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
企業管理制度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企業必須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環境,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夯實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捍衛和拓展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否則,即使企業憑借機遇和激情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也只是曇花一現。
1、企業是指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的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居民企業,是指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非居民企業,是指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於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
2、企業在商品經濟范疇內,作為組織單元的多種模式之一,按照一定的組織規律,有機構成的經濟實體,一般以營利為目的,以實現投資人、客戶、員工、社會大眾的利益最大化為使命,通過提供產品或服務換取收入。它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因社會分工的發展而成長壯大。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在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下,各種企業並存共同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企業存在三類基本組織形式: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和公司,公司制企業是現代企業中最主要的最典型的組織形式。
3、常見的企業指各種獨立的、營利性的組織(可以是法人,也可以不是),並可進一步分為公司和非公司企業,後者如合夥企業、個人獨資企業等。還有一種特殊的稱呼,是在拍賣法當中描述的,拍賣法中的「拍賣人」指的是拍賣企業,例如:世界華商拍賣人指的是世界華商拍賣有限公司,而不是指某個「人」。
㈡ 什麼是經濟發展的基礎
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勞動力、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及其有效組合,這些要素及其組合的演變形成推動經濟發展的內在機制。研判經濟增長潛力,需要了解內在機制的運行方式,需要從歷史上長期積累的物質基礎和產業體系來分析。新中國成立70年、改革開放40多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建立了完備的產業體系,勞動力、資金、基礎設施等生產要素都具有充裕的儲備和較高的質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又能有效地把這些要素調動和組織起來,從而為經濟持續增長打下堅實基礎,不斷形成和釋放出巨大的潛力。
巨大的經濟體量。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突破90萬億元,按不變價計算,比1952年增長174倍,年均增長8.1%,是世界上保持高速增長時間最長的大國。2018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9732美元,高於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現在,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2018年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30727億美元,連續13年穩居世界第一。2019年我國上榜的世界500強企業數量已超過美國。隨著經濟規模越來越大,「體量大穩得住」、「規模經濟效應」等優勢也越來越明顯,能夠有效抵禦各種外部沖擊,為經濟升級創造有利條件。
豐富的人力資源。我國有近14億人口,相當於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有9億多勞動年齡人口,相當於美國、日本、歐盟的總人口。我國人力資源素質也在不斷提高,每年有大學畢業生800多萬人,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500多萬人,海外留學歸國人員50多萬人。2009年以來,我國科學家和工程師總人數一直高於美國,研發人員規模穩居全球首位,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人才培養不斷加強。豐富的人力資源儲備,統一高效的勞動力市場,加上不斷完善的創業創新激勵政策,推動人力資源積極參與到經濟發展過程中,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㈢ 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什麼
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物質資料生產是指人類通過自身的勞動,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將自然界原有的自然物質改變成為適合於人類需要的物質財富的活動。
物質資料生產為人類提供基本的吃、穿、住、行等生活和生存資料,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人類進行物質資料生產具備三個基本要素:
1、人的勞動,即勞動力的支出。
2、勞動資料,即勞動手段。
3、勞動對象,即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質資料。
(3)發展的基礎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三要素之間的關系
這些因素不能相互孤立地構成生產。為了生產,你必須把它們以某種方式結合起來。這種結合的實現必然會發生在兩個方面:
1、人與自然的關系,表現為人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實際能力,即生產力;
2、人與人之間的社會經濟關系,即生產關系。只有在一定形式的生產關系中,人與自然之間才可能存在一種關系,才能進行生產活動。因此,生產包括兩個方面: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一定的生產力及其對應的生產關系的統一,構成了一種特定的生產方式。
㈣ 經濟發展的基礎是什麼
科學技術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和堅實基礎。
(1)科學技術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和堅實基礎。
(2)科技進步是經濟結構調整的基礎。
(3)科技進步是防範金融風險的屏障。
(4)科技進步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關鍵。
(5)科技進步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拓展資料:
經濟發展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按人口平均的實際福利增長過程,它不僅是財富和經濟機體的量的增加和擴張,而且還意味著其質的方面的變化,即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的創新,社會生活質量和投入產出效益的提高。簡而言之,經濟發展就是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持續高級化的創新過程或變化過程。
經濟發展的財富增長體現在國民生產總值,費用與時間在流通、管理、服務等環節的分配與效率直接影響生產的質量與效率;因而,管理、服務與流通等環節越是精簡、廉潔和有效率,就越能促進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容既包括經濟增長方式的內容,還包括產業結構、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鄉結構、區域結構、資源利用、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內容。
㈤ 什麼是社會發展的基礎
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社會生產。
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實踐的客觀實在性,認為物質資料的生產,即社會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㈥ 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什麼
物質生產實世滑踐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勞動在人類社會的產生和形成中起了決定作用。勞動是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勞動創造了生產工具,並通過製造工具使猿「手」變成了人手。搜伍臘真正的勞動是從製造工具開始的。勞動推動橘螞了語言的產生,在勞動和語言的推動下,使猿腦轉化為人腦,促進了人類意識的產生和發展。在勞動中創立和發展了人和人的社會關系,把猿群改造成為人類社會。
哲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