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烹飪基礎有哪些
擴展閱讀
如何教育貓做錯事 2025-02-05 07:46:37
什麼樣的動漫才好看 2025-02-05 07:46:01
什麼才叫體諒同學 2025-02-05 07:36:37

烹飪基礎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8-10 00:39:39

① 新手烹飪基礎入門的知識有什麼

現在如果沒有掌握好幾個烹飪的技法和知識的話是不行的,如果想要自己學習一些烹飪知識的話就得要知道一些基礎入門的知識了,那麼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新手烹飪基礎入門的知識,希望能幫到你。

新手烹飪基礎入門的知識

炒制技法

炒之技法真是多,個個牢記沒有錯。 有生炒來有熟炒,滑炒清炒要記牢。 爆炒水炒和煸炒,干炒方法用得少。 難度最大數軟炒,宮廷炒法有抓炒。 小炒技法用得多,一鍋成菜味不錯。

滑炒技法

滑炒技法用得廣,生料加工要上漿。 溫油滑散要斷生,回鍋勾芡速炒成。 滑慢炒快質量好,鮮嫩滑軟味清淡

水炒技法

水炒技法真特殊,炒菜用水不用油。 此法針對是雞蛋,慢火推炒不用翻。 成菜鮮嫩色澤艷,清淡滑軟不一般

軟炒技法

軟炒技法並不難,鍋凈油潔是關鍵。 選料液體或是茸,慢火溫油推炒成。 成菜軟嫩口感鮮,色澤潔凈不一般

生炒技法

生炒技法最普通,原料經過細加工。 不漿不腌不掛糊,直接下鍋速炒熟。 斷生調味裝入盤,入味鮮香不勾芡

清炒技法

清炒技法講究“清”,原料經過細加工。 碼味上漿溫油滑,回鍋調味質量佳。 清炒出鍋不勾芡,盤底無汁清爽鮮

抓炒技法

抓炒技法屬宮廷,原料經過細加工。 掛糊炸脆再回鍋,小酸小甜味不錯。 外脆里嫩鮮不膩,宮廷創新是第一

煸炒技法

煸炒技法有偏差,原料不炒用油炸。 主料打卷回鍋炒,姜蔥蒜片醬油調。 烹制過程速度快,因快時短故稱“煸”

熟炒技法

熟炒技法也普通,原料煮熟細加工。 旺火熱油速煸炒,辣醬面醬少不了。 白糖加入能提鮮,風味獨特咸辣甜

爆炒技法

爆炒技法不簡單,主料過油或水汆。 急火快炒對汁芡,成菜脆嫩時間短。 爆炒強調選原料,質地脆嫩易烹炒

小炒技法

小炒技法用得多,成菜過程不換鍋。 原料加工上漿腌,急火炒熟推鍋邊。 再炒配料對汁芡,鮮香微辣味道鮮

干炒技法

干炒技法炒法妙,精細加工生原料。 不漿不腌不掛湖,煸干水分稍加油。 味型都要帶辛辣,辣醬花椒味不差

避風塘

避風塘炒香港出,吃法稀奇新潮流。 主料腌制用油炸,蒜茸豆豉麵包渣。 口感松軟無挑剔,蒜香濃郁味出奇

拔絲技法

拔絲技法就是強,鍋內慢火來熬糖。 主料炸熟與糖摻,條條銀絲出玉盤。 原料掛糊容易塌,使用油拔質量佳。 水拔熬糖易掌握,拔絲肉類用得著。 油水混合更容易,一切原料都適宜。 還有鍋底沉油拔,主料白糖一齊炸

烹飪學習之勾芡

勾芡的作用

勾芡是否適當,對菜餚的質量影響很大,因此勾芡是烹調的基本功之一。勾芡多用於熘、滑、炒等烹調技法。這些烹調法的共同點是旺火速成,用這種方法烹調的菜餚,基本上不帶湯。但由於烹調時加入某些調料和原料本身出水,使菜看中湯汁增多,通過勾芡,使汁液濃稠並附於原料表面,從而達到菜餚光澤、滑潤、柔嫩和鮮美的風味。

(1)增加菜餚湯汁的粘性和濃度。 在烹調菜餚時,加入一些湯水或液體調品(如醬油、香醋、料酒等調味料),同時原料在受熱後也有一些水分溢出,成為菜餚的湯汁。而這些湯汁因過於稀薄,不能附著在原料上,影響"入味"。勾芡以後,湯汁增加了粘性和濃度,使湯菜融和,鮮美入味。

(2)保持了菜餚香脆、滑嫩的狀態。 這種作用在溜菜中最為明顯,如溜菜的特點是外香脆、內軟嫩,如果調味汁不經勾芡,就會直接滲透到原料表面,使已經炸得香脆的原料回軟,破壞了外香脆、內軟嫩的效果。調味汁經過勾芡以後,由於澱粉糊化變為濃稠,裹在原料表面上的芡汁就不易滲進,保持了菜餚的風味特點。

(3)使湯菜融和,主料突出。對一些燉、燴、扒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湯汁較多,原料本身的鮮味和各種調味料的滋味都要溶解在湯汁中,湯汁特別鮮美。使原料與湯汁不能融合一起,只有勾芡後,由於澱粉糊化的作用,增加湯汁的濃度,使湯、菜融在一起,不但增加了菜的滋味,還產生了柔潤滑嫩的特殊風味。又由於勾芡以後湯汁變濃,浮力增大,主料上浮、突出,改變了見湯不見菜的現象。(4)使菜餚形狀美觀,色澤鮮明 由於澱粉受熱變粘後,產生了一種特有光澤,能把菜餚的顏色和調味品的顏色更加鮮明地反映出來。(5)能對菜餚起到保溫的作用 由於芡汁加熱後有粘性,裹住了原料的外表,減少了菜餚內部熱量的散發,能較長時間保持菜餚的熱量。勾芡雖然是改善菜餚的口味、色澤、形態的重要手段,但絕不是說,每一個菜餚非勾芡不可,應根據菜餚的特點、要求來決定勾芡的時機和是否需要勾芡,有些特殊菜餚待勾芡後再下主料。例如"酸辣湯"、"翡翠蝦仁羹"。蛋液、蝦仁待勾芡後下鍋,以縮短加熱時間,突出主料,增加菜餚的滑嫩。

勾芡的類型

勾芡一般用兩種類型。一種是澱粉汁加調味品,俗稱“對汁”,多用於火力旺,速度快的熘、爆等方法烹調的菜餚。一種是單純的澱粉汁,又叫“濕澱粉”,多用於一般的炒菜。澆汁也是勾芡的一種,又稱為薄芡、琉璃芡,多用於煨、燒、扒及湯菜。

根據烹調方法及菜餚特色,大體上有以下幾種芡汁用法:

1.包芡 一般用於爆炒方法烹調的菜餚。粉汁最稠,目的是使芡汁全包到原料上,如魚香肉絲、炒腰花等都是用包芡,吃完菜後,盤底基本不留鹵汁。

2.糊芡 一般用於熘、滑、燜、燴方法烹制的菜餚。粉汁比包芡稀,用處是把菜餚的湯汁變成糊狀,達到湯菜融合,口味滑柔,如:糖醋排骨等。

3.流芡 粉汁較稀,一般用於大型或整體的菜餚,其作用是增加菜餚的滋味和光澤。一般是在菜餚裝盤後,再將鍋中鹵汁加熱勾芡,然後澆在菜餚上,一部分沾在菜上,一部分呈琉璃狀態,食後盤內可剩餘部分汁液。

② 烹調的基本方法有哪幾種

我國烹飪主要有以下35種:1、炒----鍋裹放油燒熱,把食物及調味料倒入,用大火快速翻拌成熟。分清炒、燴炒、爆炒等。2、燒----煎炒之後加水或高湯以小火燒,味透質爛之方法。有紅燒、白燒、乾燒等。3、蒸----食物放入蒸鍋內火大水滾,利用水蒸汽的熱力使其成熟的方法。可分清蒸、粉蒸、釀蒸等。4、炸----將食物放入多量滾油內,利用油熱使食物在短時間內成熟,呈金黃色。5、爆----食物利用大火熱油或熱醬、熱湯,快速做成菜。可分油爆、醬爆、湯爆等。6、煎----將食物以少許熱油在鍋中煎熟。可分生煎、乾煎等。7、烤----食物調好味放在烤網上或烤箱內,加熱使之熟透。可分乾烤、生烤、炭烤等。8、腌----食物洗凈瀝乾放入容器內,以鹽或醬油把食物腌漬入味之方法。可分鹽腌、醬腌等。9、鹵----生或熟的食物放入燒滾的鹵汁中,將食物烹煮成特殊香味。10、熏----食物烹調好,放在下面點燃的茶葉、松枝、紅糖等燃料火上熏成醬黃色。可分生熏、熟熏等。11、凍----食物煮爛調味加洋菜或果膠粉煮成羹,待其凝結即為凍。12、拌----將生吃的素食或已煮熟的葷食調味拌勻,待入味即可供食。可分涼拌、熱拌等。13、燴----數種食物分別做熟或半熟,再回鍋一同混炒、混燒或混煮。14、汆----食物由鍋邊傾入燒滾的湯裹,待再次大滾時加蔥花薑末連湯帶食物倒入湯碗內。15、溜----以太白粉勾芡或澆上熱油,使菜上桌時看起來滑嫩可口。可分油溜、醋溜、芡糊溜等。16、燙----食物放入滾水或滾油中,至半熟撈出瀝乾再回鍋作其他烹調。17、燉----食物加滿水放入鍋內,或加蔥姜酒調味,以小火慢燉至菜熟爛。18、煮----食物放入加適當冷水或滾水的鍋裹煮熟或煮爛。19、燜----食物先炒或燒或煮,加入少量高湯,以小火燜至湯汁收乾使菜餙熟透。20、焗----將肉類食物調味後以錫紙包好,埋入炒熱的鹽堆內或用紗布包好,埋入炒熱的蔥段內,以小火慢燒而成。21、涮----食物切薄片放在鍋中滾湯內來回涮熟,沾綜合調味醬吃。22泡----蔬果放入裝有鹽、高梁酒、冷開水、冰糖、香料之容器內泡些時候取食。有鹽水泡及糖醋泡兩種。23、醉----葷菜用好酒浸泡些時,再加以蒸熟或生食謂之醉。如醉雞、醉蝦等。24、滾----食物放入滾水或滾湯內,使之短時間煮熟。25、烘----食物調好味放在平底鍋或烤網上,下以小火將食物慢慢烘乾。26、煨----食物放入鍋內以小火慢燒,燒成熟爛或成濃湯汁。27、風----食物以鹽、酒、香料腌制陰乾,利用風力把食物的水份完全風乾以便久存。28、酥----食物以熱油炸熟、取出晾冷卻後,以小火再炸一次,使其酥脆或加香醋慢慢煨酥。29、糟----乾的魚類或鮮肉以酒糟浸泡入味使之持久不壞,吃時加佐料蒸熟。30、甜----食物加入適量糖份浸泡或煮成湯、烘成餅。31、扣----主菜處理好依序裝入碗內不使其散亂,上放佐料及調味品,入蒸籠蒸熟,吃時倒扣在盤上。32、拼----葷、素菜分別烹制好,切片或塊,有序排在一大盤內。亦稱冷盤或拼盤。33、羮----又稱糊或濃湯,為材料煮高湯後,勾芡而成之煮湯方法。34、醬----食物以醬油或豆瓣醬浸泡入味再加熱煮熟。35、煸----鍋內放少量油,再把食物放入鍋內,不停以鍋鏟翻炒以小火將食物水份煮乾加以調味。

③ 烹飪基礎知識都有哪些

炸、炒、爆、熘、燒、扒、燉、燜、燴、氽、涮、蒸、烤、烹、煮、熬、煎、貼、塌。

④ 學習烹飪的基本功有什麼

烹調技術的基本功包括:1.刀工技術;2.投料技術;3.上漿、掛糊技術;4.掌握火候技術;5.勾芡潑汁技術;6.調味的時間和數量掌握技術;7.翻勺技術和裝盤技術。
主要內容有:概述、火候、烹飪原料的預熟處理、制湯、調味、掛糊與上漿、勾芡、菜餚的烹調方法、菜餚裝盤技藝和地方菜介紹。
上漿掛糊是烹飪原料精加工的重要工序之一,是用一些佐助料和調料, 以一定的方式,給菜餚主料裹上一層「外衣」的過程,故而又稱「著衣」。採用上漿掛糊,可使食物表面多一層保護層,不但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素得到保護,而且菜餚細嫩、潤滑、口感好。還能夠鎖住原料的水分和鮮香味,給菜餚的成型帶來美感。

面點基本功學習與訓練的過程中,由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回到理論中去,以此循環往復,每循環一次,就能使烹飪技藝進一步提高。"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只要願意學習烹飪知識,就有新的烹飪知識需要學習。
鮮活原料加工技術。對原料進行最基本的加工,使毛料成為凈料,以便於後續加工處理。初加工的好壞,加工技術水平的高低,對以後的精加工乃至烹調製作的影響很大,所以掌握好鮮活原料的初步加工的方法是學好烹調技術的基礎。

⑤ 烹飪中八大基本功是哪些

烹飪八大基本功:
1.刀工技術。刀工是按食物和烹調需要使用不同的刀具、運用不同的刀法,將烹飪原料或半成品切割成各種不同形狀立體的操作技術。
2.投料技術。炒菜的料的順序有講究,以便於更好的控制不同食材的生熟,便於烹飪時間的了掌控。
3.上漿、掛糊技術。上漿掛糊是烹飪原料精加工的重要工序之一,是用一些佐助料和調料, 以一定的方式,給菜餚主料裹上一層「外衣」的過程,故而又稱「著衣」。採用上漿掛糊,可使食物表面多一層保護層,不但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素得到保護,而且菜餚細嫩、潤滑、口感好。還能夠鎖住原料的水分和鮮香味,給菜餚的成型帶來美感。
4.掌握火候技術。火候,是菜餚烹調過程中,所用的火力大小和時間長短。烹調時,一方面要從燃燒烈度鑒別火力的大小,另一方面要根據原料性質掌握成熟時間的長短。兩者統一,才能使菜餚烹調達到標准。一般地說,火力運用大小要根據原料性質來確定。
5.勾芡潑汁技術。在菜餚接近成熟時,將調好的粉汁淋入鍋內,使鹵汁稠濃,增加鹵汁對原料的附著力,從而使菜餚湯汁的粉性和濃度增加,改善菜餚的色澤和味道。
6.調味的時間和數量掌握技術。根據不同時食材和菜品,烹調不同的時間和投放不同的數量,以便烹飪菜餚。
7.翻勺技術和裝盤技術。翻勺是根據菜餚的不同要求,運用不同的技法,將原料在勺內進行嫻熟、准確、及時、恰到好處地翻動,從而使菜餚受熱成熟、入味、著色、著芡、造型等達到質量要求的一項技術。裝盤是根據菜餚的不同種類、不同大小,不同形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拜訪,以便更加賞心悅目。
8.鮮活原料加工技術。對原料進行最基本的加工,使毛料成為凈料,以便於後續加工處理。初加工的好壞,加工技術水平的高低,對以後的精加工乃至烹調製作的影響很大,所以掌握好鮮活原料的初步加工的方法是學好烹調技術的基礎。

⑥ 新手做菜入門基礎知識有哪些

1、做菜要熱鍋涼油

烹飪時油溫別過高,使用過一次的油堅決倒掉,千萬不要循環使用,免得危害健康。所以烹飪時先把鍋燒得很燙,甚至有一點冒煙也沒關系,然後加油後可以馬上把蔬菜放入炒,絲毫不會影響蔬菜的口感,和你用高溫油炒出來效果一樣而且更加健康。

2、炒蔬菜的時候記得要大火。這樣時間快,蔬菜里的維生素流失地也少,蔬菜中所含的營養成分大都不能耐高溫,尤其是蘆筍、捲心菜、芹菜、甜菜和大白菜等有葉蔬菜,久炒久熬,損失的營養較多。有些蔬菜在這烹飪過程中加幾滴醋或者勾芡都可以很好保護蔬菜里的維生素。

3、菜需要焯水

焯水可以使蔬菜顏色更鮮艷,質地更脆嫩,減輕澀、苦、辣味,還可以殺菌。如菠菜、芹菜、油菜通過焯水會變得更加的綠。苦瓜、蘿卜等焯水後可減輕苦味。扁豆中含有的血球凝集素,通過焯水可以除去。

焯蔬菜時候用沸水。在水中加點鹽和油,可以讓蔬菜色澤更加鮮艷,還能保持蔬菜的營養。

在蔬菜投入沸水之前加鹽,在投入之後加油,蔬菜在鹽的滲透作用下所含的色素會充分顯現出來,而油則會包裹在蔬菜周圍,在一定程度上阻滯了水和蔬菜的接觸,減少了水溶性物質的溢出,還能減少了空氣、光線、溫度對蔬菜的氧化作用,使其在較長時間內不會變色。焯好水也可以馬上放入冷水裡,這樣也可以防止蔬菜變黃。

4、切肉

橫切牛羊,豎切豬,斜切雞。豬肉的肉質比較嫩,肉中筋少,順著切就可以了。牛肉質老(即纖維組織),筋多(即結締組織多),必須橫著纖維紋路切,即頂著肌肉的紋路切(又稱為頂刀切),才能把筋切斷,以便於烹制適口菜餚。

如果順著紋路切,筋腱會保留下來,燒熟後肉質柴艮,咀嚼不爛。雞肉和兔肉最細嫩,肉中幾乎沒有筋絡,必須斜順著纖維紋路切,加熱後,才能保持菜餚的形態整齊美觀,否則加熱後,菜餚會變成粒屑狀。

5、蔬菜清洗

蔬菜買回家都要清洗,因為怕有殘留農葯,所以一定要在水裡反復清洗,即使用浸泡法,過十分鍾後也要換一次水。用淘米水洗菜能除去殘留在蔬菜中的部分農葯,在淘米水中浸泡10分鍾左右,用清水洗干凈,就能使蔬菜殘留的農葯成分減少很多。

6、肉類腌制

腌制肉,如果是為了讓肉嫩一些,就用水澱粉。用於去腥是用料酒,姜。用於入味自然就是鹽了。為了上色可以放少量的糖和醬油,或者老抽。腌制的時候一般水澱粉,料酒和鹽是不能少的,其他的視情況而定。生粉一般要後放,因為如果先放生粉再放別的調料肉就不進味了。

7、剝大蒜

干大蒜買來其實只要在開水裡一燙就可以很利索的剝去大蒜的外衣,然後把用刀背壓扁大蒜,就可以切成蒜粒或者蒜泥了。

8、做菜加鹽

營養學家都提倡大家後放鹽,除了有些菜必須先放鹽的除外,比如做烤,炸類食物,後放鹽還有很多好處:當你在炒菜初期放入鹽當菜炒熟時會損失鹽的鹹味,如果在鹹味相同的情況下,後放菜的鹽量要少於先放的,所以後放能達到少放鹽的作用。

當炒葉類蔬菜時如果先放鹽會讓蔬菜的鮮味和維生素損失,菜的色澤也不好。當然,後放鹽並不是說要關火的時候才放,要看你炒的菜的品種,葉類的在關火前放好就可以,根莖和肉類的可以在菜8、9分熟的時候放,為了身體健康越往後放越好。



9、煮飯用涼水還是開水

開水煮飯可以縮短蒸煮時間,保護米中的維生素。大米含有大量澱粉,用開水煮飯時,溫度約為100℃(水的沸點),這樣的溫度能使米飯快速熟透,縮短煮飯時間,防止米中的維生素因長時間高溫加熱而受到破壞。

將水燒開可使其中的氯氣揮發,避免破壞維生素B1。維生素B1是大米中最重要的營養成分,而我們平時所用的自來水都是經過加氯消毒的,若直接用這種水來煮飯,水中的氯會大量破壞米中的維生素B1。用燒開的水煮飯,氯已多隨水蒸氣揮發了,就大大減少了維生素B1及其他B族維生素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