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闡述人類社會的基本結構及其相互關系
社會結構是指社會要素之間相互關聯的方式。作為一種組織方式和聯系網路,社會結構的內容就是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總和,而經濟結構、政治結構和觀念結構的有機結合構成了人類社會的基本結構。
(一)理解社會的經濟結構
社會的經濟結構指的是與一定生產力相聯系的生產關系的總和。
生產關系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經濟關系。生產關系包括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包括交換)和產品分配形式三個方面的內容。這三項內容既不是彼此孤立的,也不是彼此平行、不分主次的,而是互相制約、互相影響的,其中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起著決定作用,是整個生產關系的基礎。表現為:第一,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是生產勞動得以進行的前提;第二,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決定整個生產關系的性質;第三,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決定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第四,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決定產品的分配形式。
(三)理解社會的政治結構
社會的政治結構,是指建立在經濟結構之上的政治法律設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關聯的方式,包括政黨。政權機構、軍隊、警察、監獄和關於政權的組織形式以及立法、司法、憲法的規程等。其中,國家政權是社會的政治結構的核心
(四)理解社會的觀念結構
社會的觀念結構是指由各種意識形態組成的有機系統,指社會的精神生活過程。社會的觀念結構建立在社會的經濟結構基礎之上並受社會的政治結構制約。社會意識從反映社會存在的程度和特點來看,包括社會心理和思想體系兩個層次;從社會意識主體的范圍來看,它可以分為個體意識和群體意識。思想體系中反映並服務於經濟基礎的部分構成該社會的意識形態。它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藝術、哲學等絕大部分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語言學、思維科學不屬於意識形態。
相互關系-----
在社會結構中,經濟結構是具有基礎性的結構,它決定社會的政治結構、觀念結構。社會經濟結構是指與生產力發展的一定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經濟結構所反映的內容是生產關系、經濟關系,表現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制度。社會經濟結構是社會有機體的骨骼系統,是全部社會關系的基礎。經濟結構的功能,一是它以一定的形式把生產力中的人和物的要素結合起來,使之由可能的生產力變成現實的生產力,並對生產力產生反作用;二是它直接決定社會的政治結構和觀念結構,構成政治結構和觀念結構的現實基礎。所以經濟結構又稱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相對應。
② 社會學的基礎是什麼
社會學 跟西方哲學關系很大。社會學帶有濃厚的哲學色彩,其創始人孔德創立社會學時,還是以哲學的名義發出的。孔德創立社會學以後,社會學從理論到方法背後都需要哲學作為支撐。例如 實證主義與人文主義、整體主義與個體主義、理性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等等。所以要學好社會學,最好有一定的西方哲學的基礎。
說的很對 純手打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