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業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什麼為基礎
企業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
權責發生制是指收入、費用的確認應當以收入、費用的實際發生作為確認計量的標准。
在權責發生制下,凡是屬於當期實現的收入和負擔的費用,不管款項是否收到或者支付,都應該確認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反映到利潤表中。如果不是當期實現的收入和負擔的費用,即使收到了款項和支付了費用,也不能確認為收入和費用計入到利潤表中。
權責發生制最大的優點是:更加准確地反映特定期間真實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企業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
(1)報告觀建立在哪些原則基礎之上擴展閱讀
實踐依據:
權責發生制是依據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兩個基本前提來正確劃分不同會計期間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會計要素的歸屬。
並運用一些諸如應收、應付、預提、待攤等項目來記錄由此形成的資產和負債等會計要素。企業經營不是一次而是多次。
而其損益的記錄又要分期進行,每期的損益計算理應反映所有屬於本期的真實經營業績,收付實現制顯然不能完全做到這一點。因此,權責發生制能更加准確地反映特定會計期間實際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
2. 企業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什麼為基礎
B。
企業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負擔的費用,無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
凡是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實際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進行會計核算,可以正確地將收入與費用相配比,正確計算各期間的經營成果。
(2)報告觀建立在哪些原則基礎之上擴展閱讀:
在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中,經濟業務的發生和貨幣的收支不是完全一致的,即存在著現金流動與經濟活動的分離。由此而產生兩個確認和記錄會計要素的標准,一個標準是根據貨幣收支是否來作為收入確認和費用確認和記錄的依據,稱為收付實現制;另一個標準是以取得收款權利付款責任作為記錄收入或費用的依據,稱為權責發生制。
權責發生制是依據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兩個基本前提來正確劃分不同會計期間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會計要素的歸屬。並運用一些諸如應收、應付、預提、待攤等項目來記錄由此形成的資產和負債等會計要素。
企業經營不是一次而是多次,而其損益的記錄又要分期進行,每期的損益計算理應反映所有屬於本期的真實經營業績,收付實現制顯然不能完全做到這一點。因此,權責發生制能更加准確地反映特定會計期間實際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