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舍的作品語言以()為基礎,是()的源頭
老舍的作品在語言方面獨具一格,以北京話為基礎,是京味小說的源頭。他的作品的「北京味兒」,以及以北京話為基礎的俗白、凝練、純凈的語言,在現代作家中獨具一格,形成了自己獨具魅力的語言特色。
老舍的語言俗白精緻,雅俗共賞。老舍說:「沒有一位語言藝術大師是脫離群眾的,也沒有一位這樣的大師是記錄人民語言,而不給它加工的。」因此,作品中人物語言是加提煉過的北京白話。其作品語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細的思考與研究的基礎上。他的「白」,讓讀者易於理解卻又頗有深度。用通俗、平白的文字來反應時代和生活,這才是老舍作為語言大師的境界,可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然而另一方面,老舍又使用語脫去自然形態的粗糙與隨意,煉成金子,使現代的北京口語顯出樸素精緻如同一具精雕細刻的瓷器。
同樣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來自狄更斯等英國文學家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內蘊的「京味」。幽默風趣,是老舍作品語言的總體風格特色。他認為:「文字要生動有趣,必須利用幽默……假荇乾燥、晦澀、無趣,是文藝的致命傷;幽默便有了很大的重要。」因此,老舍的小說、戲劇,散文等也都充滿了幽默風趣色彩。他的作品字里行間無不閃現著他的幽默才華:把「想得深」的思想內容,用「說得俏」的語言表達出來,含蓄雋永,充滿濃郁的幽默色彩。從《老張的哲學》問世起,老舍就開始被人稱為「幽默小說家」。
B. 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什麼為語法規范
普通話以北京語言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毀埋塌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纖圓語法規范。
現代普通話的主要來源是元朝時期以大都(北京)話為基礎所編制的《中原音韻》,前身是明清官話,到了雍正年間,清朝正式確立北京話為標准官話。現代普通話跟東南地區方言相比,保留的古音比較少,並且消失了「入聲」。
宣傳周
經國務院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第三周為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
歷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時間主題宣傳口號:
1、第一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主題:無。時間:1998年9月13日-19日。
2、第二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主題:「推廣普通話,迎接新世紀」。時間:1999年9月12日-18日。
3、第三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主題:「推廣普通話,邁向新世紀」。時間:2000年9月10日-16日。
4、第四屆全國推廣普通話液好宣傳周主題:「宣傳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大力推廣普通話,促進語言文字規范化」。時間:2001年9月9日-15日。
C. 老舍的作品語言以()為基礎,是()的源頭
老舍是「京味小說」的源頭,老舍作品的語言特色可概括為「白、俗、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