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正方形的獨立基礎怎麼算
擴展閱讀

正方形的獨立基礎怎麼算

發布時間: 2023-08-08 23:25:33

Ⅰ 獨立基礎基坑土方計算用哪個公式

獨立柱基礎土方計算公式: V=(a+2c+kh)*(b+2c+kh)*h+1/3k2h3 a=長底邊 b=短底邊 c=工作面 h=挖土深度 k=放坡系數獨立基礎一般設在柱下,常用斷面形式有踏步形、錐形、杯形。材料通常採用鋼筋混凝土、素混凝土等。

當柱為現澆時,獨立基礎與柱子是整澆在一起的;當柱子為預制時,通常將基礎做成杯口形,然後將柱子插入,並用細石混凝土嵌固,此時稱為杯口基礎。

注意事項:

基坑是在基礎設計位置按基底標高和基礎平面尺寸所開挖的土坑。開挖前應根據地質水文資料,結合現場附近建築物情況,決定開挖方案,並作好防水排水工作。開挖不深者可用放邊坡的辦法,使土坡穩定,其坡度大小按有關施工程規定確定。

開挖較深及鄰近有建築物者,可用基坑壁支護方法,噴射混凝土護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採用地下連續牆和柱列式鑽孔灌注樁連鎖等方法,防護外側土層坍入;在附近建築無影響者,可用井點法降低地下水位,採用放坡明挖;在寒冷地區可採用天然冷氣凍結法開挖等等。

Ⅱ 獨立基礎工程量計算公式是什麼

獨立基礎工程量計算公式是滿堂基礎工程量=滿堂基礎底面積×滿堂基礎底板垂直部分厚度+上部稜台體積。

立基礎(砼獨立基礎與柱在基礎上表面分界)。

矩形基礎:V=長×寬×高。

階梯形基礎:V=∑各階(長×寬×高)截頭方錐形基礎:V=V1+V2=1/6h1×[A×B+(A+a)(B+b)+a×b]+A×B×h2。

其中V1基礎上部稜台體積;V基礎下部長方體體積。

h1稜台高度,A,B稜台底邊長寬,ab稜台頂邊長寬,h2基礎下部長方體高度。

獨立柱基礎工程量計算方法:

(1)矩形基礎:V=長×寬×高。

(2)階梯形基礎:V=∑各階(長×寬×高)。

(3)截頭方錐形基礎:V=V1+V2=1/6h1×[A×B+(A+a)(B+b)+a×b]+A×B×h2。

其中V1——基礎上部稜台體積,V2——基礎下部長方體體積,h1——稜台高度,A,B——稜台底邊長寬,ab——稜台頂邊長寬,h2——基礎下部長方體高度。

Ⅲ 獨立基礎工程量怎麼算

問題一:怎樣算獨立柱基礎工程量 5分 獨立基礎( 砼獨立基礎與柱在基礎上表面分界)
(1)矩數纖形基礎: V=長×寬×高
(2)階梯形基礎: V=∑各階(長×寬×高)
(3)截頭方錐形基礎: V=V1+V2=1/6 h1 ×[A×B+(A+a)(B+b)+a×b]+A×B×h2
其中V1――川礎上部稜台體積,V2――基礎下部長方體體積,h1――稜台高度,A、B――稜台底邊長寬,ab――稜台頂邊長寬,h2――基礎下部長方體高度.
.

問題二:獨立基礎的土方工程量如何計算? 獨立基礎的長寬加400mm
{( 底邊長*底邊寬)+(上邊長*上邊寬)+( 底邊長+底邊寬)*(上邊長+上邊寬)}*高*1/6
註:上邊長、寬等於底邊長、底邊寬各*放坡系數

問題三:獨立基礎怎樣計算土方工程量手算 工程量有清單工程量和定額工程量的區別。
清單工程量是以構築物垂直投影面積乘以開挖深度計算。比如:地面高程-0.5,獨立基礎1*1m,墊層1.2*1.2,墊層底部高程-2.5,則清單工程量是1.2*1.2*2=2.88m3。
定額工程量是以實際開挖體積計算的,相對清單工程量,增加了:(1)工作面的開挖,工作面寬度定額上也有規定的,一般有設計要求的按設計要求,沒有的按定額說明中的工作面寬度,比如上題一邊再增加0.2m工作面,底部就是1.6*1.6了。(2)放坡。放坡要求見設計,無設計要求時按定額說明中計算,比如超過1.5m按1:0.25放坡,這樣2米深的坑,一邊又要增加0.5m。則上頂面是2.6*2.6了,計算這個稜台的體積8.99m3就是定額工程量(網上找找稜台體積公式吧)。如果是擋土板、鋼板樁,則在技術措施費中計算。
回填工程量類似,其中回填清單量是清單開挖量減構築物體積。
在套定額時用,兩個工程量分開使用。比如開挖清單量2.88在套定額時,定額量輸入8.99,最終結果是,將8.99m3套開挖定額,然後攤銷進2.88m3的清單工程量中。這樣,工程量「減少」了,但單價「提高」簡畢帶了,總金額還是一樣。脫了褲子只為放個P。

問題四:坡形獨立基礎工程量怎麼算? 你計算四稜台的公式出錯了,你的公式是計算正四稜台的,計算四稜台的通用公式是:
V=[S1 + 4S0 + S2] * H / 6=h/6×[a1×b1+a2×b2+(a1+a2)×(b1+b2)]。你再算一次,軟體計算的結果是正確的。

問題五:獨立基礎工程量計算方法難點有哪些? 1、獨立基礎工程量(1)獨立基礎墊層的體積(2)獨立基礎體積(3)、獨立基礎墊層基模板(4)、獨立基礎模板(5)基坑的土方體積(6)槽底釺探工程量2、獨立基礎手工計算方法⑴、獨立基礎墊層的體積墊層體積=墊層面積×墊層厚度⑵、獨立基礎墊層模板墊層模板=墊層周長×墊層高度⑶、獨立基礎體積獨立基礎體積=各層體積相加(用長方體和稜台公式)⑷、獨立基礎模板獨立基礎模板=各層周長×各層模板高(5)基坑土方工程量基坑土方的體積應按基坑底面積乘以挖土深度計算。基坑底面積應以基坑底的長乘以基坑底的寬,基坑底長和寬是指混凝土墊層外邊線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溝者應算至排水溝外邊線。排水溝的體積應納入總土方量內。當需要放坡時,應將放坡的土方量合並於總土方量中。(6)槽底釺探工程量槽底釺探工程量,以槽底面積計算。3、獨立基礎工程量的計算難點①異形獨立基礎體積不好計算。②獨立基礎與其他基礎相交時扣減量不好計算。③土方量計算時考慮工作面及放坡,計算扣減比較麻煩。承台基礎

問題六:獨立基礎的磚基礎怎麼算工程量 大放腳分成①、②、③、...塊,計算出各剖面面積,再分別乘寬度。最後相加。

問題七:柱下獨立基礎這個工程量怎麼計算?求基礎工程,怎麼攔蘆算 這個還是要根據具體圖紙來的,當然最主要演算法你要根據11G101-3和11G101-1來

問題八:柱下獨立基礎這個工程量怎麼計算 這個還是要根據具體圖紙來的,當然最主要演算法你要根據11G101-3和11G101-1來

Ⅳ 獨立基礎體積計算公式

V=[A*B+(A+a)(B+b)+a*b]*H/6+ABh

V:四棱錐台形獨立基礎體積

A、B:四棱錐台底邊的長、寬

a、b:四棱錐台上邊的長、寬

H:四棱錐台的高度

h:四棱錐台底座的厚度

為了保證建築物的安全使用,同時充分發揮地基的承載力,地基基礎設計應滿足地基具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另外還要保證地基的變形值在允許范圍內。

(4)正方形的獨立基礎怎麼算擴展閱讀:

地基基礎設計是建築物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首先,從工程質量來看,如果基礎設計不當將造成牆體和樓(屋)蓋的開裂或建築物傾斜,甚至倒塌的現象;

其次,從工程造價方面來考慮,一般基礎約占整個建築物總造價20%~30%;

再就從工程量和工期上看,基礎在整個工程中佔比也很大。

因此,為了確保建築物的安全耐用、經濟合理及縮短工期,搞好基礎設計具有重大意義。

在地基基礎設計中,必須充分考慮場地的地質資料、建築物的使用要求、上部結構的特點及作用在基礎上的荷載、施工條件等各種因素,還要遵守國家制定的有關設計規范,結合具體情況,因地制宜來確定合理的設計方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單獨基礎

Ⅳ 獨立基礎工程量計算公式是什麼

獨立基礎墊層的體積墊層體積=墊層面積×墊層厚度。獨立基礎墊層模板墊層模板=墊層周長×墊層高度。

獨立基礎體積可分三個部分計算然後求和,最下面為矩形柱體,中間為梯形柱體,上面也是一個矩形柱體。矩形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為底面長乘寬乘高。梯形柱體體積計算公式為下底面積加上底面積乘高。單位為立方米,保留小數點後三位。

獨立基礎一般只坐落在一個十字軸線交點上,有時也跟其它條形基礎相連,但是截面尺寸和配筋不盡相同。獨立基礎如果坐落在幾個軸線交點上承載幾個獨立柱,叫做聯合獨立基礎。

土建獨立基礎的施工技術要點

工程開工動土之前,必須要具備現場的地質的調研資料,以備做好施工圖的審查工作以及施工技術方案的編制依據,組織安排好施工工藝流程和安全技術指標及措施,對現場存在的隱患應制定相關的預警處理方案,避免或減少在施工過程中的安全質量問題。

同時,根據現場環境檢查「三通一平」及臨時設施的准備情況,掌握現場周邊區域內的地下管線和構築物等分布情況。據施工現場的便利情況和工程量計劃配置施工機械設備的型號和數量,並保證機械設備具有相關的鑒定合格證明。施工材料的選購及進場需嚴格控制質量,從源頭上把關。

Ⅵ 獨立基礎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獨立基礎(砼獨立基礎與柱在基礎上表面分界)
(1)矩形基礎:V=長×寬×高
(2)階梯形基礎:V=∑各階(長×寬×高)
(3)截頭方錐形基礎:V=V1+V2=H1/6+[A×B+(A+a)(B+b)+a×b]+A×B×h2
式中:V1——基礎上部稜台部分的體積(m3)
V2——基礎下部矩形部分的體積(m3)
A,B——稜台下底兩邊或V2矩形部分的兩邊邊長(m)
a,b——稜台上底兩邊邊長(m)
h1——稜台部分的高(m)
h2——基座底部矩形部分的高(m)

Ⅶ 柱下獨立基礎寬度怎麼確定

根據柱子內力傳到基礎產生的基底應力與地基承載力來確定,要求是地基承載力大於基底應力。

舉例來說:假如地基承載力為100KPa,假設柱子是軸心受壓柱內力僅有軸壓力300KN,為使基底壓應力小於地基承載力,那麼,獨基底面積必須大於3平方米,才能使基底壓應力小於100KPa,這樣獨基寬度就可定出來了。

(7)正方形的獨立基礎怎麼算擴展閱讀:

獨立基礎墊層的體積:墊層體積=墊層面積×墊層厚度

獨立基礎體積:獨立基礎體積=各層體積相加(用長方體和稜台公式)

當地基較為軟弱、柱荷載或地基壓縮性分布不均勻,以至於採用擴展基礎可能產生較大的不均勻沉降時,常將同一方向(或同一軸線)上若干柱子的基礎連成一體而形成柱下條形基礎。

當上部結構為框架結構,荷載不太大的時候,可以採用柱下獨立基礎。獨立基礎比較適用於中心受壓的受力狀態。

當柱根部有彎矩作用時,一般在設計中會有獨立基礎之間加設拉梁,依靠拉梁承擔彎矩作用。在有些設置地下室的建築中,拉梁之間還會有一塊底板,以解決建築物地下室防水防潮的問題。

Ⅷ 該怎麼算獨立基礎

獨立基礎墊層的體積:墊層體積=墊層面積×墊層厚度

獨立基礎墊層模板:墊層模板=墊層周長×墊層高度

獨立基礎體積:獨立基礎體積=各層體積相加(用長方體和稜台公式)

基礎有少量傾斜就會使荷載的偏心距加大,從而導致傾斜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這類基礎變形用容許傾斜來控制。當軟土地基上的傾斜超過限值時,經常採用樁基礎。

(8)正方形的獨立基礎怎麼算擴展閱讀:

當地基承載力較大,上部結構傳給基礎的荷載較小,或當淺層土質較差,在不深處有較好土層時時,為了節約基礎材料和減少開挖土方量可採用牆下單獨基礎。牆下單獨基礎的經濟跨度為3-5m,磚牆砌在單獨基礎上邊的鋼筋混凝土樑上。

在實際地基設計中,為減少建築物的不均勻沉降,在建築物上常採用如下措施:設置沉降縫,它的作用是將建築物分成若干較小長寬比,整體剛度較好的各自沉降體系,使各單元具有調整地基不均勻變形的能力。

Ⅸ 混凝土獨立基礎鋼筋量計算公式

1、獨立基礎( 砼獨立基礎與柱在基礎上表面分界)
(1)矩形基礎: V=長×寬×高
(2)階梯形基礎: V=∑各階(長×寬×高)
(3)截頭方錐形基礎: V=V1+V2=1/6 h1 ×[A×B+(A+a)(B+b)+a×b]+A×B×h2
其中V1——基礎上部稜台體積,V2——基礎下部長方體體積,h1——稜台高度,A、B——稜台底邊長寬,ab——稜台頂邊長寬,h2——基礎下部長方體高度

2、框架柱
①現澆混凝土柱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不扣除構件內鋼筋、預埋鐵件所佔體積。
框架柱體積=框架柱截面積*框架柱柱高
其中柱高:
a 有梁板的柱高,應自柱基上表面(或樓板上表面)至上一層樓板下表面之間的高度計算。如圖1
b 無梁板的柱高,應自柱基上表面(或樓板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之間的高度計算。如圖2
c 框架柱的柱高,應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頂高度計算。如圖3
d預制混凝土柱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不扣除構件內鋼筋、預埋鐵件所佔體積,依附於柱的牛腿,並入相應柱身體積計算。如圖4

3、鋼筋混凝土梁
(1)、梁的一般計算公式=梁的截面面積*梁的長度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不扣除構件內鋼筋、預埋鐵件所佔體積,伸入牆內的梁頭、梁墊並入梁體積內。
(2)、梁長的取法
梁與柱連接時,梁長算至柱側面,主梁與次梁連接時,次梁長算至主梁側面。

4、鋼筋混凝土板的工程量計算
(1)、一般現澆板計算方法:現澆混凝土板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不扣除構件內鋼筋、預埋鐵件及單個面積0.3m2以內的孔洞所佔體積。計算公式——V=板長×板寬×板厚
(2)、有梁板系指主梁(次梁)與板現澆成一體。其工程量按梁板體積和計算有梁板(包括主、次梁與板)按梁、板體積之和計算,
(3)、無梁板系指不帶梁直接用柱帽支撐的板。其體積按板與柱帽體積和計算
(4)、平板指無柱、梁而直接由牆支撐的板。其工程量按板實體積計算。

5、現澆砼牆的工程量計算規則及公式
(1)、現澆框架結構的剪力牆計算方法:按圖示尺寸以m3計算。應扣除門窗洞口及0.3m2以外孔洞所佔體積。計算公式:V=牆長×牆高×牆厚-0.3m2以外的門窗洞口面積×牆厚
式中:牆長——外牆按L中,內牆按L內(有柱者均算至柱側); 牆高——自基礎上表面算至牆頂。牆厚——按圖紙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