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的正常體溫
1、正常體溫:體溫的正常值是一個范圍,口腔舌下溫度為37.0(范圍在36.3~37.2),直腸溫度為36.5~37.7(比口腔溫度高0.3~0.5),腋下溫度為36.0~37.0(比口腔溫度低0.3~0.5)。
另外,男女之間也有差異。那麼人體的正常體溫究竟是多少呢?正常人口腔溫度為36.5~37 .2 ℃ ,腋窩溫度較口腔溫度低。0.3 ~0.6℃
,直腸溫度(也稱肛溫)較口腔溫度高。0.3 ~0.5 ℃ 。在一天的生物節律中,清晨2~5 時體溫最低,下午5~7 時最高,但一天之內相差應小於1℃
。另外,男、女的體溫也有不同,女子體溫一般比男子約高0.3 ℃ 。女子體溫還與月經有關。所以說,人體體溫有一個較穩定的范圍,但並不是恆定不變的。
5、成人的體溫在36度至37度都是正常,孩子的體溫一般要高些,也只是在37度多點兒,不會超過38度的.都是正常值.
6、人體的各種代謝是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效率最高;
7、人體的正常溫度是在36.5--37攝氏度.女性的體溫平均比男性要高0.3攝氏度.在人體全身各個器官之中,肝臟的溫度是最高的,大概接近38℃,臨床上一般測體溫,它主要是測幾個部位,一個就是
腋窩,再一個就是口腔和直腸,一般說來,直腸的溫度大概是在36.9℃到37.9℃,溫度是最高的,口腔的溫度略低,腋窩的溫度是最低的,但是腋窩由於測量起來比較方便,所以用的是最多的,正常人的腋窩的溫度一般是36℃到37.2℃.
超過37.5度屬於低熱。
8、
測腋下溫度時,要先擦去腋窩的汗,再把體溫表有水銀柱的一頭放在腋下夾緊,5分鍾後取出。測肛溫時,先在肛表圓頭塗些油類物質以起潤滑作用,再緩緩插入肛門2厘米左右深,3分鍾後取出。肛門測溫時,要用手扶著體溫表,以免小兒弄碎體溫表刺傷肛門。
看體溫表時,應橫持體溫表緩緩轉動,取水平線觀察水銀柱所示溫度刻度。體溫表用後,要用75%的酒精消毒。
正常人體溫一般上午比下午高,剛出生1個月的小兒上午比下午高0.25℃,6個月的小兒上午比下午高0.5℃,1歲以後高1℃。
如果有幫助到你,希望能採納!
⑵ 凌晨4-5點左右測和早上7點左右測的基礎體溫怎麼有差別呀
應該是保持一個固定的時間段,隨便你是早上5:00還是早上7:00,只要固定那個時間段測量就好的。我也試過,如果沒有固定的話是會有溫差的。大致在0.2度左右。
⑶ 基礎體溫比平時體溫低多少
基礎體溫是你每天早上醒來不要動首先乾的第一件事,一般來講,排卵前的溫度比較一致,然後到排卵那一天體溫會有一個下降,下降的程度因人而異,但是你不一定能測到這個下降,有時候可能只是比你正常體溫低了一點點,會讓你有種植是體溫正常的波動的感覺,但排卵後體溫會立刻上升,比排卵前的基礎體溫高0.3到0.5度.當然,也有的人是緩慢上升的,這就是爬坡現象,高溫會持續12到14天,然後黃體期結束體溫下降,月經來潮,如果懷孕了,那麼體溫就不會下降,會持續升高進入妊娠期
⑷ 在一天中,正常體溫范圍上午大概是多少,中午是多少,下午,晚上又是多少
體溫正常值及測量方法
1.口測法:先用75%酒精消毒體溫表,放在舌下,緊閉口唇,放置5分鍾後拿出來讀數,正常值為36.3~37.2℃.
2.腋測法:此法不易發生交叉感染,是測量體溫最常用的方法.擦乾腋窩汗液,將體溫表的水銀端放於腑窩頂部,用上臂半體溫表夾緊,囑病人不能亂動,10分鍾後讀數,正常值為36~37℃.
3.肛測法:多用於昏迷病人或小兒.病人仰卧位,將肛表頭部用油類潤滑後,慢慢插入肛門,深達肛表的1/2為止,放置3分鍾後讀數,正常值為36.5~37.7℃.
正常人的體溫在24小時內略有波動,一般情況下不超過1℃.生理情況下,早晨略低,下午或運動和進食後稍高.老年人體溫略低,婦女在經期前或妊娠時略高.
體溫的異常
37.4~38℃為低熱,38.1~39℃為中度發熱,39.1~41℃為高熱,41℃以上為超高熱.
正常人口腔溫度(又稱口溫)為36.3℃~37.2℃,腋窩溫度較口腔溫度低0.3℃~0.6℃,直腸溫度(也稱肛溫)較口腔溫度高0.3℃~0.5℃。一天之中,清晨2~5時體溫最低,下午5~7時最高,但一天之內溫差應小於1℃。另外,女子體溫一般較男子高0.3 ℃左右。
低燒是:37.3℃~38℃,高燒是:38.1℃~40℃
人體各個部位、每日早晚及男女之間的體溫均存在著差異。人體正常體溫有一個較穩定的范圍,它通過大腦和丘腦下部的體溫調節中樞調節和神經體液的作用,使產熱和散熱保持動態平衡,但並不是恆定不變的。正常人口腔溫度(又稱口溫)為36.3℃~37.2℃,腋窩溫度較口腔溫度低0.3℃~0.6℃,直腸溫度(也稱肛溫)較口腔溫度高0.3℃~0.5℃。一天之中,清晨2~5 時體溫最低,下午5~7時最高,但一天之內溫差核冊應小於1℃。另外,女子體溫一般較男子高0.3℃左右。女子體溫在經期亦有些許變化。
一般來講,腋窩體溫不超過37.3℃,都屬於正常范圍
大多數人認為,正常人的體溫是恆定不變的,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事實上,體溫在天體各個部位是不一樣的,每日早、晚也不一樣。另外,男女之間也有差異。那麼人體的正常體溫究竟是多少呢?正常人口腔溫度為36.5~37 .2 ℃ ,腋窩溫度較口腔溫度低。0.3 ~0.6℃ ,直腸溫度(也稱肛溫)較口腔溫度高。0.3 ~0.5 ℃ 。在一天的生物節律中,清晨2~5 時體溫最低,下午5~7 時最高,但一天之內相差應小於1℃ 。另外,男、女的體溫也有不同,女子體溫一般比男子約高0.3 ℃ 。女子體溫還與月經改余宏有關,這里就不贅述了。所以說,人體體溫有一個較穩定的范圍,但並不是恆定不變的。
正常人的體溫一般為36-37℃,但成年人清晨安靜狀態下的體溫在36.3-37.2℃之間。正常體溫在不同個體間略有差異,而毀棗且受機體內外因素影響,也會稍有波動。一般下午體溫較早晨高,劇烈運動、勞動或進餐後體溫也會略有升高,但一般波動范圍不超過1℃。婦女在月經前及妊娠期稍高於正常體溫。老年人體溫相對低於青壯年。另外在高溫環境中,體溫也會稍高些。
人的正常體溫在(36.2—37.2)攝氏度,少數人的正常體溫可低於36.2攝氏度.體溫於晨間(3-5時)最低,然後逐漸升高,到午後4-6時達到高峰,然後逐漸下降,一天內的體溫波動在1-1.2攝氏度以內.
正常人口腔溫度為36.5~37 .2 ℃ ,腋窩溫度較口腔溫度低。0.3 ~0.6℃ ,直腸溫度(也稱肛溫)較口腔溫度高。0.3 ~0.5 ℃ 。在一天的生物節律中,清晨2~5 時體溫最低,下午5~7 時最高,但一天之內相差應小於1℃ 。另外,男、女的體溫也有不同,女子體溫一般比男子約高0.3 ℃ 。女子體溫還與月經有
人體正常體溫平均在36~37℃之間(腋窩),超出這個范圍就是發熱,38℃以下是低熱,39℃以上是高熱。 以上就有危險了
測體溫時,應先將體溫表的水銀柱甩到35℃以下,再用棉簽蘸酒精擦拭消毒。現在多數是把體溫表挾在腋下試溫,年齡小或昏迷的小兒可採用肛門測溫。
測腋下溫度時,要先擦去腋窩的汗,再把體溫表有水銀柱的一頭放在腋下夾緊,5分鍾後取出。測肛溫時,先在肛表圓頭塗些油類物質以起潤滑作用,再緩緩插入肛門2厘米左右深,3分鍾後取出。肛門測溫時,要用手扶著體溫表,以免小兒弄碎體溫表刺傷肛門。
看體溫表時,應橫持體溫表緩緩轉動,取水平線觀察水銀柱所示溫度刻度。體溫表用後,要用75%的酒精消毒。
正常人體溫一般上午比下午高,剛出生1個月的小兒上午比下午高0.25℃,6個月的小兒上午比下午高0.5℃,1歲以後高1℃。
、神經方面:
女人皮膚里的「感測器」比男人身上的靈敏,女性有繁殖後代的使命。在懷孕期間,子宮內的胎兒需要恆溫環境,而子宮在軀干內,所以,女人的軀干需要得到更加周密的保護。要實現這一目標,女人皮膚里的「感測器」必須更加敏感
2、激素方面:
女性卵巢形成黃體,黃體分泌孕酮會使體溫上升,體溫調節中樞對孕酮(又稱黃體激素)作用極為敏感,一定量的孕酮(12,8nmol/L)即可引起體溫升高
3、女性的體內脂肪較男性為高這也應該是一個原因
小孩高,嬰兒專家回答:
體溫不超過口表37℃,肛表37.6℃是正常體溫。
口表是在嘴裡測量體溫的體溫計
幼兒正常體溫該多高
(腋下)
孩子出生後,正常的體溫較成人稍高,且易波動。這是因為小兒新陳代謝旺盛,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未完善。
一般小兒的正常體溫在37~37.2攝氏度左右,少數小兒一天中最高體溫可達37.4攝氏度。除此之外,小兒體溫在一日之間可有較大波動,年幼兒一日之間體溫可相差0.5~1攝氏度,稍大點的則在1攝氏度以上。飯後、運動後、洗澡後、大哭後、大量出汗後及天熱、午後體溫較高。相反,上午和睡眠時體溫較低。
由於個人的正常體溫有差異,因此,並不是所有孩子的正常體溫均能達到37.2攝氏度,或每日上下午體溫均有0.5~1攝氏度的波動。在一些疾病早期,病情較輕時,孩子都有低燒現象,如果這些孩子平時的正常體溫低於37攝氏度的話,在其患病的早期階段,低燒溫度則可能只在37.5攝氏度左右,對於這種情況則必須予以重視。
正常體溫的測量方法是在早晨8點左右、午後3點左右、晚上8點左右各測一次體溫,連續測量幾天,取其最穩定的值即為正常體溫。
人的正常腋表體溫是36-37度,但不同的測量部位有零點幾度的差異,包括口表,肛表。女性處於黃體期體溫也會比平常增高0.3-0.5度,所以你36.2度首先要看是測量哪個部位的溫度,而且排除女性黃體期的影響才可以。小孩的體溫比成年人高,老人的體溫比年輕人低,是因為代謝旺盛與減弱的關系。
數人認為,正常人的體溫是恆定不變的,是錯誤的認識。事實上,體溫在天體各部位是不一樣的,每日早、晚也不一樣。另外,男女之間也有差異。那麼人體的正常體溫究竟是多少呢?正常人口腔溫度為36.5~37 .2 ℃ ,腋窩溫度較口腔溫度低。0.3 ~0.6℃ ,直腸溫度(也稱肛溫)較口腔溫度高。0.3 ~0.5 ℃ 。在一天的生物節律中,清晨2~5 時體溫最低,下午5~7 時最高,但一天之內相差應小於1℃ 。另外,男、女的體溫也有不同,女子體溫一般比男子約高0.3 ℃ 。女子體溫還與月經有關,這里就不贅述了。所以說,人體體溫有一個較穩定的范圍,但並不是恆定不變的。
正常人口腔溫度為36.5~37.2℃,腋窩溫度較口腔溫度低。0.3~0.6℃,直腸溫度(也稱肛溫)較口腔溫度高。0.3~0.5℃。在一天的生物節律中,清晨2~5時體溫最低,下午5~7時最高,但一天之內相差應小於1℃。另外,男、女的體溫也有不同,女子體溫一般比男子約高0.3℃。
38度算是發燒了,建議去醫院看一下,拿點葯吃吧
36.5攝氏度左右。
低於35為低熱
高於37.3為發熱
高於38.3為中度發熱
高於39.3為高熱。
以上說的是腋下測量溫度。
人的正常體溫一般在36°~37°左右,不同的人基礎體溫也不一樣,有人偏高有人偏低,女性普遍比男性低,一般如果沒有其它不適症狀都應屬正常。普遍來說,37.4~38是低燒38~39度是中度發燒,39~41度是高燒,41度以上為超高燒。
體溫的恆定取決於腦內下視丘的恆定機制,發燒則是因為恆定機制被病毒破壞,所以被設定在較高的數值;有些感染並發發燒則是因為身體為了對抗病毒自動調節到較高溫度。
然而體溫超過42度則有生命危險,體溫低於34度則有失溫的危險,輕則意識模糊,重則一樣有生命危險。發冷、失血過多、即將死去的人都會體溫降低。
人體正常體溫平均在36~37℃之間(腋窩),超出這個范圍就是發熱,38℃以下是低熱,39℃以上是高熱。 以上就有危險了
測體溫時,應先將體溫表的水銀柱甩到35℃以下,再用棉簽蘸酒精擦拭消毒。現在多數是把體溫表挾在腋下試溫,年齡小或昏迷的小兒可採用肛門測溫。
測腋下溫度時,要先擦去腋窩的汗,再把體溫表有水銀柱的一頭放在腋下夾緊,5分鍾後取出。測肛溫時,先在肛表圓頭塗些油類物質以起潤滑作用,再緩緩插入肛門2厘米左右深,3分鍾後取出。肛門測溫時,要用手扶著體溫表,以免小兒弄碎體溫表刺傷肛門。
看體溫表時,應橫持體溫表緩緩轉動,取水平線觀察水銀柱所示溫度刻度。體溫表用後,要用75%的酒精消毒。
正常人體溫一般上午比下午高,剛出生1個月的小兒上午比下午高0.25℃,6個月的小兒上午比下午高0.5℃,1歲以後高1℃。
、神經方面:
女人皮膚里的「感測器」比男人身上的靈敏,女性有繁殖後代的使命。在懷孕期間,子宮內的胎兒需要恆溫環境,而子宮在軀干內,所以,女人的軀干需要得到更加周密的保護。要實現這一目標,女人皮膚里的「感測器」必須更加敏感
2、激素方面:
女性卵巢形成黃體,黃體分泌孕酮會使體溫上升,體溫調節中樞對孕酮(又稱黃體激素)作用極為敏感,一定量的孕酮(12,8nmol/L)即可引起體溫升高
3、女性的體內脂肪較男性為高這也應該是一個原因
小孩高,嬰兒專家回答:
體溫不超過口表37℃,肛表37.6℃是正常體溫。
口表是在嘴裡測量體溫的體溫計
幼兒正常體溫該多高
(腋下)
孩子出生後,正常的體溫較成人稍高,且易波動。這是因為小兒新陳代謝旺盛,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未完善。
一般小兒的正常體溫在37~37.2攝氏度左右,少數小兒一天中最高體溫可達37.4攝氏度。除此之外,小兒體溫在一日之間可有較大波動,年幼兒一日之間體溫可相差0.5~1攝氏度,稍大點的則在1攝氏度以上。飯後、運動後、洗澡後、大哭後、大量出汗後及天熱、午後體溫較高。相反,上午和睡眠時體溫較低。
由於個人的正常體溫有差異,因此,並不是所有孩子的正常體溫均能達到37.2攝氏度,或每日上下午體溫均有0.5~1攝氏度的波動。在一些疾病早期,病情較輕時,孩子都有低燒現象,如果這些孩子平時的正常體溫低於37攝氏度的話,在其患病的早期階段,低燒溫度則可能只在37.5攝氏度左右,對於這種情況則必須予以重視。
正常體溫的測量方法是在早晨8點左右、午後3點左右、晚上8點左右各測一次體溫,連續測量幾天,取其最穩定的值即為正常體溫
36-37℃
(一)正常體溫:體溫的正常值是一個范圍:口腔舌下溫度為37.0(范圍在36.3--37.2),直腸溫度為36.5--37.7(比口腔溫度高0.3--0.5),腋下溫度為36.0--37.0(比口腔溫度低0.3--0.5)。
(二)生理變化:體溫不是固定不變的,可隨年齡、晝夜、性別和情緒等因素變化而出現正常波動。新生兒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善,體溫易受環境溫度影響;兒童由於代謝率增高,體溫可略高於成人;老年人由於代謝率低,體溫在正常范圍的低值;正常人清晨2--6時體溫最低,下午2--8時體溫最高,但波動范圍不超過平均數上下0.5;女性較男性稍高;運動、沐浴、進食、精神緊張等因素的影響均可出現體溫一時性增高。安靜、睡眠、飢餓、服用鎮靜葯後可使體溫下降。
(三)異常體溫
1發熱:由於致熱原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或體溫中樞功能障礙等原因導致體溫超出正常范圍,稱為發熱。1)發熱程度的劃分(以口腔溫度為標准)低熱:37.3--38.0;中度熱:38.1--39.0;高熱:39.1?41.0;超高熱:41.0以上。2)發熱病人的護理:高熱病人應每4小時測量體溫一次,待體溫恢復正常3天後,可減為每日兩次,同時密切觀察病人的面色、脈搏、呼吸、血壓,如有異常應及時就醫。如用退熱葯物或物理降溫,應在30分鍾後測體溫一次。體溫超過39,可用冰袋做頭部冷敷;體溫超過39.5,可用溫水擦浴、酒精拭浴或大動脈處冷敷;注意給病人補充營養和水分,做好口腔護理和皮膚清潔,保證其卧床休息。
2體溫過低:體溫在35.0以下稱為體溫過低。多見於早產兒及全身衰竭的危重病人。對體溫過低病人的護理: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適當保溫,使室溫保持下24.0?26.0°C為宜。
(四)體溫測量方法:測前需檢查體溫計水銀柱在35.0以下。
[1]口腔測溫法口表汞端斜放舌下,讓病人閉嘴用鼻呼吸,不要咬體溫計,3分鍾後取出。[2]腋下測溫法擦乾腋下汗液,體溫計汞端放於腋窩深處緊貼皮膚,讓病人夾緊體溫計。10分鍾後取出。[3]直腸測溫法讓病人側卧、俯卧或屈膝仰卧,用20%皂液或油劑潤滑肛表汞端,輕輕插入肛門3?4cm,3分鍾後取出。
⑸ 體溫上午和下午的差是多少
人類屬於恆溫動物,所以體溫一般都是比較恆定的,但是,這種恆定是指在一個固定的范圍之內波動,並不是說體溫是一程不變的。
通常情況下,在早晨剛起床的時候,經過了一夜的休息,人體的體溫屬於最低的值,也就是接近正常的基礎體溫。
但是到了下午,經過了長時間的活動,以及進食了各種食物之後,人體的體溫會有稍微的增高。下午的體溫一般會比上午的體溫高出0.2到0.5℃左右。
如果人體的體溫沒有超過37℃,並且沒有出現發燒以及身體不適的症狀,都屬於正常的體溫波動。
測量體溫應該讓被測量者在常溫環境下、平靜狀態時測量體溫,多以腋下體溫或舌下體溫為最主要的測量部位。腋下體溫要測量3-5分鍾,舌下體溫測量3分鍾以上,體溫的測量要避免腋下有汗或者剛夾完冷敷袋,要等待半個小時才可以測量體溫,以避免產生誤差,舌下體溫的測量要避免患者剛喝冷水或者熱水之後立即測量體溫。如果體溫>37℃,舌下體溫>37.3℃便可以定為發熱。另外,體溫也要避免在情緒激動或者進食時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