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色彩知識
色彩知識
五光十色、絢麗繽紛的大千世界裡,色彩使宇宙萬物充滿情感顯得生機勃勃。色彩作為一種最普遍的審美形式,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衣、食、住、行、用,人們幾乎無所不包,無時不在地與色彩發生著密切的關系。
人的感覺是認識的開端。客觀世界的光和聲作用於感覺器官,通過神經系統和大腦的活動,我們就有了感覺,就對外界事物與現象有了認識。色彩是與人的感覺(外界的刺激)和人的知覺(記憶、聯想、對比…)聯系在一起的。色彩感覺總是存在於色彩知覺之中,很少有孤立的色彩感覺存在。
人的色彩感覺信息傳輸途徑是光源、彩色物體、眼睛和大腦,也就是人們色彩感覺形成的四大要素。這四個要素不僅使人產生色彩感覺,而且也是人能正確判斷色彩的條件。在這四個要素中,如果有一個不確實或者在觀察中有變化,就不能正確地判斷顏色及顏色產生的效果。
光源的輻射能和物體的反射是屬於物理學范疇的,而大腦和眼睛卻是生理學研究的內容,但是色彩永遠是以物理學為基礎的,而色彩感覺總包含著色彩的心理和生理作用的反映,使人產生一系列的對比與聯想。
美國光學學會(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的色度學委員會曾經把顏色定義為:顏色是除了空間的和時間的不均勻性以外的光的一種特性,即光的輻射能刺激視網膜而引起觀察者通過視覺而獲得的景象。在我國國家標准GB5698-85中,顏色的定義為:色是光作用於人眼引起除形象以外的視覺特性。根據這一定義,色是一種物理刺激作用於人眼的視覺特性,而人的視覺特性是受大腦支配的,也是一種心理反映。所以,色彩感覺不僅與物體本來的顏色特性有關,而且還受時間、空間、外表狀態以及該物體的周圍環境的影響,同時還受各人的經歷、記憶力、看法和視覺靈敏度等各種因素的影響。
色彩是源於自然,但人類結合了大自然色彩的啟示和自然或人工色料,使得我們的生活更加多彩多姿。
色彩混合
A:原色理論
三原色,所謂三原色,就是指這三種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兩種原色混合產生,而其他色可由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來,色彩學上將這三個獨立的色稱為三原色。
B:混色理論
色彩的混合分為加法混合和減法混合,色彩還可以在進入視覺之後才發生混合,稱為中性混合。
(一)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兩種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會提高,混合色的光的總亮度等於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朱紅、翠綠、藍紫。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別的色光相混而產生的。而:
朱紅光+翠綠光=黃色光
翠綠光+藍紫光=藍色光
藍紫光+朱紅光=紫紅色光
黃色光、藍色光、紫色光為間色光。
如果只通過兩種色光混合就能產生白色光,那麼這兩種光就是互為補色。例如:朱紅色光與藍色光;翠綠色光與紫色光;藍紫色光與黃色光。
(二)減法混合
減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白色光線透過有色濾光片之後,一部分光線被反射而吸收其餘的光線,減少掉一部分輻射功率,最後透過的光是兩次減光的結果,這樣的色彩混合稱為減法混合。一般說來,透明性強的染料,混合後具有明顯的減光作用。
減法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的三原色的補色,即:翠綠的補色紅(品紅)、藍紫的補色黃(淡黃)、朱紅的補色藍(天藍)。用兩種原色相混,產生的顏色為間色:
紅色+藍色=紫色
黃色+紅色=橙色
黃色+藍色=綠色
如果兩種顏色能產生灰色或黑色,這兩種色就是互補色。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相混,所得的色可以是黑色或黑灰色。在減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純度也會有所下降。
(三)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是基於人的視覺生理特徵所產生的視覺色彩混合,而並不變化色光或發光材料本身,混色效果的亮度既不增加也不減低,所以稱為中性混合。
有兩種視覺混合方式:
A:顏色旋轉混合:把兩種或多種色並置於一個圓盤上,通過動力令其快速旋轉,而看到的新的色彩。顏色旋轉混合效果在色相方面與加法混合的規律相似,但在明度上卻是相混各色的平均值。
B:空間混合:將不同的顏色並置在一起,當它們在視網膜上的投影小到一定程度時,這些不同的顏色刺激就會同時作用到視網膜上非常鄰近的部位的感光細胞,以致眼睛很難將它們獨立地分辨出來,就會在視覺中產生色彩的混合,這種混合稱空間混合。
色彩基礎
要理解和運用色彩,必須掌握進行色彩歸納整理的原則和方法。而其中最主要的是掌握色彩的屬性。
色彩,可分為無彩色和有彩色兩大類。前者如黑、白。灰,後者如紅、黃.藍等七彩。
有彩色就是具備光譜上的某種或某些色相,統稱為彩調。與此反,無彩色就沒有彩調。
無彩色有明有暗,表現為白、黑,也稱色調。有彩色表現很復雜,但可以用三組特微值來確定。其一是彩調,也就是色相;其二是明暗,也就是明度;其三是色強,也就是純度、彩度。明度、彩度確定色彩的狀態。稱為色彩的三屬性。明度和色相合並為二線的色狀態,稱為色調。有些人把明度理解為色調,這是不全面的。
明度
談到明度,宜從無彩色人手,因為無彩色只有一維,好辯的多。(圖)最亮是白,最暗是黑.以及黑白之間不同程度的灰,都具有明暗強度的表現。若按一定的間隔劃分,就構成明暗尺度。有彩色即靠自身所具有的明度值,也靠加減灰、白調來調節明暗。
日本色研配色體系(P.C.C·S·)用九級,門塞兒則用十一級來表示明暗,兩者都用一連串數字表示明度的速增。物體表面明度,和它表面的反射率有關。反射的多,吸收得少,便是亮的;相反便是暗的。只有百分之百反射的光線,才是理想的白,百分之百吸收光線,便是理想的黑。事買上我們周圍沒有這種理想的現象,因此人們常常把最近乎理想的白的硫化鎂結晶表面,作為白的標准。在P.C.C.S.制中,黑為』1,灰調順次是2.4.3.5、4.5. 5.5、 6.5、 7.5、 8.5,白就是9.5。越靠向白,亮度越高,越靠向黑,亮度越低。通俗的劃分,有最高、高、略高、中、略低、低、最低七級。在九級中間,如果加上它們的分界級,即 2、 3、 4、 5、 6、 7. 8、 9,便得十七個亮度級。
有彩色的明暗,其純度的明度,以無彩色灰調的相應明度來表示其相應的明度值。明度一般採用上下垂直來標示。最上方的是白,最下方是黑,然後按感覺的發調差級,排入灰調。『這一表明明暗的垂直軸,稱無彩色軸,是色立體的中軸。
色相
有彩色就是包含了彩調,即組、黃、藍等幾個色族,這些色族便叫色相。
最初的基本色相為:紅、橙、黃、綠、藍、紫。在各色中間加插一兩個中間色,其頭尾色相,按光譜順序為:紅、橙紅、黃橙、黃、黃綠、綠、綠藍、藍綠、藍、藍紫,紫。紅紫、紅和紫中再加個中間色,可制出十二基本色相。
這十二色相的彩調變化,在光譜色感上是均勻的。如果進一步再找出其中間色,便可以得到二十四個色相。如果再把光譜的紅、橙黃、綠、藍、紫諸色帶圈起來,在紅和紫之間插入半幅,構成環形的色相關系,便稱為色相環。基本色相間取中間色,即得十二色相環。再進一步便是二十四色相環。在色相環的圓圈裡,各彩調按不同角度排列,則十二色相環每一色相間距為30度。二十四色相環每一色相間距為15度。
P.C.C.s制對色相製作了較規則的統一名稱和符號。其中紅、橙、黃、綠、藍、紫,指的是其「正」色(當然,所謂正色的理解,各地習慣未盡相同)。正色用單個大寫字母表示,等量混色用並列的兩個大寫字母表示,不等量混色,主要用大寫字母,到色用小寫字母。唯一例外的是藍紫用V而不用BP。V是紫羅蘭的首字母,為色相編上字母作為標記,便於正確運用而又便於初學記憶。
日本人以這樣來劃分並定色名,顯然是和門塞爾的十色相,二十色相配合的。門塞爾系統是以紅、黃、綠、藍、紫五色為基本色,把它稱作黃紅。因此P、C、C、S制的二十四色便也歸為十類,
彩度
一種色相彩調,也有強弱之分。拿正紅來說,有鮮艷無雜質的純紅,有澀而像干殘的「凋玫瑰」,也有較淡薄的粉紅。它們的色相都相同,但強弱不一,一般稱為(Sa+ura+lOn)或色品。彩度常用高低來指述,彩度越高,色越純,越艷;彩度越低,色越澀,越濁。純色是彩度最高的一級。
表示彩度,一般用水平橫軸.以無彩色豎軸為點,在色相環某一色相方向伸展開去,按彩度由低至高分作若干級, P、 C、 C、 S制便分九級,以S為其標度單位。最低為IS。
最高為g S。越靠近無彩豎軸,彩度便越低。無彩軸上沒有一點兒彩調,可說彩度為O S。離無彩軸遠則彩度高,端點便是純色,亦即是光譜上該色之色相。
彩度是這樣分級的:按純度的亮度,尋找其對應的灰調,分九等份(依感覺),逐一加入純色中,同時逐一扣去約色的一份。於是便得到純色的八個連續的彩度。 5 S是扣去4/9純色加入了4/9的灰量;ISG是扣去8/9純度,加入了8/9純色,加入了8/9灰量.通俗的分法,與九級彩度相對應。用高、略高、中、略低、低五級來標示。
立體色標
我們把以上在白光下混合所得的明度、色相和彩色組織起來,選由下而上,在每一橫斷面上的色標都相同,上橫斷面上的色標較下橫斷面上色標的明度高。再由黑、白、灰作為中心軸,中心而外,·使同一圓柱上,色標的純度都相同,外圓柱上的比內圓柱上的純度高。再隊中心軸向外,每一縱斷面上色標的色相都相同,使不同縱斷面的色相不同的紅、橙、黃、綠、青、藍、紫等色相自環中心軸依時針順序而列,這樣就把數以千計的色標嚴整地組織起來,成為立體色標。目前影響較大的立體色標是奧斯特華色標和門塞爾色標。
色彩的表示方法、牛頓色環與色立體
一、色彩的表示方法
色彩的種類繁多,正常人眼可分辨的顏色種類可達幾十萬種以上,而用測色器則可以分辨出一百萬種以上的顏色。為了正確的表達和應用色彩,每種色彩都用一個名稱來表示,這種方法叫色名法,色名法有自然色名法和系統化色名法兩種:
自然色名法:
用自然界景物色彩的方法為自然色名法,使用自然景色、植物、動物、礦物色彩,例如:海藍色,寶石藍,栗色,桔黃色,象牙白、蛋青色等等。
系統色名法:
系統化色名法是在色相加修飾語的基礎上,再加上明度和純度的修飾語。通過色調的傾向以及明度和純度的修飾就比較精確了。國際顏色協會(ISCC)和美國國家標准局共同確定並頒布了267個適用於非發光物質的標准顏色名稱(簡稱ISCC-NBS色名)。
二、牛頓色環與色立體
牛頓色環
英國科學家牛頓在1666年發現,把太陽光經過三棱鏡折射,然後投射到白色屏幕上,會顯出一條象彩虹一樣美麗的色光帶譜,從紅開始,依次接臨的是橙、黃、綠、青、藍、紫七色。
在牛頓色相環上,表示著色相的序列以及色相間的相互關系。如果將圓環進行六等分,每一份里分別填入紅、橙、黃、綠、青、紫六個色相,那麼他們之間表示著三原色、三間色、鄰近色、對比色、互補色等相互關系。牛頓色環為後來的表色體系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在此基礎上又發展成10色相環、12色相環、24色相環、100色相等。
牛頓色環的發明雖然建立了色彩的色相關繫上的表示方法,但是色彩的基本屬性還有明度與純度。顯然,二維的平面是無法表達三個因素的,所謂色立體,就是藉助於三維空間的模式來表示色相、明度、純度關系的一些表色方法。
色立體
所謂色立體,即是把色彩的三屬性,有系統的排列組合成一個立體形狀的色彩結構。色立體對於整體色彩的整理、分類、表示、記述以及色彩的觀察、表達及有效應用,都有很大的幫助。
色立體的基本結構,即以明度階段為中心垂直軸,往上明度漸高,以白色為頂點,往下明度漸低,直到黑色為止。其次由明度軸向外做出水平方向的彩度階段,愈接近明度軸,彩度愈低;愈遠離明度軸,彩度愈高。
各明度階段都有同明度的彩度階段向外延伸,因此,構成某一種色相的(等色相面)。以明度階段為中心軸,將各色相的(等色相面),依紅、橙、黃、綠……等順序排列成一放射狀的結構,便形成所謂的色立體。
色彩對比
色彩對比
生活中的色彩往往不是單獨存在。我們觀察色彩時,或是在一定背景中觀察,或是幾種色彩並列,或是先看某種色彩再看另一種色彩,等等。這樣所看到的色彩就會發生變化,形成色彩對比現象,影響心理感覺。
1、色彩對比
在色彩對比的狀態下,由於相互作用的緣故,與單獨見到的色彩是不一樣。這種現象是由是視覺殘像引起的。當我們短時間注視某一色彩圖形後,再看白色背景時,會出現色相、明度關系大體相仿的補色圖形。如果背景是有色彩的,殘像色就與背景色混色。並置色的情況下,就出現相互影響的情況。因此,當我們進行配色設計時。就應當考慮到由於補色殘像下形成的視覺效果,並作出相應的處理。
同時對比和繼時對比
當兩種或兩種以上色彩並致配色時,相鄰兩色會互相影響,這種對比稱為同時對比。其對比效果主要是:在色相上,彼此把自己的補色加到另一方色彩上,兩色越接近補色,對比越強烈;在明度上上,明度高的越高,明度低的越低;越接近交界線,影響越強烈,並引起色彩滲漏現象。
當看了一種色彩再看一種色彩時,會把前一種色彩的補色加到後一種色彩上,這種對比稱為繼時對比。例如看了綠色再看黃色時,黃色就有鮮紅的感覺。
邊緣對比
兩種顏色對比時,在兩種顏色的邊緣部分對比效果最強烈,這種現象稱為邊緣對比。尤其是兩種顏色互為補色時候,對比更強烈。
如圖,紅色和綠色是補色關系,形成強烈的對比,兩色的邊緣感覺帶有一種耀眼的邊線,實際上是沒有邊線的。這就是強烈對比產生的錯覺。
在設計中要緩和這種對比通常採用漸變、加白邊、或加陰影等辦法。
色相對比
在色彩三屬性中以色相差異為主形成的對比稱為色相對比。
明度對比
在色彩三屬性中以明度的差異形成的對比稱為明度對比。明度高的會顯得明亮,明度低的會顯得更暗。例如同一明度的色彩,在白底上會顯得暗,而在黑色背景上卻顯得更亮。
純度對比
在色彩三屬性中以純度差異形成的對比稱為純度對比。同一純度的顏色,在幾乎等明度、等色相而純度不同的兩種顏色背景上時,在純度低的背景色上的會顯得鮮艷一些,而在純度高的背景色上會顯得灰濁。
以上對比在實際應用中單獨存在的情況比較少,往往是兩種或者更多種對比同時存在,只是主次強弱不同而已。同時對比
結果使相鄰之色改變原來的性質,都帶有相鄰色的補色光。
例如: 同一灰色在黑底上發亮,在白底上變深。
同一黑色在紅底上呈綠灰味,在綠底上呈紅灰味,在綠底上呈紅灰味,在紫底上呈黃灰味,在黃底上呈紫灰味。
同一灰色在紅、橙、黃、綠、青、紫底上都稍帶有背景色的補色味紅與紫並置,紅傾向於橙,紫傾向於藍。相鄰之色都傾向於將對方推向自己的補色方向 紅與綠並置,紅更覺其紅,綠更覺其綠。
色彩同時對比,在交界處更為明顯,這種現象又稱為邊緣對比。現將色彩同時對比的規律歸納如下:
1、亮色與暗色相鄰,亮者更亮,暗者更暗;灰色與艷色並置,艷者更艷灰者更灰;冷色與暖色並置,冷者更冷、暖者更暖。 2、不同色相相鄰時,都傾向於將對方推向自己的補色。3、補色相鄰時,由於對比作用強烈,各自都增加了補色光,色彩的鮮明度也同時增加。4、同時對比效果,隨著純度增加而增加,同時以相鄰交界之處即邊緣部分最為明顯。5、同時對比作用只有在色彩相鄰時才能產生,其中以一色包圍另一色時效果最為醒目
強化同時對比效果的方法: (1)提高對比色彩的純度,強化純度對比作用;(2)使對比之色建立補色關系,強化色相對比作用 (3)擴大面積對比關系,強化面積對比作用。
抑制的方法:
(1)改變純度,提高明度,緩和純度對比作用;
(2)破壞互補關系,避免補色強烈對比;
(3)採用間隔、漸變的方法,緩沖色彩對比作用;
(4)縮小面積對比關系,建立面積平衡關系。
例如:橙色底上配青灰能強化同時對比作用;而橙色底上配黃灰就能抑制同時對比作用。
伊頓在《色彩藝術》中指出:「連續對比與同時對比說明了人類的眼睛只有在互補關系建立時,才會滿足或處於平衡。」「視覺殘像的現象和同時性的效果,兩者都表明了一個值得注意的生理上的事實,即視力需要有相應的補色來對任何特定的色彩進行平衡,如果這種補色沒有出現,視力還會自動地產生這種補色。」「互補色的規則是色彩和諧布局的基礎,因為遵守這種規則便會在視覺中建立精確的平衡。」伊頓提出的「補色平衡理論」揭示了一條色彩構成的基本規律,對色彩藝術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如果色彩構成過分暖昧而缺少生氣時,那麼互補色的選擇是十分有效的配色方法,無論是舞台環境色彩對人物的烘托和氣氛的渲染,還是商品廣告及陳列等等,巧妙地運用互補色構成,是提高藝術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補色平衡理論」在醫療實踐中已被廣泛採用。根據視覺色彩互補平衡的原理,醫院手術室、手術台、外科醫生護士的衣服一般都採用綠色,這不僅因為綠色是中性的溫和之色,更重要的是綠色能減輕外科醫生因手術中長時間受到鮮紅血液的刺激引起的視覺疲勞,避免發生視覺殘像而影響手術正常進行。
色彩的前進與後退感
色彩具有前進、後退感是色彩設計者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從生理學上講,人眼晶狀體的調節,對於距離的變化是非常精密和靈敏的,但是它總是有一定的限度,對於波長微小的差異就無法正確調節。眼睛在同一距離觀察不同波長的色彩時,波長長的暖色如紅、橙等色,在視網膜上形成內側映像;波長短的冷色如藍、紫等色,則在視網膜上形成外側映像。因此暖色好像在前進,冷色好像在後退。
色彩的前進、後退感除與波長有關,還與色彩對比的知覺度有關,凡對比度強的色彩具有前進感,對比度弱的色彩具有後退感;膨脹的色彩具有前進感,收縮的色彩具有後退感;明快的色彩具有前進感,曖昧的色彩具有後退感;高純度之色具有前進感,低純度之色具有後退感。色彩的前進、後退感形成的距離錯視原理,在繪畫中常被用來加強畫面空間層次,如畫面背景或天空退遠可選擇冷色,色彩對比度也應減弱;為了使前景或主體突出應選擇暖色,色彩對比度也應加強。
色彩表情
色彩的表情
無論是有彩色還是無彩色,都有自己的表情特徵,每一種色相當它的純度和明度發生變化,或者處於不同的顏色搭配關系時,顏色的表情也就隨之改變了。因此 要想說出各種顏色的表情特徵,就像要說出世界上每個人的性格特徵一樣困難,然而對於典型的性格,我們還是可以作出一些描述。
紅色Red
紅色是熱烈、沖動、強有力的色彩,它能使肌肉的機能和血液循環加快。由於紅色容易引起注意,所以在各種媒體中也被廣泛的利用,除了具有較佳的明視效果之外,更被用來傳達有活力,積極,熱誠,溫暖,前進等涵義的企業形象與精神,另外紅色也常用來作為警告,危險,禁止,防火等標示用色,人們在一些場合或物品上,看到紅色標示時,常不必仔細看內容,及能了解警告危險之意,在工業安全用色中,紅色即是警告,危險,禁止,防火的指定色。
大紅色一般用來醒目,如紅旗、萬綠叢中一點紅;淺紅色一般較為溫柔、幼嫩,如:新房的布置、孩童的衣飾等;深紅色一般可以作襯托,有比較深沉熱烈的感覺。
紅色與淺黃色最為匹配,大紅色與綠色、橙色、藍色(尤其是深一點的藍色)相斥,與奶黃色、灰色為中性搭配。
橙色 Orange
橙色是歡快活潑的光輝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溫暖的色,它使人聯想到金色的秋天,豐碩的果實,是一種富足、快樂而幸福的顏色。橙色稍稍混入黑色或白色,會變成一種穩重、含蓄又明快的暖色,但混入較多的黑色,就成為一種燒焦的色;橙色中加入較多的白色會帶來一種甜膩的感覺。
橙色明視度高,在工業安全用色中,橙色即是警戒色,如火車頭,登山服裝,背包,救生衣等,橙色一般可作為喜慶的顏色,同時也可作富貴色,如皇宮里的許多裝飾。橙色可作餐廳的布置色,據說在餐廳里多用橙色可以增加食慾。
橙色與淺綠色和淺藍色相配,可以構成最響亮、最歡樂的色彩。橙色與淡黃色相配有一種很舒服的過渡感。橙色一般不能與紫色或深藍色相配,這將給人一種不幹凈、晦澀的感覺。由於橙色非常明亮刺眼,有時會使人有負面低俗的意象,這種狀況尤其容易發生在服飾的運用上,所以在運用橙色時,要注意選擇搭配的色彩和表現方式,才能把橙色明亮活潑具有口感的特性發揮出來。
黃色 Yellow
黃色的燦爛、輝煌,有著太陽般的光輝,象徵著照亮黑暗的智慧之光。黃色有著金色的光芒,有象徵著財富和權利,它是驕傲的色彩。在工業用色上,黃色常用來警告危險或提醒注意,如交通標志上的黃燈,工程用的大型機器,學生用雨衣,雨鞋等,都使用黃色。黃色在黑色和紫色的襯托下可以達到力量的無限擴大,淡淡的粉紅色也可以像少女一樣將黃色這驕傲的王子征服。黃色與綠色相配,顯得很有朝氣,有活力;黃色與藍色相配,顯得美麗、清新;淡黃色與深黃色相配顯得最為高雅。
淡黃色幾乎能與所有的顏色相配,但如果要醒目,不能放在其它的淺色上,尤其是白色,因為它將是你什麼也看不見。深黃色一般不能與深紅色及深紫色相配,也不適合與黑色相配,因為它會使人感到晦澀和垃圾箱的感覺。
綠色 Green
在商業設計中,綠色所傳達的清爽,理想,希望,生長的意象,符合了服務業,衛生保健業的訴求,在工廠中為了避免操作時眼睛疲勞,許多工作的機械也是採用綠色,一般的醫療機構場所,也常採用綠色來作空間色彩規劃即標示醫療用品。
鮮艷的綠色是一種非常美麗、優雅的顏色,它生機勃勃,象徵著生命。綠色寬容、大度,幾乎能容納所有的顏色。綠色的用途極為廣闊,無論是童年、青年、中年、還是老年,使用綠色決不失其活潑、大方。在各種繪畫、裝飾中都離不開綠色,綠色還可以作為一種休閑的顏色。
綠色中滲入黃色為黃綠色,它單純、年輕;綠色中滲入藍色為藍綠色,它清秀、豁達。含灰的綠色,仍是一種寧靜、平和的色彩,就像暮色中的森林或晨霧中的田野。深綠色和淺綠色相配有一種和諧、安寧的感覺;綠色與白色相配,顯得很年輕;淺綠色與黑色相配,顯得美麗、大方。綠色與淺紅色相配,象徵著春天的到來。但深綠色一般不與深紅色及紫紅色相配,那樣會有雜亂、不潔之感。
藍色 Blue
藍色是博大的色彩,天空和大海這遼闊的景色都呈蔚藍色。藍色是永恆的象徵,它是最冷的色彩。純凈的藍色表現出一種美麗、文靜、 理智、安祥與潔凈。
由於藍色沉穩的特性,具有理智,准確的意象,在商業設計中,強調科技,效率的商品或企業形象,大多選用藍色當標准色,企業色,如電腦,汽車,影印機,攝影器材等等,另外藍色也代表憂郁,這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響,這個意象也運用在文學作品或感性訴求的商業設計中。
藍色的用途很廣,藍色可以安定情緒,天藍色可用作醫院、衛生設備的裝飾,或者夏日的衣飾、窗簾等。在一般的繪畫及各類飾品也決離不開藍色。
不同的藍色與白色相配,表現出明朗、清爽與潔凈;藍色與黃色相配,對比度大,較為明快;大塊的藍色一般不與綠色相配,它們只能互相滲入,變成藍綠色、湖藍色或青色,這也是令人陶醉的顏色;淺綠色與黑色相配,顯得莊重、老成、有修養。深藍色不能與深紅色、紫紅色、深棕色與黑色相配,因為這樣既無對比度,也無明快度,只有一種贓兮兮、亂糟糟的感覺。
紫色 purple
由於具有強烈的女性化性格,在商業設計用色中,紫色也受到相當的限制,除了和女性有關的商品或企業形象之外,其他類的設計不常採用為主色。
紫色是波長最短的可見光波。紫色是非知覺的色,它美麗而又神秘,給人深刻的印象,它既富有威脅性,又富有鼓舞性。紫色是象徵虔誠的色相,當光明與理解照亮了蒙昧的虔誠之色時,優美可愛的暈色就會使人心醉!
用紫色表現孤獨與獻身,用紫紅色表現神聖的愛與精神的統轄領域,這就是紫色帶來的表現價值。
紫色處於冷暖之間游離不定的狀態,加上它的低明度性質,構成了這一色彩心理上的消極感。與黃色不同,紫色不能容納許多色彩,但它可以容納許多淡化的層次,一個暗的純紫色只要加入少量的白色,就會成為一種十分優美、柔和的色彩。隨著白色的不斷加入,產生出許多層次的淡紫色,而每一層次的淡紫色,都顯得那樣柔美、動人。
褐色 brown
褐色通常用來表現原始材料的質感,如麻,木材,竹片,軟木等,或用來傳達某些飲品原料的色澤即味感,如咖啡,茶,麥類等,或強調格調古典優雅的企業或商品形象。
白色
白色具有高級,科技的意象,通常需和其他色彩搭配使用,純白色會帶給別人寒冷,嚴峻的感覺,所以在使用白色時,都會摻一些其他的色彩,如象牙白,米白,乳白,蘋果白,在生活用品,服飾用色上,白色是永遠流行的主要色,可以和任何顏色作搭配。
黑色 Black
黑色具有高貴,穩重,科技
2. 色彩知識的常識有那些
色彩是我們觀察事物的第一認知,是最能觸動我們感官的視覺元素。色彩可以激發我們的聯想,刺激我們的情緒。在設計中,色彩的合理運用一直是個很重要的課題。相信大多數人都對色彩有所了解,在這里讓我們做個復盤,一起來回憶下關於色彩的部分常識。
色彩常識
色彩是什麼
色彩是可見光的作用所導致的視覺現象。光是一種電磁波,不同波長的可見光投射到物體上,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被反射進入人眼,大腦再把這種刺激反映成色彩信息。所以說,沒有光,就沒有色彩可言。
色彩三要素
色彩的三要素包括色相,明度,飽和度。
色相作為色彩的首要特徵,它指的是色彩的相貌,是我們區分不同顏色的判斷標准。色相由原色、間色和復色構成,且色相是無限豐富的。
明度,即色彩的亮度,明度反映的是色彩的深淺變化,一般情況下在顏色中加入白色,明度提高,加入黑色,明度降低。
飽和度即純度,指色彩的鮮艷程度。純度越高,色彩越鮮明,純度越低,色彩越黯淡。
色彩分類
1.原色: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稱為原色。通原色能合成出其它色,而其他色不能還原出原色。色光三原色為紅、綠、藍,與之對應的便是我們常常提到的RGB。
2.間色:由兩個原色混合得間色。色光三間為品紅、黃、青。顏料三原色指橙、綠、紫。
3.復色:由原色與間色混合,或間色與間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復色中包涵全部三原色,只是三原色的比例不同。
色彩淵源
中西方藝術的發展背後是兩種不同的色彩觀,一種是宗教的,感性的。一種是科學的,嚴謹的。西方藝術從基督教中衍生出來,從神學走向科學。背後的文化邏輯源於 亞里士多德的科學邏輯。而中國文化中的色彩觀以陰陽五行及儒道玄禪為基礎。下面我們概括的講講東西方各自色彩觀的形成過程 。
東方
中國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套十分科學嚴密的色彩色彩理論體系,這與中國綿延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封建社會一直認同的色彩體系是建立在陰陽 五行基礎之上的五行色彩學說,分別指赤,黃,青與黑白無色。所謂「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又有「土黃、金 白、木青、火赤、水墨」一說。在此基礎上,封建社會自上而下實行嚴密的「色彩統治」,自明清開始黃色開始被定為皇家專用色彩,且老百姓值得穿布衣,著白 色,粉色等素色衣物,高純度的色彩只在貴族間流行。所以這么看來,現在的中國人這么喜歡高彩度的色彩,如大紅,大綠等也可以理解。因為她們對於色彩的需求 被壓抑了太久,一旦這種規則被破除,便會井噴一樣的爆發出來。色彩的搭配講究完整性,一旦色相環中的一些色彩被禁止,將會破壞整體的色彩搭配體系。所以直 到現在,中國在無色說之上沒有取得進一步的發展,也沒有形成完整嚴密的色彩理論體系。我們的鄰國日本叢明治維新時期就開始引進色彩學,並且在明治9年那麼 早的期間在小學即已開設色彩學課程。直到當代,中國專業的色彩機構還是非常少,因此在色彩上還沒有辦法和發達國家對接。
西方
早在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就提出:「全部的色彩來源於光,沒有光,就沒有色彩,就什麼也看不見。黃色是大地、綠色是水、蘭色是天空大氣、紅色是火、黑色是黑 暗」。牛頓是西方色彩史上的開山鼻祖,著有《光學》一書,且通過三棱鏡原理發現了光的七色原理。自牛頓開始,西方的色彩科學開始一步步發展下去,直至 100年前美國的色彩學進入成熟期,開始領軍世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 先生,今天各個行業里使用的蒙賽爾體系即為他所創造,(如圖,蒙賽爾體系是用立體模型來表示顏色的一種方法),至此色彩的三屬性(明度、彩度、色相)體系 初步確立。
因為色彩學早已被貫徹進西方社會每個相關領域,如建築、服裝、裝飾、廣告等。色彩的選擇,不是簡單的幾個有品位的人就可以決定的,需要一套嚴謹的科學體系。其次,色彩科學被引進教育體系中,使得整體國民美學素質得以提升。這些都是是我們要向西方先進國家學習的。
色彩的感官特性
色彩可以調動我們某種特定的情緒,激活我們某種特定的感受。近年來,關於色彩心理學,色彩性格學說也越來越走俏,那麼究竟色彩有哪些特點,能給人帶來什麼影響?這里我們大致整理一下。
色彩的冷暖
色彩的冷暖是人們在長時間的生活中積累的顏色感覺。且冷暖是個相對概念,因人而異,畢竟每個人的生活環境都不同。通常情況下,紅色,橙色,粉色使人聯想到火 焰和太陽等事物,讓人感覺溫暖。藍色,紫色使人聯想到藍天冰雪等事物,讓人感覺寒冷。色彩的冷暖特性經常被應用在日常設計之中。夏季炎熱,電風扇必不可 少,電風扇的顏色大多為白色,極少數電扇是紅色,橙色。雖然吹出的風是一樣的,但紅色電扇更容易讓人產生熱的感覺。同樣在室內設計方面,冷色的裝修風格使 人感覺涼爽。實驗表明,暖色與冷色可以使人對房間的心理溫度相差2~3 。
色彩的重量
色彩本身沒有重量,只是一種抽象的感受。舉個例子,如圖同等大小的10噸重錘,黑色款看上去明顯更重一些。我們經常講黑色厚重,深沉。白色輕盈,活潑。其實 在我們在生活中使用這些形容詞的時候就已經在潛意識里給兩個顏色標注了重量。當人在無法用物理方法精確衡量物體重量時,往往就會不自覺地用情緒體驗來進行 度量。這時對於色彩的感知就排上用場。色彩的重量規律,相同顏色明度越低感覺越重。飽和度越低的顏色感覺越重。
色彩的擴張性
做個實驗,在兩個大小,形狀相同的形狀里填入不同的色彩,如圖上A,B。將AB組合到一起,會明顯的發現A的形狀要大於B。色相上,諸如紅色,橘色等暖色系 色彩有擴張感。藍,紫等冷色系色彩具有收縮感。明度上,越亮的色彩擴張感越強。越暗的色彩收縮感越強,尤其是黑色。色彩的擴張性在設計中有著廣泛的運用, 以時裝為例,深色系的服裝顯瘦,亮色系服裝顯胖,這似乎是任何人都知道的道理。在繪畫中,合理利用色彩的擴張性對畫面的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
色彩的進退感
處於人眼相同距離的色彩,有的在前面,有的在後面。這便是色彩的進退感,即色彩在對比過程中產生了先後關系。一般來說,補色的對比最強烈,所以視覺上兩塊顏 色的前後關系最明顯。「紅一綠」、「黃一藍」和「白一黑」三組補色組合中,具於前面的是紅色,黃色和白色。從明度方面講,明度高的在前,明度低的在後。從 飽和度方面講,高飽和度色彩在前,低飽和度色彩在後。當我們進行設計工作時,可以利用色彩的進退特性來製造空間感,也可以利用它強調主體物。化妝時,眼影 通常使用深色就是利用這一原理來塑造眼窩的立體感。日本的插花藝術中,通常把顏色偏冷的花放在後面,把暖色系的花放在前面以製造縱深感。
色彩涵義
其實色彩本身是沒有意義的,但色彩可以使我們聯想到某種事物,或某段回憶,進而影響我們的情緒。人其實是靠著經驗與習慣生活的,而色彩能夠使我們聯想到曾經 的經驗與習慣,於是色彩也就有了意義,這意義不是色彩本身的,而是色彩背後所代表的事物帶給我們的。色彩是很難被理性衡量的,不同的人看到色彩有各自不同 的感受,例如大部分人看到綠色會想起植物,生命等積極性的東西,但也有人會聯想到綠帽子,因為他曾經被這樣悲催的感情生活傷害過,他可以說自己討厭綠色。 但我們刨除這些個別的元素,而選取大部分常規情況來看,色彩之於人們的含義是有大量共性存在的。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常規的含義展示給大家。
色彩搭配
搭配方式
常見的搭配方式有單色搭配,近似色搭配,補色搭配,分裂補色搭配,原色搭配。如下圖。
搭配原則
色彩的搭配方法有很多種,這里介紹一種我個人比較認同的方式。日本設計師まりっぺ提出70%,25%,5%的配色比例原則,畫面中70%為底色,面積最大的 一塊,往往畫面的色調是有底色決定的。25%面積的為主色,畫面的核心區域多使用主色區。5%為強調色,強調色在畫面中起到華龍點睛的作用,強調色多使用 與主色對比度較大的顏色,也可以嘗試利用色彩的互補關系來突出。
當然,在實際工作中,很多時候畫面不會只有3中顏色。遇到這種情況時,まりっぺ 主張在現有的配色方案中進行切割,從而不影響配色比例。
色彩模式
常見的色彩模式有RGB,CMYK,HSB幾種。RGB是色光顯示模式,也是絕大多數電子顯示頻運用的模式。RGB分別指紅綠藍三個顏色,他們也被稱為色光 三原色。根據光學原理,人眼中識別的顏色是物體反射的光波,當光波投射到人眼時,越多的色光疊加,顏色就越亮。電子屏幕中的每一個像素都有紅綠藍三色組 成,然後這三色分別以不同的明度組合顯示各種色彩,在此基礎上千萬個像素以不同的色彩拼合成一副完整的畫面。
CMYK通常指的是印 刷色彩系統,顏料的特性與色光相反,越疊加越黑,所以顏料的三原色必須是可以吸收R,G,B的色彩,也就是RGB的補色:青,洋紅,黃色,由於不存在完美 的顏料,所以完美的黑色是無法通過疊加調和的,所以在這三色基礎上加入了黑色。RGB與CMYK雖然是不同的色彩系統,但通常情況下,他們是可以互相轉化 的。
與RGB與CMYK的色彩形成原理不同,HSB模式的色彩原理更符合色彩屬性原則即色相,明度與飽和度。這也更符合人眼的判斷 原理。H代表色相Hue,S代表飽和度Saturation,B代表亮度Brightness。在實際使用的時候較RGB與CMYK模式都要方便一些,在 此推薦設計師在調色的時候可以嘗試這用一下。繪圖軟體通常都裝有這個色彩模式。
3. 色彩基礎是什麼
操作方法
01
色彩在 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色彩為我們的世界帶來了美麗,倘若沒有這萬紫千紅的點綴,我們的生活將會多麼無趣。大家都應該知道些色彩知識,即使你不是畫師,不是形象設計師,最起碼你是一個愛美的女人。你應該懂得顏色有冷暖之分、明暗之別,你應該知道各種顏色搭配在一起會再現怎麼樣的效果。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你要想成為人群中最為光彩奪目的那個,就應該從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出來,對色彩做一個深入的了解。
02
明度
色彩的三要素之一,它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種有色物體由於它們反射光量的區別而產生顏色的明暗強弱。
色彩的明度有兩種情況: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比如同一顏色在強光照射下顯得明亮,弱光照射下顯得灰暗模糊。同一顏色添加黑色或白色後能產生各種不同的明暗層次。
二是各種顏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種純色都有與其相應的明度。黃色明度最高,藍紫色明度最低,紅色、綠色為中間明度。色彩的明度變化往往會影響到純度,如紅色加入黑色以後明度降低,純度也會降低,如果紅色加白色,明度就人提高,純度卻降低。
03
純度
色彩純度指的是色彩鮮艷度,也稱鮮度。色彩純度的強弱,是指色相感覺明確還是含混、鮮艷還是混濁的程度。色強的叫高純度,色弱的叫低純度。純度高,則色飽和度高,純度最高的顏色是純色。七種原色的純度高,顏色疊加後純度漸弱。
04
冷暖
顏色冷暖之分,通常讓我們感到相對溫暖的顏色稱為暖色,讓我們感到相對涼爽或寒冷的顏色稱為冷色。像紅色、橙色、黃色是暖色,綠色、藍色、紫色是冷色,這是從狹義的概念角度講的。實際上,紅色有成千上萬種 ,如鐵銹紅色、玫瑰紅色、大紅色、洋紅色等。藍色有成千上萬種,如湖藍色、寶石藍色、海軍藍等。這些不同的紅顏色或藍顏色看上去的冷暖感覺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們不能籠統地說藍色相就是冷色,而要說讓我們感到涼爽或寒冷的藍色是冷色。紅色中既有暖紅色,藍色中既有冷藍色在有暖藍色。
05
色相
色彩本身的固有顏色稱之為色相,它是區別不同顏色的標准。色相由原色、間色和復色構成。每個顏色都有一個名稱,稱為色相名,如紅、黃、藍等。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顏色都胡色相的屬性。同一類顏色,能分為好向種色相,如黃色可以分為中黃色、土黃色、檸檬黃等,灰顏色可以分為紅灰色、藍灰色、紫灰色等。
如果搭配衣服,可以考慮同一色配色,比如紅色的上衣搭配紅色的裙子或者褲子。也可以類似色相配色,例如黃色、橙黃色、橙色組合,紫色、紫紅色、紫藍色的組合等。
06
色調
色調是指色彩外觀的基本傾向,在明度、純色、色相這幾個要素中,某種因此起主要作用,可以稱為某種色調。以色相劃分,有紅色調、藍色調。以純度劃分,有鮮色調、濁色調、清色調。把明度與純度結合後,有淡色調、中間調、深色調、暗色調等。顏色最飽和時即純色最高的純色,屬於鮮亮色調。純色 中加白色中,出現亮調淺色調和淡色調,加黑會出現深色調和暗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