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作為一個中年人想自學中醫,學哪個醫派的好
你學了中醫是想害自己還是想害別人呢?以為這么多人上大學學醫的不如你這半路和尚嗎?把醫學當成兒戲嗎?
如果真的想當一個好的病人或者病人家屬,推薦你只看三本書就夠了《人體解剖學》《生理學》《葯理學》。
自學中醫,讓人狂妄自大,害人害己。
想學中醫,就學好,學透,學精,學通,哪個派不用靠,學到時候,你就自成一派。
傷寒學派、溫病學派、溫補學派、滋陰學派、河間學派、易水學派、錢塘醫派、吳中醫派、孟河醫派——這些年代久遠曾轟動一時的中醫學派的代表,現在只有年長學者或中醫業內人士還有些印象。
這其中孟河醫派,本人比較熟悉。孟河醫派作為著名醫派之一,其形成可追溯至東漢三國時期,可謂為葛洪醫葯余緒。孟河地區歷代名醫輩出,宋代出了許叔微,著《本事方》,開醫案類著作之先河。明代王肯堂著《六科准繩》以求「宗學術之規矩」、「求醇疵互辨」。至清代,孟河地區積集了一批學養很深的醫界人物,為孟河醫派的崛起奠定了堅實基礎。孟河醫派著名醫家如費伯雄、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等紛紛走出故土,有多名名醫東行上海,開業授徒,共和國建國前後許多著名中醫專家皆傳承於孟河醫派。
學哪一派都不好。你知道中醫為什麼叫「中」醫而不是東醫,西醫,南醫,北醫嗎?就是因為它不偏,永遠站在最正中的位置觀察人體,觀察人體和天地的變化。
而你所說的某某派,一般都是偏離了「中」的,比如後世自詡的「滋陰派」,用葯以生地之類的見長,抨擊以「扶陽」見長的「溫陽派」,反過來「溫陽派」也抨擊「滋陰派」。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因為學的偏了,只看到了自己擅長或者喜歡的那一方面,但是病人的病會按照你的喜好長嗎?你是「滋陰派」,來個陽虛病人,你也去給他用附子嗎?恐怕這不行。所以分了門派,也就有了成見,有了成見,就沒法客觀的觀察人體。古話說:亂拳打死老師傅。為什麼?因為老師傅都有「套路」,這就像門派一樣,有套路就有缺陷,就容易被抓住缺陷反擊,所以亂拳無門無派,沒有套路反而更加符合實戰。
再說中醫經典,你看《黃帝內經》《傷寒論》它們的作者,有說自己是什麼門派嗎?沒有,就是因為他們是站在「中」的位置觀察人體、治療疾病,用最客觀的角度進行分析。所以能成為永恆的經典,歷代醫家沒有敢也沒有能批判得了他們的,反觀後世醫書,自詡某某派的,看似開宗立派,但是在他之後的醫家總會提出與他相反的觀點,成立對立的「門派」。說白了,就是學問做的「不究竟」。
所以你想自學的話,建議從《黃帝內經》《傷寒論》《神農本草經》之類的古醫書看起,有利於形成對中醫的「正見」。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這本該是有經驗的中醫回答你的問題才合適,雖然我本人不是醫生,但也算是長在醫學世家吧,從小耳聞目染…就說說我的看法以備參考:
首先,根據你的年齡段吧,中年…還想著學習中醫,應該說你對中醫文化是非常愛好的,「愛好是最好的老師",但中醫博大精深,從年齡現實出發…不要選擇覆蓋面太廣的,應該選擇一個分支學習鑽研。
其次,根據 社會 需求…現代 科技 高度發展,生活和工作節奏加快了很多,再加上由此帶來的另一種生活習慣…比如吃飯在家手機美團外賣,許多人缺少體力活或運動,還有無數的低頭族…嚴重影響了頸椎、腰椎的 健康 !所以建議你可選擇中醫的《針灸學》、《推拿學》。這是中醫骨科的一個細分支,有的醫生專於此項做得很有名堂!前提是…醫術精湛。
現在 社會 上很多技術一般,因為前段時間我帶老人家去看了多家醫院和私人診所,是治療腰椎的…,錢花了不少,時間前前後後也有兩年,但沒一點效果。我相信這不是中醫的效果問題,而是學藝之優劣問題。雖也知道頸椎病、腰椎病之類是根治不了的,但如果遇到高明的醫術…至少緩解好長一段時間,甚至好多年。
還有,就是醫學很講究臨床經驗,如果自學針灸、推拿就比較有機會參與到臨床操作實踐,除了醫院部門, 社會 上很多私人診所、專業機構,如果學好了基本功…一邊有機會積累臨床經驗,一邊有一份不錯的收入,業余時間還可刻苦鑽研理論一舉多得!
假設…你選擇中醫內科那麼涉及面很廣,還要學葯理…學葯理的時候你必定要找葯材、中草葯植物…一項項地記…一項項地認。好了…經過努力…假設你都把葯理學好了,臨床經驗呢?病人是得把葯吃進肚子里的呀!除非你家裡有個老中醫帶著教你,否則不太適宜。
以上一點建議,望對你有參考作用。
中醫沒聽說有什麼派系,又不是武功,有什麼少林呀武當呀的,中醫從認葯開始,否則,拿到假葯或相似的葯都不會分辨。
買一套中醫學院五版教材,踏踏實實學完,尤其是中基,中內,醫學史,中葯學,方劑學。在完成這些基礎中醫理論基礎上,再學三部金典著作,《內經》《傷寒》《金匱要略》及各家學說。學完全部十餘門課程以後,你就入門了。再讀一些各家感悟的理論和經驗學說,作為輔助讀一些老子,莊子等中國哲學著作,對理解中醫理論有所幫助。
正確的告訴你,中醫首先沒有學派,想學中醫,中基,中葯,方劑,中醫診斷,針灸學都是基礎的基礎,以全通滿分為准。自學與學校學必須是一樣。否此,不要談學中醫。至余中醫流派,是那些在中醫領域卓有造就的玩昧。先不要學偏,先一定要基礎扎實。學周易,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學懂了以後,任何中醫流派都是小兒科。
莆田系,疑難雜症派[捂臉][捂臉][捂臉][捂臉]
中醫,把中和醫分開,就不是中醫,中醫不是翻譯成中國的醫學,中是中和,平衡各方面的功能,比如新冠病毒,中醫葯並沒有去殺死病毒,而是排出毒素,清理體內的垃圾,新冠病毒仍然存在於身體內,只是平衡了它的力量,隨著新冠的毒性降低,最終病毒將適應人體環境,而人體也能和其長期和平共存,這就是中醫的中。中醫的學派很多,什麼傷寒派,溫病派,等等。都離不開這個道理。
中醫的中就是治偏,比如熱病用寒性葯治,中和的療法,寒病熱性葯,也是一樣。糾正了這個偏,就要中止,否則,長期服葯也會有其他的反證出來。
還有中醫的氣虛當補,但補足氣之後,再補氣有餘則火,出現了火旺的症狀,所以補也要適中。
中醫的學派不重要,而它的醫理很重要,它是用一種智慧去治病,每一味葯都是活的東西,君,臣,佐,使,這些是什麼,是人,借用這些有生命的稱呼,古人告訴我們,中葯中醫是一門活的生命科學,葯是沒有生命的物質,把它放在治病救人上,它就是活的東西,它的葯味將入經入血滋養身體,中葯的應用實際上也是調整身體的另一種平衡點。
中醫的分工明確,五臟六腑,奇經八脈,沖任督帶,十二經絡等等,還有中葯對應的歸經歸臟腑,這些就是它的醫理,把中葯不辨體質不辨虛實,那不是中醫。中醫的醫理難也就在這里邊。
㈡ 30歲了,沒有醫學基礎,能夠學醫嗎是中醫還是西醫具體怎麼學能夠給別人治病嗎
學醫還是可以的,不要從事這個行業。這個行業 沒你想像的那麼簡單!
西醫大刀闊斧-治病傷己;中醫扭扭捏捏,標本兼治!至於學什麼,看你性格!
西醫 先看人體解剖學 然後看臨床病例。葯理 病理等等。
中醫 先看中醫基礎理論,中葯學 然後 內 外 婦 兒 針灸等等。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點滴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