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是什麼
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是以公有制這種生產所有制為基礎的生產關系。公有制經濟是指生產資料歸勞動者共同佔有的經濟形式。
在這種經濟條件下,主要存在生產資料全民所有制和部分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多種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中,公有制經濟占據主體地位,其中全民所有制經濟發揮主導作用。
(1)我國現階段的經濟基礎是怎麼樣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關系
社會主義公有制與市場經濟之間屬於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二者之間存在明顯的相同與區別之處,對二者關系的正確分析能夠為後續的結合工作奠定堅實基礎。總體來看,二者具備以下關系:物品交換應在私有性的基礎上進行,但在馬克思主義中指出,當生產資料所有權具備公共性質時,則失去了商品交換資格。
因此,生產資料的歸屬者為勞動人民,並且勞動者的地位平等,任何團體、組織等都不能搞特殊化。但是,在社會主義公有制背景下,生產資料能夠被當作商品實施等價交換,這屬於一種排它性的表現,要求公有制企業能夠在明確生產資料公有屬性的基礎上,使經營權與所有權獨立,在確保集體利益的基礎上,對利益進行合理分配。
同時,在對共有資本進行交換的過程中,應保障在實現企業之間交換的基礎上,對人民、國家等所有權負責,經營理念能夠與國家調控相一致。由此可見,在社會主義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相融合的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二者的異同,從而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繁榮發展。
②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是什麼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未來發展圍繞以下兩點為基礎發展:
1、穩中求進
「穩」是主基調,是大局。上半年我國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態勢,韌性更足、結構更優、質量更高,為我們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打下了堅實基礎。統籌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首先就要做好「六穩」工作,即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以穩定宏觀經濟大局。
2、穩中求進
「進」是積極進取、奮發有為。如何「進」?就是要在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的基礎上,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就是要著眼解決新問題、應對新挑戰,把補短板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把穩定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好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
「穩」和「進」不是割裂的,而是辯證統一的,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必須把「穩」和「進」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我們講「穩」,不是消極應對、不思進取、自縛手腳,決不能面對外部環境發生的明顯變化無動於衷,決不能面對經濟運行出現的新問題新挑戰無所作為,而是要把該穩的堅決穩住,扎實做好「六穩」工作,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經濟社會大局穩定。
(2)我國現階段的經濟基礎是怎麼樣擴展閱讀: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使沿線各國通過合作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全球問題需要全球性的解決方案,各國必須展開合作。「一帶一路」倡議契合中國領導人提出的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改革開放讓數億中國人擺脫了貧困,助力聯合國提前5年達成了千年發展目標中的這一條,即力爭在2015年前實現極端貧窮人口比例較1990年水平減半。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評論員:穩中求進,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希望中國在經濟社會發展上取得更大成就
③ 什麼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一、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公有制。
二、我國現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1)公有制知識點:
①地位:公有制經濟在我國佔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著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②組成: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
③作用: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具有關鍵性作用。公有制也是實現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
2)非公有制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有: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的作用:
①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
②加快生產力的發展;
③緩解就業壓力;
④增加稅收;
⑤方便人民生活。
④ 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六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社會主義公有制是以按勞分配,多種分配製度並存的原則。
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指社會主義經濟關系的總和,它以公有制為基礎,勞動者成為生產要素的主人,實行按勞分配,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沒收了官僚資本,並通過「三大改造」即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和農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公有制經濟; 新中國建立後,國家投資進行大規模經濟建設,國有經濟日益壯大與發展。
(4)我國現階段的經濟基礎是怎麼樣擴展閱讀:
確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其根本依據是:
第一,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區別於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特徵,是勞動人民當家做主的經濟基礎,也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
第二,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還不發達,社會化生產程度還不高,發展還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標準的所有制經濟,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
參考資料:網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