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地基礎基坑的開挖方式有哪三種
常見的基坑開挖的三種方法主要有:放坡挖土、中心島式挖土和盆式挖土。 1)放坡挖土:主要是無支護土方宜採用放坡挖土。當基坑開挖深度不大、周圍環境允許,經驗算能確保土坡的穩定性時可採用放坡挖土; 2)中心島式挖土:一般用於有支護土方開挖。中心島式挖土,宜用於具有較大空間情況下大型基坑土方開挖。具有挖土和運土速度快的優點。不過由於首先挖去基坑四周的土,支護結構受荷時間長,在軟黏土中時間效應顯著,有可能增大支護結構的變形量,對於支護結構受力不利。 3)盆式挖土:盆式挖土也是常用於有支護土方。先開挖基坑中間部分的土方,周圍四邊預留土坡,土坡最後挖除。採用盆式挖土方法可以使周邊的土坡對圍護牆有支撐作用,有利於減少圍護牆的變形。其缺點是大量的土方不能直接外運。
2. 基坑開挖步驟
基坑開挖時首先要放線,放線時需要根據圖紙及要求算出大小尺寸,根據基坑深淺確定放坡系數(一般圖紙和方案上面有具體的要求,或者參考相應的規范)。放線是至關重要的,一定要實事求是,准確的放好線後,就可以開挖了。
以下是參考他人資料:
基坑開挖應注意的問題:
(1)基底超挖:開挖基坑不得超過基底標高,如個別地方超挖時,其處理方法應取得設計單位同意。
(2)基底保護:基坑開挖後,應盡量減少對基土的擾動。如基礎不能及時施工時,可在基底標高以上留0.3m土層不挖,待作基礎時再挖除。
(3)施工順序不合理:土方開挖宜先從低處開挖,分層分段依次進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4)基坑邊坡不直不平、基底不平的缺陷應加強檢查,隨挖隨修,並要認真驗收。
3. 獨立基礎土方開挖方法
開挖方法:
(1)、挖土范圍
根據建築平面圖外邊線預留600mm寬作為施工操作工作面,根據土質情況和施工經驗,邊坡按1:0.5進行放坡。
(2)機械挖土
機械挖土為防止挖掘過程中擾動老土,坑底預留30cm左右用人工挖土清至設計標高。
(3)人工清理坑底
人工挖掘坑底300mm土之前,每隔1.0m打一個小木橛,在挖至接近坑底標高時,用塔尺及水準儀隨時以小木橛上口檢查坑底標高。由工長檢查坑邊尺寸,確定坑寬標准,據此修整槽幫,最後清除坑底浮土,修底鏟平。
(4)開挖過程中,隨時注意不超挖,深挖。若遇土質與地質勘察報告不符的及時通知地質勘查單位。
獨立基礎的簡單介紹:
獨立基礎是整個或局部結構物下的無筋或配筋基礎。一般是指結構柱基,高煙囪,水塔基礎等的形式。
獨立基礎一常用斷面形式有踏步形、錐形、杯形。材料通常採用鋼筋混凝土、素混凝土等。當柱為現澆時,獨立基礎與柱子是整澆在一起的;當柱子為預制時,通常將基礎做成杯口形,然後將柱子插入,並用細石混凝土嵌固,此時稱為杯口基礎。
4. 挖地基怎麼挖
1、地下室按施工區先後開挖順序,在樁基承載力試驗合格後交接進行,單體滿開挖。
2、地下室基坑土方開挖應待支護結構(網噴、噴錨、樁)達到強度後方可進行。
第一步:平整場地,測設場地標高,放定位控制線。
第二步:分段開挖第一層支護邊坡土,開挖寬度約15m,然後由圍護施工隊穿插對坡面素噴混凝土施工,開挖一層支護一層循環施工。
第三步:地下室土方工法段開挖共分三層進行施工。最後一層挖至基坑底部,人工配合清理修整,人工修土留土厚度30cm。
第四步:最後基坑內運土車輛的斜道土方的處理由兩台挖機接力作業,坑內的挖機集中轉土至斜道口,由坑頂的挖機裝土裝車。最後坑內的挖機由汽車吊吊離坑底(或開挖至基槽外圍多出部分,挖機出來後再進行回填。
第五步:綁扎基礎底板鋼筋及立柱、剪力牆插筋澆築底板砼。
第六步:負一層結構施工。
第七步:做防水層、保護層,地下室結構完成驗收合格後,在完成二層主體再進行基坑外土方回填。
3、基坑土方收底施工方法:
(1)機械開挖標高達到離設計高度30cm時,必須採用人工清槽流水跟進修整,基坑底標高的控制應根據業主提供的基準點,由測量技術人員將水平高度引測到基坑周邊較穩定的結構上,並做好明顯的標志,標高點要跟上挖土進度,在扇形工作面上應3~5m測設一點。
(2)施工技術人員將水準標高引測到近基坑底標高處的周邊工程樁上,並作好標記,或用小木樁做好標記,塗上紅油漆,樁頂標高是墊層面的標高,即土方的開挖深度是樁頂下30cm。
(3)挖土施工人員根據測量標記採用固定丈量的工具,將坑底土方修理平整。
防止機械入槽或人工擾動地基,坑底標高要進行嚴格控制,不得超挖,一旦出現超挖時,不得隨意回填,要用碎石或道渣回填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