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筏板基礎上部保護層超設計10厘米如何處理
搞工程的人都知道鋼筋保護層在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的重要性。但鋼筋保護層究竟有什麼作用?保護層多大才合適?鋼筋怎樣才能發揮出它固有的力學特性呢?現代建築已離不開鋼筋混凝土構件,無論是單層工業廠房還是一般民用建築或高達數百米的摩天大樓,要是離開了鋼筋混凝土,很難想像將會是什麼樣的結果。有鋼筋就需有保護層。根據鋼筋與混凝土共同作用的受力機理,結合多年的施工實踐,談談鋼筋保護層的重要性及其在施工中的控制。
鋼鐵工業盡管起步較早,但真正應用於工程施工時間並不長,混凝土在建築工程中的應用更是近100年左右時間的事。自從人們找到水泥這種新興建築原材料,工程施工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進步。特別是近50年,由於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及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結構在工程中的應用,更使得建築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摩天大樓拔地而起,幾百米跨度的橋梁建造也由過去的神話變成了現實。這中間都少不了鋼筋和混凝土這兩種材料的功勞。
鋼筋和混凝土在建築工程中已經成了不可分割的孿生兄弟,從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來分析,鋼筋具有較強的抗拉、抗壓強度,而混凝土只具有較高的抗壓強度,抗拉強度很低。但兩者的彈性模量較接近,還有較好的粘結力,這樣既發揮了各自的受力性能,又能很好地協調工作,共同承擔結構構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載。
因為鋼筋與混凝土之間存在足夠的粘結力,在結構計算時,鋼筋混凝土構件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承受外力的;又由於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很低,為簡化計算,一般混凝土只考慮承受壓應力,而拉應力則全部由鋼筋來承擔。對於受力構件截面設計來講,受拉的鋼筋離受壓區越遠,其單位面積的鋼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彎矩也越大,這樣鋼筋發揮的效率也就越高。所以一般來講,無論是梁還是板,受拉鋼筋總是應盡量靠近受拉一側混凝土構件的邊緣。如挑梁的受力筋應設在構件上部受拉區。如果放置錯誤或者鋼筋保護層過大,輕則降低了梁的承載能力,重則會發生重大事故。
那麼,受拉的鋼筋是否越靠邊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這是因為鋼筋的主要成份是鐵,鐵在常溫下很容易氧化,更別說在高溫或潮濕的環境中。鋼筋被包裹在混凝土構件中形成鈍化保護膜,不與外界接觸相對還比較安全,但如果鋼筋保護層厚度過小,也就是鋼筋過分靠近受拉區一側,一方面容易造成鋼筋露筋或鋼筋受力時表面混凝土剝落,另一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表面的混凝土將逐漸碳化。用不了多久,鋼筋外混凝土就失去保護作用,從而導致鋼筋銹蝕,斷面減小,強度降低,鋼筋與混凝土之間失去粘結力,構件整體性受到破壞,嚴重時還會導致整個結構體系破壞。在工程實際中,由於鋼筋保護層厚度未達到規范要求所導致的質量問題不勝枚舉。比較突出的如商品住宅樓工程建設中,樓板負彎矩鋼筋保護層偏大及現澆框架結構中主次梁交界處主梁的上部負彎矩鋼筋保護層偏大導致樓板和梁負彎矩位置產生裂縫。如今的住宅面積越來越大,尤其是客廳樓板。筆者曾見到過某單位建設的跨度達5.7米的樓板,厚度為15cm,設計是雙層雙向鋼筋網。從結構的力學計算來講,支座處的負彎矩不比跨中板底正彎矩小多少,但由於施工時施工單位對支座負彎矩鋼筋未引起足夠重視,施工中負彎矩鋼筋支撐不夠堅固,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造成踩踏破壞,而相關人員沒有及時發現,結果工程剛竣工還未使用就發現樓板上表面四周牆根處出現了許多裂縫。後經權威檢測部門檢查測試後發現,支座處負筋的保護層普遍超過規范2- 4cm,最大的甚至超過了7cm,使樓板上部的負彎矩鋼筋的作用大大降低,有些甚至完全失去作用,最後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經設計同意採取局部加固補強措施,盡管這樣還是給施工單位本身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住宅樓開裂原因70%左右是由鋼筋保護層位置不正確引起的。
那麼,鋼筋保護層又該如何控制呢?筆者認為重點應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抓施工前技術交底;二是抓過程中要素控制。在施工前,應針對不同的工程部位,根據設計圖紙及施工驗收規范,確定正確的保護層。保護層的厚度並非千篇一律,一般來說,現澆樓板的保護層厚度1.5cm,梁的保護層厚度2.5cm,而基礎迎水面的保護層厚度通常為5cm,有時甚至達到10cm。因此,在對操作者的技術交底中必須明確此厚度,否則很容易造成返工。保護層的厚度主要通過墊塊和馬凳來控制,復雜的工程,墊塊厚度從1.5cm到10cm不等,尤其厚度相差不大的墊塊,施工人員很容易拿錯,使用時也容易放錯位置,馬凳的情況也是一樣,需要在施工前的技術交底中加以明確。施工過程中,重點要做到規范操作,特別是在混凝土現澆板澆搗過程中,尤其需要重視。往往鋼筋綁扎時位置很正確,但一到澆搗時情況就變了樣,不是人踩就是工器具壓在上面,由此造成的結果是支撐鋼筋的馬凳被踩倒,混凝土上層鋼筋彎曲變型,保護層的厚度也就得不到保證。所以在施工過程中,應做到規范操作,嚴禁操作人員在鋼筋上隨意行走;對上層鋼筋應作有效的固定;澆搗中還應經常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誠然,鋼筋保護層厚度對單項工程質量並不是起決定作用的,但如果不重視它,所產生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視的。我們要在正確了解鋼筋及混凝土的受力機理的前提下,充分認識到合理的鋼筋保護層對工程結構的重要性。只有防微杜漸,才能使我們的工程施工技術水平更上一個檔次。
⑵ 基礎超深是什麼意思
問題一:什麼事基礎超深? 假如設計基底標高為1.8m深(相對正負零),但是下挖到1.8m 深的時候,基底的土層(或岩層)達不到設計的承重要求,這時候需要繼續下挖,直到達到設計的持力層。比設計標高繼續下挖的部分就是超深部分,也就是我們說的基礎超深。
問題二:什麼是基礎超深,什麼是基礎超深知識 獨立基礎、條形基礎開挖超深開挖後用c15素混凝土回填至原設計基礎底標高,不需要滿足嵌岩深度不小於500mm的要求
問題三:樁基礎超深是什麼意思 是指超過了原來的設計深度,一般是因為實際的地質情況與勘測報告不符,持力層在更深的地方。
問題四:基礎超深怎麼算 不知道你是算基礎還是算挖土方,如果算基礎的話就是把超深部分的高度計算記取就可以。如果是挖土方的話就需要按挖土肆拆斗方的深度計算放坡
問題五:基礎超深怎麼算 不知道你是算基礎還是算挖土方,如果算基礎的話就是把超深部分的高度計算記取就可以。如果是挖土方的話就需要按挖土方的深度計算放坡
問題六:基礎超深很多怎麼處理,基礎超深很多怎麼處理知識 在製作塔吊基礎的時候將地下室車庫底板的鋼筋穿叉在塔吊基礎內 將塔吊基礎上平面與車庫底板平面水平 就可以了
問題七:基礎超深怎樣計算 參照設計圖紙中給出的基底標高,看總平面圖標識的基準標高,根據實際挖槽深度與圖紙基底標高的差值,若實際槽深大於基底標高裂磨值則視為基槽超挖或超深。另一種情況根據御喊建設單互或設計院出具的絕對標高值與實際槽深進行比較,情況一樣。處理時應有地質勘察部門及設計院出具意見。
問題八:房屋挖基礎的時候。什麼叫基礎超深? 打個比方,你的房子本來是要蓋3層,而地基就要50公分,蓋5層就要挖70公分。那麼你該3層房子就挖了70公分的地基,所以叫地基超深
問題九:基礎超深 呵呵,那你的這個一定會有設計變更,那上是規定出你需要怎麼做,按那上面的規定,結合合同規定關於增加工程價款調整方式的條款計算就好了,注意,千萬別打簽證,就按設計變更就可以
問題十:土建工程多少米算超深基礎 5分 一般只有深基坑的,沒有聽說過超深基坑的。我估計在深度20米以上或地下室4層以上時算是深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