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非常喜歡音樂,但啥都不會,怎樣自學音樂從哪方面開始謝謝!
你是想學器樂還是聲樂?下面是具體解答:
一、學習聲樂的條件
要學好聲樂,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即具有良好的音樂素質、掌握相應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有良好的嗓音條件。
1、音樂素質
音樂素質就是人在音樂方面 敏銳聽覺、鮮明的節奏感和良好的音樂感覺,就是我們常說的音準、節奏、樂感。一個人的音樂素質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的培養,而後天的因素是主要的。在音準、節奏和樂感方面有敏銳感覺的人,就具備了學習音樂的素質條件。
2、音樂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具有音樂素質的人要進一步學習音樂就必須學習音樂方面的基本技能和知識,音樂基本技能包括:視唱練耳、樂理知識、鍵盤樂器基礎。
視唱練耳是學習音樂的基礎,要准確的聽辨和視唱出音階、音程、節奏、旋律必須學習視唱練耳。
樂理也是學音樂的基礎,學好相應的樂理知識,才能唱准、唱好歌曲。
鍵盤樂器基礎:鍵盤樂器和樂理知識的學習是相輔相成的,有了一定的鍵盤基礎才能進行聽覺訓練和視唱練習。而發聲練習等都離不開鍵盤樂器。
3、嗓音條件:
一般人認為,學習歌唱必須要具有天然的好嗓子,這說法既有正確的一面,又有它的片面性、天然優美動聽的嗓子是學習歌唱的有利條件,但有好嗓子不一定就能學好聲樂,而許多成功的歌唱家在訓練前並未顯示天然優美的聲音。
歌唱同說話的生理條件是完全相同的,但若完全用說話的狀態來進行歌唱就不能體現歌唱的藝術特徵。因為語音發音是下意識的「自然」發音,而歌唱發聲是有意識的「非自然」發聲,運用科學的發聲方法有意識的鍛煉發聲器官,是可以從下意識地說話達到有意識的控制自如的歌唱發聲狀態的。因此,凡會說話的人,只要具備了一定的音樂素質,就可以學習歌唱。
二、如何學習聲樂
學習應該包含兩方面的內容:歌唱技能技巧的學習和聲樂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
1、聲樂基礎理論的學習
要具備一定的演唱能力,首先要懂得發聲的生理機制,如了解歌唱器官的構造,歌唱發聲的簡單原理,聲音的共鳴原理、共鳴腔的劃分、共鳴腔的運用和聲區的關系,運用共鳴的方法等。
另外,在進行歌唱技能技巧的訓練時,必須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呼吸的運用、了解呼吸的支點,常用的呼吸練習方法。學習識別聲音的性質、聲部的劃分,了解美聲、民族、通俗唱法特點及嗓音的保健等。
學習了解聲樂理論基礎,可使自己練習時不盲目,目標明確。另外,再看看別人的聲樂論著、聲樂方面的錄像、電視、錄音等,都會給自己帶來極大啟發,對歌唱練習時大有好處,使自己少走彎路。
2、跟聲樂教師學習
歌唱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僅憑聲樂理論和教學方面的文字資料去進行歌唱發聲方面的學習和訓練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文字很難准確表達歌唱技能技巧的內涵,加之個人生理條件、理解和領悟能力的差異,更增加了憑文字資料學習的困難。按書上說的方法練習發聲、歌唱,練習者本人無法判斷方法的准確性和聲音效果正確與否,這樣的練習不僅沒有效果,而且很可能導致錯誤的歌唱發音。因此,學習歌唱時,特別是初學階段,必須找經驗豐富的聲樂老師指導,按照老師的方法練習,並把自己練習中的體會、困難、收獲、感覺等如實地告訴老師,以便於老師根據你的個人特點,教給學生准確度高、收效快的練習方法。學習時應注意多用腦子,少用嗓子。
三、歌唱訓練內容
聲樂訓練有完整、科學、系統的訓練方法。它包括:
1、呼吸的訓練
歌唱呼吸是發聲的動力,是歌唱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呼吸方法來控制和運用氣息,就不可有優美悅耳的歌聲。一切聲音表演技巧都與呼吸有著不可分離的關系。克拉克在《論呼吸》中主張:歌唱者第一件事就是學習適當的呼吸。普利斯曼在他的《喉頭生理學》中認為:呼吸是聲音的生命力。我國傳統聲樂論著中說:「氣者,音之師也。氣弱則音薄,氣濁則音滯,氣散則音竭。」也說明了中外古今的歌唱者都十分重視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學習呼吸,首先要了解呼吸的方法。呼吸的方法有三種:
(1)上胸式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用上胸控制呼吸的方法。它吸氣量少而淺,僅及肺上部,易造成喉頭與頸部周圍肌肉的緊張,發出逼緊、干癟、缺乏彈性的直聲。這類現象在初學者特別是業余歌唱者身上較為多見。這是一種需要糾正的、不好的呼吸方法。
(2)腹式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依靠軟肋擴張、小腹鼓起和收縮的呼吸方法。它吸氣比上胸式要深,但也有其局限性。由於吸氣過深,氣息往往不流暢,影響發聲的部位,中、低聲區音色沉悶,聲音缺乏靈活性,並出現音偏低的現象。
(3)胸腹式聯合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運用胸腔、橫膈膜與兩肋、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氣息的呼吸法。這種呼吸法是近代中外聲樂界公認而普遍採用的科學的、合乎生理機制規律的呼吸方法,這種呼吸方法有許多優點。它控制氣息的能力強,呼氣均勻、有節制,能儲存較多的氣,有明顯的呼吸支點,使音域擴大,並使高、中、低三個聲區協調統一。
懂得了呼吸方法還不行,還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練習才能達到歌唱時運用自如。現在常用的有兩種練習方法。
快吸慢呼:這種呼吸法,是歌唱時最常用的一種。應該經常練習。具體作法是:急速吸氣,略停頓後,緩緩呼出。可以這樣體會:想像一位久別的很要好的朋友,突然出現在你面前,你驚奇地倒抽一口氣,幾乎喊叫出來,就停止在這種狀態上。幾秒後,彷彿有一股外部的力量將小腹向後推壓,感到小腹在與這股外來力量的對抗中,氣息緩緩呼出。這時橫膈膜有力地起著支持作用。
慢吸慢呼:緩緩將氣吸入,略停頓後再緩緩呼出。可以這樣體會:當你收到一束你喜愛的鮮花,你高興地在聞花的芳香,這時你會發覺你的胸廓自然地而不是人為地向前、向上抬起,而肋肌、包括腰部,同時向四周擴張,保持這樣狀態,僅將腹部橫膈膜以下的肌肉群放鬆、送氣。送氣時想到吹蠟燭,將燃著的燭光吹倒,但不吹滅,就這樣,保持燭光不升起來也不滅掉,保持時間長一點,然後再換氣。要達到這個要求,吸氣一定要聞花時一樣自然、平靜、柔和。呼氣時一定要均勻,有節制。同樣,如果要練慢吸快呼,那你就緩緩吸一口氣後,一下子把蠟燭吹滅。
2、發聲練習
發聲練習是用於訓練聲樂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簡單的練習。實際上是把構成歌曲旋律最基本最簡單的動機或樂句提練出來配以單純的母音或音節,在適當的音域內作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動反復練唱。進行發聲練習的方法和步驟各式各樣,派別頗多。但是,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和步驟,都是達到以下目的:
(1)有意識地運用氣息發聲,逐步做到橫膈膜控制呼吸。
(2)形成正確的喉頭位置,解放喉頭,穩定喉部器官,使聲帶運動與呼吸密切配合,調整適度,在唱高、中、低、強弱不同的音符時,都有較為理想的聲音效果。
(3)訓練調節共鳴腔體的方法,適當擴張可調節形狀的共鳴器官--咽腔、口腔、喉腔。運用不能調整形狀的共鳴器官--頭腔和胸腔,通過共鳴腔體的調節與運用,增大音量,美化音色。
(4)呼吸、喉頭(聲帶)、共鳴器官密切配合,協調運動地發聲,做到聲區統一,富於力度和音色變化。
另外,發聲練習時應選擇適當的母音。開始進行發聲練習時在a e i o u u六個母音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全部均衡的唱好,這就要在老師的幫助下從發音最自然、動聽的母音開始練習,這樣,就較容易調整母音著力部位和協調音波在共鳴器中的作用。練好最方便自然的母音後,逐步調整,帶動其它母音,發聲練習的進展就會快得多。
發聲練習最初以自然聲區為基礎,逐步拓寬到中聲區的音域。在練好中聲區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音域,達到聲部應有的聲音特色和音域。
3、歌唱語言
歌唱語言是聲樂訓練中的重要部分。
歌唱,就是將音樂化的人聲與語言相結合,進一步表情達意的一種音樂表現形式,歌唱語言能直接揭示歌曲的文學內容和思想內容,能突出作品風格,能直接按展示歌曲圖像和意境。
歌唱語言總的要求是:聲母准確又靈巧,韻母形態保持好,自然適時來歸韻,陰陽上去要記牢。輕重緩急須分清,語氣語勢處理好。
字頭必須咬准,但又不能咬死。當字頭咬住後,應當自然及時地過渡到字腹。字腹吐清後,應當適時地收聲歸韻,一定要注意三者銜接,過渡自然、順暢,成為一個整體。另外,拼音要唱准,如「l」和「n」,「平舌」和「翹舌」,「f」和「h」,「前鼻韻」和「後鼻韻」要區別開,聲調准確。
歌唱語言必須同歌唱的呼吸、發聲、共鳴緊密結合融為一體。歌唱語言必須同靈活多變的呼吸、通暢的聲音貫通的共鳴協調起來,才能收到聲情並茂、感人至深的效果。
四、勤學、苦練、多動腦是學好聲樂的關鍵
學習聲樂時要在老師面授時認真學習、思考、體會,並作好筆記。聲樂學習筆記是反映學習聲樂進程的一面鏡子,應記敘每個階段採用的發聲練習、歌曲教材、教師要求、練習效果、主要問題及糾正方法等。回家後,要堅持每天按老師的要求練習,這是能否學好聲樂的關鍵。成功是不會親睞懶蟲的,只靠在面授時練習一下的人是不會有長進的。
以上是我對幾年來學習聲樂的一點體會。
怎樣使你的聲樂學習進步快
應試聲樂學習和平常的聲樂學習有一些明顯的不同,通常表現在以下幾點:1、學生的年齡小;2、基礎差;3、起點低;4學習進度急等。源於這些特點,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必須要求考生在為准備考試而學習的過程中,從怎樣選好老師到怎樣科學學習,全盤科學地處理
好以下幾層關系,只有處理好這些關系,才能讓考生在短暫的備考應試學習時間里,有效提高學習進步的速度:
一、正確選擇老師 聲樂是一門自學可能很小的學科,特別是相對於初學者,自學成才的可能更小。因此,聲樂學習需要輔導老師。
(一)聲樂老師在聲樂學習中的重要性
聲樂老師在科學聲樂教學中處於較重要的地位,盡管老師不能代替學生用嘴唱歌,但聲樂老師存在的價值的確比嘴的作用還重要,那就是:
1、聲樂老師是學生的向導
通常來說,聲樂初學者的一些學習行為在進入學習階段後的好長一段時間(一般1、2年時
間)都還屬於自發的、盲目的模仿行為。這個時期,聲樂方面專家習慣稱之為聲樂學習的
「盲點」時期。就是說,學習者進入學習階段後,接觸了一個新的學科,就好像一個旅遊者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沒有方向感,不懂路牌指示,也不知道目的地。開始的一些
簡單的學習行為暫時還是自發的、盲目的。 所以,聲樂學習者,要快速地達到學習的目的,一定要找到一位好的向導。有了好的向導,學習者才不會走彎路和迷路。
2、聲樂老師是學生的眼睛和耳朵
聲樂是一門視聽感覺藝術,它的傳播實現方式包含兩方面內容:歌唱主體(歌唱者)和接受客體(觀、聽眾)。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從建立正確的聲音概念和形象審美觀念的需要出發,同時充當歌唱者和觀、聽眾,以便科學地認知、整合和塑造自己的聲音形象。然而,聲樂學習的困難常常出現在學習者這些「歌唱者充當觀、聽眾」角色兼顧和互換中。比如為了分辨自己的音色的好壞,歌唱者要科學地區分主觀的聲音和客觀存在的聲音,要以客觀存在的聲音(通常指聽眾聽到的聲音)來引導自己的感覺,盡量避免主觀聽到聲音對歌唱感覺的誤導。要做到這一點,學習者必須在聲樂老師的指導下,循序漸進地進行練習(這個過程叫聲音概念的建立)。老師在這個過程中充當學生的觀眾和聽眾,為學生的歌唱練習,及時提出建議和看法參考,幫助學生了解和認知自己的聲音,所以可以說,老師是學生的第二雙眼睛和耳朵。
3、聲樂老師是學生的樂器模型
我國著名的聲樂大師沈湘先生講過,聲樂學習就是製造樂器。如果是這樣的話,聲樂老師教學生唱歌就是指導學生如何去把自己製造成樂器的過程。
聲樂學習者要在自己的身上製造樂器,它向雕刻和生產的一個過程,必須有一個模型和一套工序,在這個過程中,聲樂老師通過正確的歌唱示範和表演指導,為學生展示了聲音和表演的形象和原理,因此可以說,聲樂老師是學生的樂器模型。
態度是行動的先決動機基礎,它影響行動方向和結果,因此有人說,成功和失敗只是一種態度的差別。學習的態度是影響學習進步速度的心理因素。因此,要學習進步快,一定要先端正學習聲樂的態度:
(1)跟老師學習不是為了沾點兒「仙氣」,鍍點兒「金」,拉拉關系,走後門,而是為了學到知識,提高和充實自己。有很多人通常四處奔走跟老師學習不是因為某老師有淵博的知識,也不是為了學到知識,而是因為此老師與某某比賽、某某考試的評分有關,或者這位老師是名人,拜他為師,可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這些態度都是錯誤的,是投機倒把、耍小聰明的表現。因為學習態度不端正,動機不明確,所以此類人學習根本不會用功在學術上面,而恰好把所有心思放在投機取巧,最後,偷雞不成蝕把米——仙氣沾不上,金鍍不成,後門關系拉不上,學費交完了,時間耗掉了,學習仍進步不了,聰明反被聰明誤。所以跟老師學習,態度一定要端正,一定要為了學知識而學之。
(2)學習的最終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提高自己的修養和學問水平。盡管有時候考試是學習聲樂的目的之一,學習進步是為了達到和滿足考試的要求。但是,如果學生僅僅把考試作為學習的目標,學習就通常變得短見和勢利,這種急功近利就會使學習變得一種交易似的短期行為,最終影響學習的成效。培根說過「接受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戰勝別人,而是為了把握和控制自己」,意思就是說,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的修養和學問水平。所以,只有把聲樂作為一種終生要鑽研的學問來學,才會卓有成效。
(3)勤學好問,謙虛謹慎是學習進步的保證。
(4)學習要逐序漸進,切忌好高騖遠,心猿意馬。
四、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和生活起居
有話說:「二十一世紀的文盲不是沒有文化的人,而是不懂得怎樣學習的人」。這句話雖然有點牽強和誇張,但倒闡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懂得學習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要在最短的時間里學到最多的知識,就是善於學習的結果。學習要快速進步一定要學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和生活起居。對於學習聲樂,這方面顯得更為重要。因為聲樂歌唱的發聲器官直接長在人體上,人體的狀況隨著學習時間和生活起居習慣的變化而變化,同時直接影響歌唱發聲,因此,要學習好聲樂一定要懂得善待自己的身體,保養自己的喉器等,這就要求我們在科學把自己的身體狀態進行調節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學習訴求,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和生活起居。以利於更好的學習。
聲樂訓練中最重要的一點
經常有朋友問我:為什麼你在唱歌時,聽起來不象是在嘴發出的聲音,象是整個身體都在響?我告訴他:可能是我和自己、和自然的關系更和諧吧。我不想用專業的術語來使他們覺得我多有學問,假如讓我按現行的聲樂教學方式介紹聲樂演唱的方法,我還真的說不出來,因為我從來就沒有把聲樂演唱當方法去學。
聲樂的方法究竟是什麼?如果大家留心我介紹的現代聲樂演唱法就會有一些疑問,在演唱法中什麼方法都沒提,僅僅是提到兩項訓練,一是咬字訓練,二是音樂表現,至於通常提到的共鳴、位置、呼吸等等一字都沒提。這是為什麼?因為從我看來聲樂就沒有演唱方法,按傳統的教學方法我們可以解決的共鳴、音高等問題,用其它的方式我們也可以解決,而且是更徹底的解決。
學什麼都有一個自然到不自然再到自然的過程,這個觀念在我們的思維里已經是根深蒂固的了。正因為如此我們才不會對學習過程中比較別扭、難受的方式產生疑問,我們都是默默的接受下來。可是實際上不自然的過程太漫長了,許許多多的人在這個過程中失敗。難道我們非要經歷漫長的不自然的狀態嗎?其實不然,只要是教學方法正確,就可以避免不自然的過程,而學習的過程就可以因此大大的縮短時間。
許多朋友來信問我共鳴的問題,覺得共鳴是比較難練的,如果問我教的學生共鳴問題時,他們大多不以為然,因為他們幾乎沒費什麼力氣就得到了共鳴,有的學生幾節課之後就練出共鳴,可自己還不知道,於是上課時告訴我:我這幾天一練聲就頭暈。為什麼可以在短時間內取得共鳴?這來源於一種思想,就是和諧自然的思想。共鳴實際上是很好得到的,就是情緒和咬字,自然放鬆的咬字可以使聲帶、腔體處在自然、放鬆的狀態,共鳴自然就能出來,在加以情緒上的控制,情緒提的越高,共鳴的位置越高。就這么簡單,不信你可以試試。
對於聲音位置不穩定的問題,如果通過方法來訓練可是費事,我在上課時經常採用的音樂感調整的方式,可以當時就解決位置穩定的問題,方法就是不管位置如何,只管音樂的距離感、情緒的高低方面的變化,這是即快又好的辦法。
呼吸的問題也是一樣,自然的演唱狀態是不存在呼吸問題的,就像是我們平時說話,是從來不會感到呼吸有問題的,所以只要抓住自然的狀態,聲樂的學習就會大大縮短。
介紹一下練習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 多練咬字練習。練習正常、自然、平和、冷靜的咬字狀態,用較機械的狀態練習咬字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由於情緒變化使聲帶、腔體緊張的問題,注意的是咬字是情緒即不能急躁又不能懶散,要心平氣和,這種練習只要進行數周的時間,就可以形成共鳴狀態。
2. 多注意語氣。我們平時說話時是有一定語氣和方向的,我們總是要針對某一人進行語言交流,即使是自言自語,也是有方向的,那就是自己。所以語氣就是指說話的方向感,用很戲劇化的方式有感情的說話。這種練習即是為了音樂的真實表現,也是為了聲音的高位置。要注意的是不要找唱歌的狀態,我們所認為的那種歌唱狀態往往是很不自然的,當你認為是狀態正確時,恰恰是不對的,所以最可是一定多進行語言和語氣練習,就要把唱歌當說話一樣自然,這樣才能保證呼吸、共鳴的正確。
3. 不要把聲樂學習方法化。你可以了解所有優秀的歌唱家演唱的狀態,一定是整體的協調,決不是某一部分肌肉的調整,雖然他們也曾經進行很長時間的技術訓練,但最終的演唱方法就是朦朧的一個狀態,即好像是有一定的肌肉運動,也好像是一個情緒狀態。只要找到那種感覺,聲音就沒問題。實際上聲樂的總體狀態就是一個整體的情緒調整,所有的方法背後都有一個情緒的對應。你找到情緒了就等於學會了方法。實際的訓練效果也是這樣,對於情緒,也是需要一定時間的穩定練習的,但有一點,當你找到情緒時,演唱的方法就等於找到了,對於情感豐富、性格活躍的人來說,可以在極短的時間里取得良好的效果,是練習方法無法達到的。
4. 聲音最好的狀態。許多女孩子都有這樣的經歷,當她被驚嚇時,可以不自覺的發出很高、很有穿透性的聲音,在聲樂演唱中,靠方法練到那種程度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平時產生行為的方式是要經歷:由思維判斷產生情緒再支配肢體行為這個過程的,思維貫穿整個過程。而被驚嚇時的行為過程是:由於驚嚇產生情緒支配肢體行為後產生思維,思維是在過程之後。之中方式的優點就是避免由於思維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所以我們遇到突發事件時,才可以發揮出超出平時的能力。演唱也是一樣,學習方法的過程就是思維判斷的過程,而通過情緒找聲音的過程就是情緒支配的過程。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方式。
音樂學院的學生對某些不合格的老師經常用毀人不倦來形容,有很多本來嗓音條件很好的學生,由於學習方法不對而損壞聲帶。去音樂學院看一看,多少學習聲樂的學生整天和治嗓子的葯打交道,這正常嗎?為什麼觀眾不喜歡聽美聲唱法,卻喜歡帕瓦羅蒂?是因為我們演唱的方法連自己都難受,更何況觀眾了。
我沒有能力去改變聲樂教學的現狀,只能發自內心的說一句話: 想學聲樂的人別急著學,也許學了還不如不學,也許不僅唱的難受,還可能學出聲帶的毛病。 被問題困惑的學生也別急,學東西不一定非需要老師,自己沒事兒多琢磨琢磨,也許就解決問題了,靠別人不如靠自己。
最近,當年教過我的一位聲樂老師送來一本書,是他自己寫的有關聲樂教學的書,我大概的看了一下,較全面的介紹了各種演唱方法,很復雜的肌肉訓練,據說此書一出聲樂界反響強烈。我暗自搖頭,我們現在是好朋友,可當年我投到這位國內著名的聲樂教授門下時,3年的訓練使我從能唱高音C到只能唱到G,而且難聽之極,嗓子經常的出毛病,幾乎就是學廢了。嘗試換老師,都不如他,畢竟是國內著名,後來我決定自己琢磨,我用一年的時間嘗試去除所有的方法,恢復到自然的狀態,又用5年的時間來琢磨聲樂的演唱方法,有一天他聽到我唱歌,驚奇的問我是怎麼唱出來的,我告訴他是自己研究的,沒什麼方法。他很生氣:沒方法?不是當年我教你的方法做基礎,你能唱到這樣?我無言以對,他教過我,不管效果怎樣他盡力了,於是我們成為了朋友。
對這世間的事我很感嘆,當年我唱得不好時大家都躲著我,不承認是他們的學生,現在又找上門來爭著做我的老師,實際上我心裡知道,我沒老師,聲樂這東西雖然很難,但我還是一個人走過來了,我的聲樂老師就是我自己。
如果你只是陶冶情操,不是以音樂為專業可以先學基本功:視唱練耳、樂理知識、鍵盤樂器基礎。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祝您成功!
⑵ 我是初三的學生我想考聲樂可是沒有基礎怎麼辦聲樂的
高中想去藝術學院不僅分要夠,貌似關系也很重要,要不就是你非常的優秀,主要看你學習聲樂是為了什麼,只是喜歡的話不必要考藝術高中,自己在外面找老師學也是可以的,但是你要是為了上音樂學院,好一點的大學哪你就要努力了,初三了還沒有什麼聲樂基礎確實挺難辦的,不過只要你多用些時間來學習聲樂,當然你的文化分也不要落下,去找個聲樂老師好好的培訓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