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統計調查方法以什麼為基礎
常用的方式有:普查、抽樣調查、和統計報表等
普查
定義:為特定目的而專門組織的一次性全面調查。 對統計總體的全部單位進行調查以搜集統計資料的工作。普查資料常被用來說明現象在一定時點上的全面情況。如人口普查就是對全國人口一一進行調查登記,規定某個特定時點(某年某月某日某時)作為全國統一的統計時點,以反映有關人口的自然和社會的各類特徵。
意義:普查可以摸清一個國家的國情、國力,特別是可以了解與掌握人力、財力、物資資源狀況,為國家制定長遠規劃與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據。因此它是一種全面調查,具有資料包括的范圍全面、詳盡、系統的優點;他是一次性的專門調查,因為普查的工作量大,耗資也多,時間周期較長,一般不宜經常舉行。
特點:
1. 需要規定統一的標准時間(資料所屬時間)
2. 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3. 數據的規范化程度較高
4. 適用於關乎於國計民生的重要數據的搜集,應用范圍比較狹窄
我國通過普查進行的統計調查內容和時間周期已經規范化、制度化,具體包括:
1. 人口普查,每10年進行一次,逢「0」的年份進行,如2010年進行了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
2. 第三產業普查,每10年進行一次,逢「3」的年份進行,如2003年進行了中國第二次第三產業普查。
3. 工業普查,每10年進行一次,逢「5」的年份進行,如2005年進行了中國第四次工業普查。
4. 農業普查,每10年進行一次,逢「7」的年份進行,如2007年進行了中國第二次農業普查。
5. 基本單位普查,每5年進行一次,逢「1」和「6」的年份進行,如2011年進行了中國第四次基本單位普查。
抽樣調查
定義:是指從研究對象的總體中抽取一部分單位作為樣本進行調查,據此推斷有關總體的數字特徵。是市場調查中最常用的調查方式。
特點:經濟性好.實效性強.適應面廣.准確性高
抽樣調查是根據部分實際調查結果來推斷總體標志總量的一種統計調查方法,屬於非全面調查的范疇。它是按照科學的原理和計算,從若干單位組成的事物總體中,抽取部分樣本單位來進行調查、觀察,用所得到的調查標志的數據以代表總體,推斷總體。
統計報表
是按統一規定的表格形式,統一的報送程序和報表時間,自下而上提供基礎統計資料,是一種具有法律性質的報表制度。
統計報表制度是一種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提供統計信息的報告制度。
統計報表是一種以全面調查為主的調查方式,它是由政府主管部門根據統計法規,以條統計表格形式和行政手段字上而下布置,而後由企,事業單位自下而上層層匯總上報逐級提供基本統計數據的一種調查方式.
統計調查方法體系
統計資料的搜集,不能只使用一種調查方法,而應該根據調查對象特點和調查機構條件,靈活地選用不同調查方法組成調查方法體系。《統計法》強調統計調查應以周期性普查為基礎,以經常性抽樣調查為主體,以必要的統計報表、重點調查、綜合分析等方法為補充,來搜集整理基本統計信息。
統計資料搜集方法
1.初級資料搜集方法
(1)直接觀察法。
(2)報告法。
(3)訪問法。
(4)問卷法。
2.次級資料搜集方法
次級資料搜集方法主要是指文案調查法。文案調查法也稱文獻調查法、桌面調查法及室內調查法,是對次級資料搜集的調查方法。
文案調查法的實施步驟如下面所述:
(1)根據調查目的決定調查所需資料類別。
(2)確定調查資料的來源渠道。
(3)查找搜集資料。
(4)整理查找、搜集的次級資料。
統計調查方案設計
1.確定調查目的
2.確定調查對象和調查單位
3.確定調查項目 (1)項目要少而精(2)本著需要和可能的原則,只列入能夠得到的確定答案的項目(3)項目之間盡可能保持聯系,以便相互起到校驗作用(4)有的項目可選定"選擇式"
4.確定調查時間和調查期限
5.制定調查的組織實施計劃
6.選擇調查方法(1)直接觀察法(2)報告法(3)采訪法(4)網上調查法(最優)
統計調查誤差的含義和種類
統計調查誤差,就是調查結果所得的統計數字與調查總體實際數量表現的差別。
統計調查誤差有兩種,一種是登記誤差,一種是代表性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