陽爻組合,所以乾卦為至陽,陽極生陰,乾卦一變轉化為巽卦(長女),乾卦二變轉化為離卦(中女),乾卦三變轉化為兌卦(少女);坤卦為三個全陰的爻位組成,所以為至陰,陰極生陽,坤卦一變而成震卦(長男),坤卦二變而成坎卦(中男),坤卦三變而成艮卦(少男);此為先天八卦始成。
3、震屬陽木,巽屬陰木,離屬陰火,坎屬陽水,乾屬陽金,兌屬陰金,艮屬陽土,坤屬陰土。既知道八卦的五行所屬,那麼,我們也就能知道八個方位的五行所屬:
東方屬震,故其五行屬木;東南方屬巽,也是屬木。
北方屬坎,五行屬水。
南方屬離,五行屬火。
4、先天八卦知識
先天八卦卦序(劉恆:先天八卦因為屬於陽,所以只有卦序,而沒有八方方位之說)
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易經 風水知識
1、風水基本概念“砂水”
高一寸為砂,低一寸為水。
屬於外部砂自然環境:高山、土墩、堤壩、大樹、樓房、土坡、公園、假山
屬於外部水的自然環境:江河湖海、廣場、田地、小河、池塘、水系、低窪之處
2、風水二十四山向:
壬子癸、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
其中十二陽山為:寅申巳亥、甲庚壬丙、乾卦巽卦坤卦艮卦
其中十二陰山為:子午卯酉、乙丁辛癸、辰戌丑未
坐山與朝向正好一百八十度(以最大的、採光最多的窗子定向口、以窗子的一百八十度方位定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