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教育小組的理論基礎有哪些
擴展閱讀
康復管理知識講座 2025-02-06 19:27:00
如何進行自律教育 2025-02-06 19:26:15

教育小組的理論基礎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7-23 17:36:21

① 教育教學基本理論都包括哪些

1、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學法等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及與教育相關的法律知識;

2、專業(學科)理論知識與技能內容。包括專業(學科)理論知識和技能、與本專業(學科)相關聯的實踐能力、對本專業(學科)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理解掌握水平等;

3、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內容。包括分析教材、確立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案、選擇教學方法、運用教學語言、使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教育教學研究能力等;

4、基本教育教學素質內容。包括儀表舉止、口語表達、思維能力、心理素質等。

(1)教育小組的理論基礎有哪些擴展閱讀

描述或說明人和動物學習的性質、過程和影響學習的各種因素的學說。教學理論是「在某種意義上的約定俗成的通例,它闡明有關最有效地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方法規則。

從規范性和處方性角度考慮,教學理論關心的是促進學習而不是描述學習。具體地說,教學理論主要研究「怎樣教」的問題;學習理論主要是在描述和說明「學習是怎樣發生的,以及學習開始後會發生一些什麼情況」的問題。

② 教育理論基礎知識包括哪些內容

《教育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教育學基礎知識、教育心理學基礎知識和教育法規三個部分。

教育學基礎知識

考試內容主要有:教育學概論、教育與人的發展、教育與社會的發展、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途徑、學校以及教師與學生。

1.教育學概論包括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教育的起源、發展、本質和基本規律,教育勞動的特點及教育思想的歷史演進。

2.教育與人的發展包括人的發展的理論構建基礎、人的身心發展及其規律、人的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

3.教育與社會發展包括現代教育的功能、教育優先發展、教育現代化以及未來社會的發展與教育等。

4.教育目的包括我國和國外的教育目的。

5.教育內容包括我國的教育內容和教育內容的科學規范。

6.教育途徑包括教學過程、教學環境、綜合實踐活動等八方面內容。

7.學校包括學校的教育制度。

8.教師與學生包括教師的職業、角色、特點、心理品質、威信、基本素質,教師職業專業化,教師教育,學生和班主任。

教育心理學基礎知識

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學概論、學習心理、品德心理、教學心理和差異心理的基本知識。

1.心理學概論包括心理學與教育的結合、教育心理學的任務與研究方法和教育心理學發展簡況。

2.學習心理包括學習概論、學習動機、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等八方面內容。

3.品德心理包括品德形成的心理學理論、品德形成過程的心理成分、學生品德培養的心理分析、優秀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育、品德不良學生的心理特點與矯正五方面內容。

4.教學心理包括課堂教學概述、課堂教學的人際交往。

5.差異心理包括智力差異、人格差異。

教育法規

主要包括:教育法概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1.教育法概論包括教育法及教育法的基本涵義、教育法的體系和教育法律的規范。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③ 教育理論基礎知識重點有哪些

考試內容主要有:教育學概論、教育與人的發展、教育與社會的發展、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途徑、學校以及教師與學生。

1、教育學概論包括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教育的起源、發展、本質和基本規律,教育勞動的特點及教育思想的歷史演進。

2、教育與人的發展包括人的發展的理論構建基礎、人的身心發展及其規律、人的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

3、教育與社會發展包括現代教育的功能、教育優先發展、教育現代化以及未來社會的發展與教育等。

4、教育目的包括我國和國外的教育目的。

5、教育內容包括我國的教育內容和教育內容的科學規范。

6、教育途徑包括教學過程、教學環境、綜合實踐活動等八方面內容。

7、學校包括學校的教育制度。

教育理論具有基本的規定性:

第一,教育理論是由教育概念、教育命題和一定的推理方式構成的。因為任何理論必定是通過概念、判斷或命題等基本的思維形式來構成的,如果沒有教育概念、教育命題,僅僅是對教育現象的系統描述,即使是系統的,那也不是教育理論,而只是教育現象陳述。

第二,教育理論是對教育現象或教育事實的抽象概括。理論在本質上超越於具體的事實和經驗,盡管它在形式上是一種陳述體系,但它在內容上是以濃縮的形式來闡述教育事實和經驗的,不是對教育事實和現象的直接復制,而是間接的抽象反映。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教育理論

④ 小組合作學習的相關教學理論有哪些

所謂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學中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組成合作學習小組一起學習,以提高學習成效的一種教學形式。合作學習又稱共同學習(Learning Together),其理論有良好的社會心理學基礎。這種理論的核心很明了:當所有人聚在一起為一個共同目標而工作的時候,靠的是相互團結的力量。相互依靠對個人提供了動力,使他們互勉、互助、互愛。心理學理論表明,良好的人際關系能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和行為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習心理狀態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能在課堂上積極交往的機會,對於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及在交往中養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培養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極大作用的。從激發學生主體性而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就要求在較短的課堂時間內給予學生較為充裕的活動時間,包括相互交流、相互啟發、探索創新的時間,而小組合作學習就較好的解決了這一矛盾,使學生能在和諧的氣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學習、逐步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