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鋼筋混凝土獨立柱基礎的施工工藝流程,請各位前輩多指點.
樓上說的很好,不過第四條是先綁扎鋼筋,再支模板。第七條實際在基礎混凝土初步硬化後就開始綁扎柱子的鋼筋了,不會等到混凝土試驗合格後再做,那樣工期太長了。現在一般都用商品混凝土,質量一般沒問題
2. 獨立基礎的施工方法
1、清理基坑及抄平
清理基坑是清除表層浮土及擾動土,不留積水。抄平是為了使基礎底面標高符合設計要求,施工基礎前應在基面上定出基礎底面標高。
2、墊層施工
地基驗槽完成後,應立即進行墊層混凝土施工,在基面上澆築C10的細石混凝土墊層,墊層混凝土必須振搗密實,表面平整,嚴禁晾曬基土。墊層施工為了保護基礎的鋼筋。
3、定位放線:用全站儀將所有獨立基礎的中心線,控制線全部放出來。
4、鋼筋工程
墊層澆灌完成,混凝土達到1.2MPa後,表面彈線進行鋼筋綁扎,鋼筋綁扎不允許漏扣,柱插筋彎鉤部分必須與底板筋成45°綁扎,連接點處必須全部綁扎。
5、模板工程
模板採用小鋼模或木模,利用架子管或木方加固。階梯形獨立基礎根據基礎施工圖樣的尺寸製作每一階梯模板,支模順序由下至上逐層向上安裝。
6、清理
清除模板內的木屑、泥土等雜物,木模澆水濕潤,堵嚴板縫及孔洞。
7、混凝土澆築
混凝土應分層連續進行,間歇時間不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一般不超過2h,為保證鋼筋位置正確,先澆一層5~10cm厚混凝土固定鋼筋。台階型基礎每一台階高度整體澆搗,每澆完一台階停頓0.5h待其下沉,再澆上一層。
8、混凝土振搗
採用插入式振搗器,插人的間距不大於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上層振搗棒插人下層3~5cm。盡量避免碰撞預埋件、預埋螺栓,防止預埋件移位。
9、混凝土找平
混凝土澆築後,表面比較大的混凝土,使用平板振搗器振一遍,然後用刮桿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收面前必須校核混凝土表面標高,不符合要求處立即整改。
10、混凝土養護
已澆築完的混凝土,應在12h左右覆蓋和澆水。一般常溫養護不得少於7d,特種混凝土養護不得少於14d。養護設專人檢查落實,防止由於養護不及時,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縫。
11、模板拆除
側面模板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稜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損壞時方可拆模,拆模前設專人檢查混凝土強度,拆除時採用撬棍從一側順序拆除,不得採用大錘砸或撬棍亂撬,以免造成混凝土稜角破壞。
3. 獨立基礎施工順序
放線定位,開挖基坑→地基處理→平整後清理干凈做素混凝土墊層,一般為100mm厚C10混凝土→綁扎鋼筋(包括基礎配筋和柱預留鋼筋)、支模板→澆注混凝土,同時做混凝土試塊→混凝土(包括混凝土試塊)養護→做混凝土試驗,開始上部結構施工。(最後一條一般是不必等試驗完成就直接進行上部結構施工。)
拓展資料
基本簡介
獨立基礎.是整個或局部結構物下的無筋或配筋基礎。一般是指結構柱基,高煙囪,水塔基礎等的形式。
獨立基礎分:階形基礎、坡形基礎、杯形基礎3種。
獨立基礎的特點一:一般只坐落在一個十字軸線交點上,有時也跟其它條形基礎相連,但是截面尺寸和配筋不盡相同。獨立基礎如果坐落在幾個軸線交點上承載幾個獨立柱,叫做聯合獨立基礎。
獨立基礎的特點二:基礎之內的縱橫兩方向配筋都是受力鋼筋,且長方向的一般布置在下面。長寬比在3倍以內且底面積在20m2以內的為獨立基礎(獨立樁承台)。
主要構造:
獨立基礎一般設在柱下,常用斷面形式有踏步形、錐形、杯形。材料通常採用鋼筋混凝土、素混凝土等。當柱為現澆時,獨立基礎與柱子是整澆在一起的;當柱子為預制時,通常將基礎做成杯口形,然後將柱子插入,並用細石混凝土嵌固,此時稱為杯口基礎。
4. 柱下獨立基礎施工方案
柱下獨立基礎施工方案
(一)工藝流程:
測量放線→控制樁→基坑開挖→驗槽→澆注墊層→劃線→鋼筋網片安裝→支模→澆注砼→基礎驗收。
(二)構造要求
1、墊層厚度一般為100mm,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10,基礎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
2、底板鋼筋網片最小直徑不小於12,鋼筋保護層厚度不易小於35 mm,柱插筋的數量和直徑與柱內縱向受力鋼筋相同。
3、柱基礎高度大部分在800mm以內,插筋應伸入基礎底部的鋼筋網,並在端部做成直彎鉤。
(三)施工工藝
1、墊層混凝土在基礎驗槽後應立即澆築,以免地基被擾動、清槽、清淤等。
2、墊層達到一定強度後,在其上劃線,鋪放鋼筋網片,支模。上下部垂直鋼筋應該綁扎牢固,並注意將鋼筋鉤朝上,連接柱的插筋,下端要用90°彎鉤與基礎鋼筋綁扎牢固。按軸線位置校核後用鋼管架層井字形,將插筋固定在井字形上,底部鋼筋的網片應用與混凝土保護層同厚度的水泥砂漿墊塊,以保證位置准確和確保混凝土質量。
3、在澆灌混凝土前,模板和鋼筋上的雜物,泥土和油污等,應清除干凈,模板應澆水加以濕潤。
4、澆築現澆柱下基礎時,應特別注意柱子插筋位置的正確,防止造成位移和傾斜。在澆築開始時,先滿鋪一層5-10cm厚的混凝土,並搗實,便柱子插筋下段和鋼筋網片的位置基本固定,然後對稱澆築。
5、基礎混凝土分層連續澆築完成,對於階梯形基礎,每一台階高度內應分層澆搗,每澆築完一台階應稍停0.5-1.0h,待其初步獲得沉實後,再澆築上層,以防止下台階混凝土溢出,在上台階根部出現爛脖子現象,每一台階澆完,表面應隨即原漿掛平。
6、基礎上有插筋時,應加以固定,保證插筋位置的正確,防止澆搗混凝土時發生位移。
7、混凝土澆築完畢,外露表面應在12h以後澆水養護或者覆蓋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